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主要因素的正交试验对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栽培的最适培养基为大米培养基,最佳接种量为20 ml,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温度均为21℃,最佳光照时间为14 h/d。  相似文献   

2.
对5个毛柄金钱菌菌株、6个培养基配方、4种出菇方式和3种不同菌种作生产菌种进行了毛柄金钱菌栽培试验研究,并从经济效益方面对其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金杂19菌株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可作为今后北方地区栽培的当家菌株进行推广种植;以培养基为棉籽壳45%,玉米芯40%,麸皮8%,玉米面6%,石膏1%的配方,生物转化率、产量、纯收益最高;选用玉米粒原种作为生产菌种接种栽培毛柄金钱菌增产明显;出菇方式以菌袋站立覆土栽培为最佳,较菌袋站立不覆土(常规栽培ck)增产鲜菇2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平菇菌丝液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方法]以平菇为试材,以菌丝干重为检测指标,筛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供试菌株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供试菌株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马铃薯淀粉4%、酵母粉0.100%、硫酸镁0.15%、磷酸氢二钾0.2%。[结论]供试菌株在优化培养基配方条件下,菌丝干重有显著提高,为平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和规模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恩拉霉素工业化生产对高产菌株的需求,采用N+注入技术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对产恩拉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JWGY3665进行诱变,并对目的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N+注入剂量的增加,菌株的存活率呈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在最佳注射剂量120×1013ions/cm2条件下筛选到1株具有遗传稳定性的高产链霉菌突变菌株LD1;该菌株发酵最适培养基条件为蔗糖50g/L,酵母粉20g/L,NaCl 1.5g/L,FeSO_40.5g/L;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190r/min,温度28℃,pH 7,接种量8%。在此条件下,发酵液恩拉霉素浓度达11 860μg/mL。  相似文献   

5.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极易造成粮食霉变、果实腐烂等问题,产生的毒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红树林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微生物学资源与经济价值。首先采用常规细菌筛选方法分离菌株,通过观察形态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菌株Z-2001、R-2008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并通过拮抗试验确定Z-2001、R-2008菌株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发现Z-2001、R-2008菌株最佳基础培养基为营养琼脂培养基(NA)。Z-2001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蛋白胨(0.8%)+MgSO4·7H2O(0.30%)+牛肉膏(0.3%)+NaCl(0.5%),最佳pH值、温度、转速分别为8、37℃、210 r/min,黑曲霉抑菌率为76.80%。R-2008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酵母粉(2.4%)+MgSO4·7H2O(0.20%)+牛肉膏(0.3%)+NaCl(0.5%),最佳pH值、温...  相似文献   

6.
为JY24菌株的中试生产和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JY24菌株摇瓶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JY24菌株发酵条件为转速240r/min,温度35℃,初始pH 7.0,装液量10%,接种量3%,发酵时间36h;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2.0g/L+酵母膏12.0g/L+磷酸二氢钾1.25g/L+氯化钙0.22g/L+硫酸镁0.30g/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活菌数达1.73×10~(10)CFU/mL。  相似文献   

7.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食药用价值高,在非洲和亚洲有悠久的使用历史,近年来驯化栽培成功,但人工栽培生物学转化率低,经济效益差,栽培规模小。为了进一步开发裂褶菌这一珍稀食药用菌,对我们筛选的其中一个优良菌株(LZJ-4)的最优碳氮源、最适PH值、菌丝体最佳培养温度、栽培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并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了出菇参数。结果表明:适合菌株LZJ-4的最优碳氮源分别为果糖和酵母膏,最适PH值范围为5. 0~5. 5之间,最适温度范围为28℃~30℃;筛选出的最优栽培培养基为配方①;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出菇最佳参数为温度22. 34℃、湿度为90. 31%、二氧化碳浓度698. 98%,预测最大产量为47. 48kg/200袋。结合实际生产,将参数调整为温度22. 3℃、湿度90. 3%、二氧化碳浓度699%,验证试验表明此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菌株的出菇参数。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北冬虫夏草优良菌株与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引进的北冬虫夏草菌株中筛选出适合山西省栽培的优良菌株,并且对北冬虫夏草的母种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个北冬虫夏草菌株中,C1菌株的栽培性状明显优于其余菌株;筛选的最适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蔗糖2%,蛋白胨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琼脂2%。  相似文献   

9.
高产花生四烯酸的高山被孢霉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产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简称ARA)的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更高的菌体生物量和ARA产量。【方法】以前期筛选出的3株高产ARA菌株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并筛选最适生长温度。【结果】M. alpina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生长温度为20℃。其中D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5. 5; N24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20 g/L,初始pH 6. 0; 11f0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6. 0。优化后3株菌的生物量分别为26. 67、27. 07和23. 02 g/L,分别增加了22. 0%、15.39%和23. 73%; ARA含量分别为4. 29、4. 39和3. 45 g/L,分别增加了38. 79%、23. 16%、64. 59%。【结论】对M. alpina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3株菌的菌体生物量和ARA含量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L-乳酸高产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L-乳酸高产菌株HT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麦根4%、磷酸氢二钾0.5%、硫酸铵0.5%、豆饼粉0.5%、玉米淀粉水解糖5%、碳酸钙5%、pH值为6.5;通过变温培养试验确定其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8℃,最适的发酵温度为46℃;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L-乳酸发酵,HT菌株在第4天就到达了发酵终点,L-乳酸产量为40.19g.L-1,对糖的转化率为92.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对家蚕具有较好感染效果的优势蛹虫草菌株和有效的感染方法。[方法]通过蛹虫草的家蚕感染试验,研究不同感染方法对蛹虫草菌株感染能力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悬液注射法和表面消毒浸染法的感染率较高。不同蛹虫草菌株对家蚕的感染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菌株04718的感染效果最好,菌株7172次之,菌株04最差。利用表面消毒浸染法对家蚕进行感染,蛹虫草菌子实体得率最高。用不同蛹虫草菌株感染家蚕后,产子实体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菌株04718感染后产子实体能力最强,菌株7172次之,菌株04较差。[结论]表面消毒浸染法和悬液注射法为利用蛹虫草菌株感染桑蚕幼虫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宏伟  朱蕴兰  邵颖  周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93-8194
以蛹虫草为材料,在温度为22℃,摇瓶转速为120r/min条件下,研究了锌浓度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通过锌浓度、培养时间、pH值、培养基等4因素正交试验组合,研究了菌丝体生长量、菌体产胞内外多糖量、有机锌转化率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锌可以促进虫草菌丝体生长,而高浓度的锌则抑制菌丝体生长,虫草菌丝体生长的最适锌浓度为100~150μg/ml;虫草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条件组合为锌浓度100μg/ml,培养6d,pH值7,培养基选用麸皮培养基;产胞外糖最佳条件组合为锌浓度100μg/ml,培养4d,pH值8,培养基选用马铃薯培养基;产胞内糖及锌转化率最佳条件组合为锌浓度100μg/ml,培养时间为6d,pH值7,培养基选用马铃薯培养基,该条件下产胞内糖达24.264mg/100ml,有机锌率转化最高为18.4%。  相似文献   

13.
提高蛹虫草质量和产量的综合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强  刘金龙  郑小江  陈瑶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69-4075,4081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蛹虫草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影响市场对蛹虫草产品的消费,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种Hz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高于菌种B1、Bz1、H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其液体培养基最优组合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8 g/L、KH2PO4 1.0g/L、MgS04 500 mg/L.生产富硒蛹虫草培养基的最优主料为富硒大米45 g、培养液55 mL,在培养温度为22℃、空气相对湿度70%时蛹虫草子实体生长最好.综合而言,子实体培养最优条件为日间温度22℃、夜间温度15℃、空气相对湿度70%、光照度200 lx,并结合先用日光灯照射、待子实体长至1~2 cm时使用蓝紫灯照射处理的产量最高.检测结果显示,蛹虫草子实体的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为硒52.03 mg/kg、蛋白质27.74%、腺苷0.05%、多糖2.50%、虫草素2.61%、氨基酸26.92%,尤其是所含的虫草素具有工业提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小楠  董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576-1577
[目的]选育高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方法]从环链拟青霉、斜链拟青霉、中国拟青霉和蛹拟青霉中筛选出发菌株,对筛选出的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出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其酶活。[结果]选择环链拟青霉为诱变选育的出发菌株,紫外诱变环链拟青霉获得了一株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CM3,确定了紫外诱变的最佳时间是80S。通过优化其发酵条件,得出CM3发酵产酶最优条件为30℃,pH值6.0,接种量为10%。其最高酶活力为1.3360U/ml,比出发菌株(0.3369U/m1)提高了296.6%。[结论]通过紫外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胆固醇氧化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5.
采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蛹虫草液体菌种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体在21~22 ℃时较27 ℃生长更好.观察了蛹虫草菌在8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对家蚕蛹的感染情况,推测高温条件可能破坏蛹体表皮的几丁质,使蛹虫草菌丝体更易于感染家蚕蛹.  相似文献   

16.
辐射诱变高产虫草素蛹虫草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于桂英  徐方旭  王升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75-16576,16696
[目的]筛选高产虫草素蛹虫草菌株。[方法]采用放射性元素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方法对蛹虫草菌株进行处理。[结果]筛选出yccGy1016诱变菌株为目标菌株,其生物转化率达12.5%,菌丝中虫草素含量达481.6 mg/kg,子实体虫草素含量达9 600 mg/kg,明显高于对照菌株。[结论]经10代加富PDA斜面继代培养及罐头瓶小麦培养基栽培试验,yccGy1016诱变菌株具有产量性状稳定、产生虫草素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蛹虫草发酵过程中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种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等因素对蛹虫草发酵的影响,最后通过蛹虫草的菌丝收率,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种龄为4d,培养温度为27℃,培养时间为55h,接种量为7.5%(v/v),在该条件下所得蛹虫草菌丝收率最高,以此确定蛹虫草发酵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海洋产几丁质酶微生物最佳的发酵组合。[方法]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海泥中分离筛选出2株几丁质酶活性强的菌株,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诱变及组合发酵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通过紫外诱变产生的菌株的透明圈较大,直径在3~4 mm,但数量不多;培养基碳源以胶体几丁质最好,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在32℃;pH在7.0~8.0产酶量最高;以蛋白胨和酵母粉为氮源对产酶的效果明显;添加Mn2+的培养基产酶能力最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变的菌株组合发酵产酶后,几丁质酶活性显著提高。[结论]在组合发酵中,选取高产酶培养条件、不同来源的菌株混合培养对组合发酵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