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平菇液体菌种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培养基组成、pH值、粘度、摇瓶装液量和添加有机氮对平菇P831液体菌种发酵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用麸皮培养基可获得较高的菌球数和菌丝量 ,菌球在PDA平板中的生长速度是马铃薯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的 1 .6倍和 2 .0倍。发酵生产适宜的 pH值为7.0。 50 0ml摇瓶装液量为 1 2 5ml。在培养液中添加 0 .4%的琼脂增加粘度 ,菌球直径由 0 .65mm下降至 0 .35mm ,菌球数和菌丝量分别提高 68.4%和 1 64%。添加 0 .1 %和 0 .3%的蛋白胨 ,平均提高菌丝量 59.4%。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条件,为大规模培养黑皮鸡枞液体栽培菌种及提高黑皮鸡枞菌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发酵罐培养技术,以黑皮鸡枞液体菌种的菌球直径、均匀度、菌丝干重、漆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优化碳(C)源、氮(N)源、碳氮添加量比(C/N)、接种量、装液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筛选出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工艺,并开展液体菌种栽培试验.[结果]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20.0 g葡萄糖+4.0 g高粱粉+3.0 g K2HPO4+1.0 g MgSO4+2片维生素B1+1000.0 mL蒸馏水,pH 6.5;发酵工艺:装液量12 L,接种量12%,培养温度25℃,转速90 r/min,培养时间100 h,罐压0.3 MPa,通气量0.9 m3/h.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培养基和培养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液体菌种其栽培黑皮鸡枞菌丝生长速度快,满袋时间为29 d,平均每袋产量约360.0 g,生物学转化率达78.0%.[结论]将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技术与工厂化栽培技术有机结合,可实现黑皮鸡枞菌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和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4.
对平菇液体发酵罐菌种制作技术进行总结,包括发酵罐的清洗和检查、煮罐、灭菌备用品、培养基配制及灭菌、冷却、接种、液体菌种培养等方面内容,以达到节省制种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7.
8.
10.
11.
[目的]筛选出适合关中平原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平菇菌株。[方法]对5株平菇菌株的菌丝生长状况、菌丝的栽培性状、农艺性状、生物学效率、子实体产量等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德丰5号菌株满袋时间短,子实体产量高,抗逆性强,生物学效率高。该菌株的满袋时间为25 d,子实体平均产量为1 798.09 g,平均生物学效率为148.8%。[结论]德丰5号最适合在关中平原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平菇菌株诱变处理与应用。在平菇培养中,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设栽培袋培养料A、B、C和D 4个配方,利用紫外线(照射时间分别为为0.51、0和15 min)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高产优良菌株。利用紫外线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了高产优良菌株,其菌丝生长表现为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健壮等特点。与对照(固体棉籽皮培养基)相比,该处理原种和栽培种的菌丝体可提前10~15 d长好,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可提前10~15 d长满菌袋,提前20~30 d出菇。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其产量存在差异,以配方A(以棉籽皮87%,麸皮或米糠10%为主要成分)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7。利用液体培养生产菌种,采用培养基配方A栽培平菇,具有栽培周期短、简化栽培程序,降低成本,提高平菇的品质、产量高和成品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棉柴代替棉籽皮栽培平菇和白灵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平菇和白灵菇培养料的成本,以平菇品种双抗黑平8、白灵菇品种ACCC50869为试材,选用棉籽皮为主的培养料为对照,用一定比例的棉柴替代棉籽皮设置了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处理,研究了不同棉柴比例对发菌速度和鲜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培养中,处理Ⅱ(棉紫替代比例为30.70%)的菌丝生长较快,产量最高(238.31 g/袋),经济效益较高(产投比为1.578),为最佳培养料配方;白灵菇培养中,以处理Ⅱ(棉柴替代比例为25.83%)的菌丝生长较快,产量最高(231.35 g/袋),经济效益较高(产投比为4.62),为最佳培养料配方。在平菇和白灵菇培养料中当棉柴与棉籽皮比例均为2∶1时,培养效果较好,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产量较高,并可有效降低原料成本。 相似文献
14.
无公害平菇代料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平菇无公害生产技术及栽培措施,包括母种、原种及栽培种、栽培袋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出菇管理技术,病虫害的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产品采收要求,开发的技术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正交法优化白平菇深层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白平菇对碳氮源的利用情况,并以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了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红糖、乳糖、淀粉,最适氮源为麦麸、酵母粉、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20~30∶1,最适培养基为红糖1.5%、麦麸3%、硫酸镁0.1%。 相似文献
19.
在玉米秸栽培灰平菇的试验中 ,对玉米秸的粉碎粒度 ,发酵处理方法以及适合玉米秸栽培的灰平菇品种的筛选都做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以孔径 1 5mm筛子粉碎料的效果最佳 ;发酵料料水比为 1 :1 .6,采用开放式发酵法效果最佳 ;适合玉米秸栽培的灰平菇品种以P81和PL3两个品种最好 ,生物学效率达 1 2 0 %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