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10年来甘肃省在全省48个县、区对农田害鼠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明确了本省农田的主要害鼠有27种,隶属2目6科14属。根据动物地理区划原则,可将本省农田害鼠分布划分为4个生态区域。①陇东旱塬区,农田害鼠有15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和大仓鼠;②陇南阴湿山区,有12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③中部干旱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中华鼢鼠和褐家鼠;④河西走廊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和五趾跳鼠。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麦田害鼠分布与数量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沟筒调查法对北京地区春季麦田害鼠发生分布数量动态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农田害鼠在试验地的各个环境中均有分布,害鼠群落组成为大仓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优势鼠种为大仓鼠.同时发现大仓鼠主要集中在农田中部,潮湿的地方黑线姬鼠数量高于其他生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农田害鼠(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密度夹夜、查洞方法和不同捕鼠夜次的系统调查对比,确定了以夹夜法连续捕鼠3夜是调查农田害鼠密度及研究消长规律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0.2%莪术醇饵剂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农田应用的可行性,2022年4月至7月, 在新疆博州温泉县进行了该药防治害鼠试验。施药在3个试验点(即3个重复)进行, 在害鼠繁殖高峰期前施药, 投放药饵后30、60 d和90 d调查防控效果。结果显示:3个试验区域的结果趋势相似, 校正灭效基本维持在50%以上。与空白对照区相比, 优势鼠种灰仓鼠与根田鼠试验投饵区的雌鼠怀孕率明显下降, 小家鼠、灰仓鼠平均胎仔数明显降低, 小家鼠、灰仓鼠和根田鼠施药区域的鼠类个体的亚成体比例与对照区域明显下降, 说明该药剂对当地害鼠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可达到控制害鼠数量的目的, 适口性也较好, 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农田害鼠简易测报办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4年开始设立二个鼠情监测点,并在每年2、3月份对全市各区进行农田害鼠的种类、密度调查,农田共放标准鼠夹41775夹次,捕鼠1710只,平均鼠密度4.09%,其中黑线姬鼠1343只,占78.54%。常年除对大小麦、早晚稻各生育期鼠害进行调查外,1986~1989年重点抓好10月中下旬晚稻成熟期的穗害率调查,全市10个区4年共调查431块田,平均穗被害率0.712%。通过6年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农田害鼠简易测报办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1983—1985年,对以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的农田进行了害鼠危害损失测定,明确农田害鼠数量(密度)与作物受害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了适于当前农业生产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7.
农田害鼠夏峰期发生量多元模糊回归预报田昌平,张会孔,宋尚龙(山东省曲阜市植保站273100)曲阜市位于鲁中南山区的西侧,农田害鼠种类主要有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种群比为33.4∶36.6∶29.2。夏季6、7月份是农田害鼠年内第一个数量峰期,防...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由于各地放松了灭鼠工作,加之市场上伪劣鼠药的泛滥,杀伤了害鼠的天敌等原因,致使害鼠密度在全省大幅度回升。据我省通城、汉阳、荆州、老河口、宜城、郧县、宜昌等10个农田害鼠监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鼠害是影响该地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当地农田害鼠种类、密度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10-2011年对该省主要作物田的啮齿类动物开展调查,并利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对害鼠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该地区农田害鼠种类分布和发生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结果表明,所捕获的害鼠经形态鉴定可分为2科7属7种,分别为鼠科的黑线姬鼠、巢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以及仓鼠科的大仓鼠、黑线仓鼠和东方田鼠。DNA条形码分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但是在近缘种间的区分上还需要与形态数据相结合。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密度呈现出"春低秋高"的时间特征,并且在玉米田中最高;在鼠种特征上,黑线姬鼠为广布种和优势种,其他鼠种则在局部地区密度较高。根据上述结果,应将春季作为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的重点防治时期,重点作物为玉米,同时应重点关注大中型鼠的数量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10.
赵桂芝 《植物保护》1984,10(4):43-43
全国农田鼠害预测预报协作组成立 近年来,农田害鼠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灾害之一。加强鼠害预测预报,是进行科学灭鼠、减轻鼠害的前提,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农田害鼠预测预报办法和综防灭鼠的成套经验。为了短期内尽快提出一个适用于我国当前情况的农田害鼠预测预报办法及经济效益高又长期稳定的控制鼠害办法,农牧渔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委托山东省植保总站、山东大学生物系两单位牵头,由山西、河北、陕西、内蒙古、湖北、湖南、安微、贵州九省(区)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东港黑线仓鼠发生防治研究曹谊发(辽宁东港市马家店农技推广站,118300)黑线仓鼠又名背纹仓鼠、小腮鼠等,是仓鼠科最小的鼠类,是农田害鼠的一个优势种,占农田鼠类的67.7%。1生物学特性1.1栖息地及洞穴结构:黑线仓鼠全年栖居于玉米、大豆、花生、...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以来,我省农田害鼠逐年加重,危害面积不断扩大,每年全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达1100~1500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30%,鼠密度一般为10~20%,全省每年农田害鼠损失粮食2.5—3亿公斤,为了探讨农田鼠害防治指标,1989年晚稻期间,我们在萍乡市及赣县进行了农田害鼠损  相似文献   

13.
通过TBS技术在青海省鼠情监测中的应用试验,了解到本省主要农田地上害鼠的种群构成,确定小家鼠和长尾仓鼠为本省优势种。明确了鼠害发生程度从地域上划分,青海东部地区较轻,西宁三县中等,柴达木地区严重;从生态类型划分,农田较轻,农林、农牧交错地带严重;从耕作方式划分,灌溉农田较轻,山旱地较重。初步掌握了农田害鼠活动、危害高峰期一般出现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后期至成熟期的发生为害规律。证明TBS技术适合于本省农田地上害鼠鼠情监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县农田害鼠以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为主,自1983年以来,经试验推广玉米芯蘸磷化锌毒糊堵洞,此法老鼠死在洞内,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现象。在春、秋两季采用此法,4年累计防治294万亩次,堵洞1643余万个,杀灭田鼠558.62万只,挽回粮油损失约4.47万吨,害鼠密度由原来的9.27%降到1.03%,1987年冬经潍坊市灭鼠领导小组考核,定为无鼠害县。  相似文献   

15.
1984年春以来,我省选择不同生态条件的18个地、县进行鼠害重点普查,分布广、危害较大的农田优势鼠种主要有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 )、黑线仓鼠(C.barabensis)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i-us) 等。以上鼠种皆营洞穴生活,洞口或附近常有松动盗扒的土堆易发现。掌握这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田鼠害日益猖獗。为寻求治理对策,荆州市植保站鼠情监测站在荆州的太湖港农场建立固定的鼠情监测点。监测点按《湖北省农村鼠害测报调查与统计分析规程》的要求设置样方大小,每月6~9日定时布放鼠夹,室内和农田每夜各布夹100个,晚放晨收。用生花生米作为诱饵。每天将所捕获的害鼠集中经药物消毒处理后,进行鼠群分类和鼠龄分析,并对雌鼠进行解剖。观察记载受孕情况,对所获取的数据按《规程》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1 害鼠发生特点  1)害鼠密度开始回落。本市农村(农田)害鼠自1991年起开始上升,综合密度…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农田鼠害成为浙江省中南部山区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针对鼠害重发的现状,缙云县植保站开展了农田害鼠监测与综合灭鼠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农田害鼠的连年严重发生.但受种植业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田鼠类数量统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统计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黑线仓鼠C.barabensis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等地面活动的农田鼠类广泛采用夹捕法和查洞法,夹捕法又要求连续布夹三夜。本文对用一夜、连续二夜和三夜夹捕的统计结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夹捕方法的统计结果一致,呈极显著正相关。作者认为只用一夜捕鼠减少了工作量和样方去除效应,可在农田鼠情常规测报中代替连续三夜捕鼠法。查洞法的统计结果不能反映农田鼠类数量的季节变化,不宜在鼠情测报中使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频发的“毒鼠强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鼠害及杀鼠剂管理的关注,国家已下决心在年内彻底消灭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为顺利开展毒鼠强等杀鼠剂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了解杀鼠剂发生危害情况,研究鼠类生物学特征,推荐杀鼠剂新产品新技术,加强杀鼠剂的监督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1目前我省鼠害发生危害防治概况1.1鼠害发生情况目前江苏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6000万亩(夏秋合计),害鼠种类多、密度大。主要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据某疾病控制中心监测家鼠结果:褐家鼠占50%、小家鼠占40%,为家鼠优势科;黑线姬鼠、褐家鼠、黑线仓鼠为农…  相似文献   

20.
TBS控鼠技术在玉米田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TBS控鼠技术在玉米田的控制效果,在公主岭市玉米田设置捕鼠器与围栏进行害鼠控制试验.试验期间捕获褐家鼠、黑线仓鼠等害鼠共计94只,试验区鼠害控制效果达到86.6%,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为3.92%.初步证明在玉米田应用该技术控制鼠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