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蜜蜂枣花中毒又称枣花病,发生在枣树开花的流蜜期,发病后大批采集蜂死亡,蜂群群势下降,严重影响枣花期蜂蜜的产量,是我国华北地区枣花流蜜期的一种地方性病害;同时蜜蜂在枣花流蜜期如果饮用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水源,或通过其他渠道感染还能造成蜜蜂发生传染性疾病,进一步削弱蜂群蜂势,降低蜜蜂的产蜜量和枣花蜜的质量。2016年5月,我市一养蜂场的蜜蜂在放蜂期间,发生了枣花病和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损失惨重,现总结如下,希望广大养蜂人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宣城县水东镇,在长达15华里内比较集中的生长着高大的枣子树(多为20年生),附近的养蜂单位早在4—5月即分别派员通过当地政府就蜂群的放牧进行了统一安排。从5月中下旬起,各单位分别将蜂群运往枣花地。枣树自5月25日起开花,在接近20天的花期中,各个蜂场均获得空前大丰收。一般12—15框蜂的采蜜群平均采到35—40市斤商品蜜,最高达到60市斤。今年在该地采集枣花蜜的蜂群约1,100群,总采蜜量在25,000斤以上。还可使枣子增产,据当地农业社估计由于蜜蜂对枣花的授粉,还使枣子增加了产量,预计今年枣子可收获300多万斤,是解放以来少有的丰收年。  相似文献   

3.
王奎月 《中国蜂业》2006,57(3):24-24
在养蜂生产过程中,蜂群群势有时大,有时小。就北京地区而言,在荆条流蜜结束时蜂群群势下降很快.群势下降就得撤下巢脾.撤下来的这部分巢脾,当时没处存放,弄不好巢脾就被巢虫毁坏,我定地饲养一个40—50群蜂的小型蜂场,到荆条流蜜结束,蜂群群势下降.就得撤下200多张脾,  相似文献   

4.
蜂事杂谈     
一、我对枣花蜜收与否的看法2012年我地枣花流蜜于6月11日结束,流蜜时间13天左右,群产5~10kg。在这之前,我地枣花蜜已经绝产7年,依我之见,枣花蜜7年绝产的原因是空气污染造成的。那7年天空灰蒙蒙的,即使晴天也看不见蓝天白云。被污染的空气中,酸性物质过量,致使枣树开花不流蜜。笔者认为,枣花蜜是碱性的,与过量酸性气体结合成盐类物质堵塞了枣花的蜜腺,枣花有蜜流不出。那么2012年枣花流蜜时间短又是怎么回事呢?笔者认为,实际是这段时间农民收割小麦后,紧接着喷洒除草剂,造成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5.
蜜蜂孢子虫病的发生有很强的季节性。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在我区枣花和苜蓿留蜜期的气温,正是孢子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22—34℃,最适点30—32℃)。检查本病可从群势、巢门口、箱内、蜜蜂中肠、蜂王等方面入手。可简要概括为检查群势要对比,观察巢门要仔细,开箱检查看箱壁,观察中肠弹(性)色(颜色)纹(环纹),显微镜检定病原,蜂王检查定病群。一、看蜂群群势:孢子虫病初期,群势下降不明显。中后期群势显著下降。蜂数减少,大批成年蜂死亡。母蜂寿命短,也有死亡。在暖和天气巢门打开时,对蜂场之间蜂群存放地上空蜜蜂飞翔密度和进出巢蜂的数量进行对比,可以大体断定蜂群群势的强弱。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古采向日葵的蜂群,采完向日葵后蜂群的群势都会严重下降,一个13~16足框的采集群,到向日葵花期结束,仅剩下4、5足框或更少的蜜蜂,严重影响繁殖越冬适龄蜂。为此笔者从1989年以来,对一些转地蜂场和定地蜂场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四川得天独厚,油菜种植面积约占70%。北方正当严冬,而四川的川东南以及川西平原的温江、郫县等地已先后有蚕豆、油菜等蜜源开花吐粉,为早春蜜蜂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近年来我们出外的蜂群,冬季回川时群势一般都比较弱小,比较大的群势平均也不过一脾蜂。当大片的油菜开花流蜜时,有些蜂群还处于繁殖阶段,不能生产,所以这些蜂场在春季生产中产量不高,有的甚至要赔越冬费。为此,我们进行了早春快速繁殖的实验  相似文献   

8.
中蜂人工分蜂后群势相对下降,特别是急剧扩大规模的蜂场,新分群的群势基本在2~3脾,群势较弱,3脾以下的蜂群调节温度、湿度能力较差,养殖者若在此时对管理重视不够,蜂群增长缓慢或群势缓慢下降,会使蜂群飞逃。因此,必须注重新分群的管理工作,使蜂群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让群势快速增长,迅速达到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枣花是我地的一个主要蜜源,大部分养蜂人不惜一切代价用关王采蜜的办法来夺取高产.但枣花蜜源后紧接着还有黄花菜大蜜源、秋季各种蜜源以及秋繁工作,而枣花蜜受风、雨、干旱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制约,要夺取枣花期的高产、稳产,还要采下个蜜源以及确保秋繁保持蜂群旺盛的群势,方法显得更为重要.现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教训以及体会写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对我国养蜂界来说是一个多事之年,南方各省的油菜蜜大幅度歉收,接着春末夏初洋槐蜜减产或绝产;主要蜜源之一的枣花蜜达到历史最低产量;堪称中国蜜库的长白山椴树蜜,基本没有进蜜;虽然个别地区收成还不错,那只是杯水车薪而已,饲料成本的上涨,已经使许多蜂场血本无归.更有些蜂场,因为人不敷出,蜂群饲料不足,群势严重下降,垮到无法过冬,给今后的养蜂生产留下隐患.  相似文献   

11.
肖学江 《蜜蜂杂志》2002,(12):28-28
每个养蜂者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蜂群在春季开繁后经过最短时间的繁殖而完成新老交替,然后顺利进入群势迅速增长期。然而有的蜂场事与愿违,在蜂群繁殖了一段时间后,虽有新蜂不断出房,但群势却日渐下降,难于恢复到开繁时的蜂量,出现“春衰”。导致蜂群“春衰”的因素繁多,……  相似文献   

12.
陈红 《中国蜂业》2005,56(11):21
山区养蜂靠着天时地利,蜂群容易养成大群,但近日发现山上蜂场附近,大胡蜂偷袭蜜蜂.有的蜂箱前被咬死的蜜蜂很多,有些大胡蜂抓住1、2只蜜蜂飞走,几十分钟后又飞来好多只胡蜂继续袭击蜂群,造成采集蜂减少,群势下降.  相似文献   

13.
枣树是夏季重要的蜜源植物之一 ,具有花期长 ,泌蜜丰富 ,产量高等优点。枣花蜂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陕北地区栽培枣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枣树也是该地区退耕还林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以榆林地区的佳县、清涧、吴堡、绥德 ;延安地区的延川、延长、宜川等县分布最广 ,流蜜最好。枣花期是这些地区蜂群取蜜 ,产浆 ,繁殖蜂群的重要时期。但枣花粉少 ,各年度流蜜量差异大 ;枣树花期气候干旱少雨 ,气温较高 ,易发生“分蜂热”和“枣花病” ;枣树开花后蜂群群势容易下降。因此 ,掌握枣树花期的流蜜规律和蜂群管理要点 ,对蜂群增殖高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周大民 《蜜蜂杂志》2005,25(6):32-32
枣花是我地的一个主要蜜源,大部分养蜂人不惜一切代价用关王采蜜的办法来夺取高产。但枣花蜜源后紧接着还有黄花菜大蜜源、秋季各种蜜源以及秋繁工作,而枣花蜜受风、雨、干旱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制约,要夺取枣花期的高产、稳产,还要采下个蜜源以及确保秋繁保持蜂群旺盛的群势,方法显得更为重要。现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教训以及体会写出来,以供大家参考。2003年,枣花5月28日开始泌蜜,整个蜜源期流蜜较好。根据一些老养蜂人的建议提前10~15日关王断子,12箱蜂每箱取枣花蜜12.5kg。可枣花期刚接近尾声,继箱上就没有了工蜂,巢箱里蜂数也不多,我不得不…  相似文献   

15.
有句养蜂谚语:一只好王千斤蜜。说明蜂王优劣会直接关系到蜂产品收成,甚至蜂群的存亡。以我的蜂场举例,我蜂场育出的蜂王品质总是良莠不齐,有的新蜂王,开产不久就会产部分无精卵,子圈小,子脾不密实,“插花子”现象严重。尽管处于流蜜期,群势也在下降,直至垮群。这类劣质蜂王,如不淘汰,也会被蜂群自然交替。  相似文献   

16.
<正>刺槐蜜本地收成差,每吨收购价最高达到2万元后期,山西、陕西一带刺槐蜜丰收,每吨降到1.5万元。枣花现正开花,严重干旱使枣花泌蜜充足,仅邢台县邢汾高速沿带就有150家蜂场,第一次取蜜每箱平均4 kg。据邢台县郁华园蜂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郝志华介绍,枣花蜜浓度高、质量好,每吨定价至少在1.5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荆条是我地的主要蜜源,今年丰收在望,养蜂人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是蜂群几乎在荆条开花的同时出现爬蜂,群势下降,大部分产浆蜂场停止取浆。养蜂人相互走访,交流情况,寻找防治爬蜂病妙药,结果百药用尽仍不见好。蜂友们来电、来访不  相似文献   

18.
陕北是红枣生产基地 ,枣树也是陕北主要的夏季蜜源植物之一 ,它以榆林地区的佳县、清涧、绥德、米脂、神木、府谷 ,延安地区的宜川、延川、延长、洛川等县分布最广 ,流蜜最好。枣花花期长 ,泌蜜丰富 ,产量高 ,是本地区蜂群采蜜、产浆、繁殖蜂群的重要时期。但枣花期气候干旱少雨 ,温度较高、粉源较少、流蜜差异大、易发生分蜂热和枣花病 ,花期过后群势容易下降 ,因此掌握枣树花期的流蜜规律和蜂群管理 ,对下一步的高产稳产至关重要。一、流蜜规律1 开花泌蜜习性 枣树主要栽培于陕北的黄河沿岸纵深 5 0公里地带 ,栽培于南部地区的开花泌蜜较…  相似文献   

19.
孙烨 《中国蜂业》2008,59(6):21
主要蜜源开花泌蜜期是蜜蜂采集的黄金季节,强群每天可采花蜜3~5千克,一个蜜源结束,每群可收蜂蜜50~100千克。但有许多蜂场蜜源植物开花泌蜜期蜂群采蜜却很少,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夏季,闽南地区的中蜂发病率较高。发病蜂群的症状是:蜂巢内只有卵没有幼虫,或者仅有少数幼虫,继之差不多群群断子。有的蜂群,还伴有幼蜂午后飞出巢门乱爬而死亡,病群蜜蜂情绪不安,群势迅速下降,蜂群多、排放较集中的蜂场,则可能形成全场性三、五十群蜂飞出结成乱蜂团。蜂群普遍由强变弱直至垮完。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采取了一定防治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促进了蜂群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