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睡莲又称子午莲、水芹花,属于多年生水生植物,以往多用于观赏。如今,通过染色体工程培育出来的睡莲,走上了人们的餐桌。由于睡莲梗属于天然绿色食品,没有农药残留危害,同时富含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深受市民喜爱。主要从多个方面探究菜用睡莲的种植技术,希望为同行人士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
低纬高原的云南水稻同一群体密度下.在大小行稀植栽培的大行中分别直播两个水稻品种比同一品种等行等株距移栽稻增产显著,同品种移栽 直播增产7.1%.移栽 直播糯稻增产15%。增穗数、增粒数和增粒重是主要增产原因,田间群体空间养分的利用还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3.
滇中水稻种植方式、秧龄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在低纬高原的滇中地区,关于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秧秧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旱育秧大小行稀植有利于水稻增产7.55%,而等行等株距的种植方式产量较低;同样的种植规格下,中苗秧龄比老苗秧龄(多21d)移栽的增产显著:在旱育稀植的情况下,于大行间在正常移栽后21d适当移栽老秧,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产量16.94%,其增产原因是有效穗数增加、充分利用穗部空间养分,其栽培技术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剑川县位于滇西北冷凉高寒地区,适宜反季菜用蚕豆种植,所产鲜豆荚口感甜脆,品质优,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呈紧缺状态,亩产值在3500~6000元,经济效益显著。我们在甸南镇海拔2450~2950米的4个山区村进行反季菜用蚕豆栽培试验和示范推广多年,逐步发展到目前的6000亩。现将总结出的高效栽培技术介绍给大家。1.地块和品种选择种植基地要求:宜选择在海拔2400米以上,山林植被好、无污染的冷凉山区、半山区,要求水源较近,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壤通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菜用大豆产量性状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菜用大豆“绿75”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270kg磷酸二铵能有效地增加分枝数、分枝荚数、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小区产量。每公顷45万株的密度可提高单株荚数,但百粒重降低。不同因素间互作效应表明,每公顷施270kg磷酸和45万株密度,能增加单株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每公顷在22.5万~45万株,施用磷肥能有效地提高单株的主茎荚数和单株总荚数。在施肥量相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茎用莴苣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种植方式及密度下茎用莴苣形态生长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指标,为茎用莴苣在西宁地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平畦+覆膜(A2)最有利于叶柄厚和肉质茎的伸长生长,同时对叶片和茎部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的增加效果最显著;25 cm×25 cm种植密度(B1)最有利于肉质茎的伸长,同时对叶宽、茎叶数生长的促进效果也较好;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提取到的2个主成分中,主成分1为肉质茎主导产量因子(肉质茎粗,单茎重,单株重),主成分2为茎叶形态产量因子(叶长,叶宽,叶柄宽,茎叶数,茎部干物质),提取到的2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在1.5以上,累计贡献率达到81.781%。研究结果为高原地区茎用莴苣高产栽培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杂交棉直播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新疆兵团农七师为不断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在杂交棉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示范、推广等诸多方面,开展了研究探索,总结出一套种植管理杂交棉的新技术,尤其是推广杂交棉直播稀植技术,是在新疆植棉史上的一次飞跃.直播稀植技术充分发挥杂交棉结铃性强、叶枝发达、成铃率高、衣分高、个体发育好等优势.2008-2009年农七师杂交棉直播稀植种植3460hm2,平均单产子棉416kg.平均667m2净利润1200余元,达到了团场增效、农户增收的目的,杂交棉直播稀植技术走在了新疆杂交棉种植技术的前沿.  相似文献   

8.
在北疆气候生态条件下,以杂交棉品种新陆早43号和鲁棉研24号为材料,采用育苗移栽稀植,研究杂交棉稀植条件下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直播棉相比,移栽稀植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较低、冠层开度和透光率偏高,群体漏光损失严重,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质量显著降低,但叶枝成铃的比例显著增加,且棉株生育进程有所提前,霜...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方式下钾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D优52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施钾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耕翻插秧水稻有效分蘖期最短、群体茎蘖数和有效穗最低,但LAI和干物质积累整体表现较大,产量最高(10.7×103 kg/hm2),比常规耕翻抛秧、免耕抛秧和免耕高桩抛秧分别高3.62%、1.58%和1.88%;常规耕翻抛秧和免耕抛秧有效分蘖期、有效穗和LAI接近;免耕高桩抛秧有效生育期最长,最高苗和有效穗最多,LAI和干物质积累整体表现较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稻谷产量随之增加,且钾肥对水稻有效分蘖期、茎蘖数、LAI和干物质积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毕节地区现有粮烟轮作制下玉米二种种植方式在不同密度下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3000~4000株/667m2),每带无论种植2行还是3行玉米,产量都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在4000株/667m2条件下,3行种植产量高于2行种植,而在3000~3500株/667m2,2行种植产量高于3行种植,但差异都达不到显著水平;3行种植的各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大,而2行种植的各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小。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4个菜用大豆品种和2个普通大豆品种,研究了磷酸二铵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磷酸二铵做底肥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单株荚重、百粒重影响不大.施肥有利于增加二粒荚和三粒荚所占的比例,提高菜用大豆的外观品质.施肥处理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品种问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菜用大豆中沈农引132的籽粒产量最高,沈农引122的产量最低.本研究所采用的菜用大豆品种中只有沈农引132的籽粒产量超过了普通大豆的籽粒产量,说明菜用大豆籽粒产量有很大的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积极应对干旱天气对黔西南州水稻生产的影响,探索新型轻简、增产、增效的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免耕直播覆膜、覆膜移栽、常规等行距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覆膜和覆膜移栽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均高于常规等行距栽培,3种栽培方式有效穗分别为19.7万/667m2、18.6万/667m2、17.1万/667m2,结实率分别为89.3%、84.1%、79.4%,产量分别为663.4kg/667m2、671.2kg/667m2、587.5kg/667m2。  相似文献   

13.
化控对覆膜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以新鲜豆1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化控剂量对菜用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始花期用450g/hm2豆歌+120g/hm2豆歌伴侣化控1次,植株明显矮化,增加茎粗和叶绿素含量,延缓后期叶片衰老,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单株荚数、粒数和粒重,鲜荚产量增加9.54%。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形态、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垄双行"、"二比空"争"偏垄宽窄行"3种种植形式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种植形式与常规种植相比,产量增加显著,生物产量增加,穗粒数和穗粒重明显增加,"偏垄宽窄行"增产效果更为明显;不均衡种植形式明显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冠层内CO<,2>浓度明显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且持续时间长."偏垄宽窄行"是增密增产的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通过改变种植方式减少玉米增密后对玉米植株产生的不利影响。以‘郑单958'为实验材料,本试验设置了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和双行交错稀植种植3种种植方式,设置3个处理:8.33万株/hm2,12.1万株/hm2和15.1万株/hm2,研究高产夏玉米合理的种植模式。本试验通过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了根系干物质积累,增加了棒三叶总面积,提高玉米冠层顶部的日光截获率,将绝大部分的光截获并促使净光合速率(Pn)提前达到最大,在中午强光时进行午休,保护强光下的叶片光合系统免受破坏,进而显著地提高了玉米产量。双行交错种植(SHJC)比单行种植(DH)增产3402 kg/hm2,增产39.83%;比宽窄行种植(KZH)增产2774.7 kg/hm2,增产30.26%。双行交错种植在保证玉米群体数量的前提下,减少了单株的竞争,保障了个体发育潜力的发挥。双行交错种植方式显著改善了玉米群体的冠层光分布、提高了光合特性,提高了玉米产量;在本实验条件下,双行交错种植方式下15.1万株/hm2的玉米产量表现最佳。这为黄淮海地区玉米高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粒菜用蚕豆新品种大朋一寸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朋一寸"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大粒型白花蚕豆品种,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1 选育过程 1996~1997年度从蚕豆品种"ハウス陵西一寸"自然分离群体中(花色分离约呈白花80%、紫花20%)挂牌筛选开花早、结荚早、结荚多、大荚大粒的优良紫花单株97p1,1997年春季进行春繁自交加代,按株系混收种子,不作筛选.1997~1998年度"97p1"加代的种子在网室内种植,花色出现白花/紫花分离.  相似文献   

17.
周训卿 《种子科技》2023,(22):127-129
通过对大田水稻种植特点的分析和研究,提出高产优质大田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策略。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的背景下,通过因地制宜、优选良种、科学灌溉、合理密植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田水稻的产量与质量,使广大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8.
试验设不同株行距配比处理(A:22.4cm×22.4cm,B:25cm×20cm,C:[20+30]cm×20cm,D:30cm×20cm,E:[20+40]cm×20cm,F:24.5cm×24.5cm),以两优293和Y优1号为材料,分别比较研究了插植方式对一季超级杂交稻的增产效应,主要结果:(1)不同插植方式处理间和品种间的最高苗数均不同,但最高苗数发生的时间各处理间基本一致。插植密度小的处理比密度大的处理成穗率高,2个品种表现一致.说明稀植有利于提高成穗率。(2)Y优1号收割产量以处理B最高,其它处理依次为A、F、E、C、D,其中处理B显著高于处理E、C、D。两优293的收割产量以处理A最高,其余处理依次为B、C、D、E、F,其中处理A显著高于处理D、E、F,说明密植有利于两优293的高产栽培,但插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其产量构成因子中: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存在处理间差异,其中以密植处理的有效穗数较多,但每穗粒数较少;结实率及千粒重处理间差异小。  相似文献   

19.
玉屏县长发村水资源严重贫乏,尤其是近年来的持续干旱,水稻种植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玉屏县在长发村因地制宜地推行了由水田向旱地转变的立体种植模式,即菜用玉米、秋豇豆、双膜马铃薯一年3熟立体种植模式。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探索,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3.33hm2,平均单产鲜玉米  相似文献   

20.
杨辉 《中国种业》2016,(5):43-44
为了寻求宛麦19小麦新品种实现高产稳产所需的最佳种植方式,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宛麦19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播种量条件下,小行距种植对小麦苗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优势,拔节期以后优势减弱,随着行距增大,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及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宛麦19以23cm等行距种植或17cm×25cm宽窄行种植产量较高,行距偏小或过大时都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