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季剑峰 《乡村科技》2022,(10):130-132
耕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耕地保护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起到关键性作用。吉林省正处于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基于吉林省耕地保护现状,针对耕地保护面临的耕地保护意识不强、耕地保护制度落实不严、耕地质量普遍下降及补充耕地质量较低等问题,提出加强政策宣传,提高耕地保护意识;加强制度落实,明确耕地保护责任;加强技术推广,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及坚持占补平衡,加强新增耕地管护等加强耕地保护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我国耕地利用类型多样、区域差异大,耕地质量监测保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未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均可导致耕地质量数据或成果不具有科学性和可比性,影响其使用价值.因此,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要坚持技术规范为基础、行标国标为支撑的标准体系建设思路,把耕地质量“体检”准,实行“对症下药”的保护建设措施,实施“藏粮于地”,保障农产品的高质量供给,服务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耕地保护是"中国饭碗"的坚实基础,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耕地保护始终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为进一步指导"三农"工作稳健推进,我国相继出台多个文件,均明确指出任何时候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需始终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保证各类粮食安全。如何高效化保证与利用耕地资源,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当下耕地资源质量不佳,现代化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需从多层次、多维度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避免土壤环境遭受损伤,从而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州珠江华侨农场环境资源及其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广州珠江华侨农场环境资源状况,对制约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耕地资源等促进谊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必须首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实际上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资源配置的关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是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负有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的重任。农业资源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耕地、水和环境。适应新阶段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趋势,应该做到:一要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二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三要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防治农业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正>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础的要素之一,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并不具有耕地优势。“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基本国情。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相似文献   

7.
土肥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土肥资源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土肥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科学开发和保护耕地,是解决目前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将通过改造提升基本农田质量、加快农机化装备与支撑条件建设、突出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为提升基本农田质量,甘肃省将围绕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大力推进旱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失调发展现象日益凸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走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道路。文章通过借鉴物理学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11~2015年川东北地区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川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达州市与南充市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巴中市与广元市。其中,2014年达州市与南充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程度,而巴中市与广元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守住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要求,作者结合农牧工作实际,阐述了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本报讯5月2日,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在京揭牌。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出席并讲话。韩长赋强调,强化耕地质量监测和保护是农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农业部门的职责所在,农业部门具有专业优势。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体系建设和装备条件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留下沃土。韩长赋指出,耕地是农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更好地完善耕地保护补偿的有效性与公平性。[方法]以粮食主产区为例,运用305份地方国土管理人员调查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土管理人员对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地方国土管理人员的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偏低;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建设条件、耕地保护任务和耕地保护认知对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重要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耕地生产效益对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重要性具有反向影响效应;经济发展状况和农业建设条件因子对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占据主导作用。[结论]为保证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有效性,建议关注地方国土管理人员,提高其耕地保护补偿认知,结合耕地保护任务,制定差异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政策,重视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农业建设条件,降低耕地保护难度。  相似文献   

13.
聂磊 《安徽农学通报》2023,(15):103-109
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也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和命脉。本文首先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演变脉络,耕地保护制度经历了政策制定起步期的数量保护阶段,转变到政策发展完善期的“数量与质量”并重阶段,再跃迁到政策深化成熟期的“数量+质量+生态”并重阶段。其次,分析了影响耕地质量的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生产管理方式等因素。最后重点阐述了秸秆还田技术、轮作休耕技术、土壤改良剂施用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绿肥种植技术和农业工程技术等耕地保护的具体技术措施及其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据科学测算,生产一吨农产品,其耕地土壤质量的贡献率一般占50%左右。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就不可能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供给,全面实现小康和农业现代化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均耕地少。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将长期存在,耕地保护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为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强化耕地保护意识;规范耕地平衡理论,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建立健全城镇化发展规划体系;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耕地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们身体健康。2013年2月21日,河南省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耕地质量管理工作,《河南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审议通过,自5月1日起施行。实施《河南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是保护和提高河南耕地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持续、协调向前推进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出"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举措,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邢岩 《新农业》2011,(1):37-37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耕地质量建设是事关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措施。近年来,辽宁省各级农业部门紧紧抓住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良好机遇,切实履行职能,积极争取投入,加快建设步伐,使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为确保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耕地质量、生态的测度等受多种限制性因素影响,致使当前“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在实施过程中仍以数量管控为主,这与新时期粮食安全和低碳社会存在脱节,亟需建设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体系。本文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观点,结合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新要求,梳理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下耕地保护现状和现实困境,探索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路径。研究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耕地保护需要兼顾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粮食安全与碳减排双重目标。然而,现阶段耕地依然存在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耕地碳排放持续增加、保护耕地与保护生态难协调等问题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从“本体角度、拓扑关系、科技助保”三个方面探索耕地保护转型路径,即转变耕地本体内涵,从现状耕地向可耕地内涵转变;从严格保护耕地向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的数量、强度和生态转变;将科技创新应用于耕地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耕地生产绿色高效。因此,建议依据可耕地宜耕性高低合理布局农作物及作物结构,利用土地整治提升耕地生态以降低碳排放;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管控建设用地总量,确保优质耕地不减少,进一步提升农业高精尖技术实现耕地绿色增产;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引导科研工作者和农户自下而上自愿进行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6月25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在吉林省召开为期2天的耕地质量信息化技术研讨会,交流省级耕地质量信息化工作及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情况,分析耕地质量信息化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研讨耕地质量信息化技术应用实践。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刘玉国,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永林到会并致辞。张永林代表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2018年,吉林省人大审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