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川麦9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多抗优质白皮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8000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210001)。川麦93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大穗特性明显,是参加国家区试与省区试品种中穗粒数最多的品种。国家区试平均产量5 913.00 kg/hm2,较对照川麦42增产4.3%;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5 786.10 kg/hm2,较对照绵麦367增产16.89%。川麦93兼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品质优、面粉白度高,适合制作酒曲、蛋糕、饼干等。根据国家、四川省区试数据和课题组多年多点试验数据,本文对川麦93的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了阐述,并简要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川麦9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多抗优质白皮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编号:20180001),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20210001)。根据国家、四川省区试数据和课题组多年多点试验数据,本文对川麦93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了分析,川麦93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大穗特性明显,是参加国家区试与省区试品种中穗粒数最多的品种。国家区试平均产量 5913.00?Kg/hm2,比对照川麦42增产4.3?%;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5786.10?Kg/667m2,比对照绵麦367增产16.89?%。川麦93兼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品质优、面粉白度高,适合制作酒曲、蛋糕、饼干等。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绵麦367为对照,对8份诱变育种彩色小麦稳定新品系进行比较试验,鉴定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推荐品系参加四川省高原小麦区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系19γ-z-24分蘖强、成穗率高,全生育期、株高适中,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穗部经济性状表现好,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小区产量8.35㎏、折合产量417.50kg/667m2,较相邻平均对照增产1.2%,产量位次第2位,结合四川省彩色小麦新品种审定标准,提供19γ-z-24参加四川省高原小麦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4.
绵麦36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2010年10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定名并推广。该品种产量高,两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6.9 kg,比对照增产13.95%,高产试点亩产达594.7 kg,慢条锈病、高抗白粉病,适宜在长江上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高产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西科麦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生产上提供高产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以4301为母本、绵阳31为父本杂交组合,利用系谱法通过田间多年连续选育,育成了小麦新品种西科麦9号,于2015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1—2012年及2012—2013年四川省15个区试点中,有14个点增产,2年平均产量为361.74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7增产4.1%,增产显著;在2013—2014年6个生产试验点中全部表现增产,平均产量为316.37kg/667m~2,比绵麦37增产9.23%。西科麦9号中抗条锈病,品质指标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适宜于四川平原、山区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保障小麦生产安全,促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在进入市场前对品种特性的分析,可为广大用户提供生产所需信息,为良种良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数据,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等对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618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2年区域试验AMMI模型分析表明,川麦618产量处于中等水平,稳定性好。大区生产试验中,川麦618平均每666.7 m2产量450.52 kg,有效穗23.57万穗/666.7 m2,千粒重47.93 g,穗粒数47.28粒;根据AMMI分析排序图比较品种特性优劣:中科麦1816>川麦618>蜀麦1958>川育42>绵麦367>西科麦5518;GGE图分析表明,川麦618具有比较优势。【结论】小麦新品种川麦618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表现较好的优质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7.
绵麦1403和绵麦185是选用自育的优良品系和中间材料与引进的具有不同遗传背景,以及地理生态远缘的抗病、优质材料杂交育成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两品种共同特点是:植株矮健,穗层整齐,穗大粒多,抗倒伏力强;综合抗性好,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丰产性突出,四川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69.4kg/667m2和379.1kg/667m2,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0.9%和13.3%。  相似文献   

8.
浙杭优820是由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合作选育的中粳三系杂交水稻品种。浙杭优820系利用早熟高异交中粳不育系浙杭10A与恢复系F4120配组选育而成的强优势早熟高产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区域试验每667 m2 2 a平均产量为678.365 kg,比对照平均增产34.32 kg,生产试验产量每667 m2为647.49 kg,比对照增产44.89 kg。2 a区域试验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3.3。  相似文献   

9.
黔青235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于2015年春在贵阳用自选系QR273作母本,T32作父本配单交种,当年冬在海南以该单交种作母本,外引贵州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选育的交51作父本杂交获得三交种组合(黔青3382),于2021年9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7个试验点平均鲜物质产量4 030.7 kg/667m2,比对照(筑青1号)增产10.44%,增产点率85.7%。2019年8个试验点平均鲜物质产量3 978.0 kg/667m2,比对照增产8.53%,增产点率75%,产量居第2位;干物质产量1 519.6kg/667m2,比对照增产17.11%,干物质产量居第1位。2年鲜物质平均产量4 004.4 kg/667m2,比对照增产9.48%。2019年生产试验鲜物质平均产量4 161.68 kg/667m2,比对照增产2.2%。黔青235青贮全生育期94~125 d,适宜在贵州755~1 400 m海拔区域种植,最适密度为3 800~4 300株/667 m  相似文献   

10.
四川是全国小麦生产的主产区之一,丘陵旱地面积大,近年来又时常受到干旱的影响,小麦极易发生减产。因此,提高四川小麦的抗旱能力是四川小麦育种亟待解决的。在干旱区域中,籽粒产量作为评价品种抗旱性强弱的核心指标。通过稻茬田和旱地两个环境的比较试验,发现旱地环境中的绵麦367、川麦60、川麦104、绵麦1403和绵麦51等品种的籽粒产量在400kg/667m~2以上,尤其是绵麦367的籽粒产量表现突出,在两种环境中的籽粒产量分别达到469.9kg/667m~2、431.1kg/667m~2。综合试验结果,绵麦367等5个品种适宜四川省丘陵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并能作为小麦抗旱育种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皖宿1015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大豆所以徐豆18做母本,皖宿2156做父本有性杂交选育的夏大豆品种。2018~2019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片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64.69 kg/hm2,比对照增产5.46%。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16.94 kg/hm2,比对照增产3.49%,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10048。适宜在山东中部、河北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2.
浙科糯8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江山市郎峰种子有限公司以自交系W10为母本,TN932为父本配制选育的甜加糯型鲜食玉米新品种,2021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浙审玉2021006)。2019—2020年2年区试平均鲜穗667 m2产量964.5 kg,比对照增产11.7%,达极显著水平。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鲜穗667 m2产量963.5 kg,比对照增产15.8%。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鲜穗)84.3 d,比对照浙糯玉5号长0.6 d。直链淀粉含量2.4%,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得分87.8分。该品种鲜穗产量高,中熟,抗逆性好,感官蒸煮品质优,商品性佳,适宜浙江省及周边省份作鲜食玉米种植。栽培上加强苗期管理,种植密度以每667 m2 3 500株为宜,增施穗肥,减少秃尖,注意防治纹枯病、大斑病和玉米螟,适时采收上市。  相似文献   

13.
蜀麦830     
正蜀麦830(审定编号:川审麦20170001)由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品种来源:SHW-L1/川农16//Pm99915-1/3/03-DH1959。该品种符合四川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种植。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为180天,与对照绵麦367相当。幼苗半直立,叶色浅绿。株高83厘米。穗圆锥-长方形,长芒,白壳。籽粒卵圆形,白色,半角质,饱满。平均亩穗数为19.7万,穗粒数为48.7粒,千粒重50克。2016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测定:平均籽粒容重为759克/升,粗蛋白质含量为12.60%,  相似文献   

14.
中梁46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中心2012年以自育材料云麦56/02208的F1为母本,以07H505-7-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锈病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平均株高94.09 cm,平均亩穗数32.1万穗,平均穗粒数40.75粒,千粒重47.61 g,容重748 g/L。2019-2021年连续2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川区组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7 641.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9.79%; 2021-2022年在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7 329.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4.09%。经接菌鉴定,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2020年表现中感,2021年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混合菌2020年表现免疫,2021年对当前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及混合菌表现免疫,对其他供试小麦条锈菌当前流行小种及ZS混合菌表现抗病,总体抗病性表现优异。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天水川地冬麦品种类型区种植。于2023年通过甘肃省审定。  相似文献   

15.
为推广玉米新品种富尔2101,本文介绍了富尔2101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是富尔农艺公司以W015N为母本,以HL896-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2017年进行多点品比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2 558.82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平均增产7.2%。2018-2019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1 477.23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4.6%。2019年同时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中晚熟组春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 588.94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8%。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26024)。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优质、抗病等特点,适宜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6.
天域稻1号是营口天域稻业有限公司2012年以稻源21为母本、TYG0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2019-2020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水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 089.5 kg/h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9.7%,增产点比例100%。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551 kg/hm2,比对照辽粳9号平均增产8.9%。202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辽宁沈阳南部中晚稻区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天域稻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并总结了相应的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镇麦8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广适型高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在2006-2007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组区试中,33个试点汇总,28个试点增产,平均产量430.97 kg/667m2,较对照种扬麦158增6.56%,居参试种(系)首位;2008年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中,7个点第一,1点第三,8点全部增产,其中鄂皖苏浙四省平均产量432.82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9.10%,河南信阳点平均产量482.90 kg/667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9.33%,居4个参试种(系)首位.文章简要介绍镇麦8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技术、适宜种植区域和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玉米新品种富单9202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该品种是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以J725为母本,以Z05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9-2020年参加东华北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2 717.2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6.7%;2021年参加东华北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3 581.9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6%;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26043)。富单9202具有种子早发性好、耐低温、耐盐碱,生长健壮易保苗产量高及稳定性好,适应种植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高产优质耐盐碱玉米新品种富民105的推广应用,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适宜盐碱胁迫浓度的筛选。富民105是吉林省富民种业有限公司以Fm1101为母本、F1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2017―2018年参加吉林省高密组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2 674.9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3.9%。2018年参加吉林省高密组生产试验,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 941.7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5.1%,增产显著。在0,50,100,150和200 mmol·L-15个不同浓度的Na2CO3盐碱溶液模拟胁迫环境,比较盐碱胁迫下玉米品种苗期的盐害情况,筛选出在100 mmol·L-1的Na2CO3胁迫下富民105比对照先玉335叶片持绿性更好,耐盐碱性更强。201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190027。该品...  相似文献   

20.
淮麦45(参试名称为淮麦140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28和淮麦25杂交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14年在江苏省预备试验中,比对照淮麦20增产11.07%;进入2015—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215.4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2.87%;进入2016—2017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721.9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7.48%;推荐进入201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846.5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5.49%。淮麦45不仅产量潜力高,而且植株较矮,株型松散适中,抗逆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