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藕田高效养殖小龙虾技术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种藕成本的增加导致种藕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莲藕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甚至有许多种藕大户种植的莲藕任其腐烂,也不去采收。为了提高藕田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各地在藕田综合种养模式中发展了套养特色鱼类、泥鳅、甲鱼、河蟹和小龙虾等技术,但考虑到水产养殖品种的生态学习性、种养茬口衔接、养殖技术水平和养殖综合经济效益等问题,发展最快的是藕田套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因为小龙虾对水质和饲养场地的适应性较强,莲藕和小龙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单纯种藕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为提高种养效益,我市开展了小龙虾藕田养殖技术摸索。2018年在兴化市周奋乡开展了小龙虾藕田生态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承包两块100亩的莲藕田进行改造,分别在藕田中放养两种密度小龙虾进行对比养殖试验。现将养殖试验总结如下。一、藕田工程1.藕田选择本次试验选择相邻的两块约有20厘米深淤泥的老塘藕田,面积均为100亩,标号  相似文献   

3.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通常在浅水环境中生存,是几种适合在藕田中养殖的水产品种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推广,藕田养殖小龙虾已成为生态循环农业较为成功的综合种养模式.对藕田养殖小龙虾种养模式调查后发现,该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瓶颈,致使产量、效益不稳定.为实现荷藕种植增产、小龙虾养殖增收,达到生态、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目的,笔者提...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在渔业科技示范户中大力推广莲藕、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淤溪镇渔业科技示范户陈玉兴2016年养殖的25×667 m~2池塘,亩产鲜藕1 650 kg/667 m~2,小龙虾50 kg/667 m~2,比单纯长藕增效1 000元kg/667 m~2,现将其实用技术介绍如下。1塘口改造该池塘原先是养殖四大家鱼的老塘口,塘内淤  相似文献   

5.
<正>江山市吉亮家庭农场是浙江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江山市示范性家庭农场。近年来,吉亮家庭农场积极推动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升级,经过不断探索创新,种养基地2021年开展了一种新型稻—小龙虾轮作生产模式:利用稻田冬闲期(每年11月至翌年5月)养殖一季小龙虾,6月捕捞小龙虾后再种一季水稻,11月水稻收割后稻田缓慢灌水养殖小龙虾,实现种稻、养虾两不误,将稻田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提升为高效生态种养相结合模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9年,我们在渔业科技示范户中推广了藕田套养小龙虾养殖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套养小龙虾,藕田中的水草可作为小龙虾的天然饵料,既起到了为藕田生态除草的作用,又提高了藕田的利用率,龙虾的排泄物还为藕田增加了有机肥料,实现良性循环,属于种植和养殖互相利用,互相补充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是具有良好经济价值的甲壳类之一,其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近年来,小龙虾养殖规模增长迅猛,常常被作为地区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也是生态套养模式的首选品种.稻田养殖小龙虾是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之一,在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小龙虾和水稻品质上效果显著,具...  相似文献   

8.
<正>稻虾共作,是在改进后的稻田生态系统中进行种养结合,水稻和小龙虾共生、互补,良性循环,是国家“十三五”倡导的新型良性循环、绿色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是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美丽乡村的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的一个亮点。稻虾共作,在种植一季单季中晚稻的水田中,养殖小龙虾,水稻可为小龙虾提供天然诱饵和蔽荫,水稻中的杂草以及虫卵等,可以作为虾的饲料;而小龙虾可为水稻除虫、除草、松土,其粪便为水稻提供养分[1]。稻虾共作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保障了农业高效、优质、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农民增产致富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9.
<正>"稻-虾"生态循环种养,是指基于现代生态学原理,通过简单的稻田工程改造,在单一种稻的基础上,引进小龙虾养殖,使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生态系统,提高稻田综合利用率,增加综合种养经济效益。稻田养殖小龙虾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兴化地区“藕虾共作”是在不影响荷藕产量的前提下,通过在藕田里套养一定数量的小龙虾,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以藕田的水草、生物饵料等为食,与此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为藕田增加了有机肥料,形成良性循环。2017年沙沟镇荷藕种植套养小龙虾逐渐成规模、2019年全面推开藕虾共作、田沟共作生态复合型种养模式,面积达36 300亩。这些都充分说明兴化地区“藕虾共作”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小龙虾在藕田中套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加林 《水产养殖》2010,31(8):25-26
<正>2009年,盐城市盐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渔业科技示范户中推广了藕田套养小龙虾养殖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套养小龙虾,藕田中的水草可作为小龙虾的天然饵料,既起到了为藕田生态除草的作用,又提高了藕田的利用率,龙虾的排泄物还为藕田增加了有机肥料,实现良性循  相似文献   

12.
李丽 《水产养殖》2020,41(4):62-63
<正>近年来,随着小龙虾消费量逐年增加,市场价格看好,小龙虾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尤其是稻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既稳粮增收,又保障生态安全、提升小龙虾品质,也顺应时代要求,深受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和养殖户青睐,得到大面积推广养殖。据调查,2019年宿迁市推广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面积近200 000×667 m2,成为宿迁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一项重要渠道。现将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  相似文献   

13.
稻虾连作生态高效技术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龙虾与水稻共生,不占水面,利用沟坑及稻田水位,以水田中的浮游生物、水稻病虫害的幼虫和非生物资源等为食.小龙虾耐低氧,即使在水稻田放水晒田时,也能游进鱼沟中维持正常活动,所以小龙虾是水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 水稻小龙虾共作,突破粮田技术模式创新,发挥稻田资源优势,在种好粮食的同时增加养殖水产品,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不失为一种生态、高效、环保、健康的现代农业种养结合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徽省桐城市范岗镇近几年根据当地优势,因地制宜,把当地低洼田、莲藕田等土地进行改造发展莲藕与小龙虾种养模式。在莲藕田里面养殖小龙虾不仅节约了饲料成本,而且降低了莲藕的病害发生,减少肥料的使用率,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莲藕、小龙虾生态种养技术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莲藕与小龙虾生态种养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逐渐兴起的生态养殖形式,主要分为稻虾共作和稻虾轮作两种模式。崇明岛地处长江口,养殖小龙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本试验在崇明地区实施了上述两种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并比较了两种养殖模式下商品虾产量、苗种产量以及水稻产量,以探究崇明地区合适的小龙虾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吴宗纯 《中国水产》2017,(2):113-115
正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云南省曲靖市陆良人民创造性的探索了一条秧藕鱼塘生态种养模式,从时间上的互补性,种养的互利性,种养品种的选择性,进一步优化秧藕鱼生态种养模式,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现将秧藕鱼塘生态种养模式技术进行总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云南省曲靖市陆良人民创造性的探索了一条秧藕鱼塘生态种养模式,从时间上的互补性,种养的互利性,种养品种的选择性,进一步优化秧藕鱼生态种养模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稻田小龙虾连作是指在中稻田里种植一季中稻后,接着养一茬小龙虾的种养模式。小龙虾和水稻共生,不多占水面,利用沟渠和稻田水体,以稻田中的浮游生物、非生物资源和水稻田中的病虫害幼体为食,减少农药使用,充分发挥稻田资源优势,在种好粮食的同时增加养殖水产品,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正>泰州市姜堰区里下河地区藕田资源丰富,但利用藕田培育小龙虾的很少,既浪费了藕田中的天然饵料生物资源,综合效益又得不到充分体现。为探索藕田培育小龙虾苗种可行性,从2012年起,结合省水产三项更新工程项目《姜堰市小龙虾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实施,连续两年开展了小龙虾藕池育苗试验。现将相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藕虾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小龙虾与莲藕共用池塘,利用池塘水环境,加以人工管理,既种藕又养虾,以提高池塘效益的一种综合种养模式。小龙虾可以利用藕塘中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池中水草等作为饵料,而其粪便和残饵可为莲藕的生长提供肥料,实现藕虾综合种养的良性循环。1池塘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保肥性强的池塘。池深1.0~1.5 m,面积5×667 m2~10×667 m2。沿塘内四周开挖虾沟,沟宽1 m,深60 cm。池塘四周架  相似文献   

20.
<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属十足目、鳌虾科,俗称小龙虾,约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进入我国[1]。小龙虾借助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平台,完成了从默默无名到万众瞩目的华丽变身[2],目前位列我国淡水养殖品种第6位。稻虾种养模式是我国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