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微生物肥料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可以活化土壤中营养元素、改善作物营养条件、抑制有害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作用。一、增加微生物肥料投入,保证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数量目前蔬菜栽培连作严重、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土壤  相似文献   

2.
归纳总结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中根系、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养分含量及土壤结构等的影响。综合认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在改善作物根系以及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长期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土壤养分和结构亦受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影响,其中土壤养分氮、磷、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容重、孔隙度、团聚体通过长期有机肥的持续添加和投入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有机肥的过多施用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亦探讨了未来在长期定位施肥方面应重点研究的领域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107,自引:3,他引:107  
 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系统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生理群落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单施化肥,农田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低于长期撂荒土壤,但放线菌数量多于撂荒土壤或与之相当。(2)长期单施化肥与不施肥(CK)比较,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和真菌数量略有增加或与之相当。(3)总体看,NPK均衡施肥,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非均衡施肥的N、NP、NK、PK处理略有增加或与之相近。(4)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不仅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农田,而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也高于撂荒土壤,真菌数量略低于撂荒土壤或与之相当。(5)长期单施化肥农田,土壤固氮菌、氨化细菌、纤维分解菌、反硝化细菌数量低于长期撂荒土壤,但硝化细菌数量比撂荒土壤多。单施化肥,土壤固氮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数量高于不施肥的CK,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却低于CK。NPK均衡施肥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数量比非均衡施肥的N、NP、NK、PK处理增加,固氮菌数量二者相当,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土壤中固氮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数量大都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尤其明显高于非均衡施用化肥的处理。与撂荒土壤比较,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土壤固氮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增多,但纤维分解菌数量降低。(6)土壤中大多数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与养分含量、作物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于大棚蔬菜基地开展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纯化肥、化肥减半配施沼液或有机肥4种施肥处理,监测每一季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并于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后第5年对每个监测区的土壤微生物种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长期的纯化肥处理造成土壤酸化。减少化肥施用量并配施有机肥可减缓土壤酸化,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施肥处理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别是纯化肥处理下,真菌和放线菌等有害菌数量增加,加重了土壤连作障碍发生的机会。在农民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下降,甚至增加。总体来看,在大棚蔬菜生产上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明确等量养分条件下不同种类肥料配施对重茬大蒜土壤质量和大蒜生长的影响,可为生产中通过合理施肥有效缓解大蒜重茬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在大蒜重茬现象普遍的金乡县,以金乡白皮蒜为试验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00%化肥N、80%化肥N+20%有机肥N、100%化肥N+微生物菌剂300 kg/hm~2、80%化肥N+20%有机肥N+微生物菌剂300 kg/hm~2计4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等量养分条件下不同种类肥料配施对大蒜重茬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学特征,以及大蒜病情指数、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养分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大蒜产量;100%化肥处理会加重重茬大蒜病情指数,80%化肥N+20%有机肥N处理、100%化肥N+微生物菌剂300 kg/hm~2处理、80%化肥N+20%有机肥N+微生物菌剂300 kg/hm~2处理均可提高土壤各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有效缓解大蒜重茬性病害;80%化肥N+20%有机肥N+微生物菌剂300 kg/hm~2处理较其他处理可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菌落结构比例,有效降低大蒜病情指数,缓解重茬障碍,提高大蒜产量。微生物菌剂同时与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改良重茬大蒜根际土壤和缓解大蒜重茬障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究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P2处理和施用P1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7.26%和13.54%;当4种酶活性达到峰值时,施用P2处理与P1、CK处理相比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FDA水解酶,分别为47.39%和67.21%、9.77%和6.51%、45.60%和409.61%、17.09%和18.42%;施用P1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2.87%~48.29%和3.98%~44.56%,其余2种酶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因此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光合菌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P2处理对土壤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处理效果始终优于P1、CK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及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明确施肥制度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土壤熏蒸和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宁乡不施肥处理、施用化肥、常规施肥、秸秆还田、30%有机肥+化肥和60%有机肥+化肥6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及磷脂脂肪酸。【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化肥、秸秆还田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的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总磷脂脂肪酸的量。长期施用化肥后,群落中含有iC15:0的微生物明显增多,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后,群落中含iC15:0微生物明显减少,而含aC15:0微生物则显著增加。通过对21种测得磷脂脂肪酸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两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87.6%。除C12:0和C15:0外,大部分的非饱和脂肪酸和环式脂肪酸的变异可以在第一主成分中反映出来。从肥料处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看,第一主成分及第二主成分可以解释肥料处理变异的89.8%,相比较而言,化肥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相互间的差别较小,60%有机肥处理与秸秆还田处理几乎重合。【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肥料处理差异可以在微生物结构与多样性变化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肥料替代化肥在苹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微生物肥料(固体生物有机肥+液体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在苹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以短枝红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100%化肥(CK)、微生物肥料+100%化肥(T1)、微生物肥料+80%化肥(T2)、微生物肥料+60%化肥(T3)、微生物肥料+40%化肥(T4)、微生物肥料+20%化肥(T5)、仅微生物肥料(T6)共7种施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果树的树体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微生物肥料的添加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能够增加新梢长度、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促进苹果树体的生长,提高苹果产量。在施用微生物肥料的情况下,化肥施用量只需要施用通常的60%(T3),即可满足苹果生长,并能提高土壤质量,使果园的净利润达到最大。说明微生物肥料替代化肥在苹果种植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为苹果生产中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数量及土壤所提供的养分量,通过肥料补充不足部分的施肥方法叫平衡配套施肥。实行平衡配套施肥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0.
作物生长过程中会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使土壤中的养分越来越少,地力逐年下降。为了维持地力和提高作物产量,应将作物带走的养分适当归还土壤。这也是为何在农作物生产中要进行施肥的原因。科研证明,肥料使用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合理施肥,才能达到高效、高产、优质、防止环境污染和改土培肥等目标,否则,适得其反。使用有机物料(畜禽粪和作物秸秆),通过对土著微生物活性的调节,可减少长期使用无机化肥导致的土壤肥力衰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与大白菜轮作模式下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提高辣椒季和大白菜季的产量,2/3化肥氮+1/3有机肥氮处理产量高,分别为辣椒7 808 kg/hm~2,大白菜65.18 t/hm~2;施肥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耕种和施用有机肥均可降低土壤容重,且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含水量。施肥后土壤中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均提高,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pH、有机质含量无明显差异,土壤的EC、矿质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肥料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推荐2/3化肥氮+1/3有机肥氮施肥。  相似文献   

12.
金酵母生物有机肥富含氮、钾、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一次施肥即可满足作物对多种元素的需求,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及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20%以上,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在杂交油菜中油杂12号上示范,结果表明,能促进油菜生长,提高产量,投入与产出比为1∶2.42。  相似文献   

13.
长期定位施肥对暗棕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9年肥料效应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养分水平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差异较大,有机肥和氮、磷化肥的配合施用对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养分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西瓜田长期连作种植所产生的土壤退化、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真菌性病害增加、西瓜产量及品质下降等瓶颈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亟待解决。采用田间试验法,以不施肥和常规化肥为对照,研究施用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和沼液复合微生物滴灌肥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组成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使得压砂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对作物有益的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有所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总量相应增加,而对作物有害的真菌数量有所下降,从而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减少病害,有助于解决压砂瓜连作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给烤烟的可持续生产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施肥对烤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和有机肥处理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PLFAs的含量比不施肥处理提高幅度为17.56%~61.58%,以有机肥处理PLFAs含量提高最为显著,各处理的高低趋势均为:有机肥>化肥配施有机肥>不施肥>化肥.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烤烟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增加细菌/真菌比值,说明肥料的施入,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丰富土壤微生物种群.施肥还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化肥配施有机肥和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化肥,并与土壤各类微生物PLFAs的含量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在烤烟种植过程中,从土壤微生物角度来看,化肥配施有机肥和施有机肥均对土壤健康有利.  相似文献   

16.
<正>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是提升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的投入量,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测土配方施肥为科学依据,通过研究不同肥力条件下,氮磷钾的科学配比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夏玉米的丰产和化肥的减量施用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酶活性、群落结构和多样性4个方面的影响,发现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维持和增加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同时,也探讨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其研究结果可为作物高效生产、养分高效利用及农田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化肥与有机肥及两者配施长期定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式谷  张辛未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2):161-163,181
本文研究了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肥料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的地力贡献具有持久性的特点,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2.7%。不同施肥组合产量总趋势是:MNPK、NPK>MNP、NP>MN、M>N>CK。说明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产量最高,氮磷钾化肥配施也能获得高产稳产,提高土壤肥力。在等氮量条件下,有机肥的增产作用主要是携入磷钾养分所致。氮肥单施肥料效应逐年下降,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时磷钾肥效应则呈上升趋势。化肥与有机肥配施,随着配合的完全程度增加,肥料效应也依次上升。氮肥利用率化肥大于有机肥,钾肥则相反,磷肥两者基本相同。从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及土壤肥力变化,可为施肥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土壤和肥料是作物生长的决定因素,测土配方施肥是促进作物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它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合理施肥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有利促进经济合理使用肥料,达到既增加产量又降低成本,对促进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它们来源于空气、大气降水和土壤贮存中,可提供给农作物生产发育需要。当土壤中的元素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时,就要通过施肥来提供,特别是作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需要量较多,通常称为作物营养"三要素"。施肥时一定要考虑到作物需肥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施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1当前农业生产上施肥存在问题当前农业生产上施肥存在问题:第一,有机肥投入量少。第二,施化肥存在盲目性。第三,忽视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的投入。第四,施肥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