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麦品种生育后期耐渍性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拔节期持续低温胁迫对小麦各项生理指标及其单株产量的影响,以新审定品种漯麦906和漯麦47、对照周麦18、新品系漯麦6098等7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在持续低温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测定各品种(系)单穗产量。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相比,低温胁迫1 d后各供试品种的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也均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低温胁迫4 d后各供试品种不孕小穗数显著升高,产量显著下降,但对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影响相对较小;经隶属函数分析,漯麦6098、漯麦47、周麦18和漯麦906属于抗寒性强的品种(系),漯麦36和漯麦C101抗寒性中等,漯麦956抗寒性弱,这与本试验各供试材料的产量表现基本一致。研究发现,与抗寒性弱的品种(系)相比,抗寒性强的品种(系)在低温胁迫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较低的相对膜透性和很好的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种(系)综合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是河南省小麦的主要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85年赤霉病大流行,1990年白粉病和条锈病大流行都造成了很大损失。小麦病害越来越成为小麦增产的严重障碍。选用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而抗病品种有计划的培育和合理利用则依赖于大规模准确的抗病性鉴定。为了筛选抗性稳定的多抗或单抗的抗源材料和了解河南省当前推广品种及后备品种的抗病性,我们于1986—1990年连续5年,对多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以抗白粉、条锈、叶锈和赤霉病为主的综合抗  相似文献   

5.
淮北地区小麦拔节期田间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简要介绍了小麦拔节期生长增温保墒,并从增温保墒、肥水管理、除草、化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淮北地区小麦拔节期的田间管理,从而为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19个小麦品种(系)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个小麦品种(系)在自然发病情况下进行了抗条锈性评价,结果表明,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为抗病及以上水平的品种(系)有9954-1、102-1、9744-4、D55、7230、A3,其中9954-1、D55、A3、7230产量较高。在评价结果为感病的品种(系)中,8899、99B8、92362产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耐病性。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的拔节是指小麦第一节间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的时期。一般第一节间达1㎝以上,主要时间是在立春前后,也称生育中期。  相似文献   

8.
四个冬小麦品种拔节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其抗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豫北地区种植的洛麦9133、兰考矮早8、济麦20和豫麦54计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对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品种拔节期的响应和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各品种拔节期叶水势、叶绿素总含量、根系活力和总生物量均降低;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膜透性、P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经综合评价,4个冬小麦品种中洛麦9133抗旱性最强;其次为豫麦54和济麦20;兰考矮早8最差.  相似文献   

9.
10.
为丰富小麦的加工利用途径,提出鲜食小麦评价标准,以籽粒颜色差异明显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鲜食采收期食味性及营养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乳熟期小麦籽粒鲜质量、含水量及各种物质积累均处于动态变化中,花后21~28 d是鲜食小麦采收的最佳时期,开花早的品种适宜的采收期相对更长;鲜食小麦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微量元素(Fe...  相似文献   

11.
以11个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水培和池栽土培试验,对水培小麦苗期的株高、单株总根长、生物量、各组织磷含量等15个性状指标以及池栽小麦成熟期的株高、地上部分干质量、单株籽粒产量等9个性状指标的耐低磷系数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等综合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系)的耐低磷能力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各性状指标的耐低磷系数与耐低磷综合评价值间的关联度以筛选耐低磷代表性评价指标,为小麦耐低磷研究及磷高效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筛选依据和种质资源。结果表明,苗期小麦部分指标的耐低磷系数间存在相关关系,说明评价小麦耐低磷的指标发生信息重叠;主成分分析将苗期的15个指标转化为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对综合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值计算,进而得到耐低磷综合评价值,发现不同品种(系)苗期的耐低磷能力表现为新麦67>矮抗58>百农607>豫农908>济麦22>周麦18>鑫华麦818>天麦189>丰德存麦5号>安农188>安农203。同样地,主成分分析将小麦成熟期的9个指标转化为3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并得到成熟期的耐低磷综合评价值,发现不同...  相似文献   

12.
陈小梅  任崴  马林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2):2211-2216
[目的]比较13个小麦品种的耐盐性.[方法]以13个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2SO4(Na2SO4浓度分别为0.5;、1.0;、1.2;、1.4;和1.6;)胁迫处理后,测量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胚芽长度、相对盐害率.[结果]重庆4号、99110 -26的半致死浓度高于1.6;;加163、重庆3号、新冬22号、新冬26号、99034、新冬17号、晋麦31、豫4110的半致死浓度为1.6;;鲁23、中国春、新冬18号的半致死浓度大致为1.4;.[结论]13个小麦品种(系)的耐盐性依次为:99110 -26>重庆4号>加163>重庆3号>新冬22号>新冬26号>99034>新冬17号>晋麦31>豫4110>鲁23>中国春>新冬18号.  相似文献   

13.
14.
小麦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个小麦品种(系)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依各品种的灰色关联度排序而进行的综合评判与品种(系)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法 ,对 2 0 0 1~ 2 0 0 2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区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气候年型下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不尽相同 ,一般旱年为 :最高茎数 >穗粒数 >公顷穗数 ;丰水年为 :千粒重 >最高茎数 >容重。参试品种 (系 )中 ,2 0 0 1年以长 6878表现最好 ,其次为对照西峰 2 0号 ;2 0 0 2年仍以长 6878表现最好 ,其次为晋太 170 ,说明在不同年型中 ,长 6878均表现旱作高产、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等优点 ,适于在北部冬麦区广大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对小麦的耐盐性与生长阶段和主要性状的相关性以及耐盐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麦种子在种子储藏过程中的耐藏性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烟农19、轮选22、罗麦10号、山农早熟系、华成2152、华成3366、苏麦188、皖麦47、山农晚熟系、安农0305共10个小麦品种(系)的种子在100%RH(相对湿度)和40℃条件下进行8种不同时间梯度(0、1、2、3、4、5、6、7 d)的处理,同时测定其发芽率、脂肪氧化酶(LOX)活性、丙二醛含量、电导率等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种子发芽率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则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脂肪氧化酶(LOX)活性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后期略有下降,脂质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10个品种(系)中,安农0305的抗老化性较强,华成2152的抗老化性较弱。[结论]研究可为小麦种子的耐储藏性研究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小麦品种(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测定了当前甘肃省大面积推广和新选育的30个小麦品种(系)的理化性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系)属于硬质小麦,容重出粉率中上,灰分含量较低,湿面筋含量较高,吸水率高,沉淀值相对较低,粗蛋白含量较低,面团流变学特性较差,绝大部分品种(系)仅适合于加工馒头、面条等传统面食。并针对甘肃省的小麦品质现状、资源优势及区域特性,对今后优质小麦育种、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品种的开发利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小麦的拔节孕穗阶段,有性生长和无性生长同步发育,是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需肥、需水最多的时期,是决定穗大粒多、壮秆、成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因此,搞好小麦拔节孕穗期的田间管理,是决定小麦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拔节期重施氮肥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拔节期重施氮肥,可以显著改善群体质量,增加植株基部节间的重量、充实度和次生根条数,提高植株抗倒、抗旱能力;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稳定的成穗数;明显改善中后期光合性能,减少小穗小花退化,促进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具有显著提高产量的效果。但在同一密度条件下,拔节期追施氮量对小麦群体性状的改善效应和增产效果不同,均呈抛物线变化。一般情况下,拔节期追氮数量宜掌握在150~300kg/hm~2尿素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