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介绍了超级稻—四季香葱—红莴苣水旱轮作高效模式及其栽培技术,以为该模式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贵阳市合理利用连栋大棚,提高连栋大棚蔬菜产出,增加经济效益,介绍了贵阳市连栋大棚香葱-蒜苗-香葱-西兰花1年4茬高效栽培模式的产量效益、茬口安排和各茬蔬菜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推广应用"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稻田耕作模式,为实现稳粮增收、可持续发现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兴安县为例,分析兴安县推广应用该模式的现状、模式效益优势和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形成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结果】"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模式成为兴安县特色、效益农业生产新模式,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可实现667m~2"500公斤粮,万元钱",对促进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和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结论】"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稻田耕作模式,集水旱轮作、免耕栽培、种田养地于一体。具有绿色、高产、高效、钱粮双增、循环农业等特点,是绿色高效稻田耕作模式,推广应用前景广。  相似文献   

4.
香葱种植简单、投入少、产量高、效益好.文章从香葱的选地、整地、品种、育苗、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香葱栽培技术要点,对于发展香葱种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稻+菜+薯”稻田耕作模式栽培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稻+菜+薯"(水稻+蔬菜+马铃薯)稻田耕作模式的栽培管理要点。该稻田耕作模式技术简便,劳动力成本低,生产效益高,推广潜力大,对提高土地利用率、环境改善和土壤改良也有积极作用,能有效促进农民钱粮双增。  相似文献   

6.
环湖地区保护性耕作治理沙漠化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旱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保护性耕作研究和试验,于2003年引进保护性耕作法,在青海湖流域布点试验。试验表明: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水改土、增产(11.81—20.65%)、增收(每公顷增收473.81—671.36元)、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秸秆覆盖,表土浅耕和硬茬播种构成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在小麦生产上的增产增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性耕作是在变革传统耕作制度的基础上走出的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环境改善的新路子.文章针对黄陵县2002-2003年示范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及2003-2009年大面积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情况,经过比对和研究,从经济效益、节水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前景、技术模式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根据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门源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及其试验结果和产生的效益,提出了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探索建立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筛选出适宜该地的耕作模式,为提高当地土壤生产力水平、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获取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及作物生产指标的影响效应,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筛选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评价土壤综合质量的指标在不同土壤层次存在明显差别:0—10 cm土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毛管孔隙度、土壤比重、土壤饱和渗水速率、土壤紧实度、土壤有机质;10—20 cm土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渗水速率、土壤吸湿水、土壤紧实度;0—20 cm土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比重、土壤饱和渗水速率、土壤紧实度。其中,不同土层的共同影响因子——土壤饱和渗水速率和土壤紧实度是目前当地土壤质量的限制因子。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0—10 cm土层以麦稻双免耕作模式最好,10—20 cm土层麦免+稻旋最好,0—20 cm土层麦免+稻旋最好。【结论】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和当地实际情况下,对成都平原土壤质量具有良好效益的耕作模式为麦免+稻旋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玉米间作南瓜栽培的现状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有的旱地耕作模式效益低,而玉米间作南瓜耕作模式,增产增收显著,充分利用了空间、旱地的空闲时间,具有较好的推广、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王海  刘万军  王斌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2):155-159
阐述了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平罗县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应用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其实施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防治土壤盐碱化、改良盐碱土,技术节水、减少水分蒸发,改变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流失,减少农田扬沙、抑制沙尘暴,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微生物量,调节土壤温度等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还能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科学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机械化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是应用大型农机具作业的新型耕作模式,该种耕作模式主要是针对半干旱地区的春季干旱、耕层板结、土壤风蚀、地力下降等问题而引进的一种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这项技术的突出特点是抗旱保墒,提高保苗率,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对实现效益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1986年着手对旱田土壤耕作模式进行研究,针对本地自然状况、传统耕作方式的弊病及防御旱涝灾害等方面提出了建立本地区旱田土壤耕作模式的原则和松免浅为内容的耕作模式。经实践收到了增产16%和亩节本降耗34圆及减少水土流失的经济、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旱地耕作模式效益低;而榨菜连玉米间高粱耕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旱地的空闲时间和高粱的再生特性,增产增收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旱地耕作模式效益低,而榨菜连玉米间高粱耕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旱地的空闲时间和高粱的再生特性,增产增收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宁夏银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技术模式、效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宁夏银北地区实际,就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提出了几点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旱地耕作模式效益低,而榨菜连玉米间高粱耕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旱地的空闲时间和高粱的再生特性,增产增收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林礼狮 《农技服务》2007,24(10):110-110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探索出了高效优质、粮经结合的新的耕作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紫薯-小香葱轮作是农民增收的种植模式。简要介绍了"紫薯-小香葱"轮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香葱香味浓郁,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生长期短,不易感染病虫害,栽培容易。北城街道是玉溪市小香葱的发源地,通过主动拓宽产业面、落实小香葱集成技术、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推广现代喷灌设施、增加复种指数与发展外向型产业,增加就业,实现了劳动力的快速转移,成为小香葱销售的集贸地,将小香葱变成了大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