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轮作换茬是我国反映用养结合的古老的农业措施,其发展由来已久。通过研究。本文将我国轮作换茬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撂荒、体闲轮作时期;(2)以豆科、绿肥和施用有机肥为主要养地特征的轮作换茬时期;(3)现代集约种植的轮作换茬时期。  相似文献   

2.
轮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用连作与轮作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轮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外观品质上看,轮作与连作的早晚稻粒长、粒型无明显差异,轮作普遍增加了早稻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轮作对早稻的加工品质有一定改善作用,处理D表现最好。但晚稻加工品质则是连作普遍优于轮作。不同轮作方式对透明度级没有影响。早晚稻的水分含量和早稻碱消值级连作与轮作各处理无显著差异。连作处理的早稻直链淀粉含量低于轮作处理,胶稠度高于轮作处理。连作处理的晚稻直链淀粉亦含量低于轮作处理,而轮作处理C的晚稻碱消值级和胶稠度远高于连作处理A,均高出20%,且与连作差异显著。由此可见,轮作对水稻的蒸煮品质并没有改善作用,而连作的蒸煮品质反而好于轮作。  相似文献   

3.
稻棉轮作     
我县是粮棉兼作区。近几年,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不断完善,部分社、队试验推广了稻棉轮作制度,收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马口公社胜利大队过去是一个旱作地区,目前水田已扩大到1100亩,早地1399亩,常年植棉1200亩。从1972年开始搞稻棉轮作试验,第八生产队144亩棉田有70亩是水田改种的,亩产皮棉155斤,较老棉田增产63.1%;而棉田改种双季稻,亩产1160斤,较老水田增产34.2%。县农科所1972、1973年稻棉轮作试验也证明:轮作棉田增产46.2%和54.4%。轮作水田较老水田水稻增产34.6%和34.5%。(一)稻棉轮作能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稻豆轮作是我国南方多熟制地区常用的水旱轮作种植模式,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对稻豆轮作的描述。长期实践表明,稻豆轮作对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及防治病虫草害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稻豆轮作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减少稻田碳排放和提升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这为稻豆轮作在生产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稻棉轮作实质是大秋作物的水稻与棉花轮换种植。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示范轻了作物的病虫害,抑制了与作物伴生杂草的繁衍;  相似文献   

6.
论作物轮作的效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物轮作是我国一项传统而古老的农业增产技术,是现代“循环农业”的重要技术之一。作物轮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12个方面对作物轮作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概括和分析,可供有关方面进一步研究作物轮作和生产实践推广应用作物轮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大豆-玉米轮作对土壤固氮细菌的影响,以玉米连作为对照(MMM),以nif-H基因为指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豆-玉米2年轮作周期(MSM)和大豆-玉米-玉米3年轮作周期(SMM)下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大豆-玉米轮作下0~20、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均显著增加。固氮细菌的Chao1指数和ACE指数在0~20、20~40 cm土层均为轮作高于对照,轮作下MSM显著高于SMM;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0~20 cm土层轮作显著高于MMM;20~40 cm土层MSM显著高于MMM。在门水平上,MSM和SMM的0~20、20~40 cm土层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MMM。在属水平上,2个轮作类型0~20 cm土层的慢生根瘤菌属、弗兰克氏菌属和纤毛菌属相对丰度显著较高;20~40 cm土层慢生根瘤菌属、伪食酸菌属、地杆菌属和固氮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较高;MSM 0~20、20~40 cm土层慢生根瘤菌属、甲基孢囊菌属和固氮弧菌属较SMM均提高。方差分析表明,固氮细菌丰度指数(Chao1和ACE指数)与有机质、碱解氮...  相似文献   

8.
我县地处微山湖西畔的滨湖低洼区,常年以稻/麦轮作种植方式为主,小麦单产一直徘徊在每亩400千克左右,效益较低。为提高种植效益,我们从2004年开始进行改稻/麦轮作为水稻/春甜瓜轮作试验,获得了成功。实践证明,水稻田轮作春甜瓜,实行水旱交替的种植方式,不仅能充分均衡地利用土壤营养元素,提高肥效,保持、  相似文献   

9.
<正>为什么需要轮作休耕?——用地养地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据介绍,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文来认为,耕地轮作休耕对耕地土壤有重要的正面影响。"实践证明,轮作是保障土壤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10.
郑孟静  李岩  贾秀领 《华北农学报》2021,36(z1):215-221
多样化轮作制度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农业技术措施,对提高区域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和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多样化轮作制度在减少化学制品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草害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针对当前单一种植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推行多样化轮作模式的必要性.在介绍轮作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多样化轮作模式的产量效应、生态环境效益、增加生物多样性、覆盖作物效应以及轮作模式的研究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多样化轮作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如集成农机农艺配套综合管理技术,发展集约化轮作制度;建立多样化轮作模式综合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轮作综合效应;创新轮作制度研究方法,探究轮作效应内在机制.发展多样化轮作制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实现农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开展定点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病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春翻→绿肥夏翻→马铃薯轮作模式(LcLxM)的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大,叶片、茎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较向日葵→向日葵→马铃薯的轮作模式分别增加了22.57%、24.83%和23.42%,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增加28.09%,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3.07%,产量增加15.46%。其次是绿肥春翻→绿肥春翻→马铃薯(LcLcM)的轮作模式较好;马铃薯几种病害病情指数和发病率以向日葵→向日葵→马铃薯的轮作模式最低,其中早疫病病情指数和植株枯萎病发病率较LcLxM轮作模式分别降低了39.99%和76.40%,块茎黑痣病和疮痂病病情指数较LcLcM的轮作模式分别降低了93.38%和87.98%。燕麦→向日葵→马铃薯轮作模式病害发生程度居中,LcLcM和LcLxM两种轮作模式的病害发生程度最高。综合分析各方面性状得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马铃薯生产中比较适宜的轮作模式是绿肥春翻→绿肥夏翻→马铃薯,其次是绿肥春翻→绿肥春翻→马铃薯。  相似文献   

12.
通过4年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两种双季稻──油(草)三熟轮作条件下的农田生产力和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轮作方式都有利于农田高产、稳产、折合亩年产粮食1089.4±27.5kg,四年的产量变异系数<3.5%;各定位地块土壤肥力都有所提高,与对照相比除全氮外,土壤有机质、磷、钾含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在集约化种植和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连作在中国已经成了较为普遍的种植模式,即年复一年地在田间种植单一作物。长期的连作导致了病虫害严重、产量低下、土壤健康状况降低等诸多问题。轮作是有效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利用对比分析法,进行文献综述,阐述相比于连作,轮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且通过国内外相关轮作制度的对比,为中国轮作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结果显示,相比于连作,轮作在经济与生态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效益。同时通过对比发现,中国目前的轮作体系与国外在指导思路、推广机制、补贴方式与监管措施上均有差异,在轮作发展过程中,中国仍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国外的相关轮作经验,中国应该着手于制定科学的轮作计划、发展轮作的配套技术(如保护性耕作、覆盖作物、节水灌溉等)、加强轮作相关的宣传与推广、精准落实轮作政策同时按时进行轮作的合理评估与政策调整,进而完善中国的轮作体系,这对于在国内大规模开展轮作种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轮作、连作对白浆土养分及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年连续研究表明,轮作区与连作区白浆土中养分变化的总趋势相同。有机质和全磷变化不大,在土壤中均有所积累。全氮和碱解氮前6年下降较多,后6年趋于平衡。速效磷和速效钾提高很多。阳离子交换量(CEC)稍有降低,pH变化不大。轮作区与连作区相比,轮作区土壤中碱解氮低于连作区,而连作区土壤中的速效钾高于轮作区。连作区中三大作物相比,小麦消耗土壤养分较少,大豆消耗土壤养分较多。随着种植处限的增加,轮作区作物产量愈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旱地带状间套轮作,我区经过四年来的试验示范,充分显示了高产增收多效益,而且农活操作方便,易为广大农户接所受。1984年各种布局面积6.5万亩,并已总结出五种带状间套轮作布局和由谷类、豆类、薯类、瓜类及绿肥等二十种作物组成,正在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现将我区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五种带状间套轮作布局形式总结如下: 1.麦—豆—薯带状间套轮作。也称苍山式,始于我区天台县苍山区坦头乡平窖试验点。这  相似文献   

16.
菜稻轮作防治大棚蔬菜地次生盐渍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连作,大棚蔬菜地次生盐渍化不断加重。简要阐述了大棚蔬菜地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及危害,提出了蔬菜一水稻轮作是解决该区域次生盐渍化,保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同时,针对大棚蔬菜地轮作水稻出现的问题,提出了6条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分带轮作多熟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分带轮作多熟制,是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完善起来的完整的耕作制度新概念。它以土壤学和作物栽培学为基础理论,改革农业生产上的粗放经营,少熟低产的不良状  相似文献   

18.
牛小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148-153
为明确定西地区不同轮作田杂草生态位,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定西地区不同轮作田苗期杂草进行了调查。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Schoener重叠指数对定西地区不同轮作田主要杂草生态位进行分析,了解不同轮作对农田杂草生态位的影响。研究表明:苦苣菜、藜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在群落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对农田危害严重。研究结果可以为农田杂草防治和建立合理的轮作顺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施肥量是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施肥量的确定方法有多种,其中配方施肥中的养分平衡法是确定施肥量最基本的方法。以往对施肥量的研究多见于单季蔬菜、单一养分。本研究以轮作周期为整体,选择黄瓜一芹菜轮作换茬方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轻壤土上黄瓜——芹菜轮作条件下如何运用养分平衡法确定施肥量。  相似文献   

20.
为缓解甘薯连作障碍,探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甘薯连作、甘薯―花生轮作、甘薯―小麦轮作3个处理,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y生态板方法,研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源利用能力、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甘薯连作相比,甘薯―花生轮作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生物量,降低了真菌生物量及真菌与细菌比值,甘薯―小麦轮作降低了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提高了真菌与细菌比值;甘薯―花生轮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甘薯―小麦轮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其中甘薯―花生轮作对羧酸类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甘薯―小麦轮作;甘薯―花生、甘薯―小麦轮作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 index)、均匀度指数(Mclntoch index)和优势度指数(Simpson index),其中甘薯―花生轮作的均匀度指数高于甘薯―小麦轮作,而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显著降低;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源利用能力和多样性指数与不同土壤养分存在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关系。综上所述,甘薯与花生、小麦轮作能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