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天山中部林区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环境容量、生态旅游空间环境容量、设施容量、居民心理容量等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模型,探讨天山中部林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实习林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及其主要限制性因子,得出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1000(人次/日)、合理年容量为1679000人/年.该果结为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和天山中部其它林场的生态旅游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游客对森林公园各旅游景观、景点游览方式的不同,分别采用面积法、线路法各景区、景点的日环境容量,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森林公园的日环境容量为11 390人次、年环境容量为288.45万人次;最大理论日游客容量为8 734人次,年游客容量为221.19万人次.为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森林公园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风景区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是风景区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调查于山风景区现状及游客情况,采用综合测算法,计算出于山风景区环境年容量为652 950人次、游客年容量为253 350人次。与实际于山风景区环境年容量相比较,实际值已大幅度超出于山风景区允许的环境年容量。进而提出了增加环境容量和分流游客的整改措施,以缓解游客人数过饱和状态,实现于山风景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福州三叠井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规划必须预测游客规模和环境容量,使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福州三叠井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并使用游道测算法测量环境年容量和游客年容量,得出其环境年容量与游客年容量分别为1 330 500人和470 250人,其结果为福州三叠井公园的生态规划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西大明山森林旅游资源评价及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大明山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及大明山本身的承受能力出发,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面积容量法、卡口法、游道法测定了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容量和旅游环境容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修正,得出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年生态环境容量为100万人/年,年旅游环境容量为74.5万人次,年;并对其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大明山生态旅游区的年接待游客合理容量不宜超过65万人次。  相似文献   

6.
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容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骊山3个主要景区的实地进行了调查,以中青年游客的游览速度和观景时间为标准,用线路法计算出骊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环境容量的日容量为11965人次,年容量为2957748人次,同时还计算了旅客日容量为8784人,旅客年容量为2171405人.  相似文献   

7.
杨仕雄  陈果  谢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38-9840,9842
对安顺市龙宫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龙宫景区旅游经济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分别为57 879人次/d、47 174人次/d、10 502人次/d.而据调研数据得知,龙宫黄金周期间的游客接待量约为43 887人次/d,远远超出景区的空间环境容量,同时不断接近生态环境容量.基于此,提出促进龙宫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可能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将森林公园的游客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好森林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以贵港市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线路法、设施法对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测算.通过研究发现,平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年旅游环境容量为605 640人次,公园游客容量受旅游设施最大容纳值的限制,目前公园的年实际游客接待量远小于理论容量.通过本研究,为森林公园游客规模的合理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的影响,分析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偏好特征,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指导。  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疫情暴发前后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行为特征、需求特征,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显示性偏好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及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的影响效应。  结果  ①疫情暴发前后游客去往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频次、旅游时段的差异极显著(P<0.01),疫情对游客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信息渠道、交通方式、旅游花费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其他生态旅游需求、行为特征均无显著影响。②疫情暴发后,游客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人口学特征对部分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对天目山保护区部分产品显示性偏好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③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产品的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有显著影响(P<0.05);天目山保护区游客生物景观和自然教育产品的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的影响效应,比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更明显。  结论  通过融合创新产品引导全新需求、推出智慧化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游客体验后的分享等途径,提出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建议。表6参24  相似文献   

10.
选取冯家山水库2003~2006年水库出口监测数据,评价了冯家山水库的水环境质量现状。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冯家山水库水质符合地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标准的要求。根据冯家山水库确定的水质保护目标,选用适合于冯家山水库水环境特征的水质模型,分别计算COD、TP的水环境容量。以2006年为现状年,根据冯家山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了COD、TP的已利用环境容量和剩余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冯家山水库库区自净能力相对较大。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水库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杜兴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83-15485
茂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独特,通过生态旅游既可以实现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功能,同时也可以解决社区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问题。在现有的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中,通过培训后让社区群众参与旅游接待,实现当地社区成为最大受益者的生态旅游原则,社区收益占旅游总收入的48%以上,对茂兰保护区社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但保护区基础条件较差,且发展不平衡,在同一旅游区内,社区的经济收入差异很大,应该加强调节,寻求公平受益。  相似文献   

12.
从佛教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概念入手,明确佛教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提出单因子和多因子的量测方法,并重点对海南三亚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指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廖钟迪  滕腾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98-10599
笔者分析了现有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3个误区,指出低碳旅游立足于对旅游发展中碳排放量的控制,其实施空间比生态旅游更丰富,适合所有类型的旅游目的地,且操作性强,效果评价更易于量化。基于此,笔者提出自然保护区低碳发展思路,以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介绍龙虎山低碳旅游资源概况,分析了龙虎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低碳旅游产品设计的必要性,根据资源特点设计低碳旅游活动项目,并由不同的游客市场定位提出5条各具特色的低碳旅游线路,同时提出开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在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客源市场、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可行性,提出了有利于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保障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探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参考。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董海山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分析了五常市文贤庄园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贤庄园的开发原则,并在旅游度假区的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开发方向及旅游项目创意,并对其进行功能区域划分、旅游商品开发、旅游线路组织、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交通规划,将生态旅游的理念充分融入景区的总体规划之中,力求在景区开发过程中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利用AHP法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其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为例,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生态旅游及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环境特征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出生态旅游区的休闲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交通条件、市场环境等22个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获得各指标权重,进一步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资源类型多样、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良好,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但是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聚集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尚不完善等问题;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地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理论,分析了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理。主要参考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区基本空间标准,用面积法对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空间合理容量进行了估算,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提高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方法,提出了对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一些自然保护区由于不合理的旅游开发,而使其自然资源曹到破坏,引起保护质量的下降。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6条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廖军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52-7953,7956
基于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指出农业生态旅游的盲目开发严重破坏了资源和生态环境,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化倾向破坏了农村特有的自然景观,针对环境现状研究了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管理体制,且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环保意识淡薄。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理清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路,强调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并且努力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