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江的栽桑养蚕业由来已久 ,但是这个传统副业却至今没有成为靖江的支柱产业 ,究其原因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 :小农经济的格局使蚕桑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经济效益。为了改变我市蚕丝业不景气的现状 ,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 ,我们提出了蚕桑大户的养蚕模式。所谓蚕桑大户是指引导部分有资金、有头脑、肯吃苦的人以合资或独资方式 ,承包一定面积的桑园 (6 6 70m2 以上 )的养蚕模式 ,这种生产模式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革新 ,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该模式能不能给靖江的蚕丝业带来生机 ,关键在于它有没有经济效益 ,能不能调动蚕农尤其是大户蚕农的…  相似文献   

2.
蚕桑大户生产优势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市地处长江北岸,届苏中地区,蚕桑生产作为我市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一贯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为主的。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但究竟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究竟在哪里,传统产业如何焕发出新的活力,各地群众和干部均在探索。2001年冬在全体指导站技术员的宣传发动下,我市农村涌现一批头脑活、肯吃苦、有闯劲、手中较为宽裕的农民,自愿独资承包村中的闲置地、空余地,走上了栽桑养蚕的致富之路。他们户均承包的土地面积均在20亩以上,最多一户新桥镇滨江村的村民孔繁太承包面积达60亩,均是当年栽植、当年养蚕、当年见效。这种规模大户养蚕模式开创了靖江蚕桑史的新纪元,传统的蚕业生产也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1靖江市蚕桑大户生产状况从2001年开始,靖江市着手培植并发展了一批蚕桑大户,其中面积大且具有代表性的是:孔繁太4hm2、周正兴3·5 hm2、乔燕彬3 hm2、展又毛1·5hm2。2003年,晚秋茧价格偏低,大户的单产都在30kg左右,收入不理想。2004年,中央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后,养蚕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4.
发展适度规模的养蚕专业户,对于稳定发展蚕桑生产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对0.7-2hm^2的专业大户栽桑养蚕,提高茧质等方面的实用组合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一直蹲点靖江市新桥镇,负责全镇的蚕桑生产工作,同时重点培养该镇滨江村13组养蚕大户孔繁泰,指导他栽桑养蚕。该户从2007年开始栽桑养蚕,现有桑田面积60亩,2010年养蚕212张,产茧8735kg,平均张产茧41.2kg。几年来蚕茧产量和质量都比较稳定。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笔者对如何指导大户养蚕有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6.
7.
针对当前蚕农桑园规模小、生产投入少、效益不高、生产不稳的突出问题,按照双方自愿的原则,将不愿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的桑园有偿流转给养蚕基础好、劳动力充足的农户,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程度,提高蚕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并大力开展综合利用,促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形势持续低迷,加上我市特色农业如名茶生产、水产养殖等发展较快,地方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蚕桑生产在农业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如何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稳定蚕桑生产,成为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要摆脱蚕桑园,效益最高。根据调查分析:经营规模小的农户,蚕桑收入占其家庭经济收入的比重较小,不能引起生产者的重视,养蚕生产依赖家中妇女、老人等辅助劳力,投入少,种桑养蚕水平低下,先进实用技术难以普及推广,蚕茧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而这又反过来影响生产投入,极易形成恶性循环。经营规模过大,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种桑养蚕是我国传统产业,也是农业开发的主要多种经营项目,但长期以来蚕桑业束缚在小农经济中,蚕桑生产处于家庭副业的地位,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缺乏规模效益。由于(1)蚕桑生产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复合经营,生产过程中既有室内饲养又有露天种植,受环境影响大,技术要求高;(2)蚕室蚕  相似文献   

10.
张碧霞 《蚕桑通报》1995,26(1):52-53
嵊县雅张村的蚕桑规模生产嵊县农业局张碧霞雅张村位于嵊县西片,长乐江上游,该村的蚕桑生产早在八十年代就闻名全省,荣获“江南蚕茧第一村”美誉,82、83、89、90、gi年分别获省、县“蚕桑先进村”、“十佳专业村”等荣誉,得到金杯奖。全村850户农户,2...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黄山市规模栽桑养蚕效益良好的不同类型蚕桑大户,对其经营模式、效益进行分析,为蚕桑生产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蚕桑生产规模投资是我国加入WTO后蚕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生产方式 ,是培植蚕业龙头企业的基础 ,本文就蚕业生产规模投资的发展前景及对策提出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杨正堂 《四川蚕业》2000,28(2):53-55
<正> 罗先锋,现年45岁,家有妻、儿、女共四口人,住南部县碾垭乡11村8社。在他未读完小学的时候,父亲被打成“右倾”,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受人欺凌和歧视,心灵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决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干一番不负人生的事业。苍天不负有心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了他一个大显身手的机遇。土地包到户后,他利用自己的土地栽桑养蚕,数量虽少,但学到了一点科技知识,积累了一些管桑  相似文献   

14.
蚕桑是海宁市农业生产上一项面广量大、受益农民多的传统产业。2005年全市有养蚕农户8.37万户,占总农户数的60.52%;户均桑园面积726m2、饲养蚕种3.32张、产茧138.36kg、茧款收入3003元。虽然单产水平居全国前列,但因户均桑园面积少、生产规模小、设施化程度低等原因,使蚕桑只成  相似文献   

15.
程言宽 《北方蚕业》2003,24(1):44-45
蚕桑生产在我县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县区域经济开发的骨干项目.1980年全县蚕茧产量196t,1987年突破546t,1991年突破1034t ,1998年达到1455t,2001年突破1580t.桑园面积达到3572.6hm2,其中推广陕桑305多倍体系列桑213hm2.二十二年来,蚕茧产量平均年递增6.3%.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养猪散户每年正以5%~7%的速度递减,规模养猪户(场)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是规模养猪户(场)生存的前提,更是规模养猪户(场)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理想的效益,规模养猪户(场)就不可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依靠科技建设强村大户推动科技园区蚕桑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恒 《北方蚕业》2008,29(2):48-49
汉滨区月河农业科技园区现有面积2867hm2,有1.6万户农户养蚕,依靠政策倾斜、退耕还林和陕南蚕桑基地建设项目支持,通过推广蚕桑优良品种,省力化养蚕技术、方格蔟营茧技术、低产桑园改造技术等,园区内年产蚕茧10t以上的专业村达到15个,养蚕10张以上的专业大户达200多户,养蚕单项收入达30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蚕桑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正义 《中国蚕业》2001,22(2):59-60
蚕桑是宁夏的一项新兴产业,是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加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了加快宁夏蚕桑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宁夏光熟和沙荒地资源及蚕茧质量的优势,达到以桑治沙、养蚕脱贫、改善环境的目的,利用蚕桑产业具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特点,积极推动蚕桑产业大踏步发展,是跨入新世纪的战略选择.蚕桑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从蚕种生产、催青、饲养、收烘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协调,才能保证蚕茧生产的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合理确定养蚕布局、养蚕规模、把握养蚕关键技术、建立配套的蚕桑技术体系以及完善生产服务是蚕桑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智华 《蚕桑通报》2005,36(3):52-54
2002年春季海宁市袁花镇民丰村土地平整和流转时,该村六组农户查培祥承包了本组连片土地4.002 hm2从事家蚕和肉鸡饲养.经过3年苦心经营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其经营情况、经营效益和运作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蚕桑生产是整个茧丝绸产业链中的源头和基础,推进蚕桑"强村大户"工程,有序推动以"轻简化"技术为依托的现代高效蚕桑生产技术,实现蚕茧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保障缫丝行业基础原料供应和茧丝绸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汉中市狠抓技术培训与科技入户指导,抓好桑、蚕新品种的引进及试验示范推广,积极推进蚕桑强村大户工程建设,普及蚕桑轻简高效生产集成技术及先进机械设备,创新推广新模式,以科技促进蚕农增收,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