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方法以分泌纳豆激酶的纳豆杆菌染色体DNA为模板扩增纳豆激酶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质粒载体PUC19上,筛选重组子,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和PCR技术分析初步确定该重组子所携外源基因为纳豆激酶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纳豆激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凝块溶解时间法(CLT)测出表达产物具有溶解血栓活性。在确定了最佳培养时间与诱导时间后,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基因表达产物为分泌型,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2.
该文采用PCR方法扩增获得了纳豆激酶基因(pro-NK),通过酶切与酶连反应使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相连,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ro-NK,先转入到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筛选与验证,再将阳性克隆子转化到宿主菌BL21(DE3)中,在IPTG诱导下进行纳豆激酶蛋白的表达研究。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纳豆激酶蛋白在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3.
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PCR扩增获得了纳豆激酶基因(NK).将此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TWIN1中,使之与几丁质结合域(CBD)一内含肽(intein)融合,获得原核表达质粒pTWIN1/NK.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在IPTG诱导下进行纳豆激酶的表达研究.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在低温诱导时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隆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基因,实现纳豆激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研究,首先以从枯草芽孢杆菌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包括信号肽、前导肽、成熟肽序列的前纳豆激酶原基因,将其克隆到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NK,成功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然后优化影响该基因表达的温度、时间和IPTG添加量等因素。结果表明,重组菌株BL21(DE3)-NK在20℃下培养、IPTG添加量为0.4 mmol·L-1、培养20 h时表达产物的纤溶活性最大,可达到81.73 U·mL-1,SDS-PAGE检测观察到1条38 kDa的蛋白条带,与预期相符。  相似文献   

5.
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是一种有效的抗血栓药物。基于已构建的纳豆激酶慢病毒表达载体,旨在比较其在鸡输卵管上皮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有效性。提取含卵清蛋白启动子(ovalbumin promoter,OV2)和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的pLV-OV2-ERE-NK-2A-EGFP重组质粒。通过PCR和双酶切进行初步鉴定,经生物公司测序、包装和滴定得转染传代培养的鸡输卵管上皮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并采用荧光显微镜和qPCR法检测细胞表达产物。结果表明,载体pLV-OV2-ERE-NK-2A-EGFP构建成功;且荧光显微镜下,鸡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绿色荧光多于成纤维细胞;qPCR检测发现NK正常表达。提示成功构建纳豆激酶慢病毒表达载体且在鸡输卵管上皮细胞中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6.
敬俊锋  陈斌  李莹  何正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21-3823,3830
对纳豆激酶的理化性质、基因与蛋白结构、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体外溶栓活性测定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纳豆激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纳豆激酶分子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研究了纳豆菌诱变株DU115的纳豆激酶基因突变对其酶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从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纳豆菌DU115和野生纳豆菌BN10基因组DNA中扩增纳豆激酶成熟肽基因nkD和nkB,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nkD和pPICZα-A—nkB,在毕赤酵母X33中实现了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酶活性测定及热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与nkB基因序列相比,nkD基因有两处的核苷酸发生了突变(A107G和C396T),A107G碱基突变导致氨基酸的替代D36G(Asp→Gly);诱变菌株纳豆激酶DNK与野生菌的BNK在65℃处理15min后,前者的热稳定性提高20%,比活力提高16.6%。由此可推断,第36位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可能与其酶热稳定性及活性提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纳豆激酶是一种具有强烈溶栓作用的蛋白激酶.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质粒pCAMBIA-nk导入番茄外植体,通过潮霉素筛选获得大量抗性愈伤组织,并通过进一步分化、生根培养获得7株转基因植株.PCR检测表明外源纳豆激酶基因已在番茄转基因植株中表达.  相似文献   

9.
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是一种枯草芽孢杆菌蛋白激酶,该酶具有强烈溶栓活性.本研究从枯草芽胞杆菌中分离纯化得到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前纳豆激酶原基因,将其克隆到质粒pUC19中,构建重组克隆质粒pNK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片段全长1152bp,与GenBank中已报道序列同源性达100%.将目的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pBV220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BNK,转化大肠杆菌HB101.采用不同诱导时间、不同诱导温度(40℃、42℃和44℃)诱导表达,结果发现转化菌pBNK6-HB101在LB培养基中经30℃培养,42℃诱导表达7小时目的产物表达量达到最大,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5.35%,转化菌pBNK6-HB101在不同的培养基(LB和TB)中培养,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纳豆激酶是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分泌表达的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具有极强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研究表明,纳豆激酶纤溶活性强、副作用小,可用于开发溶栓药物。介绍了纳豆激酶的溶栓机理,就纳豆激酶的功效、生产菌种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酶活性位点及定向进化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One Fibrinolytic Enzyme from Bacillus sp. zlw-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gene encoding fibrinolytic enzyme from Bacillus sp. zlw-2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accession no. EU734749), which was 1146 bp, encoded 381 amino acids and had 99% homology with Nattokinase YF308 and NAT. The genes encoding pre-pro-fibrinolytic enzyme (including signal peptide, propeptide, and mature peptide) and fibrinolytic enzyme (including mature peptide) were cloned into pET28a vector respectively and then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 The recombinant ofpre-pro-fibrinolytic enzyme showed enzyme activity of 183 U mL^-1, while no detectable enzyme activity could be found from the recombinant of the mature peptide.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水稻中的SLR1蛋白的功能及寻找与其相互作用的GA信号转导蛋白奠定基础。[方法]以水稻品种日本晴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水稻SLR1基因cDNA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回收PCR产物连接到pGEMT载体中,经筛选得到水稻SLR1基因的克隆pGEMTSLR。最后采用酚仿抽提和乙醇沉淀的方法构建水稻SLR1基因的正义和反义表达载体。[结果]通过PCR扩增获得了约为1.9kb的特异片段。回收PCR产物,将克隆片段和pGEMT载体连接后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重组克隆经酶切鉴定后提取重组质粒pGEMTSLR1。该研究成功构建了SLR1基因的正义表达载体pCAMSLR(约0.7kb)和反义表达载体pCAMASLR(约1.2kb)。[结论]采用冻溶法可将表达载体pCAMSLR和pCAMASLR导入农杆菌并进行水稻的遗传转化。利用SLR1基因的正义和反义表达载体,可观察转基因植株中该基因的表达上调和下调对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俊杰  马美  施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622-18626,18636
[目的]构建马铃薯X病毒复制酶基因(RdRp)的载体,并将其在烟草中转化。[方法]将RdRp基因分为3个片段,分别连入表达载体中,其中基因5'端和3'端序列通过PCR方法获得,中间序列通过酶切从病毒载体pGR107上获得。最后将构建成功的载体转入烟草中进行表达。[结果]表达载体pK1390+RdRp被成功构建;获得PCR初步鉴定为转基因的植株50多棵。[结论]为研究植物病毒机制提供了依据,也为利用杂交手段得到外源蛋白高效表达的双转基因植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按植物偏爱密码子设计合成一种新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mcgrp),构建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35S-2300:: mcgrp::noster,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番茄,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27株;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有2株为独立的转基因阳性苗,阳性率为7.4%;通过RT-PCR检测,证实外源基因mcgrp在转基因番茄中成功表达(转录水平)。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植物系统表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研究做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5.
草莓annfaf基因反义融合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研究草莓果实膜联蛋白基因annfaf功能体系。【方法】利用反义基因技术将从草莓成熟果实中分离克隆的annfaf基因定向克隆至植物中间表达载体pROKⅡ,构建了annfaf反义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RRJ4,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将其导入草莓基因组。对获得的抗性植株进行PCR和Southern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反义基因已整合到草莓基因组中。【结论】可进一步筛选annfaf基因表达缺陷型植株,用于探讨annfaf在非跃变型果实草莓成熟中的调控作用,为培育草莓新品种提供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玉米通用表达载体,以期为利用转基因手段提高玉米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现有的pGreen0229植物表达载体进行改造,构建含有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抗草胺膦筛选基因bar、可用于连接目的基因的玉米表达载体PGM-35Sbar,并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吉444玉米自交系。[结果]PGM-35Sbar玉米通用载体构建成功,转化玉米植株后,得到抗性植株14棵,经PCR检测其中有12棵为阳性植株。[结论]该研究为快速构建含有特定目的基因的玉米表达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玉米通用表达载体,以期为利用转基因手段提高玉米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现有的pGreen0229植物表达载体进行改造,构建含有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抗草胺膦筛选基因bar、可用于连接目的基因的玉米表达载体PGM-35Sbar,并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吉444玉米自交系。[结果]PGM-35Sbar玉米通用载体构建成功,转化玉米植株后,得到抗性植株14棵,经PCR检测其中有12棵为阳性植株。[结论]该研究为快速构建含有特定目的基因的玉米表达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基因具有功能性间隔序列的发夹结构(Intron-hairpin RNAi,ihp-RNA)的RNA干扰(ihp-RNAi)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豆,为通过RNA干扰技术改良大豆的营养品质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豆总RNA反转录获得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克隆了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基因的核心保守序列(400 bp),并将该片段的反义和正义片段插入到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3301P的种子特异性启动子7αp下游,将功能性间隔序列intron-SSR插入反义片段与正义片段之间,构建α′-亚基基因ihp-RNAi安全型表达载体p3301-PFNZ-α′-BADH,并进行PCR及双酶切鉴定。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带有p3301-PFNZ-α′-BADH 的菌株转化“吉农27”大豆植株,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检测,并对转基因植株α′-亚基基因的表达量进行RT-PCR。【结果】成功构建了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基因ihp-RNAi表达载体p3301-PFNZ-α′-BADH,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得到7株阳性转化植株;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外源基因以1~2个拷贝整合于大豆基因组中;RT-PCR检测表明,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基因的表达被明显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基因ihp-RNAi表达载体,获得了α′-亚基基因被明显抑制的转基因大豆植株,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大豆品质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培育高度抗逆和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小麦,本研究从NCBI数据库中搜索到ThIPK2基因序列,依据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参照小麦偏爱的密码子对该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将重复的和不必要的酶切位点去掉后进行人工合成。将改造后的ThIPK2基因插入到强启动子Ubiquitin和终止子AtSac66之间,然后将其插入到含有玉米Ac/Ds转座子背景骨架的植物表达载体中,获得了具有删除选择标记功能的、由玉米Ubiquitin启动子驱动ThIPK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鉴定,该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