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核桃云斑天牛是核桃主要的蛀干害虫。近年来,黄龙县大面积发生核桃云斑天牛,严重影响着农民增收致富,也直接威胁着我县“核桃之乡”建设的成败。为了保护现有资源安全,我们从2001年至2005年在北天坪采穗圃进行了防治试验,我们按照“边研究、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的工作思路,经过5年5次防治,不仅摸清了虫情的发生规律,而且起到监控和达到降低虫口的作用,并通过打孔注药等防治试验,有效地减轻危害,达到“助农增收、保障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的目地。  相似文献   

2.
陇南核桃云斑天牛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s(Hope)]又名多斑白条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为害桑、杨、柳、栎、板栗、厚朴、核桃、苹果、梨、无花果、桐等用材林和经济林,是我国树木的主要蛀干害虫。在陇南以杨、柳、核桃、苹果、梨、无花果受害最为严重。陇南是甘肃核桃主要的产地,  相似文献   

3.
在有云斑天牛危害的核桃试验林中,于树体上包裹遮阳网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包裹遮阳网后云斑天牛危害率比未包裹前减少了13个百分点,效果不是很明显。试验证明,遮阳网阻止不了云斑天牛对核桃树的危害。包裹遮阳网对树体内羽化的云斑天牛成虫具有一定的阻拦能力,其厚度与其阻拦率成正比关系,但对于已经补充好营养的处于产卵阶段的云斑天牛成虫的刻槽产卵行为,阻止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5.
2年1代跨3个年头生活史的云斑天牛选择在6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进行释放。一天中最佳的释放时间是在晴天17:00—20:00时进行。调查时每hm2有被害株1~3株的,按每hm2750~1 500头花绒寄甲成虫释放;每hm2被害株在1株以下的,按每hm2450~750头花绒寄甲释放;作为预防性的核桃林,按每hm2300头花绒寄甲释放。要做到花绒寄甲释放路线合理,在林中释放的花绒寄甲成虫分布基本均匀。  相似文献   

6.
核桃云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云斑天牛又名铁炮虫,属鞘翅目天牛科,是天牛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省,为害核桃、栗、苹果、梨等果树及桑、柳、榆、泡桐等林木。近几年太行山核桃产区该虫发生严重,在灵寿、平山、井陉、赞皇等县调查,10年生以上的大树被害株率达30%~50%,是核桃生产的大敌。该虫主要为害核桃树的主干和大枝,幼虫  相似文献   

7.
对危害贵州省核桃蛀干害虫云斑天牛成虫进行室内饲养试验,结合野外解剖样木观察记录,结果表明,云斑天牛在贵州2年发生一代,跨3个年头,世代不整齐。5月成虫蛀孔迁飞,6月产卵,7月幼虫开始蛀入树干,当年以幼虫越冬,翌年8月老熟幼虫化蛹,9月蛹羽化为成虫,并以成虫在树干内越冬至第三年5月完成蛀孔迁飞。  相似文献   

8.
在黔北地区核桃林内,根据云斑天牛的生长环境及发育特点分卵期、低龄幼虫及核桃树皮下危害期、大龄幼虫及核桃树蛀干危害期、成虫期,对核桃树云斑天牛的天敌进行观察收集。解剖并收集受害解剖木段中的各种昆虫,统计各种昆虫的数量,对云斑天牛的致死、致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云斑天牛幼虫天敌共计13种,包括花绒寄甲、寄生蜂、阎甲及四斑露尾甲等寄生性天敌昆虫以及蜘蛛、蜈蚣、白蛆、蛞蝓及啄木鸟等其他天敌。  相似文献   

9.
熏杀毒签防治云斑天牛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是蛀干性害虫云斑天牛的重要寄生性昆虫,研究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寄生性,对采用花绒寄甲进行蛀干害虫生物防治有指导意义。通过在云斑天牛幼虫上接种花绒寄甲幼虫、将花绒寄甲卵卡钉放在核桃受害木段上,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幼虫的接种寄生率为20 %,花绒寄甲幼虫对云斑天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除寄生外,还能让云斑天牛致死,其致死率为50%。花绒寄甲卵对受害核桃木段内的云斑天牛幼虫寄生率为7.1%,其致死率为39.3%。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桉树云斑天牛大尺度范围的危害特征,为进一步科学有效制定云斑天牛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年7-9月系统调查了重庆市19个区县102个桉树林云斑天牛危害样点,通过解剖受害树干系统分析云斑天牛的危害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桉树云斑天牛致灾的关键因素,并评估各调查点桉树云斑天牛危害的风险水平。【结果】重庆桉树林调查点云斑天牛轻度、中度及重度危害的受害株率分别为3.4%,15.8%和55.3%,平均值达到40.2%,为重度且成灾水平。危害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当年有效刻槽数(虫口密度)与无效刻槽数在云斑天牛重度危害下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无论是同一树高不同危害程度间还是同一危害程度不同树高间,当年株均无效刻槽数均有明显的规律变化,且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当年虫口密度在轻度、中度及重度危害下均以树高区间≤1.0 m为主,且≤1.0 m显著多于3.1 m以上(P<0.05);同一树高区间虫口密度均为重度危害显著大于轻度和中度危害(P<0.05),轻度和中度危害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轻度和中度危害下,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模型更适合用三次函数方程表示,但多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重度及总危害条件下,树高≤1.0 m及总高度上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其他高度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符合三次函数关系,且多数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均受到林分类型和桉树品种的极显著影响(P<0.01)。基于调查点各因素得分的PCA排序表明,无危害和轻度危害样点的生境条件及危害特征相似性高,重度危害则差异很大,而中度危害居于前2类中间,呈明显的过渡特征。铜梁、璧山、丰都、渝北、垫江、长寿和永川等区县具有高风险危害中心。【结论】重庆各调查样点桉树云斑天牛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危害程度总体属于重度且成灾水平;不同危害程度下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可用三次函数或幂函数表示;重度危害下各样点桉树云斑天牛的危害特征与生境条件差异很大,林分类型和桉树品种是云斑天牛致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云斑天牛是我国重要的蛀干害虫,分布广泛,生活习性特殊,防治困难。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在滨州地区云斑天牛主要为害白蜡树。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室内观察及数据统计,对云斑天牛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生态学特性进行介绍,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旨在降低云斑天牛对白蜡树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1.受害症状。幼虫在皮层及木质部蛀钻隧道,从蛀孔排出粪便和木屑,被害部位皮层开裂。成虫羽化多在上部,呈一大圆孔。受害树干被蛀空,全树因营养器官被破坏,逐渐干  相似文献   

14.
核桃云斑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云斑天牛是危害核桃等经济树种的大型天牛,单一的防治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云斑天牛的种群数量。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核桃云斑天牛的综合防治技术,并提出了"科学防治云斑天牛,以生物防治为主,人工防治为辅,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防治"的技术路线。一、合理的栽培管理及营林措施科学的种植是防治云斑天牛的关键。注意适时种植,合理的栽植密度,合理安排授粉品种,挂果前要合理定干,及时除芽,合理施肥整形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要蛀干害虫——云斑天牛的生活习性。[方法]从生物学特性、补充营养、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云斑天牛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结果]云斑天牛主要有成虫、卵、幼虫、蛹4种形态;每2~3年发生1代,主要以成虫或幼虫在蛀道中越冬;成虫食叶和嫩枝皮使新枝枯死,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孵幼虫把皮层蛀成三角形蛀道,木屑和粪便从蛀孔排出,树皮外胀纵裂,是识别云斑天牛为害的重要特征;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措施(营林措施、人工捕捉成虫和锤击卵粒和初孵幼虫)。[结论]为有效控制云斑天牛的危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危害性 枝天牛易在梨、桃、梅、苹果、石榴上发生.以幼虫在1~2年生枝条内蛀食危害,受害枝条常被吃空,使上部枝条凋萎枯死.在受害枝条上隔一定距离咬一小圆孔,并有淡黄色木屑状粪便附在小圆孔周围.  相似文献   

17.
18.
1发生情况及危害性 枝天牛在西昌市境内梨、桃、梅、苹果、石榴枝条上均有发生。它以幼虫在1-2年生枝条内蛀食危害。在受害枝条上隔一定距离咬一小圆孔,并有淡黄色木屑状粪便附在小圆孔周围,受害枝条常被吃空。枝天牛少时使果树新梢枯萎死亡,最多时整株果树有上百枝枝条被害死亡,造成整株果树枝条减少,结果减少,产量也减少。  相似文献   

19.
云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源对扩散危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及调查,初步查明了云斑天牛成虫在杨树林带中扩散及产卵危害与补充营养寄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在补充营养阶段防治成虫是控制云斑天牛在杨树林带中扩散及产卵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核桃天牛是为害核桃生长、影响产量、降低品质、导致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可致核桃全树枯死,是具有毁灭性为害的害虫,因此,广大果农在发展核桃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对核桃天牛的防治。一、核桃天牛的生活习性核桃天牛成虫在每年的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产卵时先将核桃树皮咬破口,然后将虫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