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杆菌性乳腺炎主要发生在舍饲的奶牛。不同牛群、不同年龄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差别,影响到发病率的高低。本病一般呈急性和超急性型,持续时间短。多见于分娩不久泌乳量处于高峰阶段发生。我场现有基础母年320头,分5个牛舍饲养,相继有4个牛舍发生奶牛大肠杆菌性乳腺炎。本病发生于6~9月间,分娩后30~80天,胎次为1~5胎,年龄为3~8岁。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山东省临朐县奶牛大肠杆菌耐药性情况,采集了5个奶牛规模场总共60份临床型乳腺炎患牛奶样,进行了培养和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药敏试验,表明该县奶牛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但对头孢噻呋仍敏感。  相似文献   

3.
奶牛急性大肠杆菌型乳腺炎的治疗江西省畜牧良种场(330044)张腊根奶牛急性大肠杆菌型乳腺炎,是指由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引起奶牛乳腺组织发生急剧性的炎症过程。这种病通常发生在母牛产后不久,发病突然,局部及全身症状明显,在我场的发病率约占临床型奶牛乳腺...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腺炎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外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治奶牛肿块性乳腺炎乳癖消(辽宁桓宁中药厂生产)成年牛每次50一60片内服,每天2次,4天后可恢复正常。治奶牛肿块性乳腺炎...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7个省(市、自治区)部分地区的奶牛场及养殖小区采集临床显性和隐性乳腺炎乳样病例530份,从中分离、鉴定出大肠杆菌95株,分离率为17.9%。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表明,95个大肠杆菌分离株中,有54个分离株被鉴定出37种血清型,另有2株自凝,39株未定型,分别占检验菌株的56.85%、2.1%和41.05%。54个已定型菌株中,常见血清型为O93、O9、O146、O7、O74,分别有8、6、5、3、3株,分别占定型菌株的14.81%、11.11%、9.26%、5.55%、5.55%。且部分分离菌株可与多种单因子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从而表现出多种血清型。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curli菌毛csgC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患乳腺炎的奶牛乳汁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经生物学鉴定后,提取全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csgC基因,连入pMD18-T克隆载体,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含有333个核苷酸,编码111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与已报道的大肠杆菌W3110的全基因组DNA中的csgC基因序列最相近,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7%.该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相连,转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挑选阳性菌落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后表明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sgC.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对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bovine mammary fibroblast,BMFB)中瘦素(leptin,LP)、长型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OB-Rb)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 Ia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大肠杆菌感染引起奶牛乳腺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试验用不同浓度(1×105cfu/m L、1×106cfu/m L、1×108cfu/m L)的热灭活E.coli作用于BMFB,并以无血清培养液作为对照组,同时利用qPCR及Western-blot检测LP、OB-Rb和COL Ia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coli作用BMFB后,1×108cfu/m L处理组LP、OB-Rb和COL Ia1mRNA的转录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 05),1×108cfu/m L处理组LP、OB-Rb和COL Ia1蛋白表达水平在24,48小时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LP与OB-Rb mRNA相关性分析显示,两个因子在12小时时显著相关(P0. 05),其蛋白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两个因子在48小时时极显著相关(P0. 01); LP与COL Ia1 mRNA在6小时时显著相关(P0. 05),其蛋白在24,48小时时极显著相关(P0. 01); OB-Rb与COL Ia1 mRNA在24,72小时时极显著相关(P0. 01),其蛋白在6小时时显著相关(P0. 05)。说明1×108cfu/m L热灭活的E. coli能够促进BMFB中LP、OB-Rb和COL Ia1 mRNA的转录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2009年盛夏,广西某奶牛场的奶牛陆续发生以拉灰色,伴有大量气泡和腥臭气味、血样粪便为主要特征的病变,经过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确诊病因为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通过药敏实验,临床上配以适量的中草药制剂、抗生素进行治疗,均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从发病到治愈的整个时间维持10d左右,全部治愈,无1头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奶牛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程短,病牛腹泻或拉血便。主要危害初生犊牛,育成牛一般较少发病。  相似文献   

11.
奶牛坏疽性乳腺炎,对奶牛的危害特别大,轻则易造成奶牛患病的乳区形成瞎乳区而报废,重则会使奶牛并发败血症而造成死亡.一般可发生于奶牛产后2个月内,其他时间偶有发生.常因乳房皮肤损伤或坏疽菌经乳头侵入所致.  相似文献   

12.
1病因牛无乳支原体是最常见的引起牛支原体性乳腺炎的病原,支原体导致牛群的急性地方性腺炎,并随后演化为慢性乳腺炎。急性发作后可能出现慢性乳腺炎,间断性急性暴发。亚临床感染。病牛的乳腺炎常见于2个或更多乳区,也可能只发生于1个乳区。  相似文献   

13.
奶牛坏疽性乳腺炎多发于分娩后几日内,临床多为乳头及乳房组织形成结痂性坏疽。患牛突然食欲不振或废绝,体温升至40℃以上,弓腰努背、起立困难、呼吸急促、可视黏膜发绀、反刍停止、腹泻。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奶牛全身性败血症而死亡或淘汰。为减少此病给奶牛机体的伤害,除及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外,还必须掌握较好的治疗方法。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体会,认为采用中医乳房涂药结合西医全身抗生素疗法,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1 发病情况  1 999年 3月中旬 ,黑龙江省某种兔场饲养的 1 40 0余只德系长毛种兔突然发病且出现死亡 ,先后共发病种兔 6 8只 ,死亡 43只 ,发病率约为 5% ,死亡率约为 6 %。发病第 3天 ,开始全群口服庆大霉素 ,每公斤体重 50 0 0 IU,每日 2次 ,次日症状减轻。后改用氟哌酸口服 ,每公斤体重 1 0 0 mg,第5天开始好转并停止死亡。2 临床症状 病初未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随后陆续出现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减食或腹泻的病兔。初期粪便干燥 ,成球 ,外面带有透明胶冻状粘液和少量血沫 ,后期腹泻水样粪便、污浊、灰褐色、黑色且腥臭 ,大部分下痢…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腺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降低奶牛养殖经济效益 ,导致泌乳功能丧失 ,使奶牛被迫淘汰 ,同时影响牛奶品质、危害人类健康。据我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兰州等城市调查 ,乳腺炎是乳牛场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发病率达 2 0 %~ 70 %。据国外报道 ,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约为 2 5 %~ 6 0 %。在美国 ,10 0万头泌乳奶牛约 5 0 %患有乳腺炎 ,因奶牛乳腺炎每年造成的损失估计达2 0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 ,每年损失估计可达 380万吨。奶牛乳腺炎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还影响到乳的品质 ,危及人的健康〔1、2〕。因…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腺炎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尽管有多年的研究,但仍然是奶牛饲养中花费最高的疾病之一.乳腺炎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环境卫生和挤奶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条件下,最重剧的乳腺炎病例都发生于新产犊的母牛。病牛表现严重的临床症状,产奶量下降,而在往后的泌乳期内产奶量也不能恢复正常。英国家畜疾病研究所的新近试验发现,用同等数量的抗血清大肠埃希氏菌,经乳腺人工感染一群母牛后,反应程度有很大差异;其差异是随泌乳期的不同阶段而异的。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腺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奶牛乳腺炎的危害、分类、病原和病理,重点介绍了其检测方法、预防措施,以及当前广泛采用的治疗手段等.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腺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一种炎症。是导致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尽管西方一些国家对此病已进行了100多年研究,但至今未能提出一个理想的解决办法。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研究,在20多年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未能达到彻底解决之目标。目前,全世界约有奶牛2.2亿头,其中约有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乳房炎,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高达350亿美元,仅美国的损失就达20亿美元,可见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之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规模化牧场中奶牛乳腺炎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试验采集安徽、福建、广东、江苏及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11个规模化牧场的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大肠杆菌对11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对乳腺炎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及不同地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54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22.95%,其中安徽60株,广东42株,福建22株,江苏16株,内蒙古10株,其他地区4株。154株大肠杆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氨苄西林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98.05%、61.69%、42.21%、40.91%;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和阿米卡星相对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0.26%、73.38%、68.83%和61.04%;经多重耐药性分析,90株(占58.44%)大肠杆菌对3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其中30株大肠杆菌对6种抗生素耐药;多重耐药菌株中,耐药谱为氨苄西林(AMP)-青霉素(PEN)-阿莫西林(AMX)-头孢氨苄(LEX)-四环素(STR)-链霉素(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