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要说现在啥最热,“国宝”定是第一热。看看各地动物园出圈的“国宝”大熊猫们令我们目不暇接。在我们感叹大熊猫如此可爱萌化治愈之时,随着大熊猫繁育季节的到来,大熊猫国家公园红外摄像机拍到的野生大熊猫影像也是越来越多。不久前,一条陕西野生大熊猫过河的视频传遍网络,视频中的大熊猫在湍急的河水中游泳速度飞快,瞬间游过河。网友感叹,怪不得传言陕西是遇见野生大熊猫几率最高的地方,果然如此。在秦岭深处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片区内三官庙是国内野生大熊猫遇见率最高的区域,更厉害的是截至2021年4月,在全国仅有的10次的棕色大熊猫野外发现记录中,其中有6次就发现于佛坪。  相似文献   

2.
<正>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三个重点保护区之一。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该保护区内野外大熊猫总数达到110只,约占全国大熊猫数量的5.9%。但在这里,很多护林员干了一辈子,却没有见过一只野生大熊猫,它们为什么难得一见?  相似文献   

3.
正事件:2月28日,国家林业局公布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正>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其中1387只分布在四川,占全国总数的74.4%,四川大熊猫无论是种群的数量还是种群的密度都处于全国最高水平。全国七成以上的大熊猫生活在四川的崇山峻岭、深沟峡谷中。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空间利用与生境选择动态特征研究,是深入了解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生境状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大熊猫保护的主要科学依据。本文基于2001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2012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及2016年保护区野外生境调查数据,研究了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和生境选择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利用方面,随着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大熊猫的空间利用面积扩大了45.62%,大熊猫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扩散的现象。生境选择动态方面:在选取的7个微生境因子中,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坡向、海拔、坡度的选择趋向于均衡选择、向高海拔选择、向较大坡度选择;对坡型、植被类型、森林起源、主食竹类型的选择并无明显变化。在一定空间和食物资源条件下,种群数量急剧增加产生的生境压力导致大熊猫对生境的空间利用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大熊猫对生境利用面积的扩大和对一定生境的适应表明野生大熊猫有着明显的环境适应和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在较大时间尺度上研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的空间利用变化与生境选择动态变化特征,能够了解大熊猫种群的种群动态和对不同生境因子的需求程度,对野生大熊猫种群保护及生境恢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大熊猫保护管理的需要,国家林业局于2011—2014年开展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调查涉及了野生种群、栖息地、同域野生动物、干扰状况、社会经济、保护管理和圈养种群七大方面内容,获得了全面的大熊猫现状信息。介绍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的技术方案,展示了主要调查成果,分析了第三次调查以来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的瑰宝———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野生动物,也是当今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旗舰和标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大熊猫列为附录I物种,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大熊猫选为会旗、会徽的图案物种。由于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科研、文化及美学价值,大熊猫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珍惜和喜爱。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大熊猫保护工作,将大熊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2年实施了“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2002年启动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又将大熊猫列为15个(类)重点保护物种之首。根据国家林业局1…  相似文献   

8.
<正>“虎子”是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片区中生活的一只特别的大熊猫,它是世界上第一只一出生就被人类跟踪记录的野生大熊猫。1989年7月,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野生动物摄影师向定乾和同事们在山林里目睹了大熊猫“娇娇”生下“虎子”的全过程。在后来的近20年,向定乾成了唯一可以和大熊猫“虎子”近距离接触的人,他熟悉野生大熊猫活动踪迹和习性,在巡护中时常能和“虎子”相遇。  相似文献   

9.
2月28日,国家林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67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在发布会上指出,当前,部分大熊猫局域种群面临生存风险,栖息地破碎化严重,圈养大熊猫种群间遗传交流不足,保护管理能力仍需加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业》2012,(18):54-54
为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大熊猫保护宣传活动,打造中国独特的大熊猫保护生态文化.大熊猫保护徽标征集活动8月30日在北京启动.这意味着国宝大熊猫保护将有专用名片。为了进一步保护好大熊猫,挖掘大熊猫保护的文化内涵,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委托中国绿色时报社.面向全社会征集“大熊猫保护徽标”设计作品,从中遴选出全国大熊猫保护宣传的官方标识.并在各种大熊猫保护宣传活动中统一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面积2.2万平方千米,是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保护了中国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资源。除了“国宝”大熊猫,这里还有金钱豹、雪豹、川金丝猴、林麝、羚牛、红豆杉、珙桐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一年来,大熊猫的保护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典成功案例,推动了大尺度生态系统保护和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这里也成为世界生态教育样板。  相似文献   

12.
秦岭是大熊猫的乐园,在佛坪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核心区平均每2.5平方公里就分布有1只大熊猫,自然分布密度和野外可遇见率均居全国之首,但在野外与野生大熊猫相逢,也是需要运气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从1967年到2014年,将近50年间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和动态监测的历史;并从种群生态学角度,根据调查范围、时间跨度、主导机构及目标导向的不同,介绍了野生大熊猫调查的类型与特点。同时,总结了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的理论依据和相应的调查方法,最后综合分析了1970年代至今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时讯     
行业中国首例人工繁殖大熊猫野外培训实验获成功据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透露,经过近3年的培训后,全球第一只接受野化训练的人工繁殖大熊猫“祥祥”真的变野了,这标志着中国人工繁殖的大熊猫第一次具备了野外生存的能力。据介绍,通过GPS定位系统,科研人员发现目前“祥祥”已经完全能够自我选择生存环境。早在去年4月,该中心就对祥祥停止了一切人工食物的供给,“祥祥”在实验区内“自给自足”。下一步科研人员将在逐步培训其识别天敌以及和野生大熊猫交流的能力之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对“祥祥”进行放归野外。“十一五”期间京津风…  相似文献   

15.
她出自北大,在那里完成了本科到博士的学业。她是著名的青年科学家,从19岁开始深入野外考察大熊猫的自然生态状态,在野生大熊猫的研究工作中成绩斐然,先后两次获原国家科委、国有教委科技进步奖,向世界揭开了野生大熊猫生活的神秘面纱。她是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曾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物种与保护区中国项目主任,主持了大熊猫保护项目并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和扭角羚等珍稀濒危动物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区,位于小相岭山系,是小相岭大熊猫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地带和集中分布区,对现今最濒危的大熊猫野生种群-小相岭大熊猫野生种群的保护和生存延续,防止种群衰退和灭绝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该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7.
谈到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很多人会自然地想到四川,相比之下大熊猫分布密度最大的秦岭在陕西省外却鲜为人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3月12日在陕西西安正式启动秦岭保护项目,希望通过今后几年与陕西省林业厅等部门的合作,在大熊猫保护方法上进行更多新的尝试,使秦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更多的关注。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问题也因此有望在秦岭找到解决方案。此次WWF和陕西省林业厅签署的“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通道建设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是秦岭保护项目的一个主要内容,双方将结合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是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物种,被誉为"国宝"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旗舰物种。通过中美两国开展的大熊猫科普展览宣传效果对比,查找差距,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旨在促进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的发展,增强全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近年,许多科学家都在探索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问题。在云南省政协的一次会议上,西南林学院薛纪如教授等十三位同志提出的“在滇西北的丽江、中甸等地选点建立保护区,由四川移一些人熊猫来“避难”的建议,引起了各有关方面的重视。省林业厅专门组织专家进行讨论,专家们认为,云南省许多地区的地形地貌、植物群落、植被类型等均与卧龙自然保护区十分相似,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资源极为丰富;且在滇西北一些地域内,还同时生长着多种竹类,这就可以避免因一种竹子开花而造成的食物匮乏。所以,专家们认为,大熊猫移居云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且,许多资料说明,历史上云南曾经是大熊猫的乐园。但是,专家们也指出“相似”并不就是“相等”,必须进一步查明云南足否真正具备了大熊猫生存的生态环境;并要认真探索导致大熊猫在云南消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盛林1号”是一只野生大熊猫。它无意中闯进城市闹区,爬上了梧桐树。人们竭力救护它下来之后,又把它放归山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