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供氮水平对间作水稻稻瘟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尺度田间试验,研究了黄壳糯和合系-41两个品种间作种植条件下,供氮水平对黄壳糯稻瘟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供应N300(300 kg N/hm2)不仅显著增加了单作黄壳糯叶瘟和穗瘟的发生,而且其传播有明显的风向性,顺、逆风向上较为明显,垂直风向上则是随着远离中心,水稻稻瘟病发病趋势越小。相比之下,常规氮肥N180(180 kg N/ hm2)黄壳糯和合系-41间作对稻瘟病有极为显著的控制效果,其中叶瘟和穗瘟发病率下降幅度分别达15.0%~61.0%和47.0%~82.0%。  相似文献   

2.
间作条件下施氮水平对水稻稻瘟病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黄壳糯稻瘟病以及合系-41和黄壳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间作处理能显著降低黄壳糯穗瘟病的发生.在相同的种植模式下,N180处理显著降低了黄壳糯穗瘟的发生.合系-41的产量在各处理间差异都不显著.黄壳糯在相同种植模式下,N180处理产量显著高于N300处理.  相似文献   

3.
水稻杂糯间作栽培防治稻瘟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冈优188与珍珠糯间作栽培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冈优188与珍珠糯分别以4∶1、6∶1间作栽培时,冈优188叶瘟、穗瘟的病情指数分别为3.20、5.40和3.05、5.03,比冈优188单作栽培叶瘟、穗瘟的病指分别下降了1.31、4.80和1.46、5.17;珍珠糯叶瘟、穗瘟的病指分别为4.87、3.52和4.61、2.46,比珍珠糯单作栽培叶瘟、穗瘟的病指分别下降了5.68、24.81和5.94、25.87。冈优188与珍珠糯间作栽培对稻瘟病有一定防控作用,其复合产量比单作栽培均有所增加,二者以6∶1间作栽培的综合效益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施肥能提高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节约氮肥38.96%~46.12%,且随着土壤肥力提高,增产更稳定。优化施肥方案能降低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并减少其流失,从而减轻地下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2018~2019年设置田间小区试验,以主栽高产型水稻品种松粳3号为试验材料,设0、75、105、135、165 kg·hm-2等5个供氮水平,调查水稻分蘖、干物质积累、氮积累、产量和氮效率等指标.施氮促进水稻分蘖发生,施氮和不施氮处理分蘖数差异显著,随施氮量增加,拔节、抽穗、成熟3个时期分蘖数增加量分别为49.54%...  相似文献   

6.
施用硅肥对水稻稻瘟病、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个不同的硅肥施用量对7个生产上的水稻主栽品种进行了稻瘟病、生长及产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对穗颈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增产效应,但存在品种间差异,其中以施用225kg/hm2效果最好;施用硅肥防控稻瘟病安全环保,有利于绿色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水稻间作栽培对褐飞虱发生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冈优188单作栽培(A处理)、珍珠糯单作栽培(B处理)、冈优188与珍珠糯按4∶1间作栽培(AB4+1处理)、冈优188与珍珠糯按6∶1间作栽培(AB6+1处理)对褐飞虱及其天敌数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间作栽培处理下水稻褐飞虱的发生数量均显著低于A、B处理;AB4+1处理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分别比A、B处理提高67.44%和61.49%,AB6+1处理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分别比A、B处理提高77.44%、73.32%;冈优188与珍珠糯间作栽培还可以显著增加褐飞虱的捕食性天敌数量;冈优188与珍珠糯间作栽培的复合产量都比单作栽培有所增加;冈优188与珍珠糯6∶1间作栽培的综合效益更为明显,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间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37-8938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低、中、高氮3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株高、穗长、产量明显增加,均以高氮处理最高,但千粒重、有效穗数以中氮处理最高。N、P、K肥料投入以施N效益最高,净收入2678.3元/hm^2,产投比3.6:1,其次是K,最低是P。[结论]高氮处理水稻产量最高,N、P、K肥料投入以施N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两优2208、扬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水稻全生育期每667 m2分别施氮肥0、6、9、12、15、18、21 kg,研究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产量增加,盐两优2208及对照扬两优6号均为每667 m2施用氮肥12 kg时产量最高;施氮量对水稻品质有一定调节作用;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生育期延长。  相似文献   

10.
在水稻生产上,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发性水稻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稻瘟病造成水稻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严重地块甚至绝产,颗粒无收。因此,认识和了解稻瘟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才能够有效控制稻瘟病。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杂糯间栽模式对优质糯稻控病与抗倒伏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索间栽对优质糯稻控制稻瘟病和抗倒伏的有效途径,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选用2个籼型杂交稻和2个地方优质糯稻品种分别按4∶1的比例组成4个间栽组合,在湄潭县和雷山县进行了搭配种植控制稻瘟病和糯稻抗倒伏的田间大区试验.结果表明:籼糯搭配间栽种植能够较好地控制优质糯稻稻瘟病的发病率,提高防治效果,对糯稻抗倒伏有显著的作用,间栽糯稻叶瘟、穗瘟的发病率分别比净栽糯稻降低0.8%~1.6%和14.1%~15.4%,对叶瘟和穗瘟的平均防效分别达19.31%~50.17%和89.22%~93.30%,抗倒伏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钾施用量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系杂交稻品种广两优676为材料,研究不同氮钾施用量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头季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钾量分别为23.27、22.99g·m~(-2),相应的产量分别为1 152.9、1 159.0g·m~(-2),达到最佳经济收益的施氮、钾量分别为21.86、19.54g·m~(-2);再生季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0.48g·m~(-2),相应产量为622.3g·m~(-2);达到最佳经济收益的施氮量为18.42g·m~(-2)。再生稻对氮素反应更灵敏,缺氮比缺钾减产更严重。在头季,有效穗数、株高均随氮、钾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每穗粒数与施氮量按钟形曲线先增后减,与施钾量呈直线相关;结实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在再生季,随着促芽氮施用量的增加,有效穗数显著提高,而每穗粒数先升后降;在高氮条件下,结实率也有所降低;千粒重的差异则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施氮量对套种野菊花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筛选出最适宜的氮肥用量,为套种野 菊花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在“金桔 - 野菊花”套种模式下对不同施氮处理 野菊花的株高、分枝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叶片 SPAD 值以及鲜花和干花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施氮处理对套种野菊花的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株高和分枝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以施氮量 135 kg/hm2 处理的鲜花和干花产量最高,分别为 8 356.0、2 615.7 kg/hm2,但过高的施氮量不利于产量进一步提升; 在折干率上不同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量 135 kg/hm2处理的高产主要得益于单株鲜花和干花产量显著提高, 分别为 37.6、11.77 g;在生育期间具有较高 SPAD 值和叶面积指数(LAI),在盛花期群体 LAI 又能维持在一个 较高水平,提高花蕾期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和花蕾数,促进开花,从而显著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和鲜花产量;其 总干物质最高为 962.7 g/m2。【结论】在“金桔 - 野菊花”套种模式下,施氮对野菊花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以施氮量 135 kg/hm2 处理单株鲜花和干花产量最高,为最佳推荐氮肥量。  相似文献   

14.
稳定氮肥用量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稳定氮肥用量及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稳定氮肥相比,10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100%稳定氮肥分次施用、85%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7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分别增产53.1%、61.6%、39.7%和36.7%,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64.0%、80.9%、36.0%和32.3%,经济效益分别增加50.4%、59.5%、37.4%和34.5%。与农民习惯等氮施肥相比,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分别增产5.7%和11.6%,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9.9%和21.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5.8%和12.2%。等氮施用稳定氮肥较农民习惯施肥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累积,提高了产量,分次施用达到显著性差异。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高于农民习惯施氮,且分次施用达到显著性差异,生理效率和偏生产力3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施用稳定氮肥能够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且随着施用量增加而增大。稳定氮肥施氮量在240 kg N·hm-2且基肥与分蘖肥6:4分次施用时,能较好地协调水稻高产与稳定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玉米大豆的叶片持绿、光合和系统产量特性。【方法】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种植方式(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套作(IM)、大豆套作(IS))和施氮水平(不施氮(NN)、减量施氮(RN:180 kg N·hm-2)、常量施氮(CN:240 kg N·hm-2))对玉米大豆叶片持绿、光合特性以及其干物质积累和系统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大豆产量随施氮增加先增后降;RN下,IM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总产量最高,系统生产力指数(SPI)最大。套作下各作物的叶片持绿期更长,光合特性指标均较单作稳定,且在籽粒形成期优于单作;各施氮水平下,套作处理的绿叶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单作,IM的最大绿叶衰减速率出现天数比MM的分别晚7 d、5 d和1 d;IS的则比SS的分别晚7 d、0 d和11 d。相比单作,套作可以显著降低各施氮水平下玉米叶片的平均衰减速率,延长最大衰减速率出现天数,降低绿叶衰减程度。各作物的光合速率表现为套作高于单作,减量施氮高于常量施氮。玉米R2期,IM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比MM的高12.78%,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低21.30%;NPQ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RN比NN降低了17.11%。套作SPAD值波动幅度弱于单作,且呈稳定上升趋势;玉米R2期,IM比MM高34.52%,大豆R2和R6期,IS分别比SS高10.39%、29.48%;RN的SPAD值最高,玉米R2期,IMRN处理比IMNN处理高17.46%,MMRN处理比MMNN处理高35.02%;大豆R6期,ISRN处理比ISNN和ISCN处理分别高7.71%、6.67%,SSRN处理比SSCN处理高10.03%。【结论】减量施氮下,玉米大豆套作显著延长了叶片的持绿期;花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合机构功能、叶绿素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比单作稳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强,充分发挥了玉米的生产潜力并增加了大豆产量,使得套作系统总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种不同水平施氮量(0、112.5、225.0、337.5 kg/hm2)对10个不同水稻品种(系)进行产量及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磷、钾标准施用和土壤条件背景一致,10个品种(系)在4种施氮标准下,品种(系)产量整体表现出从0~112.5 kg/hm2逐渐升高,然后112.5~337.5 kg/hm2产量降低的过程。结实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有效穗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无明显变化。同时,不同的品种对氮肥的敏感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氮肥运筹对机械穴直播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常规稻品种中嘉早17和杂交稻品种株两优189,利用2BX-10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研究氮肥运筹对机械直播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总量为165 kg/hm2的相同条件下,穗肥用量为总量的20%时比30%的产量显著下降;穗肥为总量的30%,苗、蘖肥用量的变化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增加苗肥用量促进分蘖;苗肥用量达40%时,分蘖高峰值最大,无效分蘖大量发生,成穗率显著下降。最高茎蘖数与苗肥施用量显著正相关。中嘉早17的有效穗因苗肥和分蘖肥的不同用量影响差异很小。株两优819有效穗数则随着苗肥用量的增加有效穗增加,但成穗率下降。株两优819叶面积指数高于中嘉早17,叶面积指数达高峰后,中嘉早17下降量少,株两优819叶面积指叶面积指数下降很快。增施苗、蘖肥对干物质总积累量影响的差异不大,但是重施苗肥、不施分蘖肥、少施穗肥的处理,其干物质总积累量显著减少。苗、蘖肥占总用量30%时,苗、蘖肥用量的变化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机械穴直播早稻合理的氮肥运筹方式以m(基肥)∶m(苗蘖肥)∶m(穗肥)=4∶3∶3为好。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超级杂交稻最佳的N肥用量,试验用中浙优一号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处理,比较各处理对中浙优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N肥或单一施用N肥,不施P、K肥,产量均较低,在P、K肥使用量固定的情况下,随N肥用量增加,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施纯N量为180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并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当N肥用量过大,使用量超过纯N 240 kg/hm2时,产量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