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择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进行人工采精,对精子进行保存,比较5种精子保存液(配方A、B、C、D、E)、5种糖及室温(20~24℃)和4℃对精子活力的影响,研究其精子保存的最佳条件,为规模化苗种的人工繁殖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精子保存液保存的时间:C〉B〉A〉E〉D;精子保存液C、B、A、E、D分别能使精子在132h、132h、72h、22h、6h内使80%的精子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在不同糖类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加入糖后的精子保存液比未加的保存效果要好,但不同糖类的效果又有差别,保存的时间为:葡萄糖〉蔗糖〉L-山梨糖〉D-果糖〉D-木糖。对20~24℃保存与低温4℃保存的效果研究表明,室温保存效果远不如冰箱低温保存效果。大鳞副泥鳅精子在淡水中快速运动时间能持续约31s,寿命约为130S。  相似文献   

2.
南方鲇精子保存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建忠  江庆 《水利渔业》2002,22(5):13-15
以精子被激活后的活力为指标,对6种精子保存液保存南方鲇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对室温(18-20℃)和低温(0-4℃)状态下保存南方鲇精子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6种精子保存液中,以添加牛血蛋白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F精子保存液效果最好,精子的活力和寿命保持时间最长,6d内可保存80%以上活力,寿命持续12.5d。低温下保存效果绝对优于室温下保存。  相似文献   

3.
日本黄姑鱼精子生理特性及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日本黄姑鱼精子部分生理特性及其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黄姑鱼精液pH值为7.0~7.5,精子密度为(11.23±2.78)×109/m l,精子寿命(229.33±17.16)s。在盐度为30~35,pH为7.5~8.5时,精子的活力最高,分别达到(88.33±2.89)%和(88±4.33)%。精子在室温(25℃)条件下,可存活24 h;在低温(4℃)条件下可以存活36 h。以D液作为稀释液,20%的乙二醇作为抗冻剂,利用快速降温法对精子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38℃水浴快速解冻,解冻后的精子获得最高的活力为(47±5.78)%。  相似文献   

4.
温度、光照和保存液对大鲵成熟精子存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人工催产得到的大鲵精子,在不同温度、光照和保存液中的存活状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5℃条件下体外保存大鲵精子原液,有光照时精子存活5h,无光照时存活10h;相同温度下精子原液经0.9%生理盐水、鱼用任氏液、蒸馏水、山泉水稀释后,精子在鱼用任氏液中存活时间最长,但与原液中保存精子的存活时间相比较有明显的缩短;通过对大鲵精子活力级别的判定,认为大鲵精子在水温20~25℃时受精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5.
鲜红  郑鸿培 《畜禽业》2004,(1):56-57
猪精液常温保存技术是实现猪人工授精的重要环节,研究适宜的常温保存稀释液配方,有效延长猪精液保存时间并维持其有效活力在0.5级以上,对降低生产成本,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在葡柠液基础上设计了8个猪精液常温保存的稀释液配方,通过测定精子有效存活时间、总存活时间、存活指数等项目筛选出3号、9号稀释液配方,14~18℃恒温下精子0.5级保存时间分别达93.0±19.0h和101.0±11.0h、总存活时间为126.0±12.0h和134.8±18.2h、生存指数为70.4±11.2h和76.8±15.0h,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6.
马氏珠母贝精子的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比较不同pH值(5.5-9.5)、不同盐度的海水等作为基础液对马氏珠母贝精子保存的影响,选择其中无激活精子作用又对其生理特性(活力,寿命,受精能力等)无影响者,加入二甲亚砜抗冻剂配制成超低温保存的抗冻保护液,精液与保护液按1:10和1:20的比例混合,样品按4组不同的降温程序平衡后转入液氮冷冻,比较其超低温冻存的效果。结果表明:以海水(pH7.5—8.0)为基础液,配制10%DMSO作为抗冻保护液,精液与保护液比例为1:20,在低温(0-4℃)中平衡约30min,在距液氮面15cm、5cm处分别停留5min、10min后转入液氮(-196℃),冻存精子效果良好。冷冻24h、48h及5个月后,在38—40℃下水浴解冻复苏后,用终浓度0.25‰的氨海水刺激,精子存活率可超过60%,受精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7.
鲤、鲢、鳙精子低温短期保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鲤(Cyg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精液在2—4℃的短期保存进行了实验研究。筛选出了几种较为理想的稀释保护液配方;确定了精液与稀释液的适宜稀释比例为1:1;研究了抗冻剂二甲亚砜(DMSO)对低温保存条件下精于活力的影响,确定了DMSO的适宜添加浓度为6%左右。鲤精在2—4℃保存10天,活力仍高达70%,少数精子存活时间长达12天;鲢和鳙精子在2—4℃保存7天后活力仍高达60%,达到了生产应用的水平。为水产养殖和鱼类育种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精液短期保存技术。  相似文献   

8.
黄缘闭壳龟精液保存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精子的存活率、存活时间和运动状态为参数 ,研究不同稀释液、不同保护剂和不同温度对黄缘闭壳龟新鲜精液在离体状态下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 ,以NM199作为稀释液 ,甘油作为保护剂 ,效果最好。并初步获得在 -85℃时 ,用NM199加甘油作为保护剂 ,精子在设计条件下存活时间为 134h ,精子存活指数为 2 7 36 ,而相应稀释液于 4℃或室温时 ,其精子存活时间为 14h。  相似文献   

9.
给7尾体质量325~520g的成熟海捕野生大黄鱼人工催产后采精液,在20℃(室温)和4℃(冰箱)下保存0、1、3、6、12、24、36h,以砂滤海水为激活剂,观察大黄鱼精子活力,以精子的激烈运动、摇尾运动、缓慢运动和寿命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4℃和20℃下随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活力逐渐减弱;4℃下保存24h、20℃下保存12h,精子仍具有激烈运动的能力;4℃下保存的3个运动阶段和寿命较20℃下均有所延长,4℃保存大黄鱼精子更佳。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精子低温保存方法的初步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子活力为标准,通过对4种保存液下黄颡鱼精子保存效果对比,筛选出保存效果较佳的基础保存液,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温度(0 ℃和4 ℃)、不同青霉素浓度和添加抗冻剂与否的条件下保存液保存效果做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渔用任氏液保存效果较佳,提高青霉素浓度(通常为0.5×104 ~1.0×104 IU /ml,使用2.0×104 IU /ml),添加抗冻剂(6%DMSO),在添加抗冻剂条件下降低温度(由4 ℃降为 0 ℃)均可明显提高保存效果,在最优条件(0 ℃、2.0×104 IU青霉素/ml、6%DMSO)下,12 d内能保持80%的精子活性.人工授精试验证明了经保存的精子能正常用于人工繁殖,且授精效果与新鲜精液精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分别对大鲵(Andrias davidanus)自然产苗点和鱼类和两栖类仿生态培育产苗点进行生境水温研究。自然产苗点水域中的鱼类和两栖类饵料丰富,常随季节、天气、河水流量的变化而波动。各出苗点水体有浊度和微量溶解固体,溶解氧含量高,水质可满足大鲵的生长繁育条件。选择连续多年批量出苗的仿生态培养池为监测对象,经过连续1年不间断的水温测定,查明了适于大鲵繁殖的水温条件。水温变幅为6.023~24.195℃,平均水温13.718℃,全年最高水温出现在秋季,最低水温出现在冬季;白昼温差较大,黑夜温差较小;全年的昼夜温差相当,适合大鲵生长,表明人工仿生态养殖环境也可实现大鲵的繁殖。  相似文献   

12.
水体环境因子对波吉卵囊藻亚硝酸盐氮吸收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剂,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光照度、盐度、pH、藻浓度对波吉卵囊藻(Ocystisborgei)亚硝酸盐氮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光照度、pH和藻浓度对波吉卵囊藻亚硝酸盐氮吸收率影响显著(P<0.05)。当温度25℃、光照度4 500 lx、pH 7.5、藻浓度4.5×105个/mL时,波吉卵囊藻对亚硝酸盐氮平均吸收速率分别为0.106μg N/(g.h)、0.118μg N/(g.h)、0.129μg N/(g.h)和0.129μg N/(g.h),显著高于其他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此为波吉卵囊藻吸收亚硝酸盐氮的最优组合。通过对藻浓度的调控,可以提高波吉卵囊藻对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吸收速率,改善虾池养殖环境,促进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盐度和营养盐对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藻体生长的影响以及 pH、干露、淡水浸泡对藻体成活的影响。海萝藻体分别培养在不同温度(10℃、14℃、18℃、22℃和26℃)、不同光照强度(2500 lx、4500 lx、6500 lx、8500 lx 和10500 lx)、不同盐度(15.5、18.0、20.5、23.0、25.5、28.0、30.5、33.0、35.5和38.0)和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营养盐[硝酸钠(NaNO3)10 mg·L -1、20 mg·L -1、40 mg·L -1、80 mg· L -1和相对应的磷酸氢二钾(K2 HPO4)1 mg·L -1、2 mg·L -1、4 mg·L -1、8 mg·L -1]21 d。结果表明,海萝藻体生长的最合适温度为10~14℃,光照强度为6500~10500 lx,盐度为18~38;不同营养盐质量浓度对藻体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海萝藻体在不同 pH(5.5~10.0)条件下培养10 d,结果显示藻体正常成活的 pH 范围为6.5~9.0。海萝藻体分别经不同时间的阴干、泡淡水、晒干,结果显示阴干24~48 h 或泡淡水24~48 h 以下藻体仍然能够正常成活;阴干3 h 后泡淡水3 h,藻体也能正常成活;在阳光下晒干超过2 h,藻体不能正常成活。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pH值和氮、磷、铁、硅等营养盐对翼茧形藻(Amphiprora alata)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翼茧形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8℃,最适温度为30℃;适宜光照为500~10 000 lx,最适光照为5 000~10 000 lx;适宜盐度为2~80,最适盐度为60;适宜pH值为4~9,最适pH为7.5。经方差实验,在天然海水中添加10 mg.L-1NaNO3-N、2 mg.L-1NaH2PO4-P、0.2mg.L-1FeC6H5O7-Fe、40 mg.L-1Na2SiO3-Si,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四爿藻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pH值和营养盐对四爿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爿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0℃;适宜光照为500~10 000 lx,最适光照为4 000~7 000 lx;适宜盐度5~85,最适盐度为35;适宜pH值为4~9,最适pH值为7。筛选出四爿藻的培养液配方是,天然海水加入(NH2)2CO-N60 g/m3;KH2PO4-P 2 g/m3;FeC6H5O7-Fe 0.4 g/m3;维生素B11 g/m3和维生素B120.000 5 g/m3。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aeration and light intensity on oil globule absorption, feeding incidence, and growth and survival of early-stage Epinephelus coioides larvae. Newly hatched larvae were transferred to 40-L aquaria at a density of 1500 individuals/aquarium. Larvae were exposed to different levels of aeration (0 mL/min per L, 0.62 mL/min per L, 1.25 mL/min per L, 2.50 mL/min per L, or 3.75 mL/min per L); salinity (8 ppt, 16 ppt, 24 ppt, 32 ppt, or 40 ppt); and light intensity (0 lx, 120 lx, 230 lx, 500 lx, or 700 lx) for 4–6 days. Twenty larvae were sampled daily at 11:00 hours to measure for total length (TL), oil globule volume, and feeding incidence. Survival rates were determined by counting the total number of larvae remaining in each aquarium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Significantly higher survival rates ( P   <  0.05) were observed at aeration levels of 0.62 mL/min per L and 1.25 mL/min per L, at salinity levels of 16 ppt and 24 ppt, and at light intensities of 500 lx and 700 lx. The influence of aeration level, salinity and light intensity on oil globule absorption, feeding incidence, and growth and survival of early-stage grouper larva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以鹿角沙菜(Hypneacervicornis)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其在不同光照强度(2000lx、4000lx、7500lx、10000lx和15000lx)、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不同盐度(5、10、15、20、25、30和35)下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适合鹿角沙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2000—4000lx,温度为20~30℃,盐度为20—35;最适合生长的光照强度为4000lx,温度为25℃,盐度为30,在此条件下藻体具有最高的相对生长速率(RGR),SOD活性最低。在光照强度4000~5000lx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a(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的质量分数降低,而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的质量分数上升;在温度25~35℃、盐度30~35范围内随着温度、盐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质量分数降低,说明适宜的温度和盐度有利于其生化组分积累。  相似文献   

18.
不同环境因子对异枝江蓠的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温度(18、23、28、33、38℃)、不同盐度(13、18、23、28、33、38)和不同光强(3000、6000、9000、12000 lx)的培养条件下,异枝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和生化组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异枝江蓠适合生长温度为23-33℃,在此温度范围,藻体具有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其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较低。异枝江蓠适合生长的盐度为18-28,异枝江蓠对低盐的耐受能力高于高盐,6000 lx是异枝江蓠的最适生长光强。  相似文献   

19.
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是江蓠属一种经济海藻,可作为琼胶工业原料和鲍鱼饲料,目前已经在中国南方池塘进行试验栽培。为了探讨适合其栽培的生态条件,文章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温度(18 ℃、23 ℃、28 ℃、33 ℃和38 ℃)、不同盐度(13、18、23、28、33和38)和不同光照强度(3 000 lx、6 000 lx、9 000 lx和12 000 lx)的培养条件下,芋根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芋根江蓠适宜生长温度为23~38 ℃,最适温度为28~33 ℃;适宜盐度为18~38,最适盐度为23~33;适宜光照强度为6 000~9 000 lx,最适宜生长光照强度为9 000 lx。在最适的环境条件下,藻体具有较高的日相对生长速率(RGR),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SP)的质量分数最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最低,受环境的胁迫最小。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芋根江蓠具有适应高温和中、高盐度环境条件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置不同的培养条件,检验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对裙带菜雌配子体生长的影响。第一步设置3个温度条件(12℃、16℃、20℃)和5个光照强度条件(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lx)进行全析因方差设计,得出最适温度条件和光照强度;第二步,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设置2个光照周期(24h持续光照和光暗周期D∶L=12∶12)和不同光照强度,检验不同光照强度条件和光照周期对配子体生长的影响。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最适温度条件和光照周期,设置不同光照强度检验其对配子体鲜重量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裙带菜雌配子体最适宜的在温度为16℃,光照强度为2 500lx,周期为24h持续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