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季节和菌种的"不适症"。冬季种植高温型品种或春季种植低温型品种,或使用已老化或污染的菌种,因而引起了平菇的"不适症",主要表现为发菌缓慢,出菇迟,甚至不发菌不出菇。其实平菇虽然有各种  相似文献   

2.
卓根 《北京农业》2009,(11):24-25
1季节和菌种的“不适症”冬季种植高温型品种或春季种植低温型品种;使用已老化或污染的菌种,因而引起了平菇的“不适症”,主要表现为发菌缓慢,出菇迟,甚至不发菌不出菇。其实平菇虽然有各种温型的品种,适宜于一年四季栽培。但是,平菇总的属低温型,  相似文献   

3.
<正>平菇长得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菌种和季节不适应如果在冬季栽培了高温型品种的平菇,会引起平菇的"不适症",主要表现为发菌缓慢,出菇迟,甚至不发菌不出菇。因此,冬季栽培平菇要选择低温型的品种。同理,在春、秋平菇的生长旺季,就要选择高温型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1.菌种与栽培季节不适应。根据子实体的温度适应性,平菇品种可大致分为高温型、中温型、宽温型和低温型四类。如果在冬季栽培高温型品种,会引起平菇的"不适症",主要表现为发菌缓慢,出菇迟,甚至不发菌不出菇。因此,要根据当地气候和栽培季节选择合适的品种。2.菇场环境不适致"中毒"。如在阴  相似文献   

5.
1菌种选择应选择中低温或广温型高产优质品种. 2菌种及菌袋制作用"倒推法"确定各级菌种及菌袋的制作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 一、畸形菇发生的原因1.品种选择不当 如海拔高的山区,应选中、低温菌种为宜。若误用高温型菌种,冬季菇蕾一出现,遇低温便萎缩不长,形成“松果菇”。2.发菌管理不当 在菌丝体培育期间,如果发菌室光照过强,靠近窗口的菌袋原基提早形成,袋内菇蕾早现,受袋壁挤压,无法正常伸展。因此,脱袋后第1批菇容易出现畸形。  相似文献   

7.
<正>1品种选择与菌种质量1.1品种选择。选用发菌快,抗逆性强,产量高,商品性好,子实体对温度、通风、光线要求不严的品种,如平菇89及黑褐色的美味侧耳、佛罗里达侧耳、糙皮侧耳、白黄侧耳等。1.2菌种质量。平菇菌种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对未经过出菇试验的母种不得使用;每级菌种都必须严格筛选,要选用菌丝密集、洁白、有爬瓶壁现象,培养基棉籽壳变白微黄色,菌丝分布均匀的菌种;对有污染或菌丝生长异常的菌种坚决淘汰。  相似文献   

8.
<正>秋季的平菇、柳松菇,冬季的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秋冬季节的香菇等,大部分秋冬季节栽培出菇品种的菌种生产都集中在6~9月。1.菌种选择:要生产好的食用菌,菌种的选择很重要。平菇2020:中广温型,适应早秋出菇;发菌温度5~35℃,最适24~28℃,出菇温度最佳15~20℃;丛生或覆瓦状叠生,小叶片、大朵,菌盖灰至深灰  相似文献   

9.
高温香菇品种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8个高温香菇品种在发菌和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物学性状及其产量方面的比较,筛选适宜山西省夏季种植的高温香菇品种,以期为广大菇农选择高温香菇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武香1号和L26香菇菌种,菌丝生长快、生长势强、菇质好、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可作为山西省夏季优质、高产的主推香菇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1.菌种选用不当秋季栽培香菇宜选用中温或低温型、早熟性品种,而春季栽培应选择中温或低温型、迟熟性品种。若秋栽选用的是迟熟性品种,接种后须经3~4个月,菌丝才能达到生理成熟,当年秋冬季不会出菇,要到翌年春季才能出菇。同样若春季栽培选用的是中温型、早熟性品种,接种后60~70天发菌,到出菇时,气温升高,不适于子实体形成,就不能出菇。  相似文献   

11.
李明念 《农技服务》1997,(12):28-29
<正> 为充分利用土地,现介绍香菇、木耳、水稻综合配套种植技术,供广大农友参考。 (一)菌种与稻种的选择 香菇栽培种一律采用枝条菌种;术耳选用适应性强的中高温型品种;水稻宜选用植株较高的中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菌种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是菌业生产最主要的基础性因素,正确选择和使用优良菌种会给菌农带来高产量、高收益.品种选择不当或误用劣质菌种会严重影响菌农的经济效益,甚至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广大菌农在购买和选择菌种时应坚持以下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菌种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是菌业生产最主要的基础性因素,正确选择和使用优良菌种会给菌农带来高产量、高收益。品种选择不当或误用劣质菌种会严重影响菌农的经济效益,甚至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广大菌农在购买和选择菌种时应坚持以下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农户在栽培香菇的过程中,出现产量降低甚至有不出菇现象,降低了农户的收入,打击了农户的积极性。根据遵化地区这几年的情况分析栽培香菇产量降低甚至不出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菌种选择错误一是冬季栽培选用了中高温型品种,夏季选用了中低温型品种,二是使用了老化的菌种或杂菌污染的菌种。造成菌丝生长缓慢甚至杂菌污染及不发  相似文献   

15.
<正>1.蜜环菌多次传代,老化、退化。蜜环菌是供给天麻营养的惟一来源,所以,蜜环菌质量的高低,直接对天麻发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一般生产上要求使用经过脱毒、分离的纯菌种,或用该菌种培育菌材后进行栽培,如此才可保证效果;但是,有的农户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普通菌种,或者利用老菌材做"菌种",掺上一些新段木令其"传菌",  相似文献   

16.
为全氧发菌(纳米供氧膜菌种袋)技术在平菇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平菇中低温三级菌种全氧发菌技术与传统发菌(普通菌种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全氧发菌的菌丝生长速度、3潮菇总产量分别为7.41毫米/天和704.35克/袋,与传统发菌比,全氧发菌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分别提高59.35%和31.94%。全氧发菌有利于提高平菇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相似文献   

17.
<正>盛夏栽培平菇,通常是采用室内发菌、室外覆土出菇法。采用与此相反的栽培方法,露地埋袋发菌,室内脱袋降温出菇,可以控制高温期杂菌污染,有利于平菇菌丝生长繁殖,提高平菇产量。1菌种和培养料菌种选用优质的中高温型菌株,栽培料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下列配方:①小棉子壳97kg,石膏粉1kg,石灰粉1.5kg,50%多菌灵  相似文献   

18.
孟丽 《新农民》2010,(8):83-83
在平菇栽培中,有的菌袋发满菌后不出菇或头茬摘完后,迟迟见不到二茬原基。以上这两种情况,只要菇袋发菌正常,菌种温型合适,  相似文献   

19.
庄一龙 《农家致富》2005,(21):33-33
一、播种后菌种不吃料 (1)培养料含水量过高:重新拌料(灭菌)接种。(2)发菌时产生烧菌.菌种已死亡:清料或重新灭菌接种。(3)培养料杂菌污染严重:清料或重新灭菌接种。(4)发菌温度过低:采取加温、堆积、覆盖等措施提高料温。(5)菌种退化、老化:重新拌料(灭菌)接种。  相似文献   

20.
<正>草菇又称苞脚菇、兰花菇,在我国已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中国蘑菇"的声誉,这是食用菌中惟一获此"殊荣"的品种。1草菇的典型特点1.1三快发菌快草菇播种后,28~32℃适温条件下,7天内即可发满菌,较平菇等品种发菌时间缩短60%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