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综合分析城市岩质边坡工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优缺点,针对城市岩质边坡的工程特点及出现的新问题,对城市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南方城市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技术与方法,并对防护结构的受力机理等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探讨了土工格室与岩质边坡相互作用的受力特性和稳定机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城市岩质边坡土工格室生态防护技术规程,并将其应用于某城市岩质边坡生态防护工程,获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对义乌市南门街两侧护坡的环境本底和自然植被进行了详细调查,并重点选择了2个典型护坡,对其次生植物生长势以及工程景观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影响金华地区生态护坡工程质量波动的重要因子,确定今后该技术在金华地区应用的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3.
浅谈边坡植物生态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路、铁路、水利、矿山等基础设施的施工过程中,原地貌与植被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施工中的弃土、弃石、开挖和自然灾害(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及震后频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等会给和谐的自然环境留下大量的裸露边坡,这些上顷与岩质边坡或陡或平、极不稳定。在自然条件下,土质边坡有自我修复、恢复的能力,但时间较长,且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不能及时达到防护和绿化效果;岩质边坡因缺乏植被生长的条件,更难于自我恢复,因此,只有借助人工才能加快其恢复过程。在生态学上利用植被稳定边坡、改善生态环境称为边坡生态防护。  相似文献   

4.
正一、概况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了23万千米。当高速公路为人类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开山采石、取土以及大量弃土弃渣,使原生植被遭到破坏,进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使路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的干扰和破坏,严重的可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公路建设植物防护对于边坡稳定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二、公路边坡植物防护的作用植物边坡的主要作用在于植物根系对土壤的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植被现场及室内冲刷试验的试验目的,详细介绍了其试验方案及试验方法.通过对试验区草种生长情况的评判,对试验区草种与固土结构的不同组合在不同坡度条件下抗冲刷能力的测试,对适宜边坡防护的草种进行了比选,对不同草种及固土结构抗冲刷能力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不同草种与固土结构在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坡度条件下与边坡冲刷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边坡生态防护主要包括建立边坡防护和恢复生态两仓方面的内容。铜川在边坡的生态防护方面做得还不到位,本文根据铜川的现状,针对边坡生态防护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铜川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长沙市市区公路主干线的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主要有植物护坡、土工格室植草护坡、框格结构植草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多种护坡技术结合等,指出其分布、适用范围、常用的绿化植物种类及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蜂巢格网技术是近年来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兴边坡生态防护技术。首先论述了蜂巢格网技术(系统)的相关概念、部件功能、材质选择、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其次对施工工序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新乡市凤凰山岩质边坡为例,对普通岩质边坡和峻陡边坡的稳定性治理及生态恢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以达到物种多样性和近自然景观的目的,旨在为今后进行同类型岩质边坡景观重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仇景万  邵艳  薛平 《现代农业》2007,(11):176-176
一、概况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了23万公里。当高速公路为人类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建设  相似文献   

11.
道路护坡用植被混凝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道路护坡用植被混凝土的概念和护坡原理,重点阐述了这类植被混凝土在研究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态护坡应用及护坡植物群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被的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2个方面分析了生态护坡的作用机理;介绍了生态护坡技术方法和适应范围;从植物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理论出发,结合植物生物学特性,根据中国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列举出了适合于中国6大区域生态护坡的植物群落,并提出草灌结合种植技术为生态护坡最佳植物群落选择的理论;最后对生态护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喷射生态护坡技术作为一种机械化高、生产能力大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边坡的生态修复工程中。在充分对比分析湿式和干式喷射生态护坡技术的基础上,依托穿越青藏高原仙米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高速公路项目,对公路沿线3#取土场开展了生态修复研究。具体技术参数为:选择湿式喷射生态护坡技术,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选取10 g·m-2披碱草、7 g·m-2冷地早熟禾、4 g·m-2星星草和3 g·m-2豌豆的种子。施工后1 a的恢复效果表明,恢复效果因取土场坡度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坡度<1∶0.75的区域植被覆盖率、植物生长高度及植物多样性指标明显高于坡度>1∶0.75的区域,且植物群落逐渐向自然边坡演替。表明湿式喷射生态护坡技术适用于坡度<1∶0.75的边坡,坡度>1∶0.75的边坡可考虑采用干式喷射生态护坡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生态护坡的发展及其应用要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护坡的设计注重对其行洪排涝和水土保持等功能的发挥,而忽视了其可能会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恢复。阐述了生态护坡的概念和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护坡的发展。在分析传统护坡缺陷的基础上,对比了生态护坡的优势,探讨了生态护坡设计和应用的原则和要点,展望了生态护坡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农业流域的河流生态护坡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生态河道示范区为例,研究农业流域的河流生态护坡技术。针对农业流域的生态环境特征,重点研究土壤生物工程这一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在机场镇生态河道示范区内尝试应用多种土壤生物工程护坡技术。2004年春季示范区的河流生态护坡工程全部竣工后,对生态护坡工程的生态效果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土壤生物工程护坡技术非常适用于农业流域的河流坡岸,河岸植被群落得到了良好恢复,河流的坡岸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谢振华  颜水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43-5444,5451
该研究介绍了柔性垂直绿化在高速公路岩石边坡垂直绿化生态防护的模式及施工工艺,并分析了垂直绿化中攀缘植物的选择原则和适宜品种,总结出其防护功能及特点。笔者认为将柔性防护网和攀缘植物结合应用于柔性垂直绿化技术中,可为高速公路岩石边坡垂直绿化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景观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的护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护坡技术应运而生,它采用植物护坡、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厚层基材喷射、喷混绿化、客土喷播、挂网植草等技术来达到护坡的目的。这些新兴的技术可弥补传统护坡方式的不足,逐步恢复自然生态和美化环境,同时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而被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防崩岗护水土网草护坡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通过介绍其结构体系特征及其保护水土流失的工作原理,来描述其结构组成,上中下3部分的功能和构造。提出了现阶段绳网护坡结构体系所承受的外部荷载设计计算方法,现阶段应使用的规范标准和护坡绳网的设计。建立了用护坡上桩的抗拔力来平衡体系外部荷载的计算模型,使其与土坡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保证该体系内力与外部荷载的平衡。通过介绍网草护坡设计施工流程,阐述不同坡度护坡的设计施工方法、基本内容和应用范围,提及使用本方法在施工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用经济指标对比来展示该型护坡相对传统做法表现在设计、施工上的3大优势,体现该护坡所具有的明显造价优势、适用性优势和生态优势。  相似文献   

19.
生态护坡是指用活的植物覆盖坡面,使用有生命的植物与非生命的材料有机结合的方式代替纯工程防护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技术。生态护坡不仅可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加固边坡,提高边坡表面抗冲蚀能力,而且是一种最经济的防护形式。国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生态护坡的研究,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国内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始而全面展开,已取得部分成果。总体上看国内研究多集中于水土保持学方面的研究,而对坡面植物根系的工程力学作用以及植被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防护研究开展较少,在理论研究上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在植被护坡的植物选择上多采用进口草坪植物,本地物种应用较少。我国是竹类植物种类最多、利用最早的国家,竹类植物主要生长于山地及坡地地带,其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加固边坡表层的功能强大。探讨竹类植物在生态护坡中应用的可行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