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研究条斑紫菜耐盐机理,对条斑紫菜叶状体进行了高盐胁迫处理,继而采用氧电极法测量了光合放氧速率和呼吸耗氧速率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量了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命名为PySAMS)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藻体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均受到高盐度海水的显著影响,随着盐度的增加,光合放氧率逐渐降低,呼吸耗氧率也逐渐降低。高盐度海水对PySAMS基因表达量也产生了显著影响,40和50盐度的海水诱导了PySAMS表达,但60至80盐度的海水却不同程度地抑制了PySAMS表达。据此推测,在面对较高盐度胁迫时条斑紫菜叶状体将逐步降低体内新陈代谢以度过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草本花卉萌发期对镉铅胁迫的抗耐性,以7种常见草本花卉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镉铅复合胁迫对花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L+50 mg/L镉铅胁迫对百日草、鲁冰花和二月兰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起促进作用;10 mg/L+250 mg/L镉铅胁迫下,波斯菊和紫茉莉的干质量高于对照(去离子水);40 mg/L+1 000 mg/L镉铅胁迫下,7种草本花卉根长受到显著抑制;80 mg/L+2 000 mg/L镉铅胁迫对7种花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完全抑制,对根的生长抑制大于对芽的生长抑制。根据加权隶属函数D值,7种草本花卉种子耐镉铅能力依次为紫茉莉>千日红>波斯菊>鲁冰花>金盏菊>百日草>二月兰。通过对加权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将7种草本花卉种子划分为耐镉铅型(紫茉莉)、中间型(千日红、波斯菊、鲁冰花)和敏感型(金盏菊、百日草、二月兰)3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铅铜复合胁迫对芥菜子叶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铅铜复合胁迫对芥菜子叶抗性指标的影响,为揭示重金属复合胁迫对植物抗性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超富集植物福州宽秆芥菜为试验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铅铜复合胁迫处理(对照(CK):0mg/L Pb(NO3)2+0mg/L CuCl2;处理1:100mg/L Pb(NO3)2+10mg/L CuCl2;处理2:200mg/L Pb(NO3)2+20mg/L CuCl2;处理3:300mg/L Pb(NO3)2+30mg/L CuCl2;处理4:500mg/L Pb(NO3)2+50mg/L CuCl2)对芥菜子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Pro)、MDA含量和POD、SOD、CAT活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铅铜复合胁迫的加剧,芥菜子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Pro和MDA含量较对照(CK)极显著增加,氧负离子产生速率呈增加趋势,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SOD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CAT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芥菜子叶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呈递减趋势。【结论】在受到铅铜复合胁迫时,芥菜的抗逆性降低,但同时也对较低质量浓度铅铜胁迫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条斑紫菜绿斑病发病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怀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26-4628
[目的]探讨条斑紫菜绿斑病的发病进程。[方法]对条斑紫菜绿斑病的发病进程、病症以及生态因子对该病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条斑紫菜绿斑病多见于幼叶或成叶阶段,发病初期叶状体中部边缘出现直径1 mm左右的红色或淡红色小斑,然后形成绿色小斑;病情严重时,病斑边缘出现明亮绿色带,病变部分从叶状体上脱落,在藻体表面形成边缘为绿色的孔洞,之后大量腐烂流失。条斑紫菜叶状体病变部分细胞由于颜色不同,清晰地分为几轮。高温、低盐度、高密度、干出时间短容易导致该病发生。[结论]该研究为条斑紫菜绿斑病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PESI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2,4-D,进行条斑紫菜叶状体的离体培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激素及浓度对条斑紫菜叶状体组织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存在差异。适当浓度6-BA可诱导单孢子经无性繁殖产生小紫菜叶状体,适当浓度2,4-D可促进叶状体组织块比对照更早地发育成丝状体。  相似文献   

6.
紫菜种内原生质体的融合和融合体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酶解法分离出野生型叶状体和红色突变体的坛紫菜原生质体以及条斑紫菜野生型叶状体的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PEG)法进行种内原生质体融合,当加入原生质体液内的PEG被稀释除去百,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形成许多杂合体,种内原生质体融合率坛紫菜为9.7%-12.4%,条斑紫菜为10%-11.5%。PEG分子量在1540-6000之间,随着分子量的提高,原生质体融合率增高,原生质体融合体被挑出来进行单个培养,经过30天培养坛紫菜的一个杂合体(含一个红色原生质体和一个进驻生型原生质体)再生成一个呈红色和野生色的相嵌叶状体,鸸 个含两个红色原生质体的融合体再生成一个在基部和头部均长假根的叶状体,但来自这个再生体的原生质体只长成具有一个假根的叶状体,从原生质体融保体的再生体以及它们无性繁殖体的结果来看,坛紫菜的种内原生质体融合体可能只发生了细胞质融合,而真正的核融合并没有发生,培养15-20天,条斑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体先再生成细胞团,然后由细胞团释放出许胞子并萌发成正常野生型叶状体。  相似文献   

7.
探究重金属离子铅、镉胁迫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羊肚菌菌丝生理指标变化提供理论参考。以羊肚菌菌丝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铅离子和镉离子溶液进行单一胁迫处理,探究不同重金属离子浓度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发育过程中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微观形态、菌丝色泽及疏密度、重金属吸收特性、生长抑制率和重金属耐受性的影响。随铅离子、镉离子胁迫浓度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减缓,直至不生长,菌丝色泽变化不明显,但逐渐变稀疏,菌丝体粗细不均匀,生长呈不规则变化。对羊肚菌菌丝中铅、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随培养基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菌丝中积累的铅镉含量逐渐升高,其中铅含量从0.171 mg/L升高至2.351 mg/L,镉含量从0.244 mg/L升高至2.262 mg/L。通过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对羊肚菌菌丝受重金属离子Pb2+、Cd2+胁迫下的耐受性进行表征,其EC50值分别为6.636、4.942 mg/L。铅镉胁迫对羊肚菌的菌丝生长总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铅离子对羊肚菌菌丝的抑制效果弱于镉离子,羊肚菌菌丝...  相似文献   

8.
利用酶解法分离出野生型叶状体和红色突变体的坛紫菜原生质体以及条斑紫菜野生型叶状体的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PEG)法进行种内原生质体融合,当加入原生质体液内的PEG被稀释除去百,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形成许多杂合体,种内原生质体融合率坛紫菜为9.7%-12.4%,条斑紫菜为10%-11.5%。PEG分子量在1540-6000之间,随着分子量的提高,原生质体融合率增高,原生质体融合体被挑出来进行单个培养,经过30天培养坛紫菜的一个杂合体(含一个红色原生质体和一个进驻生型原生质体)再生成一个呈红色和野生色的相嵌叶状体,鸸 个含两个红色原生质体的融合体再生成一个在基部和头部均长假根的叶状体,但来自这个再生体的原生质体只长成具有一个假根的叶状体,从原生质体融保体的再生体以及它们无性繁殖体的结果来看,坛紫菜的种内原生质体融合体可能只发生了细胞质融合,而真正的核融合并没有发生,培养15-20天,条斑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体先再生成细胞团,然后由细胞团释放出许胞子并萌发成正常野生型叶状体。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铅胁迫对植物的毒害机制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的植物修复模式,采用水培的方法,模拟三峡库区长江水体Pb2+污染环境,研究不同浓度Pb2+胁迫对三峡库区库岸适生植物狗牙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叶绿素含量和铅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铅胁迫初期(Pb2+20mg/L),植株SOD、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明显升高,最高点分别是361.78 U/g FW、215.16U/(g·min)和2.99mg/L;随着Pb2+浓度的增加及胁迫时间的延长,SOD、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最低点分别是152.87U/g FW、162.12U/(g·min)和1.44mg/L;而狗牙根叶片中POD整体呈上升趋势,最高点是291.12U/g FW;同时,狗牙根对Pb2+的积累主要分布于根,其次为茎。结论:狗牙根能明显降低江水中的Pb2+含量,可作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优良物种。  相似文献   

10.
条斑紫菜壳孢子的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紫菜细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时,常以叶状体的酶解单离体细胞为材料,但由于来自同一个叶状体的体细胞处于不同的分化阶段,离体培养时,体细胞的成活、再生和发育途径均不相同,从而无法准确地判断抗生素对紫菜离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影响。以成活、萌发和发育途径等几乎一致的条斑紫菜壳孢子为研究材料,较系统地观察了3种抗生素对壳孢子的成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卡那霉素能促进条斑紫菜壳孢子的萌发、生长和发育。加卡那霉素培养7 d,26%的壳孢子萌发体,其细胞数多于20个,比对照组多2倍,培养11 d和18 d,萌发体的平均长度分别为对照组的1.6倍和2.1倍。氨苄青霉素能显著地抑制条斑紫菜的壳孢子萌发、生长和发育,造成细胞的分裂速度减缓、叶状体发育异常。加氨苄青霉素培养7 d,80%的壳孢子萌发体的细胞数少于15个,培养11 d和18 d,各试验组的壳孢子萌发体的平均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随着氨苄青霉素浓度的提高,萌发体的平均长度下降。氯霉素对条斑紫菜的壳孢子具有强烈的致死作用。加氯霉素培养7 d,浓度大于100 μg/mL的各试验组的壳孢子萌发体全部死亡;培养11 d,低浓度组(50 μg/mL)的萌发体也全部死亡,90%以上的萌发体的细胞数小于5个。由此得出,氯霉素是开展条斑紫菜基因工程的理想抗性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海区采样,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条斑紫菜叶状体色落症,并对患病紫菜加工成的干品进行了初步的品质分析。光镜检查结果表明,患病藻体细胞的液泡很大,色素体萎缩或是挤向细胞边缘,藻体基部死亡细胞较多;电镜下患病藻体细胞的红藻淀粉颗粒增多。品质分析显示,患色落症干紫菜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干紫菜,粗蛋白、脂肪、色素和游离氨基酸等指标均比正常干紫菜低,尤其是三种呈味氨基酸(Asp,Glu和Ala)所占比例非常低,由此造成紫菜品质低劣,对紫菜质量的影响较大。对健康藻体和患病藻体进行红外线活体吸收光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患色落症的藻体色素含量极低。用添加营养盐的海水对患色落症的藻体进行培养,发现6d后藻体色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藻体细胞也逐渐恢复到正常。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海区采样,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条斑紫菜叶状体色落症,并对患病紫菜加工成的干品进行了初步的品质分析。光镜检查结果表明,患病藻体细胞的液泡很大,色素体萎缩或是挤向细胞边缘,藻体基部死亡细胞较多;电镜下患病藻体细胞的红藻淀粉颗粒增多。品质分析显示,患色落症干紫菜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干紫菜,粗蛋白、脂肪、色素和游离氨基酸等指标均比正常干紫菜低,尤其是三种呈味氨基酸(Asp,Glu和Ala)所占比例非常低,由此造成紫菜品质低劣,对紫菜质量的影响较大。对健康藻体和患病藻体进行红外线活体吸收光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患色落症的藻体色素含量极低。用添加营养盐的海水对患色落症的藻体进行培养,发现6d后藻体色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藻体细胞也逐渐恢复到正常。  相似文献   

13.
福建坛紫菜赤腐病的病程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10月-2012年2月,对福建省福鼎市、霞浦县、泉州市和晋江市等海区发生的坛紫菜腐烂病害进行了研究.通过观察发病特征以及镜检,详细记录了该病害的侵染过程,并在发病组织中观察到双鞭毛游动孢子以及孢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等重要结构特征,病菌形态与条斑紫菜上的紫菜腐霉相似;利用半海水玉米琼脂培养基分离提纯该病菌,命名为FM1.经感染试验证实,FM1引起的发病症状与自然海区患病紫菜的症状一致,说明FM1为致病菌.通过扩增该菌核糖体DNA ITS序列,并构建基于ITS+5.8S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FM1菌株与紫菜腐霉的ITS区相似度很高,达到99%.综合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确定,紫菜腐霉是导致此次病烂的主要病原菌,该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赤腐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铅胁迫对西南山梗菜生长及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壤盆栽模拟试验,设置铅处理浓度为0(CK)、300、500、1 000、2 000、3 000、4 000mg/kg,以Pb2+计。【结果】结果表明,铅处理明显抑制了西南山梗菜的生长,其生物量、根重、根长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在铅胁迫浓度为1 000mg/kg时,西南山梗菜生物量、株高、根长、根重在各处理中最高,仅次于对照,且此浓度下植物的根系耐性指数最高,说明西南山梗菜在此浓度铅胁迫下,对铅的耐性最大。随铅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植物体内SOD、POD、CAT活性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在一定浓度铅胁迫下,西南山梗菜对铅具有较强的耐性,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轻度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我国条斑紫菜主产区紫菜产品中无机砷、栽培海区海水、沉积物中总砷含量在整个生产周期中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栽培海区环境中砷含量与条斑紫菜中砷含量的关系。于2012-2013年紫菜栽培季节,按实际生产的采收批次,分别采收条斑紫菜原藻、加工品,对样品中的无机砷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对栽培海区的海水及表层沉积物中总砷进行定量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条斑紫菜原藻样品中无机砷含量为0.22~0.70mg/kg,加工品中无机砷含量为0.12~0.32 mg/kg,原藻及加工品中的无机砷含量随生产阶段的推后呈下降趋势,完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栽培海区海水总砷含量为0.000 83~0.004 91mg/L,在整个生产周期都低于国家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对砷的限量要求,栽培海区海水中的总砷与当地紫菜产品中的无机砷之间总体呈正相关关系;表层沉积物中总砷含量范围为15.435~58.900μg/g,与条斑紫菜中无机砷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白簕消炎喷雾剂,为开发利用白簕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提取白簕、野菊花、车前草中的黄酮,通过正交试验检测3种物质提取物的混合杀菌效果,研制一种具有快速消炎、镇痛、杀菌等作用的喷雾剂。[结果]白簕、野菊花、车前草中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54%、3.41%、3.45%。配方为40 mg/ml白簕提取物、30 mg/ml野菊花提取物、2 mg/ml车前草提取物的喷雾剂0.5 h后的杀菌效果较好,但仍剩余43.3%的菌体,1.0 h后的杀菌效果最好,适合作外用药。配方为60 mg/ml白簕提取物、60 mg/ml野菊花提取物、4 mg/ml车前草提取物的喷雾剂3.0 h后的杀菌效果较好,有效抑制了细菌再生,仅剩余16.7%的菌体。[结论]利用白簕、野菊花和车前草的黄酮提取物,可制成绝佳的消炎杀菌喷雾剂。  相似文献   

17.
梁剑  刘小文  唐琳  徐莺  王胜华  陈放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31-34,封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和铅(Pb2+)对麻疯树幼苗生长及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细胞超微结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重金属处理后,麻疯树幼苗的株高、根长、根重和地上鲜重抑制作用较为明显;随着Cd2+、Pb2+浓度的增大,叶片叶绿素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SOD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Pb2+胁迫下,POD活性随浓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AT活性则逐渐上升,叶绿体双层膜分辨不清,基质大量溢出;Cd2+胁迫下,POD活性随浓度缓慢上升,CAT活性则是先上升后下降,叶绿体结构轻微变形,呈圆形且有肿胀现象,基质少量溢出。  相似文献   

18.
铅胁迫对费菜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红艳  刘嘉琦  陆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45-12447
[目的]丰富绿化植物抗重金属污染的理论,为受污染地区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铅(240、480、960、1450、1630μmol/L)对费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叶绿素的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对Pb^2+胁迫都表现为低浓度下的促进和高浓度下的抑制作用。轻度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当Pb^2+浓度小于480μmol/L时,SOD的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下降;随着Pb^2+浓度的增加,酶的活性逐渐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低浓度铅(Pb^2+≤480μmol/L)胁迫下CAT活性先升高后下降,高浓度铅(Pb^2+≥960μmol/L)胁迫下,CAT活性持续下降。[结论]明晰了铅胁迫对费菜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优氯净对皱纹盘鲍的毒性及消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优氯净(成分为有效氯)在水中的衰减、对主要水化学成分的影响和对稚鲍的毒性及杀菌作用。结果表明,有效氯浓度在海水中的衰减速度遵循有效氯含量-时间幂指数关系:C=at^-b(a,b>0)。优氯净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能有效地去除氨氮、亚硝酸氮及降低化学耗氧量。pH为8.01时,优氯净对稚鲍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5.75、2.90、2.00、1.71mg/L(有效氯),0.5、2h的LC50为52.72、22.80mg/L(有效氯)。pH对优氯净的毒性大小有很大的影响。优氯净作用1、4、12h时,杀死90%以上育鲍海水中细菌的最低有效氯量分别为5.52、3.79、1.36mg/L。建议单独用10mg/L的有效氯浓度对育鲍水体进行消毒。如果对鲍鱼和水体一并消毒,就必须严格控制用药浓度及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