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土壤调理剂与氮磷配施对花生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土壤调理剂与氮磷结合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延津县胙城乡东辛庄村砂质潮土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土壤调理剂(T,0、30、60、90 kg/hm2)与氮(N,0、90、180 kg/hm2)、磷(P,0、90、135 kg/hm2)配施增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处理(除T30N180P135外)秕果数减少;花生产量分别较CK(T0N0P0)增加10.74%~18.97%。在N90P90施肥水平时,随土壤调理剂的增加产量增加,增产幅度从10.74%提高到14.71%;在N90P135施肥水平时,调理剂在60 kg/hm2水平时达到最佳,增幅为15.00%;在N180P90配施水平时,随土壤调理剂用量的增加,花生增产幅度减小;在N180P135配施水平时,花生增产幅度则出现了先降低再升高的过程,即调理剂90 kg/hm2水平时达到最佳,增幅为18.97%。净收益以T30N180P90和T60N90P135处理最好。同时,土壤调理剂与氮磷配施可有效提高氮磷利用效率,在30、60、90 kg/hm2土壤调理剂用量时,每千克N分别较不施土壤调理剂处理增产5.57 kg、5.80 kg和5.81 kg,每千克P2O5较不施土壤调理剂处理增产4.31 kg、4.26 kg和4.54 kg。氮肥增产效果以T60N90P135最佳,每千克N较CK增产8.96 kg,磷肥则以T30N180P90最佳,每千克P2O5较CK增产5.99 kg;氮肥的增产效果优于磷肥。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较CK增加0.10~0.24 g/kg,有效磷增加0.27~1.17 mg/kg,水解氮提高2.1~10.4 mg/kg。因此,土壤调理剂与氮磷合理配施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促进水分和养分利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砂质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花生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砂质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花生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在清丰县浅位黏砂壤土、砂壤土和砂土上开展了花生不同氮(0、90、180kg/hm2)、磷(0、90、135、180kg/hm2)肥料配施增产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花生生长具有积极作用,不同生育期不同肥料配比处理个花生单穴分枝数和株高均高于对照,其中单穴分枝初...  相似文献   

3.
花生间作大葱条件下氮磷钾肥配施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肥料试验,探索花生间作大葱条件下氮磷钾配施效应,经过肥料效应函数拟合,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花生间作大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大葱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大葱的产量升高,各施肥处理产量比不施肥处理增产5.50%~82.00%;同时,氮磷钾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各施肥处理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增产22.83%~48.73%,氮磷钾3种肥料对花生产量的效应函数拟合性较好。综合3类7种肥料效应函数,在花生间作大葱条件下高产推荐施肥量为:N 157.2kg/hm2、P2O5143.1kg/hm2、K2O 125.8kg/hm2,肥料用量比例为N:P2O5:K2O是1.25:1.14:1。  相似文献   

4.
以赣花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磷肥(0、45、90、135、180 kg/hm2,以P2O5计,对照为当地习惯施肥)和氮肥(0、60、90、120、150 kg/hm2,以N计,对照为当地习惯施肥)对南昌地区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主要是通过影响花生的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等影响产量.在氮肥(N)用量90 kg/hm2、磷肥(P2O5)用量90 kg/hm2时,花生产量最高,节肥效果最好.与当地习惯施肥相比,该肥料用量水平可使花生产量增加8.97%,磷肥用量减少50%,氮肥用量减少14.3%.  相似文献   

5.
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利用、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锌配施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单施氮肥相比,氮锌配施的冬小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吸收的氮素较高,成熟期小麦茎杆氮素含量较低而籽粒含氮量较高.氮锌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施氮90、180和270 kg/hm2分别配施锌肥15和30 kg/hm2,与单施等量氮肥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4%、1.4~9.8 kg/kg和0.6~6.4 kg/kg.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增产8.6%、10.5% (N90),5.9%、14.6% (N180)和5.9%、5.3%(N270),其中施氮180 kg/hm2配施锌肥30 kg/hm2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3%、9.8% (N90),11.4%、2.3%(N180)和6.9%、5.7% (N270),其中N180Zn15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180Zn30在实现高产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是比较好的氮锌配施组合.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肥料配施对玉米增产和土壤培肥的效果,在延津县砂质潮土上开展了氮(0、90、180、270kg/hm2)、磷(0、90kg/hm2)、钾(0、90kg/hm2)的配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较对照增加2.43%~17.44%。氮肥处理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较对照增产6.89%、8.76%、12.57%;配施P 90kg/hm2或K 90kg/hm2后,与单施氮肥增产趋势一致,且以配施磷肥增产效果较好,较对照增产7.36%~13.58%;氮磷钾配施处理效果最好,玉米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其增产幅度分别比相应单质氮、氮磷配施和氮钾配施增产4.87%~8.03%、3.86%~4.56%和7.10%~8.21%。其关键在于玉米抗倒伏能力增强,百粒重增加。其中玉米茎粗较对照增加0.04~0.45cm,有效穗长增加0.10~1.82cm,百粒重提高2~10g。对土壤耕层养分分析表明,氮磷配施对砂质潮土培肥具有积极效果。与播种前比,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0.16~0.92g/kg,相应氮磷钾配施处理分别增加水解氮7.2~21.7mg/kg、有效磷0.73~0.94 mg/kg、有效钾0.1~1.3 mg/kg,仅氮磷配施处理有效钾降低明显,分别减少0.2~2.8mg/kg。说明科学施肥不仅能够提高玉米产量,而且利于土壤培肥。考虑综合效益和肥料成本,建议采用N270P90K90配方。  相似文献   

7.
采用"3414"试验设计,探索花生间作花菜条件下氮磷钾配施效应,经过肥料效应函数拟合,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花生、花菜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各施肥处理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增产26.73%~50.15%,花菜增产17.52%~69.84%,综合花生间作花菜的肥料效应函数可得高产推荐施肥量为:N172.42kg/hm2、P2O5196.20kg/hm2、K2O335.69kg/hm2,即N:P2O5:K2O=1:1.14:1.95。  相似文献   

8.
不同肥料运筹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选用几种花生新型肥料,配施有机肥,探讨不同肥料单施及配施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炭基肥施用越多的处理对株高、侧枝长和分枝数有促进作用。相同肥料不同配比,有机肥施用量越多,芽果数、烂果数越少。花生炭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提升花生生长效果和增加产量的作用。同时,花生炭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在同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施用量越多,增产效果越明显,花生炭基肥300kg/hm2+有机肥3240kg/hm2处理下,花生的产量最高为5242.5kg/hm2。  相似文献   

9.
基于“3414”模型对川中丘陵区玉米氮磷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中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增产效应显著,其中,处理6产量最高,处理2产量最低,分别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6.0%和18.6%。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8.55%,表明土壤属于下等肥力。N、P、K对玉米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为N>P>K,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用纯N 24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826.00 kg/hm2;P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用纯P 72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542.50 kg/hm2;施用纯K 45 kg/hm2的增产效应为1207.50 kg/hm2。在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中,N×P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最大,N×P>N×K>P×K。施氮量(N)为329.33 kg/hm2,施磷量(P2O5)为99.04 kg/hm2,施钾量(K2O)为50.21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6885.94 kg/hm2。玉米产量与N、P、K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为玉米生产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氮磷配施对旱地小麦产量和吸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已进行18年的小麦连作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氮肥和磷肥对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对小麦吸收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施氮肥90 kg/hm2和180 kg/hm2时,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198.42%和122.14%,小麦籽粒的氮含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33.3%和35.9%;单施磷肥无明显的增产作用;氮磷配施对小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不同氮磷配施处理的增产率为267.84%-472.88%。(2)秸秆氮含量与氮肥施用量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与磷肥施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秸秆磷含量与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相关性均不显著;籽粒氮含量、磷含量与氮肥、磷肥施肥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3)当氮肥施用量小于125.25 kg/hm2时,氮收获指数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量施磷氮收获指数增加,当磷肥施用量为26.30 kg/hm2时,氮收获指数达61.22%,之后随磷肥施用量增加,氮收获指数基本保持不变;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31.76和63.59 kg/hm2时,最大磷收获指数为64.75%。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研究了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量[0、240、270、300(当地生产平均施氮水平)、330、360 kg/hm2N]对土壤碳氮比、玉米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加秸秆还田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玉米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调节土壤碳氮比,进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氮效率。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碳氮比降低;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氮素表观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以330 kg/hm2处理最高,其籽粒产量、氮素农学效率、氮素表观利用率比当地生产平均施氮水平300 kg/hm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9.3%、23.6%、46.7%,但其产量与360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表明,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需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试验区玉米适宜氮肥用量以330 kg/hm2(较当地平均施氮水平高10%)为宜。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试验,探讨了普通耕作、深松、秸秆覆盖、保水剂与氮肥(0、120、240 kg/hm~2N)相结合对小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找出潮土区小麦高产的合理保墒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总体上氮肥用量适中时,小麦全生育期的总耗水量较大,而不施氮肥和氮肥用量较大时,小麦耗水量较低,其中以秸秆覆盖处理最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总体上小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各处理以处理6(深松+120 kg/hm~2N)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以处理10(深松+240 kg/hm~2N)和处理11(秸秆覆盖+240 kg/hm~2N)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各保墒措施均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小麦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处理6最高,较对照(普通耕作)提高30.5%,其次为处理8(保水剂+120 kg/hm~2N),两者差异不显著,之后为处理7(秸秆覆盖+120 kg/hm~2N)、处理10、处理11;但水分生产效率以处理11最高,较对照提高50.4%,其次为处理10、处理8,三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夏玉米滴灌施肥的肥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华北地区中低产土壤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在滴灌夏玉米上的肥料效应,从而优化滴灌施肥系统,为夏玉米高效滴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法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滴灌带设置为一管带两行,氮磷钾分别设4个处理,其中氮肥处理为0、144、180、216 kg·hm -2(记为N0、N1、N2、N3),磷肥处理为0、72、90、108 kg·hm -2(记为P0、P1、P2、P3),钾肥处理为0、72、90、108 kg·hm -2(记为K0、K1、K2、K3),氮磷钾肥料分4次滴施,以研究不同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下肥料的利用率。结果 (1)华北地区中低产田条件下夏玉米产量随施氮磷肥的用量呈抛物线性变化,当施氮量为180 kg·hm -2,施磷量为90 kg·hm -2时,作物产量最高;当氮磷肥施用量超过最高产量施肥量时,作物产量随施氮磷用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但氮肥处理的下降程度差异不显著,而磷肥施用量超过90 kg·hm -2时,作物产量随施磷量的提高显著下降(P<0.05);在本处理中,夏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提高,均呈增加趋势。(2)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几乎没有影响,在灌浆期与收获期时干物质积累与施氮量、施磷量均呈抛物线性变化,变化趋势与产量基本相同。(3)不同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不同,分别为33.39%—58.44%、14.15%—28.88%、54.70%—65.75%,当夏玉米产量最高时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两年平均为51.21%、28.88%、65.75%;在最高产量条件下,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8.08、11.41和8.83 kg·kg -1;偏生产力分别为59.88、119.75和100.65 kg·kg -1结论 在华北地区中低产土壤滴灌施肥条件下,最适宜的氮磷施用量分别为180 kg·hm -2和90 kg·hm -2,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 -2、施磷量超过90 kg·hm -2时,夏玉米产量会出现下降,但随施钾量的提高,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滴灌施肥可获得较高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51.21%和28.88%和65.75%。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雪茄烟适宜氮磷钾施肥量,设计雪茄烟专用肥,采用田间“3414”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雪茄烟产量、分级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雪茄烟叶的产量,增产效果:氮肥>钾肥>磷肥。(2)氮磷钾肥料的施用均可以优化烟叶等级结构,增加茄衣和茄套的产量,提高产值。(3)N、P2O5、K2O积累量得到增加,氮磷钾最大肥料利用率分别达到38.75%、14.89%和25.20%。(4)一元二次回归拟合发现,烟叶最大产量时的施氮量为138.75 kg/hm2,施磷量为71.85 kg/hm2,施钾量为361.65 kg/hm2。显然,氮磷钾的合理施用可以提高雪茄烟叶的产量,改善雪茄烟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磷钾用量对潮土中产田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中产田玉米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在河南省汤阴县潮土中产田进行了不同氮磷钾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其增产幅度在用量超过210kg/hm2后下降,氮肥农学效率以氮肥施用量210kg/hm2最高,为20.5kg/kg。磷肥在0~112.5kg/hm2用量范围内,玉米产量和磷肥农学效率随磷肥施用用量增加而增加,并在75kg/hm2用量时达到最高,产量较不施磷处理增加20.8%,农学效率为20.2kg/kg,之后开始降低。钾肥在0~112.5kg/hm2用量范围内,玉米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但钾肥农学效率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汤阴县中产田玉米增产增效的氮磷钾最佳配比为N 210kg/hm2,P 75kg/hm2,K 37.5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保证夏玉米获得较高产量基础上尽量减少氮肥施用量,确定腐殖酸液肥与氮肥的合理配施比例,设置不施氮肥(CK)、正常施氮量(纯N,下同)210 kg/hm~2(100%N)、减施20%氮肥即施N 168 kg/hm~2(80%N)、减施20%氮肥即施N 168 kg/hm~2+腐殖酸液肥1.7 L/hm~2(80%N+WF)、减施40%氮肥即施N 126 kg/hm~2(60%N)、减施40%氮肥即施N 126 kg/hm~2+腐殖酸液肥1.7 L/hm~2(60%N+WF)6个处理,研究减氮增施腐殖酸液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N处理相比,80%N+WF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pH值、氮肥回收效率、氮肥生理效率均无显著变化,而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9.8%,最终使夏玉米穗粒数、百粒质量及产量与100%N处理接近;但进一步减少氮肥施用量增施腐殖酸液肥(60%N+WF)处理会降低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但较80%N+WF处理降幅增大,虽然也能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但最终较100%N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穗粒数(2.7%)和产量(5.2%)。综上,80%N+WF处理在减施氮42 kg/hm~2的情况下能达到100%N处理的效果,土壤肥力较高,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提高,且穗粒数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氮、磷肥对苏北沿海滩涂海滨锦葵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滨锦葵为材料,在沿海滩涂上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与施磷水平(0、30、60、90kg/hm2)对海滨锦葵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肥对海滨锦葵生长、籽粒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N2(75kg/hm2)-N4(225kg/hm2)、P2(30kg/hm2)-P4(9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