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小娟  段建南  刘长红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073-1076,1080
以长株潭城市群的农村问卷调查为基础,对农户"两型"农村建设的认知度进行调研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农户的生产用工行为、投资行为、技术采用行为与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农户对"两型"农村建设的认知水平较低,主要受农户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自身因素和政府相关部门外部引导因素的影响;农户劳动力逐渐转向非农产业,固定资本投入极为有限,对现代农业技术采用不足,缺乏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意识。此外,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强烈已成为当前发展土地规模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户异质性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偏好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研究耕地休耕政策主要参与主体农户的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将有助于合理引导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休耕,加快耕地休耕试点政策的推进。基于甘肃省白银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和河北省衡水市683份农户调查问卷,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异质性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调研农户中,风险规避型农户占比远高于风险偏好型农户;2)农户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风险偏好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明显强于风险规避型农户;3)风险规避型农户内部,风险规避等级与农户耕地休耕决策行为负相关,极度风险规避者耕地休耕意愿强烈;4)农户家庭劳动力结构、收入特征和农户对耕地休耕政策的认知影响农户耕地休耕决策。因此,中国可以通过开发政策性耕地休耕保险产品、建立耕地休耕与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联动机制和增强农户对耕地休耕风险的认知等,着手提高农户参与耕地休耕政策的积极性,增加耕地休耕政策执行效益。  相似文献   

3.
农户作为家庭经营中的微观经济实体,其生产行为直接影响梨果产业的标准化发展。文章对河北省梨树标准化生产的不同阶段主体特征、品种选择行为、生产投入偏好、技术与服务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表明女性和老龄人口在梨果业的标准化生产中将继续发挥主要作用;部分农户生产中存在短期行为;梨农最需要的是病虫害防治技术与信息服务。有关部门应从农户的需求出发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以规范其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4.
杜灵  江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8,45(1):165-172
林农类型划分有助于认识林农行为本质,把握不同林农林下种植生产经营决策的规律和差异,对进一步梳理林农行为决策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政策效率、促进林下种植产品供给侧结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关于农户类型划分文献的梳理结果,基于不同需求偏好下的多目标生产行为,对林农进行类型划分。通过将林农行为的多目标性从利润最大化程度、劳动力投入最小化、风险规避程度和自我社会价值实现目标4个维度进行衡量和描述,利用聚类分析法将林农划分为生存压力型林农、利润追逐型林农和社会价值兼顾型林农,并归纳出各类型林农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建立起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通过实施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优化城市群间产业布局等措施实现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产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农户居住区位选择的环境和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户是农村居民点中重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农户居住空间系统演变内在机制的研究,需从微观角度对农户居住区位选择演变以及相关居住活动行为进行分析。本文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制度政策的外部区域发展环境和农户的生存、生产、发展、生活需求的内部居住行为响应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户居住区位选择的因素;从居住空间偏好、建筑和迁移成本、政策引导方面,探讨了农户居住区位选择决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土地流转与补偿安置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方式、农户流转意愿、政府补偿安置措施有所改变.选择长株潭为研究区,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方式,就土地流转与补偿安置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调查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向集约方向发展,流转方式多样,补偿安置方式多样,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较强,对补偿安置方式较满意,但是长沙、株洲、湘潭三地区又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乡村背景下,探讨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对于促进农户增收和乡村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信息效应与决策行为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讨主客观风险偏好在数字技术使用与农户创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创业比例为9.4%,创业积极性不高;数字技术使用的农户比例为44.6%,使用率偏低;主观风险偏好超过其样本均值和持有金融产品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0.6%和1.9%,风险偏好程度较低。使用数字技术的农户比未使用数字技术的农户创业比例高出8.8%,主客观风险偏好较高的农户创业比例比主客观风险低的农户分别高出4.0%和10.1%。数字技术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户创业概率和创业强度,且低学历、在婚、参与借贷、人情支出较高、处于东部地区的农户在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创业;数字技术使用强度(时长)和深度(学习、社交、商业活动)均可显著促进农户创业;主客观风险偏好在数字技术使用提升农户创业概率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通过加快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互联网创业技能和创业...  相似文献   

9.
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主体,农户的亲环境行为是我国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岷县农户生产型环境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岷县的农户生产型环境行为受农户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以期尽快建立生态宜居型乡村,促进农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双峰地处湘中腹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生猪生产基地县,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双峰县委、县政府抢抓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机遇,把农业发展目标定位为长株潭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旅游后花周,按照"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要求,着力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园林"双型"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科学理念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视角,解读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实践中园林绿化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畜牧业走循环经济之路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在人口增加、资源匮乏,人类为了追求高效益而消耗更多能源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国内外各行业都在按照循环经济思路探寻适合本行业的发展模式。湖北省是畜牧养殖大省.如何借鉴国内外经验走循环经济之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选择的前提下,欠发达地区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了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入手,阐明了欠发达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后发优势大致体现在学习性后发优势、机遇政策性后发优势、资源性后发优势和动力性后发优势四方面,并对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了合理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矿山复垦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俊  魏俊浩  毕志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00-10101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实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资源需求将持续增加,矿产资源开采日益增多,由此所带来的矿山复垦压力将越来越大。在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应足够重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矿山复垦问题。本文在简要概述我国矿山复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山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矿山复垦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节约型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从现代园林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节约的突出问题入手,阐述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必要性和实现节约的几个途径。这些做法对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两型农业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DEA方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2008年农业生产的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对湖南省各市州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算结果的分析,得出长沙、株洲、湘潭和常德4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有效,农业产出已达到最优水平,衡阳等10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状态。对各市州的投入与产出的投影分析表明,衡阳等地区存在一些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过剩或者要素的利用效率需要提高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农户设施番茄生产为例,通过对农民田间学校农户的随机抽样调查,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意识影响的净效果。【结果】目前条件下,北京市农民在番茄生产上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比例还不足20%。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使田间学校学员采用环境友好灌溉技术的比例比非田间学校村农户高14.7%,而采用环境友好施肥技术农户的比例比非田间学校村农户高8.3%。【结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在生产上较多地采用了环境友好型灌溉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长株潭"城市圈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通过总结全国土地改革先进城市的经验,分析了现行的土地制度所引发工农与城乡差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不完善,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虚置,产权内容残缺,家庭分散经营模式的不适应和政府职能缺失的矛盾;并结合自身的优势,提出城市化进程人...  相似文献   

19.
为把握农户分化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的影响规律,基于江西省554户农户调查数据,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运用Ordered-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分化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分化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家庭非农收入比重的增加而降低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2)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类型农户,其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农户的年龄、学习技术的经济能力的影响并不因农户分化而发生变化,年龄越大、经济能力越弱,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越低;农户受教育程度、劳动力非农比例、地块分散程度、测土服务、面源污染认知的影响,表现出随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增加而减弱的趋势;技术应用效果评价、技术理解力和技术可获性等与技术本身密切相关的因素,表现出随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增加而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仇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88-190,198
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切入构建PEST-SWOT模型;运用PEST分析我国深绿色企业、轻度绿色企业践行绿色营销理念所处宏观环境;识别其面临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并根据SO、WO、ST、WT组合建议分别实施增长型战略、扭转型战略、多元化战略与防御型战略。认为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既利于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又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