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断奶仔猪指的是从断奶到育成猪,体重达到23kg左右的仔猪。断奶是小猪生活中的大转折点。断奶仔猪是生长仔猪发育最强烈、可塑性最大、饲料利用率最高、最有利于定向培育的重要阶段,从断奶到70日龄左右,是断奶仔猪的育成阶段。仔猪断奶以后营养改变,由吃液体母乳改变固体生干饲料,其次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从依附母猪的生活改为安全独立生活,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患病。因此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保持仔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仔猪的生长管理,对日后成猪的生长发育、抵抗疾病能力至关重要。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不耐低温,对环境应激比较敏感;生长快,代谢旺盛;缺乏先天免疫能力,容易生病。发酵床饲养仔猪,能使猪只减少应激,恢复猪只奔跑、拱食的本性,健康生长。下面谈一下发酵床饲养断奶仔猪的技术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实践中,仔猪断奶由过去的60日龄逐渐提前到35日龄或更早,断奶后饲养管理跟不上。仔猪断奶后腹泻综合症发病逐年上升,据几家大型猪场临床病例统计,腹泻病死率达到10%~20%,有的高达40%以上。发病后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很容易激发其他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在猪的养殖中,仔猪的饲养管理尤为关键。特别是仔猪出生后的30d内,容易发生疫病造成死亡,第1周死亡数常常占到整个死亡数的60%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发生仔猪黄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因此,仔猪出生后第1周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6.
断奶仔猪的成活率直接影响着生猪生产的综合成本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它是衡量生猪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如下。1.减少死胎造成母猪死胎的原因很多,在日常管理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产房温度要适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出现死胎);适宜的通风速度(二氧化碳水平应低于150μL/L);母猪日粮中的 相似文献
7.
哺乳仔猪是指仔猪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约1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此时死亡率很高,约占猪死亡总数的60%~70%,因此,加强对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断奶窝重、缩短仔猪体重达25kg时间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
仔猪营养和饲养阶段的安排与仔猪的断奶日龄、断奶体重、栏舍设置、转群安排等因素密切相关,大体分为以下模式:第一阶段饲养模式应该说国内最早推广使用的饲料(正大311/551)其实就是一阶段的饲养模式,那时候的生猪大多是内三元杜长本/杜大本,约45日龄断奶,到70日龄以后再转换成小猪料。 相似文献
9.
哺乳母猪除维持本身消耗外,每天还要产出5~8kg乳汁来供养仔猪。如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到母猪的泌乳量、仔猪成活率、仔猪断乳体质量,以及断奶后母猪的正常发情和配种。因此,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添加酸化剂调控日粮酸度来调整早期断奶仔猪消化道酸度,已成为改善仔猪营养状态,提高其生产性能和成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针对保育猪死淘率高、饲料浪费多、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搭建粥料机样机测试平台,并设计保育猪智能粥料饲喂系统,系统由机械本体、手持终端、中央控制器和云平台四部分组成。对机械本体中螺旋输送机安装高度、排料通道内径和破拱结构形式进行正交试验,得到参数最优组合为:螺旋输送机安装高度为60 mm,排料通道内径42 mm,破拱结构采用上下破拱结构结合的形式,此组合下填充效率最优,λ值为14.2 g/r。系统供水量误差为1.43%;当水料比≥1.5∶1时,食槽液位监测装置满足系统工作要求,研究可为保育猪智能粥料饲喂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育肥猪获得正常生长所需采食量并达到精准饲喂控制等需求,以育肥猪为试验对象,设计一种育肥猪精准下料控制系统。研究通过使用双侧下料器,实现对称式双边下料,提高猪群的采食效率;增设触碰开关,猪只触动后执行预设料下料,避免饲料浪费;食槽内增设料位感应探针,猪只触碰感应开关时,若探针感应不到食槽内水料,系统自动补充水料到探针处,既保证猪只正常采食,又避免饲料浪费;增设防结拱装置,通过震动电机实现破拱,防止料粉受潮影响下料。试验结果表明,与理论采食量比较,智能饲喂方式下采食量低于理论采食量;饲喂采食量比例分别为10%,30%,30%,20%及10%时,获得较佳的采食量变化曲线。综上,所设计的双侧下料的育肥猪精准下料控制系统,采用拨轮下料的控制机构与嵌入式系统的协同工作,设备控制简单,下料稳定,计量准确,与进口设备比较,成本优势明显,适合在我国大、中、小型育肥猪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管道输送的生猪液态饲喂系统投资大、对使用人员素质要求高、设备故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等问题,设计一种生猪液态饲料智能喂料车。喂料车与搅拌站之间采用Zigbee通讯,组网运行,实现装料、运送及投料的自动巡航控制;喂料车采用磁钉、磁控开关实现自动认址、定位及精准停车;采用螺杆泵送料,实现精准饲喂。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喂料车满载情况下通过提前减速可以实现在目标站点精准停车(位置偏差≤1 cm);以预设的3、5、10 kg为投喂量,喂料车实际投喂量误差可以控制在2.5%以内。与管道式生猪液态饲喂系统相比,基于智能喂料车的生猪液态饲料自动饲喂系统具有投资少、设备运行可靠性高等优点,可广泛适用于中小规模养猪场,对生猪液态饲喂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固态发酵饲料在饲喂现场生产的需求和特点,设计了自动发酵饲喂一体设备。该设备由上料发酵系统、控制系统、饲喂系统构成:上料机构将饲料和菌液混合均匀送至发酵桶,发酵完成后自动下料至饲喂车;饲喂车能够准确定位到不同饲喂对象的食槽并进行定量布料;操作者只需在人机交互界面设置上料体积、发酵时长、饲喂对象等参数,整个发酵饲喂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饲喂系统由48V/100A·h的蓄电池供电,充电一次可连续工作4d。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桶上料和饲喂车排料的料体积误差均不大于6%,饲喂车定位误差平均值11.75mm,发酵时间、饲喂对象等参数控制准确。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发酵和饲喂之间无缝对接,显著减小了劳动强度,满足发酵饲料现场固态发酵并饲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甘肃省瓜洲县建设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舍饲养殖小区的必要性和舍饲养殖小区动物防疫合格的标准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瓜洲县牛羊养殖业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水产养殖中,鱼类的摄食强度可以反映其食欲,准确客观地评估鱼类的摄食强度对指导投喂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鱼类摄食强度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人工观测效率低、客观性不强的问题,本研究以实现鱼类食欲的自动客观分析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机器视觉的游泳型鱼类摄食强度的评估方法。首先,利用近红外工业相机搭建了近红外图像采集系统,采集了鱼类摄食过程中的图像。经过一系列图像处理步骤后,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摄食图像的纹理特征变量信息,包括对比度、能量、相关性、逆差距和熵等。之后,将这5个特征变量作为输入向量构建了模型的数据集,并训练了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为了提高模型分类的准确率,利用网格搜索法选取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最优惩罚系数c和核函数参数g。最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将鱼类的摄食强度分为弱、一般、中和强4类,最终实现了鱼类摄食强度的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图像纹理可以较好地描述鱼类摄食过程中的行为变化,正确识别4类摄食强度的准确率达到87.78%,且不需要考虑水花等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方法可用于鱼类食欲的自动客观评估,为后续投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青贮饲料收获机功率分布情况,设计青贮玉米喂入切碎试验台。该试验台主要由插禾运输机、喂入装置、切碎装置和测控系统等组成,测控系统可实时采集喂入装置和切碎装置的扭矩和转速等信息,进而得到各个部件的功率消耗。为验证该试验台的工作性能,以青贮玉米秸秆为试验对象,以喂入速度和功率为试验因素进行多次试验,得到喂入装置和切碎装置的空载功率分别为1.5 kW和2.0 kW,满载瞬时最大功率可达5.8 kW和29 kW,标准草长率为87.44%。本研究可为青贮饲料收获机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针对虾蟹养殖过程中投饵采用沿塘抛洒、人工划船抛洒等无法做到均匀投喂,存在饵料利用率低、投饵作业效率低、影响水质、劳动强度大,饵料抛撒分布一致性和均匀性差等问题。开展颗粒饲料撒播无人机和智能投饵(药)船等智能投饵装备的投饵能力、投饵破损率、最大投饵幅宽、航线规划能力、自主控制模式行驶轨迹精度、续航能力的测定,测试机具作业性能;通过对生产率、投饵效率比、经济效益的测定,测试机具效能。试验结果表明:颗粒饲料撒播无人机和智能投饵(药)船投饵能力分别为2.04~35.10 kg/min和0.75~3.02 kg/min,破损率平均值分别为0.28%和2.07%,最大投饵幅宽平均值分别为14.85 m和10.402 m,航线规划能力分别为自动规划和人工规划,行驶轨迹精度最大水平偏航距分别为-0.17 m 和-0.73 m,班次生产率分别为7.918 hm2/h和3.841 hm2/h,投饲效率比分别为53.24%和-25.66%,平均费用分别为1 867.05元/hm2和5 244.6元/hm2。两款机型均进行颗粒饲料智能化投饵作业。颗粒饲料撒播无人机可在多个池塘间连续投饵作业,无需人工搬运机具进行换塘作业,投饵作业效率、可靠性和转移灵活度高于智能投饵(药)船和人工投饵作业;不受池塘形状尺寸、水草覆盖率、增氧管路、电线排布等影响;智能投饵(药)船可在下雨、刮风等恶劣天气进行投饵作业;作业续航时间较长,充一次电可满足当日投饵作业;可一次同时完成投饵和施药作业。 相似文献
19.
20.
Integrated agricultural-aquaculture (IAA) systems involving tilapia culture have been promoted in Yucatan State, Mexico, as a way of producing fish protein and providing additional economic returns in poor rural areas. System productivity is sub-optimal due to lack of management skills, balanced feed (30% protein-content tilapia feed) shortages and deficient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overcome resource limitations, producers complement balanced feed with the leaves of tree spinach (Cnidoscolus chayamansa), a plant found in Yucatan, other parts of Mexico,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Africa, Asia and Oceania.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a bioeconomic analysis was made to determine (1) the combination of balanced feed and tree spinach leaves which minimizes production costs and (2) the combination which maximizes economic returns. In a limited-resource scenario, a combination of 50% balanced feed at manufacturer-recommended ration plus tree spinach ad libitum reduced feeding costs and increased producer economic returns by 37.9% vs. a complete balanced feed diet, 48.4% vs. a half-complete diet, and 98.3% vs. satiety rations. Use of tree spinach leaves in tilapia diets as a part of IAA systems in Yucatan greatly improved feed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feed input may be used for the same purpose in other regions where it is grow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