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采用柱色谱法分析检测西瓜中的类胡萝卜素。[方法]以5种瓤色品种的西瓜为试材,通过开放柱色谱法对西瓜主要类胡萝卜素进行分离分析。[结果]红、黄、桃红、粉与白瓤瓜5种西瓜都含有六氢番茄红素、β-和ζ-胡萝卜素。除白瓤瓜外,其他颜色的瓜瓤都含有番茄红素,以红瓤瓜的含量最多,早花、红一号与96B41的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5.35、28.44和21.19 mg/kg。黄瓤西瓜307超风的β-胡萝卜素含量约0.48 mg/kg,白瓤西瓜三白的ζ-胡萝卜素含量约0.4 mg/kg。红色与桃红色瓜瓤中分离检测到γ-胡萝卜素,红色与黄色瓤瓜中分离检测到叶黄素类。[结论]开放柱色谱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特点,可用于分析常量样品中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橙色大白菜类胡萝卜素提取与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橙色叶球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Lour.)Olsson)为试材,研究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条件及其含量和组分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12(43)正交试验,筛选有机溶剂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类胡萝卜素的总量进行测定;建立类胡萝卜素成分的RP-HPLC测定体系,并利用RP-HPLC法对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进行分析。【结果】橙色叶球大白菜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以乙醇-丙酮溶液(V(乙醇)∶V(丙酮)=1∶1)为溶剂,料(g)液(mL)比为1∶20,在60℃下浸提50min。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类胡萝卜素测定,得出橙色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的平均含量为32.847mg/kg,是普通白菜中的2.467倍。建立了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的RP-HPLC测定体系,以甲醇-乙腈溶液(V(甲醇)∶V(乙腈)=55∶45)为流动相,流速1.0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440nm,进样量10μL。以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为标样,建立了RP-HPLC法测定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3种色素的线性方程。相关分析表明,RPHPLC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73。【结论】利用RP-HPLC法测定橙色大白菜叶球中的类胡萝卜素,其主要成分是叶黄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等,而普通大白菜中没有番茄红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HPLC技术对果肉色泽不同的黄金蜜柚、红肉蜜柚、琯溪蜜柚的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金蜜柚汁胞呈色成分主要为β-胡萝卜素、八氢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隐黄质和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218.83、22.95、4.17、2.96、2.86 μg·g-1,类胡萝卜素总量达到251.77 μg·g-1·dw-1,分别是红肉蜜柚和琯溪蜜柚的2.6倍和287.7倍.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花瓣发育过程中 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颜色花瓣不同时期所含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及其与花色的关系,将甘蓝型油菜花瓣发育划分为5个时期,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对不同颜色油菜花瓣中总类胡萝卜素及其中3种主要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油菜花瓣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与其花瓣颜色变化一致,表明不同时期花瓣颜色变化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密切相关;不同颜色花瓣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黄色花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白花油菜花瓣中类胡萝卜含量最低;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随花瓣发育逐渐减少,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一致,而番茄红素含量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不同颜色花瓣之间,3种类胡萝卜素中差异最大的是番茄红素,其在黄花中含量最高,在白花中含量最少。初步推测,总类胡萝卜素对油菜花瓣颜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番茄红素则是花瓣颜色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柑橘果实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HPLC技术分析了我国53个柑橘品种资源的6种类胡萝卜素成分——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柑橘果皮和果肉中均以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为主,β-胡萝卜素含量较低,α-胡萝卜素极低;参试品种中番茄红素仅在红肉脐橙的果肉中检测到。不论果皮还是果肉均以宽皮柑橘类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柚类最低,表明宽皮柑橘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在宽皮柑橘中,果肉以积累β-隐黄质为主,果皮β-隐黄质与叶黄素含量接近。与果肉相比,柑橘果皮的单位鲜重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的含量分别为果肉的2.5~15倍,是柑橘果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库存部位。  相似文献   

6.
HPCE法研究番茄中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番茄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分析方法。以丙酮∶石油醚为溶剂,超声提取番茄中的类胡萝卜素,经分离纯化后作供试液,确定了HPCE法检测番茄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检测波长为450nm,运行缓冲液为pH 4.5的HAc-NaAc溶液,电泳电压24kV,0.5MPa压力下进样6s,电泳温度为20℃。最佳工艺下,样品可在16min内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可同时检测样品中的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此外,按照最佳条件对5种不同成熟期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番茄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的含量逐渐升高,β-胡萝卜素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两者含量均在果实完全成熟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
西瓜的含糖量高于14%,会抑制那些对食糖摄入量有限制人群对西瓜的需求。美国科研人员已培育出低糖西瓜。这种低糖西瓜和普通西瓜一样,又脆又爽口,并含有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有助于降低某些癌症和心脏病风险。β胡萝卜素在体内会转化成维生素A,具有明目、促进骨骼增长和再生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番茄果实不同部位类胡萝卜素和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时,果皮中番茄红素含量最高;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胶质胎座中含量最高;3种糖在果皮中含量最高.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与果实各部位果糖、葡萄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果皮、隔壁、胶质胎座中蔗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叶黄素含量与果实各部位中糖相关性很低.  相似文献   

9.
对柿果中类胡萝卜素化学成份及其含量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栽培条件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柿色素代谢及其功能性成分合成与调控等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如下:柿果实中的色素成份为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果皮中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约是果肉中的6-11倍;按类胡萝卜素组成成分的含量由高至低,果皮依次为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而果肉依次为β-隐黄质、玉米黄质和β-胡萝卜素。结果表明,柿果肉主要色素成份为功能性β-隐黄质。温室栽培磨盘柿果中功能性成分β-隐黄质含量是露地的3倍。供试7品种间色素成分与含量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0.
对甘肃产不同颜色的番茄在加工过程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紊和维生素E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对番茄酱、番茄汁在不同加热时间取样,所得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检测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含量,并分别总结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湿基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含量增加,干基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增减主要受番茄生长环境的影响,加工过程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较小。与番茄红素不同,β-胡萝卜素异构体的含量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维生素E的含量在瞬时灭菌时显著增加。另外,维生素E含量的增加并不是由种子中的维生素E释放引起的,因为番茄籽中γ-生育酚含量甚高,维生素E的含量只占番茄中维生素E总量的2%。  相似文献   

11.
Carotenoid content of wheat i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prediction of the commercial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products made from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cultiva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carotenoids in Chinese wheat using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 including lutein, zeaxanthin, α-carotene and β-carotene. Grain carotenoid content was investigated in 217 cultivars from three major Chinese wheat regions and from seven other countries grown in two environments. Genotype contributed to the majority of variation in carotenoid components. Lutein, zeaxanthin and β-carotene concentrations varied from 18.3 to 100.1, 4.9 to 12.0 and 0.9 to 48.7 μg per 100 g in wheat flour with an average of 40.2, 7.2 and 18.2 μg per 100 g, respectively. Lutein (61.3%) was the main carotenoid component, followed by β-carotene (27.7%) and zeaxanthin (11.0%). No α-carotene was detected. Total carotenoids, lutein, zeaxanthin and β-carotene were all higher in cultivars with the 1BL.1RS translocation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the translocatio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assay of lutein, zeaxanthin and β-carotene concentrations for a large number of wheat cultivars. These data will be useful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wheat carotenoid content and fo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rotenoid biosynthetic pathway in wheat.  相似文献   

12.
番茄果实色泽与色素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果色的番茄品种为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番茄果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番茄果实中的叶绿素含量,分析了番茄果实色素提取液可见光区(350~700nm)吸收光谱,探讨了番茄果实色泽与色素组成和含量的关系,以期丰富番茄品质形成基础理论。结果表明:红果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较高,L402和利生8号的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6.0、33.3μg/g,黄色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与红色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含量比值分别为0.19和0.24,是果实表现红色的主要原因;黄果番茄中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金冠中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分别为0.9、1.0μg/g,黄色类胡萝卜素与红色类胡萝卜素比值为0.73;绿果番茄果实中叶绿素含量达到11.4μg/g,占色素含量的71.7%。红棕果番茄果实同时含有大量番茄红素、较多量的叶绿素和黄色类胡萝卜素是果实呈现深暗红棕色的主要原因。番茄果实的色泽主要取决于果实内各种色素的组成、含量及比值。  相似文献   

13.
密花胡颓子果实主要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胡颓子属植物牛奶子果实大量积累番茄红素,高达番茄的17倍,而该属中果实大、口感好的密花胡颓子果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含量尚不清楚。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德甜密花胡颓子1号和2号2个品种的成熟果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含量。【方法】以甲醇∶氯仿=1∶2(v/v)提取果实中类胡萝卜素,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1260)进行类胡萝卜素定性定量分析。色谱条件:YMC C30分析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A(100%甲醇)、B(含0.2%乙酸铵的80%甲醇)和C(甲基叔丁基醚),采用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6 min由95%A+5%B组成,7 min时梯度改变为80%A+5%B+15%C,12-32 min梯度改变为30%A+5%B+65%C,48-50 min梯度改变为95%A+5%B,维持该浓度至分析结束(60 min),流速为1 mL•min-1,柱温25℃,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450 nm。【结果】德甜密花胡颓子1号和2号2个品种的成熟果实均积累了大量的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品种间的积累量存在差异。其中德甜密花胡颓子1号果实中β-胡萝卜素积累量达(231.84±16.00)µg•g-1DW,是目前已报道植物中β-胡萝卜素含量高的物种之一;德甜密花胡颓子2号品种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含量高达(1 054.10±29.19)µg•g-1DW,是番茄果实(150 µg•g-1DW)的7倍。【结论】密花胡颓子果实中高积累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是继牛奶子之后,在胡颓子属中发现的又一高积累特异类胡萝卜素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今后研究果实高积累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4.
王伟华  韩占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78-3378,3380
比较了番茄红素和VE的抗氧化能力,研究了番茄红素对肝癌小鼠H22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番茄红素清除羟基自由基的反应在30 s内已达最大,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清除率基本不变,浓度为0.1 mg/ml时就达到80%;VE清除羟基自由基的反应在30 s内也达最长,但随着浓度的增加,,清除率不断增加,且增加幅度很大,在浓度为1.0 mg/ml时能达到90%;番茄红素对小鼠H22的抑制作用,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浓度为200 mg/kg时,抑制率达51.8%。  相似文献   

15.
以3种果实颜色不同品种宁杞1号、宁夏黄果和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果实类胡萝卜素的总含量,并对枸杞果实发育阶段的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时,‘宁杞1号’、‘宁夏黄果’、 ‘黑果枸杞’果实颜色存在明显差异,分别呈现红色、黄色和黑色。‘宁杞1号’和‘宁夏黄果’果实类胡萝卜素总量随着果实颜色加深逐渐增加,而‘黑果枸杞’则逐渐减低。枸杞果实5个发育阶段均含有类胡萝卜素5个主要成分,即新黄质、叶黄素、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和β-隐黄质,其中‘宁杞1号’和‘宁夏黄果’以玉米黄素所占比例最大,而‘黑果枸杞’以新黄质所占比例最大。‘宁杞1号’和‘宁夏黄果’果实中玉米黄素、β-隐黄质和β-胡萝卜素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增加,‘黑果枸杞’果实中新黄质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时的温湿度条件对烤后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中部叶(第11~12位叶)为试验材料,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进行烘烤,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内标法分别测定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及烟叶类胡萝卜素香气成分。[结果]试验表明,烤后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β-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含量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低温(干球温度36~38℃)中湿(相对湿度80%~85%)处理烤后的烟叶中类胡萝卜素的各组分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低,叶黄素、新黄质和紫黄质含量最高,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最多,从而影响烟叶的香气品质。[结论]研究可为优质特色烟叶生产烘烤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烤烟密集烘烤变黄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变黄阶段烤烟类胡萝卜素组分、酶活性及其降解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变黄期烤烟类胡萝卜素各组分降解、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其降解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变黄期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含量均随烘烤过程推进而逐渐降低。其中低温低湿变黄(T1)和低温中湿变黄(T2)β-胡萝卜素在变黄结束时含量较低,其值分别为17.14 μg?g-1 FW、19.00 μg?g-1 FW。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含量在各处理中随温湿度的降低而降低。低温变黄处理β-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的比例和烤前相比均有所升高,高温变黄处理则与之相反。不同处理叶黄质与叶黄素的比例和烤前比均升高,而新黄质和紫黄质则与之相反。烤后烟叶T1、T2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尤其是T2处理,其值为76.31 μg?g-1。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成分含量以T2处理最高,为87.5634 μg?g-1,其次为T1处理,为81.1192 μg?g-1,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变黄期T1、T2处理有利于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充分表达,使类胡萝卜素降解更充分。相关分析表明,烘烤中变黄期POD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变黄期低温和相对较低的湿度条件下,保持相对较高的酶活性,使LOX与POD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并在36—48 h适当延长相对较长的时间,对充分降解类胡萝卜素物质和改善烟叶香气品质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
高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环境中水池边红色附着物、公共浴室红色附着物、空气、果园土壤、汽车修理厂土壤、醪糟、葡萄汁为红酵母菌株初分离材料,采用酸热破壁法提取菌株类胡萝卜素,根据单位体积发酵液类胡萝卜素产量确定了一株高产红酵母(Rhodotorula sp.)菌株R3-2,进一步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最适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R3-2菌株为红酵母(Rhodotorula sp.),其所产色素主要为β-胡萝卜素,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5 g/L,酵母粉5 g/L,装瓶量30 mL/250 mL,起始pH 6.5,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96 h。在此发酵条件下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达到17.6 g/L、639.8μg/g,11.3 mg/L,较原始培养基生物量有所降低,但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44.0%和31.39%。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奶牛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奶牛血液和乳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研究不同β-胡萝卜素制剂添加水平对奶牛血液和乳中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β-胡萝卜素第60 d,奶牛血液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为:基础日粮+300 mg/dβ-胡萝卜素添加组(Ⅱ)比基础日粮对照组(Ⅰ)增加了38.55%,差异显著(P<0.05);基础日粮+600 mg/dβ-胡萝卜素添加组(Ⅲ)比对照组Ⅰ增加了99.24%,差异极显著(P<0.01);基础日粮+900 mg/dβ-胡萝卜素添加组(Ⅳ)比对照组增加了122.85%,差异极显著(P<0.01).Ⅱ、Ⅲ、Ⅳ组奶牛牛乳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添加胡萝卜素第60 d,分别比对照组(Ⅰ)增加了63.27%、148.46%、262.29%,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