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池塘选择 面积5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最好附近有淡水源,以便调整水的盐度。水深在1.5-2米为宜,应在岸边水深0.5米处加围网,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海蜇是一种大型水母,高蛋白、低脂肪,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池条件。①池水。用无污染、饵料生物丰富的自然海水。②海蜇池。养殖池为新开发的池塘,面积共计200亩,池深2.5~3米,养殖水深2~2.5米,软泥底质,坡度较陡,池塘两端设有进、排水闸。  相似文献   

3.
海蜇人工育苗的成功给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它不仅使广大渔民及养殖户致富,还可以充分利用鱼、虾、贝类等一些水产品所不能利用的较深的大水体,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一个崭新的养殖物种.海蜇养殖已发展成为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销路好,生长快"的高效养殖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广效果.但对其养殖技术的研究还是不够成熟的,许多技术性问题仍有待于突破,如:回捕率偏低,严重影响养殖者的效益和积极性.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海蜇养殖回捕率已成为当务之急.作者针对平潭县池塘海蜇养殖现状,提几点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杂交鳢在池塘养殖中的生长特性,为今后在广西推广养殖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从广东引进杂交鳢鱼苗进行池塘养殖,每月采样测量其体长和体重,并每天测量池塘水温,在广西柳州地区开展一个生长周期的养殖试验。【结果】杂交鳢鱼苗经过7个月的池塘养殖,其产量达53256.0 kg/ha,成活率为90.6%;5~12月杂交鳢的体长均处于增长状态,月均增长1.1~7.4 cm,体长生长曲线与池塘水温变化曲线走势基本一致;5~12月杂交鳢体重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月均增重16.2~178.2 g,且体重生长曲线的斜率较体长生长曲线更陡。【结论】杂交鳢在广西的池塘养殖效果良好,尤其在广西桂北和桂中地区可替代罗非鱼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5.
海蜇的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蜇是一种重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也是人们喜爱的水产食品。概述了海蜇的生态习性、生活史、摄食与生长等生物学特性,并介绍了海蜇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以及池塘养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在静水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均体全长25.99 cm、平均体重53.70 g的施氏鲟经过60 d土质静水池塘的培育,体全长增长58.83%,体重增长360.20%.体重与体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00 6 L3.484(R2=...  相似文献   

7.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生长特性及投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河蟹池塘生态养殖下生长规律、体重增长的Logistic曲线和蜕壳规律,河蟹养殖过程中各月现存量、投饵率和综合饵料系数.结果表明,高淳地区河蟹养殖投喂新鲜小杂鱼、全价配合饲料和农家料(小麦、大豆、玉米等)的综合饵料系数分别为4.5、1.0、0.6.根据净增肉倍数和综合饵料系数,可以做好全年饵料计划;根据各月现存量、投饵率,可得每日投喂量.优化了投饵技术,提高了投喂效率,改善了水域环境,加速了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殖效益主要取决于养殖管理技术、养殖品种结构和水质三方面因素。本文从这三方面入手,对池塘养殖日常管理进行了概述,为养殖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对600尾各生长阶段的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体长、体质量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研究比较了两种池塘养殖鱼种生长的规律和差异。结果显示: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体长与体质量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增长关系(W=aL~b,R~2 0. 99,P 0. 01,n=300),b值接近且略小于3(分别为2. 786 4和2. 843 1),体长生长略快于体质量生长。养殖试验初期(0~15 d),美洲鲥当年鱼种出现飞跃式补偿生长,而后鱼种体长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均随养殖日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的鱼种体长生长均可用一次线性函数(L=at+b,R~2 0. 97,P 0. 01,n=9)拟合,体质量生长均可用二次函数拟合(W=at~2+bt+c,R2 0. 97,P 0. 01,n=9);养殖前期,在57 d(9月13日)前,敞口池塘的鱼种生长优于遮荫池塘,养殖后期,在79 d(10月5日)后,则相反。敞口池塘的饵料系数(1. 22)低于遮荫池塘(2. 04)。敞口池塘鱼种体长和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遮荫池塘的变异系数(P 0. 05)。研究表明美洲鲥幼鱼对高温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其高温耐受力高于成鱼。建议美洲鲥池塘养殖过程中,当年鱼种采用敞口池塘养殖,而成鱼采用遮荫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0.
海蜇养殖与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蜇渔业和食品医药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笔者对常见海蜇产品的加工技术以及海蜇生物活性成分的开发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海蜇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温度下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Kishinouye)螅状体的累计分裂数量变化以及不同温度下海蜇每日伞径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与螅状体的累计分裂数量呈S曲线相关,在海水盐度为30.5,pH值为8.2,DO在6 mg/L的条件下,17℃、20℃、23℃三个温度下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e5.764-4.194/x(R2=0.983,F=1 240.536>F1,21,0.01=8.016 6),Y=e6.039-6.295/x(R2=0.987,F=1 933.560>F1,25,0.01=7.769 8),Y=e6.213-2.899/x(R2=0.989,F=2 382.114>F1,26,0.01=7.712 3);时间与海蜇每日伞径大小呈直线相关,在17℃、20℃、23℃三个温度下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0.745x 2.145(R2=0.994,F=3 523.418>F1,23,0.01=7.881 1),Y=0.807x 2.475(R2=0.977,F=975.339>F1,23,0.01=7.881 1),Y=1.096x 1.123(R2=0.989,F=2 152.260>F1,23,0.01=7.881 1);海蜇螅状体分裂的最低温度在14℃~16℃之间。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海蜇横裂生殖和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不同温度下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Kishinouye)螅状体的累计分裂数量变化以及不同温度下海蜇每日伞径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与螅状体的累计分裂数量呈S曲线相关,在海水盐度为30.5,pH值为8.2,DO在6 mg/L的条件下,17℃、20℃、23℃三个温度下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e5.764-4.194/x(R2=0.983,F=1 240.536>F1,21,0.01=8.016 6),Y=e6.039-6.295/x(R2=0.987,F=1 933.560>F1,25,0.01=7.769 8),Y=e6.213-2.899/x(R2=0.989,F=2 382.114>F1,26,0.01=7.712 3);时间与海蜇每日伞径大小呈直线相关,在17℃、20℃、23℃三个温度下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0.745x 2.145(R2=0.994,F=3 523.418>F1,23,0.01=7.881 1),Y=0.807x 2.475(R2=0.977,F=975.339>F1,23,0.01=7.881 1),Y=1.096x 1.123(R2=0.989,F=2 152.260>F1,23,0.01=7.881 1);海蜇螅状体分裂的最低温度在14℃~16℃之间。  相似文献   

13.
温盐环境突变对海蜇幼体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配合2005年辽东湾渔场海蜇人工增殖放流项目,笔者对人工放流过程中,海蜇幼体由于从育苗室人海而引起的温盐环境突变以及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引起的死亡率进行实验研究,其死亡率直接影响到海蜇的回捕率,进而对辽东湾渔场海蜇的资源量造成影响。实验中发现,在超出海蜇生存最佳盐度范围(20~30),海蜇在高温(30℃、35℃)条件下,较高盐度组(35、40)较较低盐度组(15、20)的海蜇幼体的生存状态好、成活率高。同时,在低温(10℃、15℃)条件下,较低盐度组(15、20)较较高盐度组(35、40)的海蜇幼体的生存状态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2005年辽东湾渔场海蜇人工增殖放流项目,笔者对人工放流过程中,海蜇幼体由于从育苗室人海而引起的温盐环境突变以及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引起的死亡率进行实验研究,其死亡率直接影响到海蜇的回捕率,进而对辽东湾渔场海蜇的资源量造成影响。实验中发现,在超出海蜇生存最佳盐度范围(20~30),海蜇在高温(30℃、35℃)条件下,较高盐度组(35、40)较较低盐度组(15、20)的海蜇幼体的生存状态好、成活率高。同时,在低温(10℃、15℃)条件下,较低盐度组(15、20)较较高盐度组(35、40)的海蜇幼体的生存状态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多种环境因素对海蜇无性生殖的交互作用。[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温度、盐度双因素对螅状体足囊的形成与萌发和对横裂生殖等2个无性生殖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随温度、盐度的升高,螅状体形成的足囊数量增多,形成足囊的螅状体率越高。足囊形成过程中,温度与盐度的交互作用不明显。足囊的萌发可能与足囊囊径的大小有关,足裳囊径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能萌发,足囊囊径大小是萌发的必要前提;在横裂生殖过程中温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温度下不同盐度的各处理组之间的横裂生殖过程相似。随温度的升高,碟状体释放越早;横裂高峰及碟状体释放高峰越早;横裂周期及碟状体释放周期持续时间越短。总之,温度升高有利于横裂生殖的进行,且在相同时间内随温度升高释放碟状体数量增多。在横裂生殖与碟状体释放过程中,温、盐度交互作用明显;测量释放的初生碟状体伞径,发现盐度越高初生碟状体伞径越大,相反,温度较低时初生碟状体伞径较大。温度、盐度对初生碟状体伞径的影响均明显,且交互作用明显:[结论]在海蜇的无性生殖过程中,24℃-22条件最有利,16℃-18条件最不利。  相似文献   

16.
赤霉素和α—萘乙酸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和α-萘乙酸(NAA)配制成综合马铃薯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激素对其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GA在0.5-10μg/mL浓度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5μg/mL处理促进作用最强(P<0.001);NAA也有促进作用,以其5μg/mL处理第6d时促进作用最强(P<0.05);GA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NAA。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种子液生长曲线、培养液、初始pH值、发酵温度、摇床速度、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的优化,摸索出一套较完整的茭白黑粉菌摇瓶液体发酵的方法。试验表明,达到稳定生长期摇瓶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综合PDA培养液;初始pH值为6;发酵温度28℃;摇床速度130r/min;接种量5%;发酵时间6d。  相似文献   

18.
海蜇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母,碟状体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投饵频率(1、2和3次/d)、规格大小(D≤5、5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 池塘养殖模式下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广清 1 号(以下简称 饲料鳜)的生长发育规律,为饲料鳜的选育和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对一个生产周期下不同月龄饲料 鳜的形体参数和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应用 Logistic、Gompertz 和 Bertalanffy 等 3 种非线性模型对其体重和体长进 行生长模型构建。【结果】饲料鳜绝对增重最大值出现在 5 月龄,绝对增长出现在 3 月龄,而相对增重率和相 对增长率则均在 4 月龄开始出现下降。形体参数中肥满度、脏体指数、脂体指数随月龄呈现上升趋势,肝体指 数和肠胃体指数则呈现下降趋势。构建的 3 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饲料鳜的生长曲线,拟合度(R2 )≥ 0.97。 模型预计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Logistic 模型更优,相应的体重和体长生长模型分别为 Wt =1230.808/ (1+39.666e-0.760t),R2 =0.989;Lt =40.871/(1+3.076e-0.387t),R2 =0.990。 体 重 生 长 拐 点 为 4.843 月 龄, 相 应 的 体 重 为 615.404 g,体长为 20.436 cm。【结论】L ogistic 模型更适合用于描述饲料鳜的生长过程,能对其各阶段的生长数 据进行预测,为饲料鳜进一步选育和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