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庆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漠化区县调研、分析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岩溶地区分区石漠化治理的相应措施和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与生境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衍。重庆市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高等植物有5000余种,脊椎动物有700多种,珍稀保护物种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但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分布不合理。利用生境敏感性指数密度法对重庆市生境敏感性的评价结果比生境敏感性指数法更符合实际,其评价结果是:南川金佛山和渝东北大巴山为极敏感区,江津四面山为高度敏感区,方斗山-七曜山、秀山-黔江和三峡库区为中度敏感区,渝西丘陵区和都市圈是不敏感区。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其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土地石漠化的时空特征、区域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治理自然生态环境、控制人口数量、培植替代产业、综合开发是治理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关键所在.最后结合湖南岩溶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现状,对该地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卢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5,(24):200-202
以环江县2005年第一次石漠化监测和2011年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数据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环江县岩溶土地在监测间隔期内的石漠化状况、石漠化程度、演变类型、变化原因等动态变化情况,得出环江县岩溶土地石漠化的趋势已基本得到遏制,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叠加分析,以岩性、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和人口密度6项指标对贵州省开阳县石漠化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开阳县石漠化敏感区以轻度和中度敏感区为主,对比2004年开阳县石漠化遥感解译图,具有一致性,表明该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为开阳县石漠化综合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贺秋华  钱谊  李昌平  刘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32-6433
对贵州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的选用原则、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要点进行了探讨。拟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均匀分布函数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各县域单元的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及生境、酸雨敏感性进行定量评价,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金银花作为一类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药用植物,在促进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综合治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重庆市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农户的实地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适宜金银花药源植物生长的生态条件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所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金银花产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重庆南川市是中国西南石漠化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RS、GIS的支持下,利用2004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对南川市石漠化灾害现状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川市喀斯特面积为973 km2,土地发生石漠化总面积达224.39 km2,其中轻度、中度、强度石漠化分别100.29、119.47和4.62 km2,潜在石漠化293.97 km2占喀斯特总面积的30.21%。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将南川石漠化现状图与南川DEM图、坡度图、地层岩性图、土地利用图叠加,发现南川石漠化主要分布在600~800 m与800~1 200 m的高程上、坡度主要集中在15°~25°上、地层主要以纯灰岩及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土地利用中以旱地的石漠化严重;在不考虑人为因素的前提下,提取高程、坡度、植被覆盖率、地层岩性等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几何平均法在统一的空间框架中,通过空间运算,属性项合并,将石漠化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低敏感、中敏感、高敏感和极高敏感5级,建立基于GIS的石漠化灾害敏感性评价模型。通过石漠化危险性分级与石漠化空间叠加分析,表明笔者所选评价指标及分级科学合理。通过模型实现南川市石漠化危险性区划,发现敏感区总面积507.20km2占岩溶区总面积的52.13%,为该地区石漠化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基本目标设定的基础上,通过重庆市区域概况分析,建立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着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市1997~200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论认为,区域内土地生态安全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以南川石漠化区域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山地恶化原因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因地制宜及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山桐子石漠化山地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庆中梁山石漠化山地进行山桐子造林试验,定量研究其成活及幼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栽培于不同坡位的山桐子其成活率、生长量差异明显,其中坡位中部的山桐子成活率最高,生长情况最好,上部和下部坡位其次。且夏季高温伏旱天气对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国内外有关荒漠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详细分析了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未来研究趋势 .以联合国荒漠化定义为背景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通过对荒漠化基本内涵的分析 ,系统地提出了构建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 ,并对荒漠化评价中关于植被的作用问题、“基准”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石漠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广西凌云县2005年喀斯特石漠化监测数据对石漠化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均能引发土地石漠化。凌云县石漠化土地中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占35.4%,人为因素引发的占64.6%。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程度以强度石漠化为主,占自然因素导致石漠化面积的66.5%;人为因素导致的石漠化也以强度石漠化为主,占人为因素导致石漠化面积的68.5%。人为因素导致的石漠化中,过度樵采占33.6%,过度放牧占23.5%,毁林开垦占18.3%。人为因素是凌云县石漠化形成的直接因素,应该控制不合理的人为干扰,调整地区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开展以植被恢复为主的石漠化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耕地压力 动态变化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ATLAB 软件在计算贵州省2000要2011 年耕地、人口粮食产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耕地面 积、人口数量与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并采用DGM(1,1)离散预测模型对贵州省2015要2030 年的耕地压力指数 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要2011 年间,贵州省耕地总量及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加,人 口净流出加快,使得耕地压力指数波动减少,但耕地压力指数始终保持在1.0 以上粮食供给处于不安全状态 2015要2030 年,耕地压力指数将持续减少,粮食安全形势缓和。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和土地整治工作与 加快净流出人口数量,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的多伦县沙质荒漠化评价遥感信息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对荒漠化进行分类与评价,建立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的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修正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分解的TM影像植被分量,建立适于提取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模型来提取植被信息;利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计算裸沙占地百分比;用实测数据与热惯量进行拟合,按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建立拟合方程反演土壤含水率;引入遥感代用指标获得土壤氧化铁含量;采用目视解译获得土壤质地的编码图并进行影像化.获取每个像元全部评价因子的指标值,在现有荒漠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荒漠化评价定量化遥感信息模型并与高尚武模型沙漠化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模型总体精度达90.3%,较高尚武模型提高21.6%,尤其在评价耕地时,精度提高35%,体现了分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评价的科学性.所建立的遥感信息模型评价土地荒漠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程度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野外调查和分析,研究了植被盖度和生物量与荒漠化程度的相关性及作为中间变量遥感估测荒漠化程度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和生物量与荒漠化程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99和-0.624,线性关系显著,随着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减少,荒漠化程度不断加重;用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定量评价土地荒漠化程度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其模型正确预报精度达到了85%,荒漠化程度预报误差不超过1个等级,可较好地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7.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岩溶石漠化石面12 种不同小生境的藓类植物茎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2种石生藓类茎的形状、表皮毛、中轴有无和形状以及所占比例等特征因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12 种石生藓类茎的解剖结构表现出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强烈增厚或增厚明显,1~2 层不等,以1 层居多,较多种类具有向外突起伸长形成多细胞腺体;除沼生真藓未见明显的内外皮层分化外,其余11 种藓类均有内外皮层的分化,外皮部细胞胞壁增厚明显;除小胞仙鹤藓(Atrichum undulatum)和真藓(Bryum argenteum)有明显的中轴分化外,其余8 种石生藓类分化不明显,而短叶小石藓(Weisin semipallida C. Muell.)和穗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 julaceum)茎无中轴的分化。说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石生藓类对水分吸收和传导以外导水型为主,混合导水型为辅。因此,石生藓类茎的解剖结构特征能反映所处的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显强  孙敏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7):165-169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岩溶石漠化石面12种不同小生境的藓类植物茎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2种石生藓类茎的形状、表皮毛、中轴有无和形状以及所占比例等特征因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12种石生藓类茎的解剖结构表现出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强烈增厚或增厚明显,1~2层不等,以1层居多,较多种类具有向外突起伸长形成多细胞腺体;除沼生真藓未见明显的内外皮层分化外,其余11种藓类均有内外皮层的分化,外皮部细胞胞壁增厚明显;除小胞仙鹤藓(A trichum undulatum)和真藓(Bryum argenteum)有明显的中轴分化外,其余8种石生藓类分化不明显,而短叶小石藓(Weisin semipallida C.Muell.)和穗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 julaceum)茎无中轴的分化.说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石生藓类对水分吸收和传导以外导水型为主,混合导水型为辅.因此,石生藓类茎的解剖结构特征能反映所处的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参考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喀斯特土地石漠化过程对土壤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特征对土地石漠化的响应,利用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监测指标,基于"干扰-响应"框架初步建立了一套喀斯特土地石漠化风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热-流耦合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减小运行期土石坝热-流耦合模型参数校正过程的工作量,为土石坝热-流耦合模型参数选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某水库土石坝为例,基于大坝热-流耦合模型,以坝体与坝基平均温度作为敏感性分析的主要指标,对大坝热-流耦合模型各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渗透率和土体比热容对土石坝温度场影响较敏感,其极差值分别为0.124 5和0.086 2,其余参数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孔隙率(n)、饱和含水率(θs)、导热系数(λ)、残余含水率(θr)和土体密度(ρ),极差值分别为0.046 5,0.029 3,0.026 6,0.014 3和0.011 3,相对于渗透率和土体比热容,这5个参数对于温度场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小。【结论】在对土石坝温度场进行校正时,应将模型中的渗透率和土体比热容作为重点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