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石)艺这一随机偶发艺术,不论是美学观念和创作手法,都可称得上是最具现代气质的造型艺术。随着根艺热的形成,根芝的抽象成份不断增长,似与不似,朦胧简洁,神中寓形的半抽象作品和只求神似、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伪装抽象作品(根、“冲”、“知音” 相似文献
2.
3.
4.
关于根艺的雕琢、拼接与否,《中国花卉盆景》已发表过多篇文章,争论了很久。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讨论转移到使雕、拼如何得体、自然这个问题上来,使根艺作者增加知识,提高技艺。在创作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不需雕、拼就能创作出好的形象来, 相似文献
5.
6.
7.
8.
一件成功的根艺作品在解决了“神”这个大课题的同时,对“形”的处理上也应探讨一整套工艺流程的。有的作品表面粗糙,毛刺毕露,刀痕累累,凹凸不平,纹路零乱,着色与木质不协调;特别是对需保留而木质腐朽的部位未作必要的处理,时间久了会变质脱落,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作品的神韵。 相似文献
9.
10.
雕塑大师刘开渠指出:根艺是美术领域中一个独特门类,重发现,轻雕刻,删削讲究巧。他一言道破了根艺创作的特点和应遵循的原则。我通过实践认为,“重发现,轻雕刻”这一创作特点是由根之天趣所决定的。这里简单谈一下对“轻雕刻”的认识。能成为根艺品的根材,是有天然造化美的独特的有个性的根。对这些根材的选用和取舍,都离不开根材本身的天趣之美。根艺作者, 相似文献
11.
冷落了许久的树根艺术,而今又“热”起来了。爱好并从事其创作的人,日见增多,并萌发着不同的风格与流派。其蓬勃之势,如雨后春笋。什么原因使根艺“风景这边独好”呢? 笔者以为根艺热中透露出这样几条美学意义: ●内容的大众性一种艺术的勃兴,首先离不开这种艺术内容的大众性。根艺,由于其天生资质的限定,总是长于表现人们所熟识的山、鸟、虫、人、兽等,它把每个正常人几乎都了解的对象,生动地体现在一块极普通的树根身上,使观赏者如入乡梓,一草一木亦感亲切。内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件题为《栖》的根艺作品。作品表现的是一只落在树枝上休息的孔雀。当我完成孔雀的制作时,如何解决好孔雀的支撑问题便摆在我的面前。经过反复考虑,我从作品所要表现的东西入手,为这只孔雀配制了一只落地灯。华灯初上,飞鸟归巢。这样,《栖》中的孔雀和落地灯便和谐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3.
14.
15.
根艺作品的创作过程,通常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程序,即发现、再现和表现。而前者则是根艺创作成败的关键。选材得当,构思成熟,便会成竹在胸,加上作者略施小技,一件生动的形象便呈现在眼前,这样的作品会令观者驻足观赏,回味无穷。但是,也有不少根艺者为了使其作品达到所谓“形神兼备”和“逼真”的程度,不惜动用刀凿,在本来已经完成的作品头部生硬地雕刻出一只眼来,名曰“点睛”,人为地破坏了本来就很自然的树根形象,实在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相似文献
16.
17.
根艺是美的枯根。如果将鲜活的绿竹与根艺巧妙地结合,采用提根栽培法,将竹与根培育成活,使之离土凌空,出笋长竹,岂不更加新颖别致?田发建经过20多个春秋的探索、实践,终于在2010年将根艺竹盆景创作成功,并于当年6月2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为了展示根艺竹盆景新作,今选数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根艺作品是否都需要有一个底座,这要看作品的需要,强求一律是不妥的。但如有个得当的底座,也能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弊病,深化主题。平心而论,某些根艺作品的品位不算低,有的还是一流的。但是由于忽视底座的作用,看起来总有点不协调,实在可惜。比如,《绝技》和《翱翔》(见《中国花卉盆景》1987·10·P17,以下刊名略)两件作品,如果各置一个底座,便可拿掉“稳定腿”,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贴近生活实际;《鹰击长空》(1990·3·插四)也可卸掉拧在木栅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4月20日山东盆景协会在文登市举办了山东省第三届"鲁风展"盆景高级培训班。为配合此次培训班,文登市盆景根艺协会在中华盆景园举行了首届"中华园"杯盆景根艺精品展。参展盆景150件,根艺50件。共设金奖4枚、银奖8枚、铜奖16枚。此次展览得到烟台市黄海明珠集团、威海市盆景协会、荣城大展集 相似文献
20.
作为根艺创作者,我于1992年初应邀赴港,并有幸对香港的根艺市场作了一番调查研究。这里谈一下“根艺热”的始因,以及不断“升温”又出现了“饱和”后的思索。香港的“根艺热”是由根艺三大特征决定的。一.根艺以其大自然鬼斧神工赐予的千姿百态,焕发着其他艺术门类所少有的独特魅力,迎合了香港人士在八十年代初期的猎奇心理和崇尚艺术的追求。二.古朴、自然、典雅、浑厚各异的仿古风格继承与发扬了民族艺术固有的特色,使港人亟感兴趣。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显示了根艺品的来之不易,自然又独一无二的造犁艺术引起了众多欣赏家、收藏家珍视如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