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楹联(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艺术,茶楹联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杭州西湖素有"楹联大观园"之称。本文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中有代表性的茶楹联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苏州园林主清主隐,茶性尚清尚雅,因此苏州的园林楹联中时现茶影。苏州园林的主人以及为园林题联的人都是性情之人,他们品茗谈风,借酒留题。苏州园林楹联的文化精神倾向于青绿内敛的茶气,但从来不拒绝酒的热烈,世界是二元的,苏州园林茶事楹联从文化的基底上切合了中国人阴阳平衡的特别思想。雪亭、凤馆是香雪煮茗的小园,也可以是梦里看剑的柳营,酒带来的总是轻轻哀叹,漠漠愁云,茶带给人的是数点梅花攒雪,一杯绿意迎人。苏州园林意趣中细雨蒙蒙,轻烟微起,是春景的向往,风中梅落,虽不增春色,但取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意,仍可见吴中文人高洁的品格。酒托英雄之气,茶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清新淡然的味道,总是与岩泉林壑相生,与琴棋书画为伍,因此,说到底,苏州园林终究还是最宜梅雪烹茶颐性养寿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李荣林 《中国茶叶》2010,32(3):36-37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南国名山多为茶产之地,又多寺观庙宇,僧院禅寺常常是种植茶叶、传习茶艺的重要场所。常说的“茶禅一味”,就寓有丰富的历史文献和人文典故。在名山寺观那些代代相传的楹联中,也有很多是既叙茶事义妙述禅味茶味历久弥香的茶联。  相似文献   

4.
茶联是文人墨客之属,引车卖浆之流思想火花的迸现,是茶与社会人生的契合。本文主要介绍了茶联的概念,并介绍了茶联的结构品读以及如何去品读茶联,在文章的最后,写出了一些与茶楹联有关的趣事,阐述了茶文化发展在历史文化上的作用,以及对茶馆业与茶文化发展与普及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5.
茶联寻味     
题镌于玉楼琼阁、园林亭榭、庙观寺庵、山门牌坊的各类楹联,遍及华夏大地,它们是中华民族耀眼夺目的文化瑰宝。而遍布神州南北的茶馆、茶楼、茶亭、茶园里的茶联,不仅美化了饮茶环境,也增添了品茗的情趣。细细寻味,不失为咏赞中华数千年茶史的绝唱、弘扬古国茶文化的颂歌。  相似文献   

6.
黄碧雁 《福建茶叶》2016,(3):360-361
中国的茶在世界上历史悠久。茶不仅有着严格的茶礼仪,也具有特色的茶风俗。汉族同胞热情好客,直到现在友人来家作客,都会以一杯清香宜人的茶水来招待。在历史中,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会有不同的饮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的象征,茶俗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就茶俗文化和茶礼仪的特点作为切入点,浅要论述了茶俗与茶礼仪。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武夷茶是女子茶,又有人说她是男士茶,而我说她是文人茶。君见否,一部厚实的武夷茶史,把武夷茶和文人形影相随、亲密无间的关系捕绘的淋漓尽致。首先说的是唐代徐寅,那是兴化府上第一位状元,著有两部诗文集,诗工整,文厚实,大文人衔头卓卓有余。  相似文献   

8.
感受茶灵庄     
茶灵庄坐落在昆明市东郊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个体私营企业云南茶马道生态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平女士及其爱人杨金先生共同创建的。有幸进入非营业性的高档次的茶灵庄品茗 ,感受那浓浓的茶文化氛围 ,是在 2 0 0 2年 1月下旬参加首届云南民族茶情研讨会的时候。这次云南民族茶情研讨会也是由茶马道生态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起并主办的 ,所以两天的研讨会都安排在茶灵庄中 ,6 0多位专家、学者、教授以及台湾同胞、韩国客人都汇聚在茶灵庄 ,品茶、论茶。茶灵庄有楼三层 ,建筑格式颇为讲究。它采取西体中用 ,外新内古的方式建筑…  相似文献   

9.
茶起源于中国,因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并且茶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影响深远,茶在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得天独厚,不可替代。随着茶的发展,相关的茶文学和茶文化也日渐鼎盛,诗人往往通过对茶的认识,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同时寄托着深深的感触和哲学思考,因此茶文化有独特的文学性和感染力。本文对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文化意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泽建 《福建茶叶》2016,(3):390-391
茶文化在我国一直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我国的古代文化均离不开茶文化的影响。在灿烂的诗文化中,茶也作为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受到许多诗人的喜爱,将茶赋予各种各样美好的意蕴。本文将首先介绍茶诗的概念,再介绍各个朝代不同的茶诗的意蕴,最后阐释茶诗中不同的意蕴美。  相似文献   

11.
亓元 《福建茶叶》2016,(3):334-335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我国古代的文人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的茶文化往往杂糅了儒释道文化,代表着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茶是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极为喜爱的饮品,饮茶、咏茶也是许多朝代的文人墨客所推崇的一种文化风气,可以说茶和古代的文人墨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贬官作为古时候文人墨客中的一群特殊团体,茶对他们来说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本文主要选择了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他写茶作品的研究,来探讨茶对贬官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有一含茶成语"柴米油盐酱醋茶",语见《元曲》:"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作"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成语大意是说,每天有7种生活用品是不可缺的,那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比喻必备的生活用品。说起中国的姓氏文化丰富多彩,上面所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姓,其他的不说,单说"茶"姓。茶姓源出多头并且均与茶有关。通常当我们发现对方跟自己同一个姓  相似文献   

13.
史小建 《福建茶叶》2016,(7):310-311
茶联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而茶历来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茶联也就成为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茶联通过精辟的字句,或简单明了,或高雅知趣,将人们对茶的喜爱和欣赏,表达得淋漓尽致,更富有吸引力。本文通过对茶联的定义的诠释、起源的讲述和发展,从茶联作品的艺术性本质等方面介绍茶联文化,解析茶联文化的艺术性内涵和意义,让读者能够通过此文对茶联文化有整体的了解并加深其对茶联文化艺术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茶从古至今经历数千年发展后,其呈现方式逐渐趋向多元化发展。当前,在中国文化的不断影响下,茶文化开始成为各个时代人们所探讨的对象,并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结合作者的个人思想及写作方向融入了茶思维理念,将不同品种的茶形成了多种思维,以此衍生文学含义。茶对于文学来说,是一个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物质,而在文学作品中融入茶思维,能够为文学作品增添更深层次的寓意,同时,也将文学作品的各个含义用更深刻的方式表达出来,使茶思维更具影响力。对此,针对文学作品中的茶思维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玲珑茶玩     
收藏无奇不有,藏友老陈买来一茶箱,长15厘米,宽12厘米,高11厘米,泡桐木质,重600克,疑似装太平猴魁的。并让我去掌掌眼。我知道这茶箱是茶玩收藏的缺项,百求不得之物。  相似文献   

16.
茶画作为中国绘画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描绘茶事活动最为生动的艺术形式,而宋代作为我国文化艺术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也是茶画蓬勃发展的时期。针对茶画的研究对于深刻理解宋代文化内涵及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茶画渊源及其流变出发,介绍了宋代两种主要茶画品鉴形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宋代茶画特色,希望对系统研究宋代茶画艺术、理解宋代文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曹小琴 《福建茶叶》2016,(6):353-354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俗活动逐渐与婚俗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婚嫁茶俗文化。婚嫁茶俗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民俗文化的发展,更让茶礼产品成为缔结婚姻、馈赠亲朋的物质内容,也让我国社会开始关注茶礼产品设计。本文以婚嫁茶俗的形成为切入点,探究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并由此探究如何提高我国茶礼品设计水平,旨在为茶叶产品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卓萍 《福建茶叶》2016,(6):320-321
我国是茶叶的主要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语言文化。而伴随着饮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茶已经逐渐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饮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品味,通过茶文化,体现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作为东西方的两个茶文化大国,中国与英国在饮茶习惯、茶叶类型、使用的茶具等方面均有不同,体现出了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本文从茶叶类型、饮茶方式等方面,对茶语言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茶——当代最佳保健饮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也是风靡世界的三大饮料之一,茶、咖啡、可可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其中,咖啡含咖啡碱量高,刺激性强。可可则含脂肪量高,为高热能食品或饮料。故二者一直为当代人所慎用。惟茶是久经考验的绿色保健饮料。目前消费茶叶的国家160多个,几乎遍及全世界。茶性清淡;具有鲜、香、苦、涩、甜等复合味型;有多种药理效应和营养价值。且价廉物美。据专家观察,21世纪的饮料将是茶的世界。茶的药理功能,在古今中外文献中早有记载。“茶药”两字来源于唐朝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朝陈芷器说“诸药为百病…  相似文献   

20.
完善的文化体系中,就融入了相应的文化元素,诗歌就是在这一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探究我国古代茶诗艺术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内涵和创作理念,不仅是对茶诗创作理念和具体风格进行有效了解,同时也是对我国古代茶文化和诗歌文化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和关键。本文拟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古代茶诗艺术的发展状况,通过结合具体的茶诗内容,从而分析我国古代茶诗艺术中的茶韵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