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产卵保护20h、22h、25h后,分别用比重1.073、1.074、1.075盐酸浸酸,调查夏芳A、夏芳B、秋白A、秋白B等四个品种原种的实用孵化率,经方差分析均未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从试验情况看,准备即时浸酸的夏芳、秋白原种,蚕卵保护温度25℃、时间22~25h,蚕卵胚子适度发育再浸酸,有利于提高其实用孵化率。即时浸酸盐酸比重以1.074为宜,避免1.075以上比重盐酸浸酸,否则易造成死卵发生。  相似文献   

2.
开展家蚕秋用新品种飞鹤×祥云冷藏浸酸试验,通过设计不同盐酸比重、不同液温和不同浸酸时间处理,调查不同处理蚕种的二日孵化率。试验表明,飞鹤×祥云冷藏浸酸正交种以盐酸比重1.092,液温118.5℉,浸酸时间5.5min时其二日孵化率可达到97.64%;反交种在盐酸比重1.094,液温118.0℉,浸酸时间6.0min时二日孵化率最高,可达98.70%。  相似文献   

3.
<正> 即时浸酸孵化法是解决农村养蚕生产中夏用或晚秋用蚕种不足的一种常用办法。目前我省按常规技术标准,注重浸酸三要素(盐酸比重、液温、浸渍时间)的认真把关,但时有事故发生。我场前几年的即时浸酸蚕种用户反映孵化欠齐,特别是1985年有的批次孵化率仅达40%左右,赔偿损失2800张蚕种。查浸酸处理符合操作要求,怀疑是盐酸质量问题,但通过鉴定,盐酸中并无有毒物质,那么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4.
以家蚕两广二号秋制原种滞育卵为研究对象开展滞育卵不同冷藏时间的浸酸技术研究。试验设计入库前保护30 d后,在2.5~5.0℃的内库分别冷藏10 d、20 d、30 d、40 d、50 d、60 d、70 d、80 d、90 d后出库浸酸,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在3~28 min时间范围内,每个冷藏分20个不同浸酸时间处理,调查催青经过和实用孵化率。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表现出冷藏时间过短,蚕种实用孵化率偏低、成绩不稳定。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在适浸范围内,蚕种发育趋于整齐,孵化、催青经过逐步缩短,实用孵化率提高。同一冷藏时间内,浸酸刺激过量导致蚕种发育变慢,实用孵化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冷藏10~20 d,中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着浸酸时间增加而增加,日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浸酸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生产上如要提前出库用种,中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50 d以上,日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70 d以上。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中系原种的浸酸时间分别为:冷藏50 d,浸酸时间13~14 min;冷藏6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7~8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6~7 min。日系原种的浸酸时间为: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8~9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7~8 min。  相似文献   

5.
产后100小时内蚕卵的即时浸酸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液温46.1℃,比重1.075的盐酸浸渍8个家蚕现行品种(或杂交型式)产下后20至100小时的滞育性卵(25℃保护中),无论是普通孵化率,还是实用孵化率(二月或一日),要达到一定高值,在5至23分钟浸酸时间内,浸酸时期越迟,所需浸渍时间越长。产下后100小时以内的蚕卵,浸酸后都有较高的实用孵化率,而且产下后60至100小时的蚕卵比产下后20至40小时的蚕卵有效盐酸浸渍时间范围更广,安全系数更大。所有供试蚕品种,达到95%以上两日实用孵化率所需的盐酸浸渍时间分别为:产后20至40小时蚕卵5分钟;60小时蚕卵11至14分钟(7532×75新在14分钟时略低);80小时蚕卵14至23分钟;100小时蚕卵为20至23分钟。浸酸时期越迟催青经过也越长,25℃中催青的收蚁时间,产后20至40小时浸酸卵为浸酸后第11日,产后60、80、和100小时浸酸卵分别为浸酸后第12、13和14至15日。由于浸酸时期推迟,加上催青经过延长,产后20至100小时浸酸卵,收蚁时间可在蚕卵产下后第12至19日变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即时浸酸的适期范围,还可代替因收蚁推迟而需要的浸酸前冷藏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前"两广二号"品种即时浸酸种利用率日趋增加,而即时浸酸种存在实用孵化率高低不一,造成收蚁量不足,影响蚕农增收的现状。为探索"两广二号"品种即时浸酸与蚕种孵化率高低的关系,便于生产上安全使用,笔者于2010年春、夏进行了即时浸酸蚕种浸酸适期和浸酸时间长短的试验,总结出有利于提高实用孵化率的浸酸适期为大多数卵色呈淡黄色,少数是黄色;浸酸时间为5~6分钟,达到收蚁齐一、收蚁量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家蚕冷藏浸酸蚕种对盐酸刺激量的承受能力,以液温47.8℃、比重1.093、内含2%甲醛、浸渍6.5 min的盐酸刺激量为对照,以明虎A系和B系为供试品种,设置49.0、50.2和51.4℃3种盐酸液温,1.096、1.099和1.102共3种盐酸比重,9.0、11.5和14.0 min 3个盐酸浸渍时间,4%、6%和8%3种酸液中的甲醛浓度,分别比较了不同处理对冷藏浸酸蚕卵实用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蚕品种(系)间对盐酸刺激量的适应范围有较大差异,但整体倾向于适宜刺激量大于上述对照刺激量.蚕种对盐酸温度的变化最敏感,当盐酸液温51.4℃时,蚕卵表现出死卵和迟发育卵增加等发育不良影响;而甲醛浓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微弱.在现行47.8 ℃盐酸液温条件下,盐酸比重增至1.099或盐酸浸渍时间延长至11.5 min(明虎B系),能够显著提高调查品种的实用孵化率,降低催青过程中的死卵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对黑种的浸酸冷藏再浸酸孵化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其实用孵化率较低,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很少。在本试验中,笔者对原种781(华系)、734×782((氵羸)系)采用产卵后自然室温24.5—25.6℃,保护10、20、30天,第1次浸酸华系(781)用比重1.075—1.094,(氵羸)系(734×782)用比重1.076—1.085的盐酸,在酸温46℃时浸溃15分钟,脱酸凉干后在5℃冷藏适当天数后,再按常规冷浸种的方法浸酸,其实用孵化率90%以上,已基本达到生产实用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冷藏种的常温浸酸标准因品种不同,冷藏天数不同,最佳盐酸刺激量的要求也不同,在这个问题上品种间也有所差异。781的标准范围比734×782大。在低浓度时(冷藏40天的在1.12以下。冷藏60天在1.11以下),虽然试验种与对照种的总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实用孵化率较低,与对照种有极显著差异,一般不能达到生产上的要求;在较高浓度时(冷藏40天的在1.16以上,冷藏60天的在1.15以上),死卵增加显著,总孵化率和实用孵化率都低,并且有许多组合的蚕卵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不同冷藏时间条件下,常温浸酸对我省现行生产使用蚕品种孵化率的影响,在盐酸比重1.125、浸酸时间40 min,冷藏时间在40~70 d的范围内,常温浸酸对孵化率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产卵后不同温度和时间保护与蚕种中短期冷藏浸酸试验结果表明:中短期冷藏漫酸种在有效用种期限内提早出库用种时,盐酸的刺激强度(浸渍时间)应和有效用种期限内的冷藏浸酸标准有所差异,蚕种入库后在15天前出库浸酸的,浸渍时间稍短,15—30天出库浸酸的浸渍时间较长,30—40天又偏短些,40—50天和15前的浸渍时间差不多,这样可获得稳定的理想的实用孵化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保护时间对家蚕即时浸酸种一日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蛾产卵后保护15~20h(25℃)的蚕卵,浸酸2~8min,一日孵化率都在95%以上;保护时间或达到25h时,如果盐酸刺激量不足,一日孵化率则呈现降低的趋势;保护时间达到30h时,盐酸刺激量强弱不能把蚕种一日孵化率提高到92%以上;从整体来看,浸酸时间达到5min以后,盐酸刺激量越大,蚕卵一日孵化率越小,蚕卵一日孵化率占实用孵化率的比例也越小。  相似文献   

13.
生产上通常将当年所生产的蚕种5℃温度冷藏,且冷藏期在30~40天内出库浸酸的蚕种,为短期冷藏浸酸种。经短期冷藏的蚕种因未完全解除滞育,在正常的加温冷藏浸酸标准下实行浸酸,往往是孵化率偏低,甚至达不到实用孵化率的要求。常温浸酸法不需要加温,盐酸浓度和浸渍时间的有效范围大,且操作简单较安全,用于冷藏浸酸种方面,在国内外已有报道。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甲醛和盐酸在蚕种孵化中的应用,降低二者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改进蚕种冷藏保护孵化办法,开展亚热带地区蚕种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技术的研究.通过对两广二号原种芙蓉×932、湘晖×7532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技术处理,调查实用孵化率和蚕卵胚子中感发育进度,找出不同库外保护时间、不同冷藏时间下蚕种实用孵化率达标、蚕种中间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践,9&#183;芙&#215;7&#183;湘中短期、滞育种的冷藏浸酸种,调整好胚子入库期,采用调整浸酸的盐酸比重和浸渍时间,无须经“热击”处理,也可使用孵化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6.
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感染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可以通过胚种垂直传播,如能在蚕种人工孵化处理过程中杀灭家蚕微孢子虫,阻断其胚种传播,将有效控制病害对养蚕业尤其是蚕种制造业造成的危害。对家蚕二化性四元杂交组合两广二号的带毒卵进行高温即时浸酸处理,考察浸酸温度和浸酸时间对蚕卵中Nb的灭活作用及实用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卵后20 h的带毒蚕卵用47.5℃或48℃质量浓度为1.075 g/m L的盐酸溶液分别浸渍6.0、6.5和7.0 min,对蚕卵实用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依据蚕卵孵化后饲养至3龄眠蚕用显微镜镜检Nb的数据,测算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可达90%~97%。此外,采用Real-time PCR扩增方法,检测高温即时浸酸处理组蚕卵孵化蚁蚕样本中的Nb孢子目标基因的相对拷贝数,较常规浸酸处理组蚕卵孵化蚁蚕样本下降了97%~99%。上述结果表明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对蚕卵中的Nb孢子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能有效阻断家蚕微粒子病的胚种垂直传播,可作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一种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杜鸿  宋仕琦  赵大川  冯光樯 《四川蚕业》2012,40(4):13-16,20
本试验采取浸酸与冷藏六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调查其最大二日孵化率均在73%以上,比即浸对照蚕种低4~9个百分点;总孵化率均在91%以上,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催青死卵率与对照基本一致。试验表明,黑种冷藏作为蚕种余缺调节的补充手段,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对预定冷藏100日的蚕种,设定冷藏55日、60日、65日、70日、75日、80日、85日、90日、95日、100日(对照)后分别出库,并用三种盐酸标准浸酸,进行常规催青,调查实用孵化率,试验结果表明:比预定出库日期提前30日~35日的蚕种,可提高提前出库蚕种的实用孵化率,实用孵化率达到90%以上,在生产上对调剂蚕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产卵后4日内不同保护温度对蚕卵浸酸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蚕卵产下至产后4日的各个不同浸酸处理时期内,不同保护温度对浸酸成绩的影响。产后4日内,以20、25、(?)0℃及变温(昼12小时30℃,夜12小时20℃)保护,浸酸后都有实用价值的高实用孵化率出现,但不同保护温度通过影响蚕卵胚子的发育和滞育进程来影响浸酸孵化率。保护温度越高,蚕卵发育越快,达到高实用孵化率所用的酸刺激量也要求越大。在20~30℃的范围内,保护温度高与低,恒温与变温之间对孵化蚁蚕的体质及发育整齐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25℃保护时间短、尚未完全进入滞育的蚕卵,用一般即时浸酸方法处理,即可使2天孵化率达到90%以上。但保护时间长、完全进入滞育的蚕卵,低浸酸强度下,滞育解除率少,且有一部分已解除滞育卵蚁蚕不能破壳孵化而死亡;高浸酸强度下,一部分已解除滞育的胚胎不能发育到成熟就死亡;加上来自不同母蛾的蚕卵对盐酸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因此,用一般的浸酸方法处理,难以达到实用孵化的目的。本研究通过特殊浸酸方法,可使在25℃下保护15天和10天、5℃低温冷藏0至50天不等的滞育卵的2天孵化率接近或达到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