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梅娥  张生芳 《植物检疫》2004,18(4):197-197
洛阳检验检疫局由来自美国的木包装内截获到四齿长小蠹Platypus quadridentatus Olivier.该虫体长4.0~4.3mm.暗红褐色,鞘翅后部近黑色.额区刻点浅而密,疏生长毛.雄虫每鞘翅的第3、5、7行间向后延伸成齿,位于鞘翅斜面之上,斜面的侧下缘有1侧扁的大型齿突,由第9行间发出;腹部第4腹板有1对粗壮的刺突,末端尖.区别于雄虫:雌虫前胸背板中部稍后有1对大孔;鞘翅斜面侧下缘无发达的齿状突.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比较了短翅材小蠹[Xylosandrus brevis(Eichhoff)]和两色材小蠹[Xylosandrus disclor(Blandford)]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2种雌成虫体均为圆柱形,前胸背板均无刻点区。雌成虫鞘翅截面沟间部在倒伏的茸毛丛中。短翅材小蠹竖立着1列鳞片,而两色材小蠹则是有1列较粗长的茸毛。短翅材小蠹雄成虫体长明显长于两色材小蠹,前者体圆柱形,前胸背板前面部分两侧上翘,前胸背板有纵中线,鞘翅形成截面,而后者体扁平,前胸背板无纵中线,鞘翅形成斜面。2个种雌成虫非常相似,不易区别,而雄成虫则形态差异较大,较易区别。  相似文献   

3.
凹额精灵小蠹(Hapalogenius atakorae (Schedl,1951))是近年来从进口非洲木材中经常截获到的一种外来害虫。本文通过碱解及解剖,观察了凹额精灵小蠹外部形态及雌、雄性生殖器和前胃板的解剖特征,发现其雄虫额部明显下陷成浅坑状,鞘翅斜面上行间1与行间2明显下陷成槽状,下陷区域内行2与行3鳞片毛消失或严重退化;雌虫额部平滑或隆起,鞘翅斜面上在行间1与行间2之间略有下凹,下凹区内行2与行3鳞片毛基本正常。本研究完善了凹额精灵小蠹的形态特征,为凹额精灵小蠹的口岸检疫鉴定提供了更详细和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一种专食杂草的甲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果酸模是农田中常见的一种杂草,1997年笔者发现该杂草上有一种甲虫取食,虫量大时,全株叶片被吃光,只留叶脉,导致整株枯死。经鉴定为蓼蓝解胫叶甲(Gastrophysaatrocyanea)。据文献记载,蓼蓝角胫叶甲是一种寡食性昆虫,寄主为蓼科植物,是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为了保护和利用这种食草昆虫,现将其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报道如下:1、形态特征(见图1)成虫体蓝黑色,腹末节黄褐色,椭圆形,体长5.O-5.snun,宽3mm,怀卵雌虫体稍大,腹部肥大腹端外露于鞘翅,触角11节,端部6节明显加租,前胸背板模宽,基部比鞘翅路狭,具小圆刻点…  相似文献   

5.
1.雌雄两性腹部的腹板均无突,腹板2不凹入,雌雄的鞘翅基部都不呈强烈的粗皱至少雄虫的一个或几个腹部的腹板具隆线、尖瘤、或附有几个齿或刺(有时在sub。。aber种有退化现象),腹板2或凹人或凸出;雌虫鞘翅基部通常粗皱2.从腹面看,由后向前到鞘翅基,各节是逐渐加厚的,腹板2呈倾斜方向,不垂直(图5,6);在落叶树上“.”·“一”一”一”.3 从腹面看,由后向前到鞘翅基,在腹部第二节突然加厚,腹板2呈垂直方向,凹人或凸出;在针叶树和落叶树上均有3。体较小,长度不超过2 .smm;整个鞘翅表面被覆短毛;前胸背板刻点大、深、密,通常在加伞大西部和东部的…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8月 ,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来自美国的木包装上截获了美雕齿小蠹 ,又名粗齿小蠹Ipscalligraphus(Germar)。经查阅资料整理 ,该虫的详细描述如下。1 形态特征鞘翅斜面六对齿为主要鉴定特征 (见图1 )。图 1 美雕齿小蠹 (仿Hopping)a  相似文献   

7.
1987年从印尼进口藤枝中检获象甲,经鉴定为象虫科隐颏象亚科的 Rhinostomus meldolae(Pascoe)。该虫成虫体长6~24.5ram,黑色或棕黑色。两眼相近,在喙的腹面几乎彼此接触;在喙的背面被两条窄隆线分离,两眼间距离窄于触角柄节宽。前胸前缘两侧不具眼叶,雄虫喙背面锯齿状,腹面有许多黄色长毛,雌虫喙背面基部刻点密,腹面光滑无毛。触角棒基部角质化部分大约等于端部海绵状部分,两部分之间的缝弯曲。前足基节间距至少为基节直径的  相似文献   

8.
瘤背豆象属4个种雌性外生殖器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维  王章根  陈定虎  杨杏 《植物检疫》2006,20(6):345-346
瘤背豆象属(Callosobruchus)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口岸经常截获。雄虫通过外部形态及生殖器典型特征可以有效地区分,而雌虫在实际检疫工作中,由于截获的虫样少,鞘翅变异大,虫体不完整,部分主要特征不明显,再加上对雌虫的研究工作甚少,区分起来就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9.
美洲榆小蠹     
1.名称学名:Hylurgopinus rufipes Eichhoff异名:Hylastes rufipes EichhoffHylesinus opaculus LeconteHylurgops rufipes LeconteHylurgopinus rufipes Swaine2.成虫形态特征(图1)雌虫体长2.2—2.5毫米,体长为宽的2.3倍,暗褐色。额顶部凸出,正好在口上片突起的上方具微弱的横向刻痕;口上片突起光滑,它的侧缘末端不达口上片突起的边缘或与口上片突起融合;表面光滑,粗糙而颇浅凹的刻点十分稠密,刻点间具光泽,中央的刻点扁平、模糊并呈网状;除口上片突起的下缘具一明显的毛刷外,表被细、短、不明显的毛。前胸背板长为宽的0.84倍,基部最宽,侧缘基部一半几乎平行,但正好在颇宽圆形  相似文献   

10.
刘立春 《植物保护》1982,8(5):24-24
棉尖象是南通棉区棉花苗期主要害虫之一。过去发生少,为害轻。六十年代中期以来,玉米大面积夏改春,棉尖象也随之暴发,给棉田全苗造成一定威胁。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体色灰黄至灰褐,翅鞘上分布不规则褐色斑块,并散布鳞片毛,左右各有刻点纵沟10条。虫体腹面呈黄绿色金属光泽。雄体长3.8毫米,雌虫4.1毫米(不包括  相似文献   

11.
 简阳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ianyangensis n.sp.采自四川简阳县柑桔园的柑桔根上。雌虫的会阴花纹近圆形,线纹平滑、纤细,背腹线纹通常连贯。以尾尖处向两侧有脊状放射形条纹,条纹数目不定、在阴肛区的背侧有半圈脊状条纹。在放射状的条纹间,线纹有时不连贯,有如许多小刻点。尾觉器距离很近。雄虫头冠高,唇盘和中唇融合,无侧唇。口针长19.1-26.0(21.8μm)。口针基球和杆部界限明显。背食道腺开口距口针基部2.5-3.5(3.0μm)。侧带处有4条侧线,两边两条间有横纹,中间两条侧线间无横纹。二龄幼虫长387.6-483.3(423.2)μm。头冠高,唇盘和中唇融合成哑铃状。口针长13.0-16.8(15.1)μm。背食道腺开口距口针基部2.1-3.7(2.5)μm。尾部渐细,尾尖钝圆。简阳根结线虫雌虫的主要酯酶带Rf=0.41、0.45和0.48。  相似文献   

12.
范德和 《植物保护》1965,3(6):238-238
蛹体色变化的主要标志 根据系统观察:蛹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其体色变化的主要标志是复眼与鞘翅翅芽。化蛹初期至中期以有无复眼与复眼色泽变化为主;后期则以鞘翅翅芽色泽变化为主,复眼色泽变化为辅。另外,在化蛹当天与化蛹后第二天,因复眼与鞘翅翅芽的变化均未明显,所以只能以有无背线来加以区别,至于蛹的胴部色泽则自始至终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绿光通缘步甲(Pterostichus nitidicollis Motschulky)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农田常见种之一。笔者于1980~1983年在当地观察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性,报道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虫(图1,A)体长11.1~12.8毫米,体宽3.9~4.8毫米。体黑色。头、前胸背板及鞘翅有翠绿色光泽(制标本后易减退)。头部刻点细,复眼内侧有眉毛2根。触角  相似文献   

14.
从南非进口的鲨鱼尾中截获大隐翅虫1994年2~3月,我局两次从南非进口的鲨鱼尾中截获到大隐翅虫CreophilusmaxillosusLinnaeus(标本经邓晓峰协助鉴定)。该虫体长13~23mm,有黑色光泽。两鞘翅与腹部各节背面密被倒伏的灰白色毛...  相似文献   

15.
贵阳卷蝽Paterculus vittatus Distant,1901。体长10毫米左右,宽6.5毫米,椭圆形,淡黄色,密被黑褐或黑色点刻,略具光泽。头前端强烈上卷,触角第3节末端及第4、5节端半部黑色,第5节基半淡黄,其余均为黑褐色。复眼棕红,稍带蓝色光泽,其内侧有1光滑的淡黄色斑,半圆形;单眼红色。喙黄褐,末端黑色,伸达后足基节间。前胸背板两侧角之间有1淡色无点刻的光滑细横纹,其前半点刻黑而密,尤以靠近横纹的前方点刻更密集,略带蓝色光泽、致使前胸背板深浅颜色截然两半,前侧缘具深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芒果切叶象甲虫体大小和形状的两性异形,我们基于多元统计和几何形态测量学定量分析了雌雄成虫的11个共有形态指标和胸、腹部形状两性间差异。结果显示:所有测量的形态指标中只有喙前段长分布范围在雌雄间不存在重叠;雌性喙后段长显著小于雄性(P<0.05),而鞘翅长、鞘翅宽、体高、腹长、前胸背板宽、头宽、喙前段长及喙全长皆显著大于雄性(P<0.05);前胸背板长与头长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P>0.05);喙后段长、喙全长及腹部大小在两性中差异程度较大,而前胸及头部大小在两性间差异较小;雌性的腹部形状与雄性相比较为圆润,并有向外扩张的趋势。因此,该虫虫体大小和形状存在明显的两性异形。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雌性成虫的触角位于喙近基部1/4处而雄性成虫触角位于喙近基部约2/5处来100%准确地确定其性别。  相似文献   

17.
警惕墨西哥斑皮蠹传入我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生芳  黄世水  鄢建 《植物检疫》2003,17(6):349-351
广西防城港检验检疫局首次从美国进口的货物中截获了墨西哥斑皮蠹 (Trogodermaanthrenoides(Sharp) )活虫。斑皮蠹属在美国有 2 3个种和亚种 ,墨西哥斑皮蠹为经济意义比较突出的一种 ,危害储藏的谷物、种子、鱼粉及动物标本等。该虫当前分布于美国、墨西哥、巴拿马、哥伦比亚、西印度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夏威夷群岛 ,并已在日本定居。据Beal教授介绍 ,在美国 ,该虫发生于美国南部的高温高湿地区。1 墨西哥斑皮蠹的形态特征前胸背板加鞘翅长 1 9~ 3mm。背面及腹面黑色 ,前胸背板及鞘翅有红褐色斑纹 ,触角及足淡褐色至暗褐色。背面被近…  相似文献   

18.
网目拟步甲(Opatrum subaratum Faldermann)俗称网目砂潜.据报道,它曾是林业上苗圃地的重要害虫,为害小辣椒在本地从未发现过. 2001年5月份方城县小辣椒发生严重为害.据5月10日至6月20日调查,幼虫有群居习性,爬行速度快(与金针虫截然不同),平均每株小辣椒5~25头,最多1株周围45头,平均每667 m2有虫2万~10万头,田间可见大片小苗被啃而被风刮倒,全县发生面积11 8 hm2.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 mm,体黑色,一般体附有土,头较扁,前胸发达,前缘呈半月形,上生细砂点刻,鞘翅上点刻多,并有几条纵隆起线;幼虫(又称伪金针虫)体细长,约20 mm,灰黄色,胸足3对,第一对比其他2对粗大.腹末端前部稍突起成一横沟. 为害特点:小辣椒定植后,幼虫围绕表土层中根部啃食一圈,使植株遇风即倒,成为小辣椒地块的主要地下害虫. 该虫在田间的分布,据28块田调查,主要分布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枯草落叶中,占85%以上. 进入6月中旬以后,该虫逐渐化蛹羽化.据试验,多种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而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网目拟步甲OpatrumsubaratumFaldermann俗称网目砂潜。据报道,它曾是林业上苗圃地的重要害虫,为害小辣椒在本地从未发现过。2001年5月份方城县小辣椒发生严重为害。据5月10日至6月20日调查,幼虫有群居习性,爬行速度快与金针虫截然不同,平均每株小辣椒5~25头,最多1株周围45头,平均每667m2有虫2万~10万头,田间可见大片小苗被啃而被风刮倒,全县发生面积118hm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mm,体黑色,一般体附有土,头较扁,前胸发达,前缘呈半月形,上生细砂点刻,鞘翅上…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究食物(人工饲料、豌豆蚜)对异色瓢虫黑化突变体与野生型蛹和成虫的黑化程度及鞘翅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两个表型对食物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食物种类对黑化突变体蛹背部黑斑数目无影响,但取食人工饲料时蛹表皮的黑化程度更高;野生型蛹背部黑斑数目及黑化程度均是人工饲料处理显著高于豌豆蚜处理。对雌成虫,取食人工饲料会显著增加黑化突变体与野生型鞘翅黑斑数目及黑化程度;对雄成虫,食物类型对黑化突变体与野生型鞘翅黑斑数目也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突变体的黑化程度。黑化突变体与野生型雌雄成虫取食人工饲料后,鞘翅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于取食豌豆蚜的处理;在取食豌豆蚜的处理中,黑化突变体雌虫鞘翅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表明,黑化突变体自身及其响应食物变化引起的色素沉积规律较野生型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异色瓢虫的色素沉积规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