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披碱草属8种野生牧草居群穗部形态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14项穗部性状对披碱草属8种(Elymus spp.)101个野生牧草居群的形态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自同一地区不同种的各居群之间以及采自不同地区同一种的各居群之间表现型均存在一定的差异。8个披碱草属牧草种间存在差异,14项穗部性状中,肥披碱草(E.excelsus)有9个性状(穗长、穗宽、小穗长、小穗宽、小穗数、每穗轴小花数、第一外稃芒长、第一颖长、主穗轴第一节间长)均为最大值;黑紫披碱草(E.atratus)的穗宽、第一外稃长、第一颖芒长3个性状均为最小值;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第一颖芒长>旗叶与穗基部长度>第一颖长>主穗轴第一节间长>第一颖宽>第一外稃芒长>穗宽>小穗数>每穗轴小花数>小穗宽>穗长>小穗长>第一外稃长>第一内稃长。8个披碱草属牧草居群总遗传多样性指数为垂穗披碱草(E.nutans)>老芒麦(E.sibiricus)=披碱草(E.dahuricus)>麦薲草(E.tangutorum)>肥披碱草>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短芒披碱草(E.breviaristatus)>黑紫披碱草;居群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老芒麦>肥披碱草>垂穗披碱草>披碱草>黑紫披碱草>短芒披碱草>圆柱披碱草>麦薲草;表型分化系数为麦薲草>圆柱披碱草>垂穗披碱草>披碱草>老芒麦>肥披碱草>短芒披碱草>黑紫披碱草;8个披碱草属牧草的多样性是由居群内和居群间多样性共同引起的,不同物种其多样性二者所占的比例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以栽培品种川草2号为对照,观测到34份老芒麦野生种质的13个形态和农艺学性状的基本数据,基于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揭示老芒麦各野生种质间的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老芒麦野生种质间表型多样性非常丰富。根据聚类结果,供试种质可以划分成3个具有明显形态和农艺性状差异的类群。类群Ⅲ中3份来自新疆的种质和1份来自四川红原的种质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表现,其牧草和种子生产性能远高于其它材料。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本文还对利用野生老芒麦种质进行新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居群穗部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集自川西北高原的13个野生老芒麦居群的15项穗部形态指标进行了研究。Shannon-weaver指数分析表明,13个居群在穗部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793 7),且居群内遗传变异(69.31%)大于居群间(30.69%);聚类分析将这13个居群分为3组;主成分分析表明单穗长和宽、单穗重、小穗长、内外稃长和每穗轴节小穗数等是造成13个居群老芒麦穗部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海拔、纬度、经度和降水量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居群穗部性状变异贡献较大,而年均温对此影响不大。此外,提出了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川西北高原16个县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13个县均有野生老芒麦存在,共收集到176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其中严格按居群采样法采集单株156份;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分布范围广,生态类型多,表型差异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5份老芒麦野生材料从生育期、株高、叶片大小、茎叶比、分蘖数、种子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份供试材料中,采自新疆乌鲁木齐甘沟的老芒麦(E2)具有产草和种子产量高的优势,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最为突出,生产潜力大,可作为培育高产栽培品种的种质材料,也是改良某些品种的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
对5份老芒麦野生材料从生育期、株高、叶片大小、茎叶比、分蘖数、种子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份供试材料中,采自新疆乌鲁木齐甘沟的老芒麦(E2)具有产草和种子产量高的优势,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最为突出,生产潜力大,可作为培育高产栽培品种的种质材料,也是改良某些品种的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野生老芒麦形态变异特征和遗传背景,对我国野生老芒麦主要分布区域不同生态类型的104个居群520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进行了23个形态指标测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老芒麦材料的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49%~49.56%;聚类分析将104个居群分为具有各自明显特征和开发利用潜力的4类;形态特征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野生老芒麦抽穗早晚及茎秆叶鞘基部小刺等特殊性状与其海拔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株高、抽穗、茎节数、单株干鲜重、旗叶长宽等指标代表了老芒麦67.79%形态多样性,是造成老芒麦形态特征变异的主要因素,可作为老芒麦形态分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川西北高原16个县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13个县均有野生老芒麦存在,共收集到176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其中严格按居群采样法采集单株156份;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分布范围广,生态类型多,表型差异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川西北高原16个县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13个县均有野生老芒麦存在,共收集到176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其中严格按居群采样法采集单株156份;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分布范围广,生态类型多,表型差异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披碱草属(Elymus Linn.)3种优良牧草品种的耐盐能力,明确其耐盐浓度范围,试验设0%(对照)、0.4%、0.8%、1.2%、1.6%5个NaCl浓度水平,对3种披碱草属牧草(披碱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进行单盐胁迫。结果发现:不同的单盐浓度对3种野生牧草种子发芽的影响很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3种野生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不断下降;当盐浓度为1.6%时,披碱草、垂穗披碱草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相对盐害率等均为0,即种子萌发受到了完全抑制。结合指标综合评价,西藏3种牧草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排序:老芒麦>垂穗披碱草>披碱草。初步判定,西藏野生老芒麦耐盐性最强,西藏野生披碱草耐盐性最差。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杂种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杂种的生育时期、生长繁殖特性、穗部形态及育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披碱草比老芒麦生育期晚30 d左右,繁殖能力较弱,二者在形态学上有较大差异;其F1代在生长和无性繁殖特性上表现出杂种优势,而育性极为衰退,其它特征则介于双亲之间.  相似文献   

12.
老芒麦细胞遗传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icus)根尖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形态和行为特征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老芒麦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2n=4x=28=16m+10sm+2M,属1A核型,染色体组型属对称型。通过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几个典型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显示,终变期同源染色体配对率高,后期Ⅰ、后期Ⅱ染色体同步均衡分离,产生的配子具有恒定数目染色体。几种不同方法测定其花粉生活力表明老芒麦花粉育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披碱草属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披碱草属种质资源的系统学分类、分布情况、遗传多样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提出了披碱草属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它的研究展望,以期为披碱草属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鹅观草属与披碱草属分类学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观草属与披碱草属间亲缘关系密切 ,性状交叉 ,界限不易分清 ,不同分类学者对两个属的概念也不同。本文概要介绍了不同分类学者对两个属分类的看法 ,为今后我们对两个属的植物进行研究提供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同林  晏国生 《草地学报》2012,20(2):207-212
披碱草属(Elymus L.)是禾本科、小麦族的一个经济属,其属内绝大多数种是优良牧草,饲用价值极高,有些种类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牧业良种繁育、牧草利用的重要基因资源;但该属同时又是分类学上的一个疑难属,其属中的存疑问题较多,尤其是属的界限、属下类群的划分、以及类群演化关系上仍存在颇多争议。本文详细总结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披碱草属分类学研究中存在争议的原因,主要是披碱草属地理分布高度重叠,生态适应相似;加之,分类标准的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差异较大,以什么性状作为鉴别特征等方面不同学者存在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郑慧敏  毛培胜  黄莺 《草业学报》2015,24(8):225-230
以老芒麦种子为材料,利用酶解-火焰干燥法来分析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为老芒麦系统分类及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老芒麦染色体数目为28条,13号染色体上有1对随体,臂比值大于2的染色体占7.14%,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值为2.04,核型公式是2n=4x=28=24m+4sm(2SAT),不对称类型为2B。细胞有丝分裂呈现出间期、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5个不同的时期。在分裂间期,细胞核染色均匀;到分裂前期时可以看到纤细状的网状染色体;进入分裂前中期,可辨别单个染色体;到分裂中期,染色体高度浓缩,姊妹染色单体及着丝点都清晰可辨;在分裂后期,姊妹染色单体分离。  相似文献   

17.
适合在内蒙古生长的多年生牧草优良栽培品种严重匮乏,是制约内蒙古草牧业健康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瓶颈。针对该问题,采用“本土植物选育”方法,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白音花镇大桦背采集野生老芒麦种子,经过人工引种栽培驯化成为适宜在内蒙古地区气候条件下推广种植的饲用和生态及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品系老芒麦。研究以野生老芒麦为对照,对新品系老芒麦种子的种子形态、吸水能力、发芽特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老芒麦的芒长、吸水量显著(P<0.05)高于新品系老芒麦;新品系老芒麦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均显著高于野生老芒麦;2个品种颖果长无显著差异。经过驯化后的新品系老芒麦芒长变短,发芽能力变强,更适合进行田间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18.
老芒麦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质资源,这对于今后研究老芒麦种质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老芒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方面,而老芒麦种质资源的育种和遗传完整性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遗传完整性方面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老芒麦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遗传多样性、育种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老芒麦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老芒麦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披碱草野生种质材料芽期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20份来自不同地区的披碱草野生种质材料在0、0.4%、0.6%、0.8%、1.0%浓度盐胁迫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致死浓度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筛选出耐盐材料4份(G8、G17、G18、G19),分别来自甘肃古浪县、山西沁源、甘肃古浪县、山西五台山;敏盐材料3份(G2、G3、G5),分别来自北京百花山、北京灵山、新疆吉阜康白杨沟;其他为中等耐盐材料。  相似文献   

20.
披碱草与老芒麦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栽模拟土壤干旱条件,对采自我国不同生境的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10份野生种质材料苗期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干旱胁迫下苗期抗旱特征及其抗旱能力,为披碱草属种质材料抗旱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日数增加,植株高度、叶面积、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都明显下降,而电导率、脯氨酸、SOD和POD都明显上升。经抗旱隶属度分析,10份材料抗旱性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相对抗旱,包括SXD1、XJD2、NMD3、NMD4、GSD5、GSS1和JLS2共7份材料;第二类为中等抗旱,包括NMD6和SXS3共两份材料;第三类NMS4为相对易感。经相关分析筛选出对抗旱性影响显著的指标为:相对含水量、叶面积、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