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原菌的核酸分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种的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11个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菌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1个菌株中,来自海南儋州、乐东、文昌、东方、澄迈、临高、琼海、昌江、琼山、三亚的10个菌株为Mycosphaerella fijiensis,而白沙菌株既不是M.fijiensis,也不是M.musicola,其Mycosphaerella种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将这些菌株区别为2类,支持PCR鉴定结果。本研究的鉴定结果对指导海南综合治理香蕉褐缘灰斑病的的实践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香蕉叶斑病是属真菌性病害,我省闽南香蕉产区常见的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三种.褐缘灰斑病:先是叶面或叶背出现淡褐色条纹,沿叶脉纵向扩展为圆形斑或长条斑,暗褐色至黑色,后期条斑周缘呈褐色,中央灰白色,长有稀疏的灰白色雾状物,病斑大量发生时,会出现全叶枯死,挂果株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市香蕉生产上发生普遍、为害重、对产量影响大的香蕉褐缘灰斑病进行为期三年的观察及综防技术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香蕉褐缘灰斑病的发病程度与气温雨量密切相关:1—4月属轻度发病,5月病情回升,6—7月进入发病盛期,8—10月达到发病高峰期.2、现有栽培的当家品种一台湾蕉和天宝蕉均属易感品种.3、防治上需采取农业栽培措施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以提高香蕉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敌力脱”防治香蕉叶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斑病是香蕉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普遍。叶斑病包括褐缘灰斑病、灰纹病、煤纹病。褐缘灰纹病病原是香尾孢(Cercosporamusaezimm),灰纹病原为香蕉暗比抱[Cordanamusae(zimm)horn],煤纹病原为簇生长蠕泡[Heiminthosporlumtorulosum(syd)Ashbyl。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丛梗抱目,暗梗泡科。其病菌主要侵害香蕉的中、老龄叶片,后再向嫩叶及心叶发展,发病部位一般从叶缘开始,渐向中脉内延,也有的见于叶面,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整株叶片枯死。发病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始见新病斑,6月下旬7至下旬而多,传染迅速,8月…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市香蕉生产上发生普遍,为害重,对产量影响大的香蕉褐缘灰斑病进行为期三年的观察及综防技术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香蕉褐缘灰斑病的发病程度与气温雨量密发相关;1-4月属轻度发病,5月病情回升,6-7月进入发病盛期,8-10月达到发病高峰期,2现有栽培的当家品种-台湾蕉和天宝蕉均属易感品种,3防治上需采取农业栽培措施与药剂防治相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以提高香蕉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任一灌溉水平下,当香蕉施氮量高于向风群岛香蕉种植者协会推荐的施氮量(280公斤/公顷·年)二、三倍时,可提高香蕉潜在和收获产量。香蕉在最高灌溉与施氮水平下产量比在较低灌溉与施氮水平下略高,但其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也探讨了不同灌溉与施氮水平组合对香蕉其它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鉴别寄主对中国大豆灰斑病菌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大豆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分别接种于美国的12个灰斑病鉴别寄主上进行抗性鉴定,参考美国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对这12个美国鉴别寄主抗性反应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2个鉴别寄主对中国灰斑病菌4号生理小种和对美国灰斑病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反应一致,其它中国和美国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和对美国灰斑病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反应一致,其它中国和美国灰斑病菌生理小种没有相似之处,美国鉴别寄主中的Bragg和Hoo  相似文献   

8.
气象因子对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丰50为试材对黑龙江省田间大豆灰斑病发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采集田间发病的大豆叶片,通过调查极端高温和低温条件及不同大豆叶部温度、冠层湿度下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的产孢情况,初步探索了大豆灰斑病在田间的发生规律,即叶面温度18℃时病斑产孢最多,平均产孢量为5.6个·mm-2;冠层湿度80%时病斑产孢最多,平均产孢量为10.0个·mm-2;叶面温度在-30℃-30℃范围内孢子均能正常萌发.2006年和2007年田间气象因子和当年大豆灰斑病病情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灰斑病发生严重程度与6、7、8月份平均湿度和降水总量成正相关,与平均气温无关.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00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且稳定性好的10对引物组合,对2006-2009年采自黑龙江省各大豆主要产区的121个大豆灰斑病菌菌株进行AFLP 分析,得到148个多态性条带。用UPGMA聚类分析, 121个菌株被归类于111个不同单元型 (带型),以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小于0.81为界, 将111个单元型划分为6个遗传系谱。其中L03、L05和L06为黑龙江大豆灰斑病的优势系谱。L02分布地域比较狭窄,为黑龙江大豆灰斑病的稀有遗传系谱。 大豆灰斑病;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遗传多样性;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中图分类号:S435.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褐缘灰斑病(Banana Sigatoka Leaf Spot Disease)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主要受温度和降雨量的影响;春季气温回升时开始发病,10~11月危害达到高峰值;不同地理环境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异,病情指数东部地区(11.81)>中南部地区(10.40)>西部地区(7.94),但危害的基本规律是低海拔地区比高海拔地区先发病,且发病程度比高海拔地区严重,病情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香蕉褐缘灰斑病菌的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能单独引起香蕉嫩叶的坏死反应的4个菌株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菌株在PDA 平板上的菌落生长缓慢、呈圆形白色突起、分生孢子到棍棒形,有隔膜和明显孢痕。进一步克隆并分析供试菌株的DNA-ITS序列,证实了目前引起海南省香蕉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斐济球腔菌Moslarerell.fijiensis。根据Genbank上的相关序列,设计了专门检测鉴定Mfirsis的特异性引物 PFijFl∶5'CCTTTGTGAACCACAACT3';PfijR1∶5'TCCGAAGCGAATTGAAAA3',可用于香蕉褐缘灰斑病M. fijisis的分子鉴定及其辅助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热带作物学报》2007,28(3):F0002
课题组长:谢艺贤副研究员。成员:张欣博士,蒲金基助研,漆艳香助研和张辉强实验师。研究方向:热带果树病害及对橡胶根病、橡胶棒孢霉落叶病等。研究工作:对香蕉枯萎病、黑星病、褐缘灰斑病、橡胶根病、棒孢霉落叶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涉及到病原学、病原菌种群遗传学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国内各玉米产区应用的191份玉米杂交种,应用人工注射接种的方法进行抗灰斑病(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 Daiels)鉴定与评价,筛选出对灰斑病表现1级高抗(HR)的杂交种3份、3级抗病(R)的杂交种43份和5级中抗(MR)的杂交种68份。在玉米产区多数杂交种表现为中等抗病或感病,表现高抗的玉米杂交种较少。  相似文献   

14.
2013~2016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方法,评价300份玉米种质对两种灰斑病菌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和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的抗性。结果表明,对玉米尾孢表现高抗、抗和中抗的种质分别为10、100和121份,表现感和高感的种质分别为62份和7份;对玉蜀黍尾孢表现高抗、抗和中抗的种质分别为4、33和78份,表现感和高感的种质分别为137份和48份。76.99%的供试种质对玉米尾孢表现为高抗、抗或中抗,61.67%的供试种质对玉蜀黍尾孢表现为感或高感,玉米尾孢对大多数种质的致病力较玉蜀黍尾孢弱。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和灰斑病菌互作中,通过测定叶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灰斑病菌的侵染对大豆叶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和灰斑病菌的组合不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变化的规律也不同;抗病品种接种致病力强的1号、7号和6号生理小种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比对照的高,而接种其它生理小种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比对照降低。但是,感病品种接种灰斑病菌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比对照植株的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很大。  相似文献   

16.
从1981—1986年对吉林、辽宁两省保存的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抗大豆花叶病(SMV)、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和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churica)的抗性鉴定。结果在957个品种抗花叶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在1781个品种抗灰斑病鉴定中,对灰斑病免疫的品种81个,占4.5%;在1330个品种抗霜霉病鉴定中,对霜霉病免疫的品种有143个,占10.8%。所有参加鉴定的品种,没有对三种病同时免疫的。兼免疫灰斑病和霜霉病的品种7个,占0.5%,农家种灌水铁荚青在所有参加鉴定品种中表现抗花叶病、高抗灰斑病、免疫霜霉病,已收入大豆品种资源目录。可做为多抗性抗源,供抗病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7.
玉米灰斑病菌生理分化的寄主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桂清  陈捷 《玉米科学》2006,14(5):138-142
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的鉴定方法、接种方法和环境条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用于玉米灰斑病菌的抗性鉴定,利用成株期进行鉴定较好;利用自交系或品种均可以对玉米灰斑病菌的不同菌株进行抗性鉴定,从效果上看,利用自交系较好。对于玉米灰斑病菌来说,高粱粒灌心方法是抗性鉴定的首选方法。玉米灰斑病是属偏高温高湿类型的病害,在温湿度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病害就难以完成侵染发病。土壤条件特别是N、P肥施用不均匀、不足或过多,均可对鉴定结果产生影响,在通常情况下,增施N、P肥能提高玉米对灰斑病的抗性。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对鉴定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亲缘关系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桂清  陈捷 《玉米科学》2005,13(2):121-124
利用血清学反应,可以对玉米灰斑病菌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菌丝研磨物的上清液作为抗原可成功制备抗血清,虽然效价不很高,但足以用来研究病菌间的亲缘关系。从血清学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蛋白质水平上,玉米灰斑病菌存在普遍的相似性,说明玉米灰斑病菌具有广泛的同源性,是一种普遍分布的地区间相似的病原菌。研究表明,玉米灰斑病菌不同菌株的血清学反应不同,主要表现在沉淀线的条数和颜色深浅上,说明玉米灰斑病菌在血清学上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大豆抗灰斑病育种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抗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 Hara)是三江平原大豆的主要病害。六十年代就曾大发生,给大豆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三江平原的开发,大豆面积的不断扩大,大豆灰斑病日趋严重,现己成为一种常发性的大豆病害。致使大豆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商品率降低。一般中等发病,可使大豆减产12%,严重发病减产  相似文献   

20.
茶树油控制香蕉采后炭疽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植物提取物对香蕉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以香蕉果实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方法测定不同剂量的茶树油(TTO)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抗菌活性,并用TTO熏蒸处理接种炭疽病菌的香蕉果实,测定果实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20~40μL TTO能够显著抑制离体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接种炭疽病菌的果实经TTO处理后,病斑直径显著小于未处理果实。另外,TTO处理的果实在常温贮藏10 d后果实果皮颜色和硬度也显著优于未处理果实。初步研究表明TTO在控制香蕉果实采后腐烂和保鲜上具有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