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安溪县是著名的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茶王赛则是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解放后,茶王赛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茶叶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茶乡面貌日新月异,茶王赛更是大放异彩,从形式到内容都赋予时代的特色,自始至终都产生巨大的效应,对于提高茶叶质量,展示茶乡风采,弘扬中华茶文化,拓展茶叶市场,促进茶叶生产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茶王赛推本溯源现代的茶王赛是从古代的斗茶发展起来的。早时斗茶又称茗战、斗…  相似文献   

2.
李启厚 《茶报》2000,(4):15-16
现代的茶王赛是从古代的斗茶发展起来的。早时斗茶又称茗战、斗试,又叫点茶、点试,是评比茶叶质量高低的一种富有刺激性又有雅趣的活动。斗茶最早起于唐代,流传于福建民间。宋代,斗茶之风更盛。参加斗茶者,要带上精美的茶和水,生火煮水,冲泡开汤,轮流鉴尝,以决胜负。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11,(3):22-22
16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组委会近日发布了入围电影名单,湖北省十堰市本土第一部高清数字电影《山里山外》入围第16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  相似文献   

4.
刘晖 《福建茶叶》2000,(3):51-52
“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节暨凯捷杯茶王赛”于2 0 0 0年 7月底在武夷山市隆重举行 ,四海商贾、五湖茶侣 ,云集武夷 ,角逐茶王、商谈贸易、研讨茶文化 ,一幅盛世茶香图。我有幸参与了本次茶文化节的部分筹备活动 ,并担任了茶王赛荣誉评委 ,这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武夷茶文化的悠远与精深 ,现摘录几朵花絮 ,与广大茶友共赏。天心斗美茶王赛是文化节的开幕重戏 ,赛场设在天心岩茶村。武夷茶王赛源自古老的“斗茶” ,宋代武夷人斗茶成风 ,每年进贡茶之前 ,更有斗茶之会 ,正如范仲淹诗句 :“北苑将期献天子 ,林下群雄先斗美”。斗出来的茶分为三种 ,…  相似文献   

5.
安溪茶王赛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启厚 《福建茶叶》2000,(Z1):10-11
安溪县是著名的中国乌龙茶 (名茶 )之乡 ,茶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而茶王赛则是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解放后 ,茶王赛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 ,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茶叶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茶乡面貌日新月异 ,茶王赛更是大放异彩 ,从形式到内容都赋予时代的特色 ,对于提高茶叶质量 ,展示茶乡风采 ,弘扬中华茶文化 ,拓展茶叶市场 ,促进茶叶生产发展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1 茶王赛推本溯源现代的茶王赛是从古代的斗茶发展起来的。早时斗茶又称茗战、斗试 ,又叫点茶、点试 ,是评比茶叶质…  相似文献   

6.
<正>斗茶,我虽然不敢肯定源自武夷山,但是范仲淹描述的武夷山斗茶歌却是最为详致和生动的茶诗。斗茶经过近千年延续、演化,如今的形式多样了,场面扩大了,参与人数增多了……有村级的、乡(镇)级的,大到海峡两岸茶博会斗茶赛。去年的星村镇斗茶赛又出现新花样,就是搞了场"打擂台"。在斗茶赛赛出的茶王中,有位居然被"打"了下去。由此足见武夷山乡间野薮藏龙卧虎,好茶多矣。马年的海峡两岸茶博会斗茶赛,玩的真大了。参与品评者多达千  相似文献   

7.
“斗茶”之风盛行于宋代。有关斗茶的史料文物,常见的有北宋范仲淹的《斗茶歌》、唐庚的《斗茶记》以及元代赵孟頫的《斗茶图》等。这幅《斗茶图卷》系南宋著名画师刘松年所绘。图中描摹四茶贩  相似文献   

8.
斗茶     
因为很喜欢茶,所以看到《斗茶》这部电影名字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决定要看了,一部关于茶的电影,不多见。中日合拍的电影,主演周渝民。曾志伟在里面客串了一把游走古今的茶圣陆羽。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2014年12月13~14日,漳州市茶叶协会在漳州新城茶叶市场举行"新城杯"两岸斗茶活动。此次漳州赛区斗茶共收到清香型铁观音茶样52个,浓香型铁观音茶样47个,白芽奇兰茶样85个。三个品种系类各设茶王、金奖、银奖各一名,优质奖根据样品数分别设8  相似文献   

10.
安溪的茶王赛是茶乡的一种传统赛事.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利用富有特色的茶王赛形式,走出安溪,在厦门、广州、上海、北京、香港等地进行比赛、茶艺表演,让人们认识乌龙茶、铁观音茶,从而树立起铁观音的品牌,提高安溪乌龙茶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全面加快茶业产业化进程. 1 别具风情的安溪茶王赛 近年来,安溪县在全国各地连续举办"铁观音茶王赛"、"四大名茶茶王赛",其场面热闹非凡,"茶王"拍卖单价高达每公斤五万元之巨,"茶王"得主在众目睽睽下,头戴桂冠,披红挂绿,八抬大轿,沿街昭示世人,犹如宋代斗茶胜者,"胜者登仙不可攀",有效地推动了安溪茶文化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斗茶的发展     
斗茶这是一种竞赛 ,实质上是对茶叶品质的品评。我国在唐、宋茶叶盛产时期 ,由于产制技术的发展 ,茶叶品质不断提高 ,种类繁多 ,生产与消费也随着增多 ,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茶的文化就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产生对茶叶评比优劣之风 ,所谓斗茶。这多数是由民间产区开始发展 ,至士大夫层 ,将之吟诗作画 ,视为盛事。宋代范仲淹有《斗茶歌》 ,唐庚有《斗茶记》 ,赵孟有《斗茶图》 ,还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均为名作 ,珍品。如范仲淹斗茶歌中有“北苑将期献天子 ,林下雄豪先斗美”之句 ,还有“斗茶味兮轻醍醐 ,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  相似文献   

12.
凯亚 《福建茶叶》2004,(1):47-48
宋代诗人范仲淹诗中所咏赞的“茶仙”和“荼星”,亦即今日在茶王赛中获胜的茶王。不过遗憾的是,范氏《斗茶歌》却未能十分细致地描述获胜之后的茶王,当场被大伙所拥戴而为之狂欢,为之欢庆的隆盛场面,只是笼统地写下了“胜者登仙不可攀”这样的咏赞诗句,未免有些美中不足也。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画中斗茶图并不是非常罕见的题材,事实上在南宋时期就有刘松年所画《斗茶图》、《茗园赌市图》,其后,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都有着以"斗茶"为主题的中国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赵孟頫的《斗茶图》。从这样数量众多、品质优良的斗茶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国画的交流,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而国画则是我国传统艺术,二者在历史的车轮下逐渐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具有年代感、历史性以及超高文化、艺术价值的斗茶图。本文通过对不同年代画家所创作的斗茶图内容以及背景内涵进行研究,以期为推动中国画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名优茶评比古称“斗茶”.现代叫“茶王赛”。起源于北箢贡茶产地建州(今建瓯)一带.兴于唐末的茗战,主要是茶农之间在采制茶叶时以新茶的品质比制茶技巧、论质量胜负的一种比赛活动。到了宋代,斗茶之风日盛。斗茶方法大有进步。标准以“茶、水、茶器”三事相互争胜负。它的出现推动了采制技术的创新、品茗艺术的发展,名优茶知名度的提高。福建乌龙茶中的名品就是通过名优茶评比活动,让世人所认识。其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在国内外名优茶评比中屡次获胜,久负盛名。1912年在南京召开的南洋劝业会(全国性的首次茶叶会展和赛会)。  相似文献   

15.
舞蹈《斗茶》诠释和表达的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完善与成熟。在舞蹈艺术改编创作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选择合适的文化素材融入其中,其将在丰富舞蹈《斗茶》的文化内涵前提下,实现该艺术品位的最佳构建。本文拟从中华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斗茶》曲目的具体历史及文化内涵分析,通过探究舞蹈《斗茶》创编的具体价值和意义,从而探究融入中华茶文化素材创新舞蹈《斗茶》的文化诠释与理念表达。  相似文献   

16.
《斗茶集》是民国时期巴蜀文人的一次斗茶令次韵赋诗的文化活动,参与者有被称为"晚清诗林之鹤"的大诗豪赵熙、成都著名诗人林思进与他们的弟子朋友们。《斗茶集》中具有丰富的茶文化,多种茶名,各种有关茶的历史人文典故;集中诗还描写了茶与酒之间微妙的关系;民国巴蜀著名文人与高僧交往,而媒介就是茶,所以茶、文人和高僧三者就产生了有趣的关系。《斗茶集》还体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早在唐代,我国茶文化便开始与中国画相互交融,催生出了大量的经典茶画。但是由于唐代茶文化与普通大众联系不够,因此唐代的茶画很少会反映普通群众的生活实际。到了两宋时期,随着市井经济的高度繁荣,茶文化也拥有了极为浓郁的市井色彩,其中斗茶便是一个典型代表。今天,我们可以从很多两宋茶画中看到当时人们斗茶的场景,以及斗茶的器具等细节描述,如刘松年的《斗茶图》《茗园赌市图》等等。两宋以后,以"斗茶"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画层出不穷,在元、明、清都有出现。从这些流传至今的中国画中,我们能够看到茶文化与中国绘画艺术的相互交融与渗透。茶文化赋予了中国画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高层次的意境,而中国画则忠实记载了茶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本文就针对不同年代画家所画的与斗茶有关的中国画进行研究,来对中国画中的斗茶器具及其叙述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宋代市井斗茶见于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图中的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这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宋辽点茶宋代市井斗茶见于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图中的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这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连醒 《福建茶叶》2016,(3):371-372
在中国茶历史文化中,以茶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不胜枚举,比如南宋时期的刘松年的《斗茶图》、宋元之交钱选的《品茗图》、元代吴兴与赵孟磊的《斗茶图》等等。这些以茶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制作。这些画家大都是爱茶、懂茶、品茶之人。而将茶历史文化融入进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已经成为中国标志性文化之一。茶历史文化与中国画相互融合,二者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契合性和难以分割的关联性。本文将从这两者关系出发,阐述中国画与茶历史文化的融合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许多年前,笔者收藏了一件旧《斗茶图》绢本设色镜心,作者佚名。有了这件旧《斗茶图》,便有兴趣研究唐宋时期斗茶的闲情逸闻。唐时,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技术尚未出现,茶叶还不能冲泡成饮,人们只能通过烹煎获取茶汁。烹煎茶叶前还有一个习惯,用炭火在陶罐内将茶叶烤香。较为复杂的茶饮备制过程和较高的茶叶价格给茶水行商提供了市场。揉捻技术问世,茶饮慢慢进入冲泡时代,走卖茶水的方式渐渐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