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壤通报》2015,(6):1497-1502
设施蔬菜地连作土壤,往往由于大量施用化肥、蒸发量大、受雨水淋滤少等原因,导致土壤退化,引发土传植物病害频发等连作障碍问题。厌氧还原土壤灭菌处理设施蔬菜地连作障碍土壤,降低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创造强还原环境,快速调节退化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态结构,改良设施蔬菜地连作障碍土壤,提高设施蔬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对采集蚌埠市蔬菜基地设施蔬菜地连作障碍土壤,分设对照(不添加物料、不淹水)、处理1(少量稻草+淹水)、处理2(高量稻草+淹水)、处理3(少量稻草+少量猪粪+淹水)、处理4(高量稻草+高量猪粪+淹水)、处理5(高量稻草+饱和水)、处理6(高量稻草+高量猪粪+饱和水)共7组样品,每组样品分设3个平行样,实验室内30℃恒温箱密封培养15天,期间取样3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厌氧还原土壤灭菌处理可以降低土壤p H值和Ec值,去除SO42-和NO3-等水溶性盐分离子,调节土壤理化性质,尖孢镰刀菌由处理前104cfu g-1降低至103cfu g-1的致病临界浓度,起到抑制土传植物病原菌作用,防治设施农业连作障碍。不同有机物料的处理效果均较好,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虽处理10天与处理15天相比,各处理样品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含量变化不显著,但与处理5天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山东聊城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菊  董杰  邓焕广  王倩  鲁长娟  郭娜 《土壤通报》2016,(5):1119-1125
为了解山东省聊城地区蔬菜大棚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测定了该地区某百棚村不同种植年限(2~14年)蔬菜大棚不同深度(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80 cm)土壤的pH、总盐分、硝态氮(NO_3~-)、氨氮(NH_4~+)、碱解态氮(AN)、速效磷(AP)和总磷(TP)的含量,并以大棚外的露天农田土壤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农田土壤相比,大棚0~20 cm土壤表现出明显的pH值降低和盐渍化趋势,且氮、磷累积显著。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大棚土壤pH表现为显著降低,5 a大棚土壤pH平均下降了约0.50个单位,随后波动缓慢上升;总盐分、NO_3~-、NH_4~+、AN、AP和TP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至一定年限后(≥9 a)又降低的变化趋势。大棚土壤各理化指标随种植年限的变化总体上呈二次或三次方程,NH_4~+则呈指数方程。各理化指标间相关性显著(P0.01),pH与各理化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而总盐分、NO_3~-、AN、AP和T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大量施肥是导致大棚土壤pH降低、盐分和氮磷养分累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资料,评价了东北黑土增施有机肥条件下玉米连作(CMC)、玉米-大豆轮作(MSR)和大豆连作(CSC)等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结构、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0~40 cm土层内,土壤微生物总量呈CMCMSRCSC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细菌数量占微生物总量的比重呈CMCMSRCSC的趋势,而真菌和放线菌所占比重均呈CSCMSRCMC的相反趋势;CMS处理下的土壤容重最低,但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发现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但与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显著正相关,而真菌数量占微生物总量的比例则与土壤容重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长期玉米连作结合有机肥施用,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但以细菌增加为主,微生物多样性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陇东地区设施蔬菜连作土壤性质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庆阳市周边各县蔬菜大棚土壤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温室土壤盐分表聚和酸化现象明显,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偏施化肥,不重视有机肥,常年连作,不合理灌溉等。建议采取限制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改进施肥技术,科学灌溉,合理轮作等措施,改良温室土壤。  相似文献   

5.
设施蔬菜轮作和连作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大棚蔬菜(津优1号黄瓜)在轮作(15、18和21年)和连作(2、7年)条件下,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显著地高于连作7年的土壤(P0.05);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显著地降低(P0.05),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通过对产量的分析表明,连作2年、7年土壤的黄瓜产量分别为每3盆7.91和3.14.kg,两者差异显著;轮作15、18和21年土壤的黄瓜产量分别为6.65、6.85和7.16kg/3盆,差异不显著;连作2年土壤的黄瓜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连作7年土壤的黄瓜产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黄瓜产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可以作为设施蔬菜敏感的土壤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樊军  郝明德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1):88-89,114
根据长期田间试验,对施肥、作物、种植方式等对土壤细菌、真菌与放线菌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施肥,特别是施有机肥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玉米、苜蓿与冬小麦连作不同施肥土壤细菌数量相对休闲地变幅在-197.04×105~+187.07×105个/g土,真菌在-6.08×103~+36.57×103个/g土,放线菌在-47.21×104~+301.4×104个/g土.轮作系统不同施肥处理真菌与放线菌数量高于休闲地.在施氮磷化肥条件下不同作物轮作,苜蓿与糜子对细菌有相对抑制作用,对真菌与放线菌有促进作用,红豆草抑制放线菌促进细菌,豌豆对三类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棚蔬菜种植年限、种植茬口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土壤微生物平板计数方法,对寿光市、苍山县(现兰陵县)两个蔬菜产区的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蔬菜种植年限对大棚土壤微生物的区系变化有显著的影响。苍山以种植4年、8年的土壤细菌最多,寿光以种植2年、6年的细菌数量最大,两蔬菜产区土壤细菌数量都以种植12年和7年最低;寿光市土壤真菌数量以种植3年、2年最高,苍山以8年、10年最高,两个区都以种植12年和7年的真菌量降低最多;寿光市土壤放线菌都以种植10年、5年最高,苍山县以2年、10年最高,超过6年下降加快。蔬菜大棚连续种植12年时,两地蔬菜大棚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都急剧减少。(2)蔬菜轮作有利于各种微生物数量维持较高的水平;单一蔬菜品种种植中,西红柿、大蒜对土壤细菌有不良影响,辣椒、大蒜能够抑制和减少土壤真菌数量,大蒜对放线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3)寿光市大棚蔬菜土壤微生物总量以黄瓜-架豆轮作最高,茄子的土壤微生物总量最少。苍山县土壤微生物总量以茄子-辣椒轮作种植最高,茄子、辣椒单一品种能够维持较高的土壤微生物水平,蔬菜轮作和茄子、辣椒单一种植均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总量。  相似文献   

8.
蔬菜大棚条件下土壤性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焦坤  李德成 《土壤》2003,35(2):94-97
原本种植一般作物的大田,在以大棚方式栽培蔬菜后,其土壤性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本文根据国内的相关研究报道,论述了蔬菜大棚条件下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变化及其应对措施,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方式对北疆绿洲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状有很大影响。本研究针对北疆绿洲灰漠土几种典型作物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作物长期种植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种植不同作物使土壤表层(0~20cm)与亚表层(20~40cm)的土壤肥力性质产生明显分异,表层土壤的肥力水平明显高于亚表层;土壤pH则表层低于亚表层,而不同种植方式对灰漠土pH无显著影响。长期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主要生物过程关键酶活性、土壤呼吸等土壤生物性状有明显影响,磷酸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差异显著,小麦/油葵轮作10年(WSR)方式下上述5种酶活性均较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随棉花连作年限的延长而显著下降,且玉米连作10年(CrM)、小麦连作10年后棉花连作10年(WCtR)、棉花连作15年(CtM)和小麦/油葵轮作10年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分别为6.31、6.02、5.83和3.53。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呼吸在120h内的变化均为先下降后趋于平稳,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商之间呈显著性差异,WSR呼吸商最高,平均20.54μg(CO2-C)·mg-1(Bc)·h-1,WCtR最低,平均14.01μg(CO2-C)·mg-1(Bc)·h-1。作物长期连作后与绿肥作物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是一种较好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甘肃中部沿黄灌区是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和种薯生产基地,但集约化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设置不同连作年限(0~5年)马铃薯种植处理,通过田间试验评估连作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探讨马铃薯连作的土壤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连作年限延长逐渐降低,而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电导率与之相反;连作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但对全氮含量、碳氮比和p H无明显影响。长期连作(3~5年)较非连作(0年)土壤平均酶活性显著降低33.07%~61.78%,脲酶、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亦随连作年限延长逐渐降低。长期连作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土壤基础呼吸量和FDA水解活性与连作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Biolog ECO分析显示,长期连作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总活性和功能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非连作降低11.75%~13.65%。碳源利用图谱分析表明,连作明显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水化合物是区分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最敏感碳源类型;长期连作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胺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且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呈现集中化的趋势。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和脱氢酶对块茎产量有显著影响,以微生物群落结构贡献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碳次之。土壤微生物因子变化可能是导致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杨树不同品种更替连作对林地土壤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莒县沭河流域不同杨树品种更替连作人工林林地土壤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品种更替连作林地与对照林地(非更替连作)土壤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微量元素Cu,Zn含量基本相等,但前者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土壤微量元素M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更替连作林地与对照林地相比,土壤脲酶活性平均提高184.7%,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平均提高40.5%,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11.8%,三者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对照提高32.3%,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土层加深,土壤脲酶活性逐渐降低,而其它酶活性的垂直分布规律不明显。更替连作林地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林地。  相似文献   

12.
长期轮作和连作对白浆土中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轮作及大豆、玉米、小麦长期连作白浆土中氮含量及有机态氮组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施肥情况下,小麦连作区土壤由全氮、碱解氮降幅最大,酸解总氮、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降幅最小。在施有机肥情况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及酸解总氮则以小麦连作区增幅最小,玉米连作区增幅最大;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在轮作区增幅最大。其他组分氮在轮作与连作小区间变化无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有机物料对连作大豆土壤养分含量及生物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选取畜禽粪便、天然有机物料、有机肥类有机物料3大类共9种有机物料进行大田试验,设正茬和连作2种种植方式,主要研究不同类型有机物料对土壤养分和生物性状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的施入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改善土壤生物性状作用效果明显。正茬土壤pH为5.70~6.00,连作土壤pH为5.50~5.90,施用有机物料小区均高于CK处理。畜禽粪便类有机物料,对提高大豆土壤速效钾含量效果显著,对正茬和连作土壤分别平均提高12.73%和17.09%;猪粪对正茬土壤呼吸提高11.30%;鸡粪对连作土壤中微生物量氮提高13.85%。天然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中碱解氮作用明显,正茬和连作分别平均提高6.31%和3.30%。有机肥类有机物料,对大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正茬和连作土壤分别提高2.13%和2.27%,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1.98%和4.20%;鸡粪型有机肥对正茬土壤微生物量碳提高3.45%。所有有机物料处理整体效果均好于CK处理,这表明有机物料的施入具有提高大豆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养分性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昱  张福建  范淑英  王丰  王强  吴才君 《核农学报》2019,33(7):1472-1479
为探究不同秸秆腐解物对豇豆连作土壤微生态环境和豇豆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选用豇豆为试验材料,共设置芥菜秸秆腐解(T1)、大蒜秸秆腐解(T2)、对照处理(不加任何植株粉碎物的豇豆连作土,CK)3个处理,测定在不同处理下,豇豆连作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pH值和电导率,以及豇豆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T2和T1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50.02%和111.71%,放线菌分别显著增加了46.22%和17.53%,真菌分别显著降低了45.08%和33.80%。T2和T1处理均能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T1处理的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均为最高,与CK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10.74%、93.02%和283.83%;而T2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增幅为175.80%。此外,T2和T1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豇豆连作土壤pH值,降低土壤电导率。种植豇豆后,T1处理能显著提高豇豆幼苗株高、茎粗、鲜重、干重和壮苗指数等指标,分别较CK增加了34.73%、9.33%、87.11%、100%和108.77%;但T2处理下豇豆的各生长指标与CK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2和T1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豇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其中T1处理能提高豇豆幼苗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CK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16.32%、19.21%和10.92%。综上,秸秆腐解物可为土壤生物提供不同的碳源和能源,维持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促进豇豆根系吸收更多的养分,进而提高豇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有利于豇豆幼苗生长发育,达到缓解豇豆连作障碍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为实现豇豆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种植年限对蔬菜大棚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露天菜地和一般农田,测定了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P、速效K和阳离子代换量等主要养分。结果表明:大棚土壤pH值小于露天菜地、小于农田土壤,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逐渐酸化。3年以后大棚菜地土壤已明显出现N、P严重富集,K含量降低,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阳离子代换量随种植时间延长而下降。7年以后的大棚已大部分出现肥力障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制种玉米长期定点施肥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制种玉米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评价制种玉米田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制种玉米田容重变化值较小,孔隙度适中;土壤pH值升高;土壤有机质、全P、全K、碱解氮、速效钾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速效磷含量增加。土壤中铜、锌、锰、铁、铅与铬6种重金属都没有超标,而重金属镉严重超标。在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种植区,在现有施肥模式下,制种玉米连作可使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pH值升高,土壤养分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速效磷总体水平偏高;养分间水平不均衡;重金属镉严重超标,制种玉米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低。应调整施肥模式以进行种子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芝麻连作对农艺性状及土壤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年限连作对芝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土壤化学性状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茬相比,连作情况下芝麻的株高、果轴长度、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均显著下降。连作1~3年,单株蒴数下降范围为8.41%~20.85%,单蒴粒数为7.32%~18.16%,千粒重为4.69%~14.72%,单株产量为11.86%~44.07%,并且连作年限越长,农艺性状变劣越严重。连作对芝麻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影响较大,导致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改变,比例失调。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下降,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都有显著下降,连作3年,分别下降了66.1%、76.2%、56.0%;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下降,而真菌数量增加。土壤速效氮、磷、钾,交换性钙、镁,有效锰、硼、铁、铜和锌随连作年限增加而下降,连作3年,土壤速效磷、钾,交换性钙,有效硼、铁和锌的养分递减率都达5%以上,连作还导致土壤供肥能力变差。  相似文献   

18.
山药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药连作(0 a,1 a,2 a)和轮作(山药—小麦)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耕作模式对山药种植地耕层土壤(0—30 cm)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山药连作年限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山药—小麦轮作模式则有助于恢复地力。山药连作、轮作的土壤均以细菌所占比例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与对照(0 a)相比,细菌、放线菌数量均随着山药连作年限增加呈递减趋势;但放线菌的降幅明显大于细菌,表现出对连作年限更强的敏感性;真菌数量随连作年限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山药连作可以明显降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轮作模式则可以激发该三种酶的活性,其中轮作较连作2 a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p < 0.05)和极显著水平(p < 0.01)。说明山药连作会破坏土壤耕层微生物种群结构,并抑制土壤酶活性,轮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周转箱栽培试验,研究了番茄轮作(T1)、木霉菌肥+黄瓜连作(T2)、木霉菌肥+番茄轮作(T3)、护根宝+黄瓜连作(T4)、护根宝+番茄轮作(T5)5种处理方式对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处理方式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黄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状,同时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细菌及放线菌数量及降低真菌数量。与番茄轮作相比,微生物菌肥的改良效果更为明显,且番茄轮作结合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复合改良效果好于单一改良。总体来看,T3处理效果最好,其次为T5,T3在改善连作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酶活性方面具有良好效果,而T5在优化连作土壤微生物菌群方面效果较好。两种菌肥相比,木霉菌肥的总体改良效果好于护根宝。  相似文献   

20.
杨树人工林连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对莒县沭河流域杨树人工林多代连作条件下林地土壤物理结构、养分特征、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林分生长状况的系统研究,发现随着杨树连续栽植代数的增加,其林木的树高、胸径、材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代之间的树高、胸径、材积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连作后土壤的物理性状的变化不大,随林地代数的增加,土壤容重略有增大,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没有一定规律性。土壤pH值随连作代数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养分随栽植代数的增加,总体呈逐代下降趋势。3代、4代林地与2代林地相比,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及各层速效N、速效P、速效K及微量元素Cu,Zn大幅度下降,而Mn和Fe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在0 2 0cm土层范围内,随连作代数增加,林地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其变化规律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 ,P ,K含量变化规律相似。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有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连作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显著影响,随着连作代数的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