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机节能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协书  钟梅 《中国茶叶》2007,29(3):31-32
一、茶机热能节约潜力 表1列出了我国几种常用茶叶加工机械的热效率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这几种茶叶加工机械中,最低的热效率仅为10%~15%,大多数茶机的热效率在25%左右。加工机械热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炉灶结构不合理,燃料燃烧不完全,且排烟温度过高;②机体和炉灶体的隔热保温性能欠好,导热材料本身或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等原因导致导热性能差,散热损失严重;③茶机配套不均衡,热能利用率低;④炉外壁长期积灰直接影响热量传递效果。此外,以电为能源的加热电炉也会因为绝缘不良、炉丝短路等原因影响传热效果。  相似文献   

2.
扁形茶炒制机(龙井茶机)是按照扁形茶手工炒制工艺要求生产的,集手工炒制工艺杀青、理条(压扁)、辉干为一体的多功能茶叶加工机械,以其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稳定等优点赢得了广大茶农的青睐和好评。扁形茶炒制机在全国特别是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省区广泛推广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名茶生产机械化,促进了茶叶产业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当前发展形势出发,指出了茶旅融合发展在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并从彭溪镇茶旅融合发展具备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发展的条件和必要性,针对性地提出了茶旅融合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彭溪镇茶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面临加入WTO后我市农业各业如何进行结构调整的大调查中,经专家和领导们的反复分析论证,提出了我市高山优质茶工程实施意见,随后在全市山地开发专项经费中切出一块资金,用于扶持高山茶及具闽西特色的茶叶开发,并把以实施高山茶开发为主业的云顶茶园确立为本年度全市1 2个农业产业优化龙头企业之一.这为我市茶叶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回温早。境内群山怀抱,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林木茂盛,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无工业三废污染,茶区大气和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适宜于茶树生长,是优质无公害茶的天然产区。  相似文献   

6.
湖北宜昌市所辖县市茶区、统称宜昌三峡茶区,青山碧水、兰天绿地、气候温和、土垠肥沃、生态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生产基楚良好,社会知名度高,是全国最适宜发展茶叶优势区域中心区,中国长江上中游特种绿茶和出口绿茶的重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安溪茶机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茶机企业的现状和问题1 1 安溪现有国有茶机生产企业 1家 ,私营企业2 50多家 ,年产茶机 2万多台 ,产值 50 0 0万元。其中能生产配套初制机械系列产品的企业还不到 10家 ,市场份额占 2 1%左右。1 2 安溪茶机市场以初制机械为主 ,种类包括揉捻机、杀青机、包揉机、速包机、解块机、烘干机等。但产品流通只有一种渠道 ,即厂方直销 ,各自为政 ,互不沟通信息 ,缺乏有效的产品促销宣传 ,竞争无序。1 3 政策宏观管理力度不足 ,企业经济结构多为个体经济 ,盲目为厂 ,重复办厂现象普遍存在 ,茶机生产无章可循 ,无标准可执行。1 4 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8.
石门县位于湘鄂边陲,北托湖南屋脊——海拔2098.8m的壶瓶山主峰,南拥茶道源头——千年古刹夹山寺。县境内160余座千米以上高山相连,和湘西、鄂西群山相依,国土面积3973km2,人口70万,土家族聚居占56%,古称"蛮夷"之地。石门在汉代属武陵郡,西晋时属天门郡澧阳县,自南朝陈代改天门郡为石门郡,而后改石门县,迄今1700多年。  相似文献   

9.
台湾省美人茶与大陆美人茶一脉相承,具有良好的产业融合发展基础。文章梳理海峡两岸美人茶的起源、发展过程和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合作机遇,提出海峡两岸美人茶融合发展策略。研究认为,台湾省美人茶产区在美人茶品种、茶园管理、产品品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保持优势,福建省大田县和广东省紫金县是大陆美人茶的活跃产区,海峡两岸美人茶发展中既存在知名度不够高、机械化程度低和合作交流有待拓展等主要问题,也面临海峡两岸美人茶产业融合发展和茶人看好美人茶发展的良好机遇。文章提出海峡两岸美人茶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在于深化两岸美人茶创新研究与赛事交流、共同讲好美人茶故事、联合拓展美人茶消费群体和加快培育“大田美人茶”区域公用品牌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全自动炒茶机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缓解茶叶企业的用工压力,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操控模式,可真正实现批量化加工,为企业创收更多的经济利润.基于此,文章以茶叶炒制历程为切入点,阐述炒茶机设备工作原理,从功能框架、硬件、软件方面,对全自动炒茶机控制系统设计实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仲华 《茶叶科学》2019,39(2):115-122
我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在传统茶叶出现产大于销的背景下,中低档茶和夏秋茶资源的利用率偏低,影响茶叶行业效益水平。茶叶深加工是提高茶资源利用率、茶产业规模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系统阐述了国际茶叶深加工产业概况,以及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与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了中国茶叶深加工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1茶产业历史和现状 古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种茶始于唐,兴于宋,南宋为鼎盛时期。民国25年的《古田县志》载:[实业]茶业。——迩来有名于社会者,只九都乌龙,十七都之水仙而已,惟出产有限,不敷本地销售。”1976年,全县各乡镇都种茶,茶园面积达5万亩左右,茶叶品种达16种,茶叶生产居全省第12位。1980年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茶叶生产基地县。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茶叶在我县是一个支柱产业,几乎每个乡镇都有集体茶场,大的村都有大片茶园,茶业盛极一时。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11,(1):F0004-F0004
“6CBL4连续扁茶机”是在单锅扁茶机的成熟技术基础上改进创新、设计而成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扁茶加工“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的状况,所制茶叶色泽一致、扁度一致,并获得国家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0920199619.4外观设计专利200930199126.6)。  相似文献   

14.
倪立新  汪松能  俞素琴 《茶叶通讯》2012,39(1):45+47-45,47
科技的发展进步,使一些新技术能在茶业中应用,茶叶突破了仅仅是饮料的概念,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产品种类更为丰富,更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茶叶生产本身也将从单纯的农副产品加工变为现代化的新型食品工业。开展茶叶深加工,使茶叶产品向卫生、保健、方便等高级商品发展,已成为世界茶叶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李凌 《福建茶叶》2016,(12):30-31
中国的茶叶产业在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中占据主要地位,而产业内贸易作为现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建立的必然趋势,在世界范围内的比例也将逐渐加重。本文分析了中国不同种类的茶产品的进出口量,发现中国茶行业存在产业结构缺陷,需要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引进科学技术来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的历程,剖析了茶叶深加工领域当前面临的质量安全、品质、成本、效益等问题,概述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体系。同时,介绍了依托技术创新,值得开发的10个颇具市场潜力的新产品。最后,就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周仁贵 《中国茶叶》2008,30(4):10-10
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归口和中国农林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省农机研究所、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浙江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浙江省富阳茶叶机械总厂等单位主要负责起草,编制修订的茶叶机械行业标准,通过征求意见、审查、报批等程序,已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颁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初,84型珠茶炒干机研制成功,因其具有体积小、噪声低、节能、操作方便等优点迅速在全国珠茶产区推广.随着我国茶叶无公害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内外市场对茶叶卫生质量标准不断提高,这种茶灶的弊端开始凸现,特别是由于该机茶灶的进出煤口均设在炒干机出茶口一侧,对生产环境和产品会造成严重污染,已越来越不适应目前的茶叶生产.为此,迫切需要对茶灶结构进行改进,以利于优化生产环境,并减少对产品的污染.浙江省上虞市在这方面率先进行了尝试,成功地设计试验了新型茶灶,使污染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两种常用扁形茶炒制机的性能与优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5,27(2):22-23
近年来,我国扁形名茶发展迅速,尤其是扁形名茶中最有代表性的龙井茶增长速度更快,从而带动了扁形茶炒制机械的研制.据估算,目前全国70%以上的扁形茶已全部或部分使用机器炒制,节约了制茶劳力,更进一步促进了扁形名茶的发展.当前扁形茶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加工机械主要有往复多槽式扁形茶炒制机和长板式扁形茶炒制机两种,这两种机械结构和性能虽各有所长,但也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将它们配套使用并进行适当手工辅助,可显著提高扁形茶的炒制品质和工效.  相似文献   

20.
六堡茶松烟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平 《中国茶叶》2010,32(8):14-16
近年来,在六堡茶生产和经营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把松烟味、松烟香或烟味、烟香(以下统称松烟味)作为六堡茶的感官特征之一刻意追求,并且在产品宣传中突出强调,以致部分消费者也认为非松烟味不成六堡茶。那么,松烟味对六堡茶而言,究竟是精华还是糟粕?这一问题已经涉及到如何对待六堡茶的历史、文化、生产技术的问题,如不弄清楚,将会影响到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很有探讨和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