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史 茶诗     
广东增城人好饮茶,早有文字记载:明代陈经翰写《游燕游岳稿》及《山中志怀》二书,就隐居城东七里的凤凰洞中,洞里多岩石、石岩产岩茶,茶味胜西坑(增城西坑茶,是茶质味优的一种).县境内还有“银泉茶”、“狮岭茶”、“东坑茶”、“十八滩茶”、“仙人洞茶”等.“增城商业话升平”一文道:增城人在唐代讲“滩茶”;元代讲“泡茶”;明代讲“焗茶”;清代讲“冲茶”;今天讲“饮茶”.滩、泡、焗冲、饮,反映了增城人五个朝代饮茶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君山银针之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君山银针以形、色、香、味俱美著称于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传奇的起源、奇特的环境、奇巧的工艺、奇趣的“茶舞”、奇异的文化等五方面探讨了君山银针的神奇,深入剖析了君山茶文化,提倡以茶怡情,以茶修身,弘扬高洁、刚柔相济、求索奉献的君山银针精神。  相似文献   

3.
史云燕 《福建茶叶》2016,(7):364-365
茶诗是我国茶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篇章,它以茶事活动为吟诵的题材,对中国茶文化精神进行歌咏、赞颂,饮茶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习惯,是中国人生活情趣以及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中国是茶以及茶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诗的国度,受到中国文人的推崇和喜爱,茶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国诗词创作中,历代文人墨客都热衷于茶事创作,茶文化对于诗词领域的影响极为渊源,随着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茶诗也逐渐成为世界文坛所研究的特点,茶诗翻译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以茶诗的英文翻译策略为研究的内容,进行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发展到繁盛时期,已经不单单只是街头巷尾的心爱之物,更受到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热爱和赞美。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和登峰造极的画家的唐寅自然也不例外。他爱品茶,更借对茶的描写表达了内心深藏的情感。本文首先对茶意象的发展和寄托的情感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对唐寅诗歌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了具体的讲解,在此基础上,对唐寅茶诗中的茶意象研究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茶意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刘京  贾文静 《福建茶叶》2016,(6):374-375
我国的茶文化在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和体现。茶文化的构成体系具有系统化和层次化的特点,其中茶诗就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体现,它是古代文人墨客从文学层面对茶文化的另一种研究,从中表达出了古代文人的清高而又自适的人格和气质,并且也兼有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的内涵,可以说是古代人们生活的另一种显现。那么从现代茶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讲,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于饮茶文化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这都与茶诗和茶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7.
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关于如何种茶、采茶、炒茶都有着独到的手艺。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承载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而古代人们为了表现出对于茶的喜爱,更是作出了一首首经典的诗句,让人称赞茶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同时,更加品味出诗中所蕴含的作者对于茶的喜爱之情。我国的著名诗人:陆游,一生嗜茶成瘾,精通各种茶艺,更爱以茶赋诗,他的关于茶诗的作品数目众多,可谓历代茶诗学子的典范。他的诗词不是单纯的记录了茶的味道或者采茶过程,而是赋予了极其高深的思想境界,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用不同的角度向世人展示自己独到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茶文化具有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历史源流的发展进程中显现出独特的文化风味和底蕴,中国茶文化在中国历代变幻的进程中散发出迷人的茶韵清香,是不可多得的传统文化瑰宝。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传入西方的过程中,显示出较大的文化思维差异,这就需要对茶文化进行适宜的翻译实践,更好地融合和贯通中西方文化和交流,使中国博大精深的茶诗、茶词等艺术形态绽放出其璀璨的文化风采。  相似文献   

9.
岳阳产茶历史久远,茶文化底蕴深厚,既是湖南茶叶重要产区,又是中国黄茶代表性产地,尤以君山银针、北港毛尖为最。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娥皇、女英寻夫赶至君山,听说舜帝驾崩,抚竹痛哭,泪洒成斑,并将随身带来的茶籽播于君山,以寄哀思,感谢百姓。这棵茶籽此后经悉心培育,在君山白鹤寺长出了三兜健壮的茶苗,成为君山茶母本,这是黄茶之源。  相似文献   

10.
今昔君山茶     
君山产茶历史悠久。解放初期,在君山岛上的崇圣寺旧墙上,有一块大石碑。这块石碑是明朝嘉靖年间中宪大夫孙继鲁所立(此碑1954年被毁)。他在督学湖广时,曾登临君山,并写了《登山记》碑文,文中记述了君山茶的来历。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是舜帝南巡时,由娥皇和女英亲自播种的,经过培育,在白鹤寺长出了三蔸健壮的茶苗,这就是君山茶的母本,君山茶树最早只有三蔸的传说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代经济的繁荣昌盛带动了茶叶生产水平的提高与茶文化的传播,彼时,茶叶已经成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饮茶之风日益兴起,加之唐诗宋词的繁盛,更是赋予了茶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茶文化的传播开辟了途径。  相似文献   

12.
茶与人生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音音 《茶叶》2001,27(4):52-53
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结缘颇深,宋代就曾流传一句老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语道尽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中国人还在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和价值追求,品味着关于生命的深层感受,领悟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3.
秦牧与茶     
珊珊 《广东茶业》2002,(3):14-14
说起作家与茶,人们总忘不了秦牧.  相似文献   

14.
罗昊 《中国茶叶》2023,(4):69-74
宋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繁荣昌盛的时代,当时茶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宋代采取贡茶等政策以加强对茶业的管制以增加财政收入。相较于唐代,宋代贡茶不但求早求量,而且注重品质。北苑茶诗是我国诗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称得上是宋代茶文化兴盛的标志。文章研究了宋代茶文化著作和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了北苑茶诗与贡茶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提出贡茶的发展促进茶诗进步的初步结论,以期为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茶与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巨根  陈淑霞 《茶叶》2002,28(3):166-167
茶,拥有一个沉淀了五千年的梦,汲露而生,饮泉而化.多少的文人墨客为它沉醉,但能够真正品味其真谛的却是寥寥无几,实在是因为它积淀了太多的内容,使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人们只能怀着一种很难说清的情绪看它美丽地伸展、盘旋、沉淀,美丽得像一个久远的梦.作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我们当然也不能算是真正懂茶的人,只是以自己的些许感受来谈谈茶与人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优秀文化要想实现对外传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典籍英译,虽然我国的典籍英译工作自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甚少有翻译家对宋朝茶诗进行翻译研究。宋朝时期的茶文化十分繁盛,尤其是在整体的茶文化发展历史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宋朝的茶类作品当中存有大量的互文现象。本文主要在互文性的基础上对宋代茶诗进行英译研究,希望对宋朝文化翻译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钱时霖 《茶叶》2005,31(2):115-115
2005年4月12日至15日。浙江省茶叶学会代表团赴上海参加了一系列茶事活动,我有幸随行,作《诗记上海茶事》七首。  相似文献   

19.
厉鹗与茶     
厉鹗(1692~1752):清文学家。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树,世称樊树先生,浙江钱塘(今杭林1)人。康熙举入。长于诗词,其五言诗尤为幽新隽妙。作品表现闲情逸致,时或杂有孤寂之感。论词推崇周邦彦、姜婆,为浙西词派重要作家。著有《樊激山房集》、<<辽史拾遗》、<<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东城杂记》、<<湖船录》等。在厉鸽的集子中,可以找到80多首茶诗、Ic多首茶词,还有两套曲子中也写入茶。茶诗。条调的吟诵范围很广,现将某诗部分加以叙述。(一)名茶1、天目山茶:该茶在唐代便有名,由增皎然的《对陆迅饮…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茶     
李光荣 《茶叶》2002,28(4):217-218,223
喝茶,是毛泽东除吸烟之外的又一大嗜好。他还有他独特的生活习惯,常常睡觉醒来后并不起床,湿毛巾擦过手脸就开始喝茶,一边喝茶一边看报,过一小时才起床、吃饭,然后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无大事,天天如此。他爱喝绿茶,尤喜龙井,且要浓、要热,身边工作人员每年都要代他向杭州定购西湖龙井茶叶。他每月喝掉三四斤茶叶是常事,这些都从他的工资中开支。毛泽东外出开会视察时也是自带茶叶,喝过地方上提供的茶叶后一般都会付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