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导读:目前杭州市瓠瓜栽培有春季设施早熟立架栽培、高山反季节栽培、冬春季设施爬地早熟栽培、秋延后设施栽培4种类型。根据不同栽培模式,可供选择品种有浙蒲6号、越蒲1号、改良杭州长瓜、浙蒲8号等,以浙蒲6号栽培范围最广、栽培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2.
<正>瓠瓜也称长瓜,俗称蒲子,深受消费者喜爱,市民对瓠瓜外形、色泽、口感等商品性要求也日益提高,高产、商品性好、口感佳的瓠瓜品种市场潜力巨大。浙蒲6号是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瓠瓜新品种,2013年在杭州得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杭州萧山舒兰有限公司等地生产示范面积3.4hm~2,增产增收明显,值得应用推广。1特征特性浙蒲6号属早熟品种,对低温弱光和盐碱耐受能力特强,适合设施栽培。该品种瓜条长棒形,上下  相似文献   

3.
比较分析了2种类型的6个瓠瓜品种在杭州高山露地栽培条件下的生育期、商品性和产量等性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长棒形品种以浙蒲6号和越蒲2号综合性状优良,在杭州高山地区具有极大推广前景。中棒形品种以浙蒲8号商品性较好,但产量相对偏低,可通过进一步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来提高产量促进推广应用;越蒲1号目前不适合杭州市场消费习惯,但产量高,可作为外销储备品种。  相似文献   

4.
保护地瓠瓜病虫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宁市瓠瓜(长瓜、地蒲)保护地栽培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病虫害防治上,我们根据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了一套保护地瓠瓜病虫综合治理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病虫综合治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瓠瓜又称蒲瓜、扁蒲、瓠子、夜开花等,在温州市栽培历史悠久,栽培规模较大,是一种经济效益很好的蔬菜。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暖,最低月平均温度在7℃以上,比杭州高4℃,比同纬度的长沙高3℃,很少出现0℃以下的冰冻天气,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具有发展越冬大棚瓠瓜栽培的自然气候优势,市场潜力也很大。近年来温州市瓠瓜越冬大棚栽培发展迅速,一般每667m^2产量达3000kg以上,嫩瓜在春节期间开始上市,并销往杭州、上海等地。现将其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瓠瓜别名长瓜、扁蒲、蒲瓜、夜开花等,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是浙江浦江县主栽品种之一,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效益显著。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6个方面介绍了山地瓠瓜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依据,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瓠瓜,别名长瓜、扁蒲、蒲瓜、夜开花等,因其抗病性强,栽培容易,居民喜食,符合城镇居民对无公害蔬菜的消费需求,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瓜类蔬菜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省瓠瓜大棚设施栽培快速发展,年设施栽培面积近6666.7hm^2,其中嘉善县、嵊州市瓠瓜设施年种植面积均在333.3hm^2以上,  相似文献   

8.
瓠瓜,别名长瓜、扁蒲、蒲瓜、夜开花等,因其抗病性强,栽培容易,居民喜食,符合城镇居民对无公害蔬菜的消费需求,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瓜类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9.
长蒲瓜又名瓠瓜、蒲子等,属葫芦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7000多年栽培历史,是主要蔬菜栽培品种之一。该品种是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新育成的瓠瓜新品种,生长势强,耐弱光照、耐低温能力强,叶色深绿,叶片厚,分枝性强,主蔓、侧蔓均可结瓜。瓜条长棒形,上下端粗细均匀,春季栽培瓜长约50厘米,  相似文献   

10.
浙蒲8号是以自交系G7-4-3-1-2-1为母本、自交系J63-1-6-3-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耐热瓠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早中熟,以侧蔓结瓜为主,坐瓜性较好。商品瓜中棒形,上下粗细较均匀,平均瓜长约30cm,横径约5cm,瓜皮绿色,具光泽,单瓜质量0.4~0.5kg。耐高温性较强,高温期商品瓜率较对照杭州长瓜高6个百分点;品质佳,游离氨基酸总量1304.193μg·g-1,其中谷氨酸含量85.663μg·g-1;田间对枯萎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杭州长瓜。适宜作露地栽培和夏秋季设施避雨栽培,夏秋季栽培每667m2产量26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杭州长瓜是杭州地区的一个瓠瓜地方品种,其肉质致密而嫩,味微甜,品质好,且瓜形秀丽,商品性好,深受江浙沪一带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12.
山区瓠瓜拱形搭架方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瓠瓜又称蒲瓜、长瓜、地蒲、夜开花,以食嫩瓜为主,营养丰富,质柔味佳,深受消费者欢迎,是夏季主要蔬菜品种之一。我县1998年开始利用山区夏季凉爽的气候条件,适地种植山区夏秋瓠瓜,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常年种植面积100hm^2,667m^2平均产值3500~4000元,高产高效田块超万元,成为山区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3.
瓠瓜新组合9736,系杭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1997年选育的瓠瓜杂种一代。其母本引自武汉地区农家品种,经连续多代系统选育成优良自交系,特点是植株生长势强,单株结果数多,连续结果性好;父本是利用当地的瓠瓜品种(杭州长瓜)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特点是熟性早,生长势偏弱,瓜形长,品质好。该组合具有生长势强,较耐低温,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已在杭州郊区推广试种,表现良好。该组合经春秋两季试种,生长势强,分枝性比对照杭州长瓜强,节间短。以侧蔓结瓜为主,侧蔓上第1节可发生雌花,以后连节或隔节发生雌花。瓜呈长棒形…  相似文献   

14.
林淡 《现代园艺》2013,(18):50-50
<正>‘浙蒲6号’为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优质抗病杂交一代长瓜新品种。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09009;品种名称:浙蒲6号,作物名称:瓠瓜;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品种来源:G7-4-3-2-1×G11-3-5-7-1-1。产量表现,据20072008年,春季设施栽培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浙蒲6号’春季前期(前1/3采收期)667m2平均产量1206kg,比对照  相似文献   

15.
瓠瓜,又名瓠子、地蒲、长瓜、夜开花等,原产非洲南部低地,数千年前传入我国,是食药兼用的保健蔬菜。据《本草纲目》记载.瓠瓜有通利、止渴、消热等药用功效。瓠瓜抗逆性强,病虫害少,基本不使用化学农药,在施足有机肥的情况下,不必施化肥也能高产,因而是一种绿色农产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8个夏季保护地栽培瓠瓜品种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高温栽培条件下,各品种脯氨酸含量差异明显。5号品种(组合)高温条件下叶片脯氨酸含量中等,产量高,商品瓜短、粗,肉质较糯,符合目前由传统长瓠转向较短类型和品质好的瓠瓜消费需求,可作为夏季高温设施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7.
瓠瓜原产非洲赤道南部低地,别名长瓜、地蒲、夜开花、瓠子,以食用嫩瓜为主。近年来,瓠瓜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我县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进行瓠瓜大棚越冬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已摸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栽培技术,每亩(667m2)收入在8000元以上,现总结介绍如下。1 配套栽培设施采用3棚5膜多层覆盖模式,3棚即外大棚、内大棚(高度相差50厘米(cm)左右)、中棚(或小拱棚);5膜即外大棚膜、内大棚膜、2层中棚膜(2层中棚膜间覆草帘或无纺布)、地膜。大棚宽6米(m)、长60米以上。为防风雪灾害,在大棚中部加一排立柱。2 选择良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福州早春大棚栽培的早熟、优质瓠瓜品种,对早春大棚9个瓠瓜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关瓠瓜具有早熟、瓜形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等优点,可作为福州及周边地区早春大棚瓠瓜主栽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杨青贤  袁玲玲 《蔬菜》2003,(1):14-14
一品秀绿黄瓜是青岛德龙种子公司2000年从日本引进的黄瓜新品种,经过2年多的种植示范,该品种各种性状表现良好,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是目前春秋保护地及春露地栽培的理想品种。一、特征特性植株长势中等,分枝少,以主蔓结瓜为主,雌性强,每节均可结瓜。瓜条顺直、圆筒形,无刺,瓜长20 cm左右,瓜横径约3 cm,单瓜质量约128 g,瓜色浅绿,口味佳,商品性高。较耐低温弱光,抗枯萎病、霜霉病,较抗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二、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 春季早熟栽培,青岛地区1月至2月上旬播种,秋延迟栽培宜8月至9月中旬播种。使用穴盘、…  相似文献   

20.
1 推荐品种大棚蒲瓜宜选择生长势强、抗病、耐湿、结瓜早的优良品种。如全化蒲瓜、杭州长瓜、安吉地蒲等。2 育苗期管理2.1 大田准备 蒲瓜定植前7~10天(d)施足基肥,每亩(667m2)深施5000公斤(kg)腐熟农家有机肥及20公斤复合肥,翻土覆盖。2.2 大棚搭建 立冬后至蒲瓜定植前1个月左右,搭建大棚。材料用毛竹、早竹或钢管,外覆多功能无滴膜。大棚宽5.5~6.0米(m),长30~100米,顶高2.2~2.5米。每棚3畦或4畦,畦连沟宽15米。2.3 播种育苗 大棚早熟蒲瓜要求在次年3月底至4月初开始上市,5月下旬采收完毕,播种期安排在12月中旬最适宜。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