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守仁 《农业考古》2005,(4):96-98,101
概说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正在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而茶艺这一独特的茶文化表现形式,更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道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道是茶艺的哲学,它与美学发生关系,是因为作为茶道的主体(茶人)在茶艺的审美实践中,需要有相关的美学概念、术语和范畴来指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艺的美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道发展到今天,如果从唐陆羽《茶经》刻印开始计算(约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中兴衰成坏,发展式微,不胜枚举。有关茶的著作、论述很多。《茶谱》、《茶录》、《茶笺》、《茶史》、《茶论》、《茶述》等均见于历代茶文化典籍,而有关茶的诗词文章等就更多了,如唐诗、宋词以及明清笔记中有关茶的资料就颇为丰瞻,流布也很广泛,影响深远,而一些有关茶道礼法、清规、烹茶技艺、茶法、茶诀等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在唐宋以来的禅宗典籍中,仍然保留了不少,譬如《百丈清规》、《禅苑清规》、《五灯会元》等多有有关茶事、茶礼…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没有中断的文化。怎样解释这种文化现象?恐怕要到中国文化精神的优秀基因中寻找答案,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具有向上性、向善性和理性的精神品格。向上性是它的刚性,向善性是它的柔性,向上性和向善性都包含在理性之中。中国文化既有刚性又有柔性,刚性和柔性的统一就是韧性,或者叫弹性。外圆内方,刚柔相济是中国文化崇尚的境界。或许这就是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这也是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茶艺”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由台湾茶文化界首先创造出来的,用以概括品茶艺术的内涵。但是品茶本身却是很早就存在,并且在品茶过程中生发出茶道精神。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茶艺与茶道无疑是占据核心地位。与脱胎于中国母体的B本茶道相比较,中国的茶道似乎显得薄弱些,这很让一些爱国心特重的国人觉得尴尬,尽管底气不足,还是要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辩解。但是历史是客观存在,用不着回避,感情用事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不足之处,权当抛砖引玉,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民族文化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文人们很早就把菊花纳入了审美视野,他们移情于物,将自己的生命理想和审美感受投射到菊花上,并从菊花形质兼美的特征中关照自身的精神品格,使得菊花逐渐成为了中国文人高洁情怀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凯亚 《农业考古》2001,(2):167-168
那些坐落在杭州西湖岸边的、风貌各不相类的茶楼之中 ,湖畔居确乎称得上是最堪引人瞩目的 ;尤其是它那设于竹树荫下 ,亦即设于大自然氛围之中的露天茶座 ,则叫人觉得更富有中国茶道的传统审美格调 ,不失其雅俗共赏的自然之美。我在杭州西湖附近几度小住期间 ,几乎每日清晨都在湖畔居的露天茶座一带散步。有时或午间 ,或黄昏 ,亦曾与二三茶侣相约 ,茗憩于斯 ,娓娓茶叙而不已。这座茶楼本属水榭式的建筑格局 ,其南端的楼身则被托起在西湖的水波之上 ,三面无有遮挡外界的墙壁 ,全然是大扇的临湖落地玻璃窗 ,最是便于观光。而假如你想从室内的茶…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茶道是人们通过感官来品赏茶的形、色、香、味,并由品饮茶进入到品悟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之道的方式和途径。可以说,茶是文人士大夫们通往"道"的方式之一,崇尚儒家的人通过品茶看到了仁义礼智信,崇尚道家的人通过品茶看到了自然与逍遥,崇尚禅宗的人通过品茶看到了空寂无住的般若智慧。而茶本身所蕴含的俭、静、真的特质,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品格。  相似文献   

10.
在中法建交4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们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茶艺团的5位同学应法国里昂市政府邀请,跟随陈文华、余悦教授赴法国进行专场表演。尽管路途非常遥远,我们仍然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开始构想着那个离我们遥远而又神秘的国度。  相似文献   

11.
陆羽茶经的茶道美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瑞萱 《农业考古》2005,(2):179-183
《陆羽茶经》是全世界笫一本茶的百科全书,为唐朝陆羽所著。从茶之溯源、制茶工具、采制评鉴、煮茶器皿、煮茶、饮用、茶史茶事、产业地理、茶事简化准则、茶业推广提要等各种不同的专业性角度,写下了这一本千古不朽的茶业宝典。在《茶经》之中很值得注意的是陆羽不断地藉着不同的场合,阐述其茶道思想及抱负。值此国际第六届无我茶会在台湾举行之际,特此提出详加讨论,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中国茶之起源,源于古代,传说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之益智健身功能,中国饮茶已有3000余年历史。晋代郭璞注《尔雅》,明确“茶”的含义。进入唐代,伴随着灿烂的盛唐文明,茶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陆羽著成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陆羽推荐湖州紫笋茶为贡茶;浙江长兴顾渚山建起贡  相似文献   

14.
舒曼 《农业考古》2007,(2):179-181
2005年10月19日-2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柏林禅寺举办了一次轰动海内外的禅茶文化“嘉年华”盛会——天下赵洲国际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引起了海内外禅茶界人士广泛关注。国内外十支著名茶艺表演队纷纷前往“禅茶一味”思想发源地柏林禅寺寻茶问禅,中国禅茶、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同台交流;学术研讨,热烈活泼、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茶艺从唐宋发展到明清,已经达到非常成熟的程度。茶人们在品茗过程中除了对色、香、味、形等感官上的享受之外,还上升到心灵的感受,发展为一种精神境界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17.
周洁琳 《农业考古》2000,(4):111-112
一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风尚进入人们的生活,演变为一种品茗的艺术程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茶艺。“茶艺”这一名称,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茶艺界,为了有别于日本的“茶道”而提出来的。因此,认识中国茶艺意象特征,理解茶艺审美情趣,有助于当前中国茶艺的发展与推动,有利于茶文化理论研究的提高。“茶艺”的含义,用台湾范增平先生的话说:“茶艺包括两个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台湾茶文化论》)通俗的说,就是茶艺内涵包含二个方面:物质与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茶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凝结着汉民族的人文精神,值得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介绍和推广。本文通过实证调查方法研究中国茶艺在日本推广的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中韩茶文化交流会而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悦 《农业考古》2002,(4):11-13
  相似文献   

20.
巩志 《农业考古》2005,(2):313-313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而奇,更以产茶之奇而奇”。(陈宗懋《中国茶经》);而茶之奇又奇在“岩韵”。岩韵,评茶术语之一。专用于描述乌龙茶的香气,以及品茶的韵味和特征。茶之为饮,首重风韵,探韵寻趣,是茶道、茶艺不可或缺的部分;用以探索茶道茶艺的情趣。对岩茶韵味的解释,有人说得玄奥,让人难以捉摸。得茶细细品尝,也难解个中之味。当代书法家潘主澜说:“解得此中梁氏语,《归田琐记》却精详”。实际不是难以捉摸,只要以掌握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的特征,通过品尝滋味过程,掌握住武夷岩茶的品质风韵就能破解个中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