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研究氯化钠和多聚物浓度对质膜和各种内膜在PEG/Dextran两相系统中分配行为的影响,根据其影响膜在两相系统中分配系数的试验结果,应用两相分配纯化法,纯化生长正常和受旱条件下小麦绿色组织质膜,对匀浆介质稍加修改,加入5mmol/L ZnCl_2,结果在较短的时间得到了两种小麦绿色组织细胞质膜的富集组分。  相似文献   

2.
两相分配法分离棉花根和下胚轴质膜高聚物的浓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相分配分离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地分离植物质膜(PM)的方法,通过标记酶KMgATPase和污染物测定,结果6.2%葡聚糖(DextranT500)/6.2%聚乙二醇(PEG4000)两相系统标记酶活力最强,污染物最少,是分离棉花根和下胚轴质膜(PM)的最佳两相系统。  相似文献   

3.
利用匀浆-差速离心法提取水稻叶片细胞粗膜微粒体,采用Dextran T-500、PEG3350两相分配法分离纯化粗膜微粒体中的质膜,研究不同聚合物浓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合物浓度为6.2%的两相分配体系分配3次可获得纯度较高、封闭性较好的水稻叶片细胞质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绿色防控技术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当地农户常规管理为对照(CK),设置病害绿色防控区(T1),虫害绿色防控区(T2),病虫害绿色防控区(T3),综合防治区(T4)4个绿色防控措施,研究小麦干物质积累、干物质转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小麦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绿色防控技术显著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转运率和产量,其中以综合防治区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花后贡献率最大。绿色防控技术显著影响小麦籽粒和面筋品质,能够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其中综合防治区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容重、出粉率和湿面筋含量最高。【结论】绿色防控技术对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有较好的效果,其中综合防治的效果最好,可在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兔抗小麦钙调素抗血清的制备及其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制备兔抗小麦钙调素抗血清并对其进行纯化,首先从小麦叶片中提取钙调素蛋白,对其初步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得到兔抗小麦钙调素抗血清,再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的拟南芥钙调素蛋白作为抗原,利用PVDF膜结合法纯化得到了兔抗小麦钙调素抗血清,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对所纯化的多克隆抗体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水相分配法和离心法对水稻叶片的细胞质膜进行了纯化.选用聚合物Dextran T 500/PEG 3350质量分数分别为6.1%、6.2%、6.3%、6.4%、6.5%的双水相体系,对3次分配后的细胞质膜纯化效果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细胞质膜标志酶H+-ATPase的活性测定、柠檬酸铅-醋酸铀双染色及电镜检测.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分数为6.3%的双水相体系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质膜微囊,且随分配次数的增加,可以有效减少其他内膜的污染,其质膜标志酶VO34--ATPase的相对活性高达93.5%.粗质膜经过3次两相分配后的蛋白质产率为2.73%.非离子型去垢剂Brij 58对质膜H+-ATPase的活性变化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质膜微囊封闭性较好,主要为正向型质膜微囊.质膜蛋白质经增溶缓冲液溶解及1-D SDS-PAGE的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质膜有效减少了特定蛋白质条带的丰度,使蛋白质条带的分布更为均匀.双向电泳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质膜双向电脉图谱具有低背景、高分辨率和重复性的优点,为进一步的水稻质膜蛋白质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7.
我县部分麦田常常受到杂草播娘蒿的危害,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播娘蒿同样会对小麦产生危害。它在小麦播种后,在膜下出苗、越冬,到第二年春季在膜下迅速生长,在发生密度大的地块,形成顶膜、举膜,影响地膜增温、保墒、增产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五种除草剂进行了初步土壤处理筛选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8.
薛娇 《新农业》2023,(7):8-10
田间管理和技术应用决定了绿色小麦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为此,在相关工作开展中,需要预先了解各类影响因素,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完善,以保证小麦种植能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这就亟须对相关的田间管理技术展开研究。下面将对绿色小麦田间管理技术与推广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农业种植生产中,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理念,高产栽培技术在该理念的引导下,培育出绿色小麦,促进小麦产量与质量的提升,确保市场中小麦正常供给。病虫害防治是小麦种植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通过科学防治和处理,防治病虫害问题进一步蔓延,降低影响。在绿色生产理念下,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通过使用各种绿色、无公害防控技术,在不会生态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下,满足小麦种植与生长要求。基于此,本文就从绿色防控角度入手,进一步探讨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并提出了关于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0.
小麦开花后籽粒形成与增重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营养体中原有贮存的同化物以及开花后绿色器官的光合产物,各器官同化物运入籽粒的数量和强度,对小麦籽粒的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有关小麦各器官同化物运往籽粒的分配值以及影响因素已经有了很多报道。但是,由于小麦自开花到成熟所经历的时间较长,各器官的光合能力以及  相似文献   

11.
膜分离技术制备板栗苞单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运平  秦清  徐浩  陈文文  陶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71-6572,6575
[目的]优选纯化板栗苞单宁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膜分离技术,研究了聚砜膜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跨膜压差、膜面流速以及溶液温度对膜性能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纯化板栗苞单宁的最优方案。[结果]提纯板栗苞单宁的最佳工艺为:采用聚砜中空纤维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的膜,跨膜压差为0.2 MPa,膜面流速为2.0 m/s,操作温度为40℃。此工艺条件,其截留液单宁含量可达64%左右,浊度在0.8NTU以下。[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优点,为进一步开发板栗苞单宁生产工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14)C示踪方法对源库调节与晚播小麦籽粒灌浆期光合物质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晚播小麦在籽粒灌浆期旗叶的光合物质主要用于穗部籽粒生长;倒二叶光合物质亦主要供给籽粒,但向茎秆和根系中的分配增多;倒三叶是标记的三叶中光合物质向根系分配比例最大,向籽粒分配比例最小的叶片。研究表明,源库调节能影响到晚播小麦籽粒灌浆期的光合物质分配。穗库容降低,各叶片光合物质向穗部籽粒分配比例减少,向根系、茎叶中分配增多;叶源量减少,一般则向穗部籽粒分配比例增多。不同类型品种叶片光合物质在植株各器官间的分配受源库调节的影响程度不同。晚播小麦源库调节对穗粒数、粒重及其它穗部性状的影响因不同类型品种而异。相对减少源对鲁215953、鲁麦5号、鲁麦7号和鲁麦14号的穗粒数、粒重影响较小,但使鲁麦15号和辐63的穗粒数和粒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双膜缓释”技术,是在氮肥的表面涂上双层水溶性而又具有缓释性能的胶结剂和包膜胶结剂,制备出不同时间段释放养分的包膜胶结型缓释肥料,以达到缓释环保的目的。“双膜缓释”配方肥料是采用国家专利技术,生产的一种新型配方肥料,为了验证“双膜缓释”配方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2010年10月我们选用小麦品种周麦22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研究表明。“双膜缓释”配方肥料在豫东淤土上表现出显著增产效果,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一般增产9.6-14.5%;“双膜缓释”配方肥料在减少10-30%用量情况下,与一般同样配比不减少养分的配方肥料相比,小麦产量没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证明,“双膜缓释”技术的应用,能减少氮肥流失,提高氮素养分的利用率∞,使小麦三要素协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好.对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有现实意义日。  相似文献   

14.
南阳市A级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是我市最大的夏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当前,随着我市小麦的持续增产,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大量使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迫切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推进小麦绿色生产。按照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我们围绕制约我市小麦生产的资源、环境两大瓶颈,坚持将‘绿色、节本、增效’理念贯穿粮食生产全过程。依托南阳小麦生产实际,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小麦绿色增产综合技术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枣庄市小麦产业的特点,分析了推进优质小麦产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快枣庄市优质小麦产业绿色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枣庄市优质小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菏泽是山东小麦重要生产基地,小麦种植是许多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在种植小麦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小麦产量、品质和经济价值的关键保护措施。为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要求,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应运而生。基于此,以菏泽地区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和小麦吸浆虫为例,探讨小麦的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硫酸铵分级分离和SephadexG-100柱纯化得到的小麦叶片蛋白,可分为两个部分,其对硝酸还原酶(NR)都有明显的钝化活力;且钝化蛋白部分Ⅱ的钝化活力明显高于同样蛋白含量的部分Ⅰ.小麦叶片中硝酸还原酶钝化蛋白部分Ⅰ和Ⅱ同样对其根中的NR具有钝化活性。钝化蛋白部分Ⅰ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一步纯化,达到电泳纯,测得分子量为47.5k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膜小麦的类型区别及发展方向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710003)李思训王哲笃在我国北方,近年几乎同时兴起了两种类型的地膜小麦技术。一个是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简称穴播栽培),另一个是小麦垅盖膜际(或膜侧)精播栽培技术(简称膜际栽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小麦酰脲转运蛋白TaUPS2.1-D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不同小麦品种中的等位变异。【方法】克隆了小麦TaUPS2.1-D基因,构建了TaUPS2.1-D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表达载体,通过转化烟草叶片阐明了TaUPS2.1-D的亚细胞定位。对TaUPS2.1-D基因在几千个小麦品种中的变异位点及其变异频率进行分析。【结果】TaUPS2.1-D基因在细胞质膜和内质网上均有明显表达。TaUPS2.1-D基因的等位变异位点变异频率均较低,可见该基因在不同小麦品种中功能相对保守。【结论】小麦酰脲转运蛋白TaUPS2.1-D是一种跨膜转运蛋白,且功能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20.
采用C18膜模拟生物体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探讨了极性有机化合物取代酚在C18膜与水相之间的分配规律,研究了pH和盐度对分配的影响,测定厂取代酚的C18膜/水分配系数Ksd。结果表明,取代酚达到分配平衡的时间很短,其C18膜/水分配系数不会因分配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取代酚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增大,化合物从水中向C18膜转化的比例逐渐增加,其相应的C18膜/水分配系数也随之增加;盐度的增加对极性化合物C18膜/水分配系数的大小没有显著的影响;pH的增大将降低化合物的分配系数。通过C18膜/水分配规律的研究,可以推测生物体或环境介质对取代酚类化合物的积累程度,由此可以较直观地评价该类化合物的环境持久性,以及因脂溶性所产生的生物基线毒性。为取代酚类化合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