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12个观测站的1961~2000年40年的沙尘暴、大风日数和降水量等观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赤峰地区沙尘暴发生的地理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等。结果表明赤峰地区近40年来沙尘暴呈减少趋势,其特殊的地形特征和多风的气候特点是沙尘暴多发的主要原因。通过沙尘暴天气的个例分析,给出了赤峰地区沙尘暴发生的主要环流型。  相似文献   

2.
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时空变异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1-2000年锡林郭勒地区15个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近30年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的时空变异及其与气侯特征之间的关系,在对沙尘暴形成的诸多气候因子中,着重分析了大风,降水,温度等要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呈现明显的西部多,东部少的趋势;90年代沙尘暴发生日数减幅最大;沙尘暴是受多种气候因子共同影响,是一个多维的复杂问题,其中沙尘暴的发生与大风日数相关系数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发生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四次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螺旋度场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区上空螺旋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下层为正值区(对应气旋式涡度区),在对流层中上层为负值区(对应反气旋式涡度区),这种垂直结构对形成像沙尘暴这样的中尺度天气系统而言,构成了低空强辐合、高空强辐散的深厚上升运动区,是十分有利于沙尘暴发展的一种型式。  相似文献   

4.
南疆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南疆33个气象站1960-2010a大风日数资料,综合应用线性倾向估计、离散功率谱、Mannkendall和累计距平方法分析了南疆大风天气的变化趋势、周期及突变特征。结果发现:1)南疆大风总体呈线性递减的趋势,线性递减率为1.3d·(10a)-1,空间上大风集中分布在南疆西部的克州、喀什和南疆东部的哈密地区,平均大风日数在10d·a-1以上,淖毛湖和十三间房两个大风高值中心年均大风日数高达90d和123d,地区之间哈密地区大风最多,年均54d,和田地区最少,年均3.3d;2)年内南疆大风分布呈单峰型,主要在4~7月出现,占全年大风日数的62.0%,70年代大风最多,90年代最少,2000-2010年略有增加;3)南疆大风周期上有着3a、5~7a和10a的振荡周期,整个区域在1987a发生减少性突变。  相似文献   

5.
运用和田地区气象、社会统计、NCEE/NCAR、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等资料,综合应用统计、气候趋势、小波、突变方法分析了和田地区沙尘暴的气候特征,揭示了沙尘暴多发的地形(貌)、大尺度环流背景、气候要素及人类社会活动等综合因素.结果发现:(1)和田地区沙尘暴日数呈现出下降、减少的趋是势,显著突变减少点在1988年,年代际...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近40年沙尘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省72站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通过对沙尘暴天气发生日数的统计分析,给出了山西省沙尘暴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沙尘暴天气的长期变化趋势,发现山西省沙尘暴天气的发生频次及影响范围,20世纪90年代较70、80年代都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7.
8.
沙尘暴过程中的混合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大气气溶胶垂直分布的一些观测事实和针对两例不同天气类型的沙尘暴过程进行的观测分析,得出在行星边界层中,气溶胶浓度远大于其上方的自由大气;且其层结越接近中性,其浓度越接近均匀分布。在冷锋型沙尘暴的维持阶段,地面风速较强且其大小与沙尘暴强度是比较一致的。在高压底部偏东风型沙尘暴过程中,使沙尘暴触发和维持的地面风速弱于冷锋型,且沙尘暴强度与地面风速大小没有明显关系。混合层是影响沙尘暴发生及强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混合层总与沙尘暴伴随,且其维持滞后于沙尘暴。其原因是沙尘气溶胶对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削弱使混合层的日变化减小,从而产生一种使混合层维持的机制。这一辐射影响在沙尘暴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在冷锋型沙尘暴过程中,沙尘辐射对冷锋强度的强迫也导致混合层日变化出现增强的趋势。它们的共同影响使冷锋型沙尘暴过程中混合层能够始终维持但其日变化强于高压底部型。混合层与沙尘暴的关系应该结合沙尘暴的不同发展阶段考虑。  相似文献   

9.
莫索湾1961-2010年大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61-2010年莫索湾大风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莫索湾大风发生频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次数为0.0187次/年。4-7月是莫索湾大风频发期,11月到次年3月没有出现过大风。莫索湾大风的日变化特点是:大风多出现在13:00以后,至19:00左右减弱,16:00-18:00是大风出现次数最多的时段,并且风向以西北风居多。莫索湾大风的天气特征主要有三种:冷锋过境型大风、动量下传型大风和热力对流型大风,其中以冷锋过境型大风出现次数居多,约占大风总次数的83%。最后提到大风预报的着眼点和防御大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40年来阿拉善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内蒙古阿拉善地区1961~2000年40年的沙尘暴、扬沙资料,分析其气候学特征,着重分析其地理特征、季节特征以及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40年来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在减少。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阿拉善北部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却呈波动增加趋势。沙尘暴出现日数的变化是特定气候变化的反映,下垫面条件的持续恶化是该地区沙尘暴天气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中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环流系统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中央气象台出版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57~2002年发生在我国北方的33次特强沙尘暴过程的环流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分析研究了环流系统的热力和动力结构、活动特征及高低层系统的相互配置;在此基础上,以形成触发沙尘暴强风的主要地面环流系统为依据,通过分类归纳,将形成我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环流系统,划分成纯强干冷锋型、蒙古气旋与干冷锋混合型、蒙古冷高压南部倒槽型和干飑线与冷锋混合型4种类型。研究结果指出纯强干冷锋型的冷锋具有典型的2型冷锋的垂直结构,冷锋后有强大的气压梯度,冷平流强烈,锋后为西北大风,沙尘暴带为西北东南方向。蒙古气旋与干冷锋混合型以蒙古气旋的强烈发展为主要特征,气旋强烈加深,在地面强风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气旋暖区及冷锋后为西南大风或偏西大风,沙尘暴带自西向东延伸,与气旋中心移动路径关系密切,冷锋后降温较弱。蒙古冷高压南部倒槽型强沙尘暴是由蒙古冷高压与河西暖倒槽相互作用形成强盛东风触发的,沙尘暴区范围较小,但稳定少动,持续时间较长。干飑线与冷锋混合型强沙尘暴是由冷锋前干飑线或中尺度低压扰动和冷锋相伴影响造成的,它可以和第、类同时发生,第、类天气尺度环流形势是产生该类强沙尘暴的环流背景。文章给出了各类特强沙尘暴的天气学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2.
2010年3月我国沙尘天气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尘天气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和空气质量带来不利影响。2010年3月我国共出现了6次沙尘天气过程,次数比近10年同期(4.2次)偏多,其中强沙尘暴天气过程1次、沙尘暴天气过程3次、扬沙天气过程2次,具有发生时段集中、首发时间偏晚、影响范围广泛等特征。分析表明:在气候变化和沙尘源...  相似文献   

13.
利用磴口县1970年~2000年31年的风沙天气发生日数资料和1977~2000年24年防护林建设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并通过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分析了沙尘暴和扬沙日数的长期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大风、扬沙和沙尘暴日数呈总体下降趋势,1970~1985年沙尘发生日数相对较高,1985年以后明显下降;沙尘天气发生日数在防护林体系建设前期最高,在不同建设阶段各指标均明显下降,尤其是第三阶段各指标下降幅度可达73.0~94.0%。方差分析表明四个阶段沙尘天气差异极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风沙天气指标(年均大风日数、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与防护林指标(防护林面积、防护林林木蓄积量)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同期扬沙、沙尘暴与大风日数的比值变化明显,说明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了其对沙尘天气的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14.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天气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2007—2011年的地面(10 m)风速、风向和沙尘天气等气象要素,分析沙漠腹地的沙尘天气特征。结果表明:1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频率和强风频率年、月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沙尘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占全部沙尘频次的88.3%,冬季仅占总数的2.3%。2春、夏季沙尘天气的高发时段为12:00—00:00;20:00发生频次最多,分别占春、夏季沙尘频次的12.7%和10.8%,秋季和冬季沙尘天气高发时段为14:00—21:00。3出现沙尘天气时,风向主要集中在E、ENE、N和NNE 4个方向。4沙漠腹地临界起沙风速ut5%为4~5 m·s-1,一般地表的临界起沙风速ut50%为5~6 m·s-1;5从NfDO分布来看,春、夏两季要明显高于秋冬季节,其中4月最大,为0.284。因此,沙漠腹地春、夏季易发生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山西省1958—2000年16个气象监测站记录的沙尘天气资料,分析表明:山西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发生频率的最大值分别为:5.3天/年、27.6天/年和23.8天/年。近43年山西省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1966年是山西沙尘天气最多的一年,16个站累计有94天沙尘暴天气、448天扬沙天气、626天浮尘天气。春季为沙尘天气的频发期,沙尘暴占到77.6%,扬沙占到61.5%,浮尘占到59.5%;4月是沙尘天气发生最多的月份,沙尘暴占到44%,扬沙占到26.6%,浮尘占到25.4%。对沙尘暴的分析还发现,在1958-2000只有五寨记录到4次特强沙尘暴,强沙尘暴也呈减少的趋势,1966年最多,1989-2000年没有强沙尘暴出现的记录。沙尘暴大多发生在13点至20点之间,占沙尘暴发生总次数的69.1%。  相似文献   

16.
根据北京地区资料分析了沙尘的年代变化、月变化,春季是沙尘天气的高发期并以浮尘和扬沙为主。造成沙尘天气的冷空气主要有三条路径,它与蒙古气旋、冷锋、高空急流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7.
甘肃河东地区降水特征及天气系统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1982~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在统计分析河东地区降水量的年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当天的08时500hPa、14时ΔP24地面图为依据,综合考虑西北区高空环流形势、高空和地面影响系统、冷空气路径和强度等天气条件,对4~10月影响河东地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进行了分型,结果表明:河东降水的高空环流可分为三种类型:西高东低型、西低东高型和平直多波动型,其中降水类型以平直多波动型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北方103个站1961-2000年的每月沙尘天气日数、月平均风速、月降雨量和月平均蒸发量等气象资料的功率谱分析,发现沙尘天气和气候的功率谱在1年和0.5年上有2个峰值;沙尘天气和风速在低频部分(周期大于2年)的谱上有个高值区;降雨量和蒸发量在低频区均没有高值区;40年中国北方沙尘天气的整体下降趋势与风速减小是...  相似文献   

19.
近40a来塔里木盆地沙尘暴气候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本文利用1961—2000年塔里木盆地22个气象站的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近40年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沙尘暴日数从60年代至90年代,总的趋势是在波动中下降的,高发年代多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90年代沙尘暴的发生明显减少;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日数有2个明显的高发区,即以喀什、阿图什的塔东地区和以策勒、和田为中心的塔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对于新疆地区气候的变化响应显著,与平原区的降水和温度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新疆艾比湖流域盐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艾比湖流域的野外考察,以及沿途访问、咨询,分析了艾比湖流域盐尘的成因、加剧的原因、危害以及提出几点治理的办法。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盐尘的成因主要是:阿拉山口强劲的大风;丰富的盐尘源;地表干燥、疏松,植被屏障衰退和丧失。近几年主要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得盐尘源地扩大和地表状况恶劣,造成艾比湖流域盐尘加剧。盐尘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对工农业和人体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已经危及到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持续发展,所以治理盐尘刻不容缓。由结果分析要治理艾比湖流域的盐尘,需要减少提供盐尘的源地,改变地表恶劣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