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柑桔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花粉育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次报道柑桔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同花粉育性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采用磺基水杨酸浸提、酸性茚三酮比色法对12个柑桔品种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育性品种间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具有极为显著的差异。育性正常型品种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很高,败育型品种其含量极低,部分败育型品种则居于二者之间。相关分析表明,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同花粉萌芽率和果实种子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作育性指标,对供试柑桔品种进行了育性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2.
何天明 《果树学报》2012,(3):338-342
以梨雄性可育系‘香梨’为对照,研究了不育系‘新梨7号’在小孢子发育期间花蕾花药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伴随着花芽萌动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花芽花药中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并且‘香梨’略高于‘新梨7号’。‘新梨7号’与‘香梨’脯氨酸含量均在萌芽期表现出上升态势,进入4月后‘香梨’增幅明显高于‘新梨7号’,以至在4月中旬开花时‘香梨’脯氨酸含量比同期‘新梨7号’高出数倍。在整个花芽萌动期,‘香梨’过氧化氢酶活性持续升高,‘新梨7号’在花芽萌芽前期与‘香梨’同步提高,但在4月1日达到峰值后呈快速下降趋势,以至在开花时‘香梨’花药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已高出‘新梨7号’数倍。为此,我们初步认为‘新梨7号’不育系花药内氨基酸代谢失调是其小孢子败育的重要特征,其中脯氨酸缺乏是其花粉败育的主要结果。同时,包括过氧化氢酶在内的保护性酶代谢失调与小孢子败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萝卜雄性不育系318A、415A及相应的保持系318B、 415B为供试材料,对花药、花丝及雌蕊内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17种氨基酸在不同品系、不同育性的花器官组织中均有存在。两个品系萝卜可育花药脯氨酸含量均为不育花药含量的两倍以上,花药内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花药育性有密切关系。花丝中谷氨酸含量高。两个品系萝卜不育花花丝谷氨酸含量分别为可育花花丝含量的1.44倍及2.93倍。萝卜雌蕊中也存在有少量的脯氨酸。  相似文献   

4.
‘新高’梨花粉败育与内源多胺含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粉败育的‘新高’梨和花粉可育的‘丰水’梨为试材,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或花药内不同形态的腐胺( Put) 、亚精胺( Spd) 和精胺( Spm) 含量进行了分析, 以探讨多胺种类和形态与新高花粉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 新高花蕾发育过程中游离态的Put和Spd含量变化幅度不大, 丰水则在单核花粉到二核花粉时期出现高峰, 在单核花粉期到单核花粉晚期含量是新高的3~5倍。新高中游离态的Spm也显著低于丰水; 丰水中高氯酸可溶共价结合态Put、Spd和Spm含量逐渐增加, 新高在花粉败育前期或败育期出现不同于丰水的高峰; 除丰水成熟的花药外, 两个品种中高氯酸不溶结合态多胺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 两个品种的不同形态Put、Spd和Spm总量在败育前期差异不显著, 此后新高显著低于丰水; 丰水中的多胺均以游离态为主, 新高以高氯酸可溶结合态为主。  相似文献   

5.
电子束对柑桔芽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1993年,应用电子束对路比血橙、新会橙、柑等品种的芽条进行辐照处理,吸收剂量为3000~7000rad,结果从MV_1中选出22个达到无核水平的单株。据花粉育性鉴定,这些无核单株的花粉高度败育。据本试验结果,电子束可用于柑桔诱变育种,对柑桔芽的半致死剂量(LD_(50))甜橙类品种为5000rad左右,宽皮钳桔类品种为3000rad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无核沃柑"的无核成因,以"沃柑""无核沃柑"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药发育、异交亲和性和种子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沃柑""无核沃柑"花药发育均不良,表现为花粉囊狭小甚至缺失,产生的花粉粒少,同属于败育型花药."沃柑""无核沃柑"采用"桂橙1号""琯溪蜜柚""北京柠檬"花粉异花授粉后,花粉管均能正常生长进入子...  相似文献   

7.
以辣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MSDS-702A、GMSDS-702B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花蕾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育系植株的营养生长较旺盛,株高、开展度明显高于可育系;不育系花药干瘪、表面褐化,组织结构硬化,花药紧闭无法形成正常花粉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小孢子母细胞期不育系开始表现为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降低,丙二醛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可育系则相反,可能与小孢子的败育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新高及爱宕梨雄性不育特性及其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梨雄性不育表现和细胞学特征,观察分析了新高、爱宕和丰水(对照)梨花器官特征、花粉数量和育性,比较了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新高、爱宕花药较小,花药内花粉粒数量很少、且活力低,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空囊花药。新高小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晚期,但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就表现出部分异常;爱宕小孢子败育也主要发生在单核晚期,而此前发育正常。认为新高、爱宕小孢子败育可能与绒毡层提前解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辣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MSDS-702A、GMSDS-702B 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花蕾不同 发育时期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育系植株的营养生长较旺盛,株高、开展度明显高于可育系;不育 系花药干瘪、表面褐化,组织结构硬化,花药紧闭无法形成正常花粉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 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小孢子母细胞期不育系开始表现为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降低,丙二 醛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可育系则相反,可能与小孢子的败育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板栗雄花败育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板栗雄花发育过程,探讨板栗雄花败育的细胞学基础及其利用价值,【方法】以板栗雄性不育2号(Cms-2)为试材,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和人工杂交法对雄花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学特征及有性杂交过程中的结实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1)Cms-2雄花序发育初期细胞发育正常,进入雄蕊分化期后雄花序上部组织结构逐渐停止发育,组织细胞开始破裂、解体、死亡;(2)在有性杂交中,无论是自然杂交、种内杂交还是远缘杂交,Cms-2均表现出较强的杂交结实能力。【结论】Cms-2为不完全雄花败育类型,败育发生于雄蕊分化期至花药形成初期,败育时未形成花粉囊,属于花药退化型雄性不育;Cms-2稳定的雄花败育性状及优良的结实特性使其在板栗育种及种质创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在番茄花药中的转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8 个耐热性不同的番茄品种种植在地处亚热带的日本最南部石垣市, 测定夏季高温环境下花粉粒的败育率, 并据此将其分成耐热型和热敏型品种, 分析高温胁迫下花药中4 类小分子热激蛋白的转录。结果表明, 番茄花药中含有组成性的细胞质小分子热激蛋白和线粒体小分子热激蛋白mRNA; 高温季节细胞质小分子热激蛋白和线粒体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转录明显; 热敏型番茄花药中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的转录高峰温度低于耐热型花药。  相似文献   

12.
新梨7号小孢子败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梨雄性不育品种新梨7号为试材,解剖观察了其小孢子囊及雄配子发生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新梨7号花药雏形已于上年生长季形成,次年2月中旬雄蕊原基休眠即可解除,早春气温是解除休眠的主导因子。新梨7号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主要发生在3月中旬。在单核花粉粒形成之前,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四分体从药室组织中游离出来的过程完全正常。此后,单核花粉开始解体消失,其败育途径不同于多倍体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的败育。单核花粉的解体与药壁绒毡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增大、液泡化有关,是绒毡层机能障碍的结果。初步认为该品种败育属胞质雄性不育类型(CMS)。  相似文献   

13.
新高系梨雄性不育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砂梨( Pyrus pyrifolia Nakai) 中首次发现新高系梨绝大多数品种为雄性不育品种(品系) ,运用5种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 形态学观测花药、花粉情况; 花粉离体培养法; 整体染色透明法对花药显微观测; 石蜡切片解剖法对大蕾期花药、花粉囊、花粉显微观测; 田间授粉试验。结果表明: 新高系梨9个品种中除‘早生黄金’梨为雄性可育品种外, 其它8个品种即‘新高’、‘黄金’、‘水晶’、‘荣山’、‘天皇’、‘金秋’、‘晚大新高’、‘农家新高’均无正常花粉或正常花粉极少, 为花粉败育, 属孢子发生性雄性不育类型, 且其雄性不育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秭归县地处长江三峡工程库首 ,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 ,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 ,是柑桔栽培最适宜区。 1958年我县从四川引进一批实生苗定植 ,1998年发现一株 4 0年生树具有明显的杂种特征 ,系桔与橙的天然杂交种 ,暂定名“秭归桔橙”。该桔橙主要特征如下 :果实成熟期特早 ,果实橙红 ,一般 9月下旬成熟。而国内育成或从国外引进的杂柑品种成熟期一般在 11~ 12月。果实外观像桔 ,似有红桔的“血缘” ,囊瓣似甜橙 ,具有甜橙风味 ;果皮比甜橙易剥离 ,但比桔稍难 ,果皮厚 0 2 5~ 0 4 6cm。果实无种子 ,分析可能为雌蕊败育。风味浓…  相似文献   

15.
②雄性不育系的利用田福发等(2004)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系统研究了红菜薹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Polima CMS)、红菜薹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Ogura CMS)及相应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观察结果表明,红菜薹Polima CMS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阶段,不形成花粉,属无花粉型,此不育系花药不形成绒毡层和中层;而红菜薹Ogura CMS花药败育发生于小孢子母细胞期或四分体时期,表现为绒毡层细胞异常,挤压四分体,导致四分体和绒毡层同时解体而败育.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种子败育型葡萄胚珠中内源多胺含量与胚败育的关系,以种子败育型葡萄和有核对照品种自交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胚胎发育时期胚珠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有核葡萄Spm含量在胚发育过程中始终表现上升趋势外,葡萄胚珠内源PAs、Put和Spd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种子败育型葡萄的内源PAs、Put和Sp...  相似文献   

17.
对辣椒反向温敏雄性核不育突变材料E6421S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生理生化特点及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6421S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8℃,28℃以上表现为可育,28℃以下不育;25℃下显微观察发现E6421S绒毡层在四分体时期与花粉母细胞黏连,导致花粉母细胞发生败育;生理生化分析发现E6421S花蕾各发育时期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育性的原品种,而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正常育性的原品种相反,随着花蕾的发育呈下降趋势;与正常育性的原品种6421杂交后代群体性状调查表明,E6421S不育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8.
梨部分优良品种授粉组合选配与自花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秀根  杨健  王龙  谭晓风 《果树学报》2008,25(1):107-110
以中梨1号、中梨2号、新高、黄金梨、早美酥、红香酥、长寿、金二十世纪、红太阳等为试材,通过对各品种花药散粉状态进行镜检观察和杂交组合授粉与自花结实性试验,结果表明,中梨1号、早美酥、红香酥、长寿、金二十世纪6个品种的花药散粉正常、花粉量大,所配组合坐果率很高,生产上可用作授粉树;新高、黄金梨、红太阳3个品种花粉发育不良、散粉异常或花粉败育,生产上不能作为授粉品种。中梨2号、红香酥、长寿、金二十世纪、新高、黄金梨、红太阳7个品种自花不结实,早美酥和中梨1号可自花结实。  相似文献   

19.
茎芥菜胞质四倍体白菜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茎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四倍体白菜杂交获得的同源四倍体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采用形态学和石蜡切片方法研究其花药解剖结构及发育。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为结构性雄性不育,其退化或畸形雄蕊分为5种类型:盾状雄蕊、条状雄蕊、片状雄蕊、羽状雄蕊和瓣状雄蕊。该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败育有两个时期,盾状雄蕊花药败育于孢原细胞分化期,雄蕊整个发育时期均处在孢原细胞分化期,无绒毡层与花粉母细胞的分化,不形成药室,属孢子体败育型;其它类型雄蕊,花药败育发生在雄蕊原基分化时期,由于雄蕊原基偏离正常的分化轨道,形成瓣状化雄蕊。  相似文献   

20.
以51份秋子梨资源为试材,进行了花朵和花粉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秋子梨雌蕊5枚、雄蕊18~30枚,雌蕊等高或高于雄蕊;品种间雄蕊数量因花药败育和雄蕊退化存在明显差异.品种问花粉育性存在显著差异,可分为败育、不育和可育等不同类型,可育品种的花粉量和花粉生活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梨花粉育性不但与品种遗传特性有关,还易受环境条件和树体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不同年份间存在明显差异;梨花枝水培花粉的生活力低于田间自然开花花粉,品种适应性强、营养积累充足、发育较充分的花枝水培花粉生活力高,可用作杂交授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