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建立生态综合监测体系为目的,利用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森林资源的调查方法。固定样地中各因子的调查,包括森林、林木、林地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及动态变化,森林健康状况与生态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土地沙化、石漠化、湿地类型的面积、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四川省连续5次(1988a、1992a、1997a、2002a、2007a)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统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面积、蓄积近20年来变化情况,参考四川森林分布现状(树种、林龄、起源等情况)、林业经营管理和重大林业工程实施情况,并根据四川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获取的调查样地、检尺样木信息,综合分析四川立木生物量建模类型,将四川地区立木生物量建模类型分为16个树种(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清查样地的样木信息确定立木生物量调查样本的胸径、海拔、经度、纬度的分布范围,以期为四川立木生物量模型的系统研建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物量是固碳量估算的前提,目前关于森林生物量计算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样地清查法、模型模拟法和遥感估算法。其中遥感估算法和模型模拟法多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计算方法繁琐,使用较少,而在实际工作中样地清查法使用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4.
利用华东森林资源监测区7省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就林地不变样地和林地稳定样地所代表林地对森林资源稳定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为,监测区内7省不变样地所占比例及所代表的森林覆盖率差异很大,且比例在稳步提升;不同省份稳定林地内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种不同森林资源类型的省份应采取不同的培育和管理方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贵州省森林资源宏观监测大样地调查方法,对比分析大样地图斑区划判读和群团样地判读两种方案的监测结果,以及与2015年度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群团样地判读方案森林面积估计结果更接近于连续清查结果;就森林资源现状监测而言,群团样地判读方案优于图斑区划判读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方案是在1∶5万地形图上系统布置必要数量的样地,在现地准确确定样地位置,在样地上进行测树调查并记载样地所属类型。根据样地材料推算全局森林总蓄积和各类土地面积、蓄积。为了今后能正确掌握森林资源变化情况,所设样地应予以固定,以便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方案是在1∶5万地形图上系统布置必要数量的样地,在现地准确确定样地位置,在样地上进行测树调查并记载样地所属类型。根据样地材料推算全局森林总蓄积和各类土地面积、蓄积。为了今后能正确掌握森林资源变化情况,所设样地应予以固定,以便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  相似文献   

8.
1973年,在南、北方进行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试点中,都采用了以1:5万地形图做系统抽样调查的方法。现以北方试点的材料为主,将具体做法简介如下: 此方案是在1:5万地形图上系统布置必要数量的样地,在现地准确确定样地位置,在样地上进行测树调查并记载样地所属类型。根据样地材料推算全局森林总蓄积和各类土地面积、蓄积,为了今后能正确掌握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将所设样地予以固定,以便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藏自治区森林碳密度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实测样地及样木数据,结合相对树高曲线,构建生物量-蓄积量模型,解决了模型与各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衔接问题,可应用于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目测与遥感样地生物量估算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生物量估算等。根据计算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各样地生物量密度,结合树种面积数据及含碳率,估算全区森林碳密度,并初步探讨了森林碳库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仙居县为研究区,基于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清查样地)数据和 Landsat TM 影像,用序列高斯协同仿真方法模拟全县森林碳储量及其分布。在此基础上,用总体估计值一致性( OEC)、仿真变动系数均值( ACV)和相对均方根误差( RRMSE)指标分析仿真精度;用设置于清查样地周围的临时样地(验证样地)数据与 LandsatTM 数据进行森林碳序列高斯块协同仿真,分析清查样地的空间代表性和森林碳分布空间仿真的尺度上推方法。结果表明:仙居县2008年森林总碳储量仿真估计值为2667878 Mg,大部分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山区,中部东西向条带状低海拔区域分布较少;区域碳密度仿真估计值为0~65.66 Mg·hm -2,无论是全部样地还是减少一半样地,仿真结果总体均值均在抽样估计置信区间以内;基于清查样地与基于加密的验证样地森林碳仿真结果表明30 m ×30 m水平样地位置碳密度相关系数达0.95,以清查样地为中心1 km ×1 km 块的碳密度相关系数为0.85,说明1 km ×1 km样地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块仿真效果满意;以(1-RRMSE)/n定义成本效益,则使用一半样地得到的成本效益优于使用全部样地的结果,用此指标有望找到满足给定精度的最经济的样地数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安徽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分析,从优化清查体系、减少样地调查数量出发,提出了选取1/3样地、1/2样地、2/3样地的三套优化调整方案,并对各方案从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蓄积、林木年均总生长量和年均消耗量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建议采用1/2样地优化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中的地面样地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基于抽样原理, 在分析世界上国家级森林清查体系中样地设计特点的同时, 根据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对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采用的各种地面样地设计加以讨论, 并对新体系的地面样地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级森林资源清查地面样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世界主要国家森林资源清查地面样地设计进行了述评, 包括样本单元的构成、样地大小、形状、样本单元中树木的选择方法、调查因子和调查周期。发现样本单元多采用群团样地或样地群, 圆形样地应用较多, 调查因子除森林资源外, 还包括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碳和土壤等。结合我国森林资源清查在样地设计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TM数据的森林植物碳储量估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东省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为基础,根据TM数据及其非线性组合的光谱信息,结合地学信息及林分信息,建立了森林植物碳储量估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及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的估测精度高于回归模型估测精度,但用它们估测落实到样地的森林植物碳储量误差仍然较大,还不能满足样地调查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云冷杉林是洮河林区的主要森林类型。由于长期的自然演替和人为影响,形成了各种结构的林分。为了科学地经营现有森林、提高林分生产力,建立最佳林分结构,我们应用数量化理论Ⅰ,根据一九八八年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一次复查洮河林区的部分样地调查材料,建立了预测数学模型,依此得出并分析了洮河林区云冷杉林的最佳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16.
<正> 瑞士首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正在进行之中。在全国110万公顷森林中布设了约11000块样地。第一批样地于1983年3月进行了调查。这次清查将于1986年完成。对这项工作已安排  相似文献   

17.
简要回顾了中美两国的国家级森林资源清查发展的历史,对抽样设计、样地设置与统计方法和机构人员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重点介绍了美国正在建立的森林清查综合监测系统的抽样框架和布局;并对中美两国在立法、人员、经费和监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合其他国家森林清查情况,在抽样体系、样地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森林自然性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充分考虑前人对森林自然性的研究[1,2,3]以及河北山区的植被类型分布状况的基础[4]上,以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着重从自然构成、树种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等方面入手,构建森林自然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河北山区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林业资源管理》2017,(1):75-81
为实现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年度监测,准确把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动态,研究探讨了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标准化和归一化的技术方法和路线,对以省为单位的最新两期或多期(1999—2015年)森林资源清查地面样地数据进行标准化和时间归一化,获取目标年度的森林资源样地和样木数据,建立了全国范围的2005,2012和2014年3个年度样地和样木数据库,为我国森林资源数据分析、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估算等多项工作提供有效地面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块状与带状森林的面积抽样估计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6,(2):49-55
我国宏观森林面积是通过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获得的,该方法采用的是系统抽样方法。从理论上讲,一个样地的森林面积计量可以有两类方法:0-1离散变量法和0-1之间的连续比例变量法。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前一类,即一个样地或是森林,或不是森林,没有其他状态。在确定一个样地是否是森林时,又有两种方法可选择:一是点定法,即根据样地的某个点(如样地西南角)的地类确定;二是优势地类法,即根据样地内森林比例是否占优势确定。这样对样地森林面积的计量总共可以有3种不同的估计方法。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这3种方法进行试验研究,选择块状(连片不规则分布)和带状两种空间分布形式的森林作为研究对象,这两种分布分别代表山区(林区)和平原农区的森林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变量法效率最高,且无偏;2)点定法也无偏,但效率较连续变量法低;3)优势地类法则是有偏的,尤其对于带状森林,偏差可能很大,偏差大小决定于林带的宽度及样地大小。以上结论对于目前正在探讨与实践的遥感大样地来说也有参考价值。对于遥感大样地来说,应该选择无偏且有最高估计效率的连续变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