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在研究杉木,檫树光合特性的基础上,分别对杉,檫网状混交林及其纯林的光合生产力进行了探讨。林分的物质生产结构,尤其是光合系统中的叶面积密度,叶面积指数及叶的年龄结构,与林分的光合生产力关系最为密切;它们还直接影响林分的光能分布。林分的光合生产力以混交林最高,檫树纯林最低。在混交林内,光合生产力以檫树最高,檫树近旁的第1行杉木最低。在林分或单株标准木范围内,光合生产力与林地生产力在a=0.05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2.
杉木、檫树混交林光合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杉木、檫树光合特性的基础上,分别对杉,檫网状混交林及其纯林的光合生产力进行了探讨。林分的物质生产结构,尤其是光合系统中的叶面积密度、叶面积指数及叶的年龄结构,与林分的光合生产力关系最为密切;它们还直接影响林分的光能分布。林分的光合生产力以混交林最高,檫树纯林最低。在混交林内,光合生产力以檫树最高,檫树近旁的第1行杉木最低。在林分或单株标准木范围内,。光合生产力与林地生产力在a=0.05的水平上,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承德塞罕坝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在标准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地形因子对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并建立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坡度、海拔对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坡向对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具有显著影响(P0.05);就坡度而言,各等级林分LAI均值大小为缓坡斜坡陡坡平坡;就坡向来看,各等级林分LAI均值大小为阴坡半阳坡阳坡半阴坡;从海拔看,各等级林分LAI均值大小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且同一等级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从大到小均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F值检验表明:坡度、坡向、海拔三大地形因子分别与各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且R20.7。将各林分类型LAI与地形因子综合分析得出影响林分LAI最大的是坡向,最小的是坡度。通过拟合模型,了解不同林分类型及同一林分类型与地形因子间关系,为塞罕坝地区叶面积指数求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叶面积指数为植物冠层表面的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提供了结构化的定量信息,是估算植被冠层功能的重要参数,也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以北京西山实验林场作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域内5种典型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分生长季内的叶面积指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类型叶面积指数表现为乔木林草本层灌木林;4种乔木林分类型生长季平均叶面积指数大小排序为栓皮栎林刺槐林油松林侧柏林。2)在整个生长季,4种乔木林分的叶面积指数表现出了一致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增大—平稳—减小"的趋势;3)灌木林叶面积指数的变异系数均高于乔木林与草本层,就整个生长季,5种林分的变异系数为灌木林(荆条)栓皮栎林刺槐林侧柏林油松林。  相似文献   

5.
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结构与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两种除组成和垂直结构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人工阔叶红松林内,做了总辐射、反射、透射、生物量、生产力和林分叶面积的测定。证明在红松与阔叶树复层混交,叶面积指数为5.5的林分内,光能利用率,林分的生物量、生产力和叶面积分布等均较二者单层混交,叶面积指数为4.1的林分为高或者合理。其原因在于前者能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太阳辐射能,减少能量的散失,该林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也是提高其林分的生长速度和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林分密度对Ⅰ-69杨树冠结构和光能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密植的I-69杨林分树冠分枝角度小,骨干枝比率低,当叶面积指数达到7.81、冠层最大叶面积密度达0.8-0.9时,是林分最适密度状态,光在冠层内失发布,受叶面积指数和叶片消光系数支配。密植的林分,光强衰减较快,以8%的相对光强作为临界光强,林龄6年时以高密度林分的生产能力最低;中密度林分最高,但林龄7年时,低密度林分的生物能力已经接近中密度林分。  相似文献   

7.
经营干扰对雷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个雷竹标准地调查数据,推导了雷竹叶面积指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覆盖保护地栽培使林地退化,林分生长势显著下降,叶面积指数较一般丰产竹林低10%以上,严重衰退林分要低50%左右。实施保护地栽培林分应加强营林措施,调整冠层结构,增大叶面积指数,确保竹林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8.
刘志刚  潘向丽 《林业科学》1995,31(3):269-274
对华北落叶松林单木累积叶面积,树干边材面积,树干边材透水率及透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引入树干边材面积与边材透水率的积可明显提高估测树冠叶面积垂直分布的精度,进而为精确估测林分的叶面积空间分布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冠结构及叶面积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分两树种的林冠是镶嵌分布,林分总叶量平均比松纯林的高40.2%,林冠长比松纯林长69.13%,透光率只占松纯林的26.35%—66.62%,提高了叶面积指数,比松纯林的高64.59%。说明混交林比纯林更充分地利用太阳光能,提高林分生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华北落叶松边材透水性与叶面积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北落叶松林单木累积叶面积、树干边材面积、树干边材透水率及透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引入树干边材面积与边材透水率的积可明显提高估测树冠叶面积垂直分布的精度,进而为精确估测林分的叶面积空间分布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经营方式下杨树人工林叶面积分布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杨树人工林分的叶面积垂直分布及其片节动态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集约经营林木叶面积的数值明显大于粗放经营林木的叶面积数值,林木个体间叶面积差异显著且与林木个体的胸径大小成正比。整个生长季节内,集约经营林木冠层叶面积数值较大,林分生长季节较长;而粗放经营林木叶面积相对较小,生长季较短。叶面积较大,生长季较长是导致集约经营林分生产力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建立了生长季不同时期内,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林木累积叶面积指数垂直分布的拟合模型,可用于对叶面积的估算。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杨树人工林冠层光分布、计算冠层光合产产量奠定了基础,为我国杨树人工林的速生、丰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林叶面积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研究马尾松时干重和叶面积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叶干重的预估模型推导出了马尾松叶面积的预测模型和林分叶面积指数的预测模型,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监测不同林分结构马尾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探究影响其效应的主要结构因子及相关关系,为马尾松林抚育经营管理提供参数。[方法 ]在三峡库区九岭头林场选取9块马尾松林样地,调查其林分结构参数,即叶面积指数、胸径、冠幅、角尺度、Margltf丰富度指数及林木竞争指数等,分别采用室内浸泡法和环刀法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特性进行定量研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林分结构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林木竞争指数、叶面积指数、林分密度与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枯落物层总有效蓄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Margltf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最大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枯落物层总有效持水量不相关。林分结构的变量组合分别解释了马尾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的54.06%和61.80%。[结论 ]林分结构与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密切相关,即林木竞争力越强,林木生长状况越好,林分蓄积量越多,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越好。  相似文献   

14.
茶杆竹的叶面积指数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剪纸称重法实测茶杆竹各径阶标准竹叶面积,竹子叶面积与直径成直线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38553.97 6194.93x,根据该方程计算可列出茶杆竹直径与叶面积关系表,从而可计算林分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5.
密植的Ⅰ-69杨林分树冠分枝角度小,骨干枝比率低。当叶面积指数达到7.81、冠层最大叶面积密度达0.8~0.9时,是林分最适密度状态。光在冠层内的分布,受叶面积指数和叶片消光系数支配。密植的林分,光强衰减较快。以8%的相对光强作为临界光强,林龄6年时以高密度林分的生产能力最低;中密度林分最高。但林龄7年时,低密度林分的生产能力已经接近中密度林分。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萌条年龄与根系年龄的不同组合,对刺槐薪炭林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割柴林分的萌条密度、平均高度、平均地径、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生产量,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割柴后萌生的林分,萌条数量增长缓慢,其余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随萌条与根系年龄差距的加大,下降的趋势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飞播云南松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四川凉山地区飞播云南松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系统的研究.按平均标准本法调查了生物量.据调查数据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和估测精度都较高,具有实用价值.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平均为94.512吨/公顷,净初级生产力平均为5251公斤/公顷·年.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比例是,树干72.6%枝条11.5%;针叶6.8%;根系9.1%.本文还系统分析了叶面积指数、生态环境因素与林分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并进行了数学模拟,建立了回归方程.分析结果发现:叶面积指数、坡向和土壤厚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林分净初级生产力呈线性相关,海拔和林分密度与林分净初级生产力呈非线性的二次抛物线相关.文中还考察了叶面积指数、海拔、坡位、坡向、坡度、郁闭度、林分密度和土壤厚度等多个因子与林分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同时测定和分析了飞播云南松林分的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18.
杨树人工林冠层光合辐射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杨树人工林冠层上部,下部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其相互转换的关系方程;研究了PAR的日、季变化特征;根据Beer-Lambert方程,结合林分生长季内的叶面积动态及林冠各层次的叶面积指数(LAI),计算出生长季内各天的消光系数(K)及任一时刻冠层内不同深度的光分布,并对PAR的透过率与林分消光系数K及累积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闽北天然异龄林林分结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现有闽北天然异龄林的林分结构进行分析和模拟研究,得出了林分内部的树种及林分层次结构、林分直径分布结构、林分蓄积分布结构等规律,并对现有异龄林的合理经营和结构调整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控制初植密度和下层植物进行长期试验所得的资料,全面证实了我们的假设,即,林分生长与林冠的生长有直接关系,例如,生长量与冠幅成比例关系。无下层植物的黄松林分冠幅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有下层植物的黄松林分。在叶面积指数非常低、特别是在林分的下层植物已被清除的情况下,森林生长率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然而,一旦叶面积指数超过2.0,森林生产率保持稳定,并且有下层植物和无下层植物的林分出现了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