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林分在经营周期内的投入(支出)和产出(收入),先用贴现方法分别对支出和收中现贴现,然后进行财务分析,确定林分投资的财务收益率为15.33%和经营周期为10年(相应林分年龄11年)即林分经济成熟龄。用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方法确定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0年。用查平均胸径方法确定林分工艺成熟龄时平均胸径为9cm。数据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一致,因此确定杉第二代人工林主伐年龄11年,轮伐期15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矩阵模型为基础,利用林分进界生长,林分直径净生长量及枯损量的资料,拟合了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系统模型,并模拟了以10%采伐强度抚育下,不同抚育间隔期的林分动态。从求解结果中得出现实青海云杉林在经过一定经度的抚育采伐后,林分将趋向于一种稳定结构,在10%的抚育强度下,择伐周期以15年为宜,同时还得出各种抚育方案下的保留蓄积出材量等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3.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0年生和18年生两片湿地松人工林进行了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间伐3年后的结果表明:强度和中度间伐可明显促进10年生林分胸径,平均单株胸高断面积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18年生林间伐效果则不明显;间伐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只有自然林分的70%-87%。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抚育间伐在森林经营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胸径及材积的影响是不同的,对15年生湿地松进行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试验,20年时对林分生长进行全面调查和总结,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当间伐强度为60%时林分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达到极显著水平,间伐强度为50%时林分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定标准地定位观测和临时标准地调查点面结合的方法,经研究天然杨桦林林分经营密度。对杨桦林各径级株数分布以厦胸径与小头直径相关关系的综合分析,得出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生长进程规律厦林分最佳经营密度模型,提出了天然扬桦纸浆材用材林定向培育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采用该项技术,山扬林和白桦林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分别可提高14.0%和8.90%。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研究一种考虑林分结构健康状况和目标平均胸径的多目标森林经营方法,同时结合单木生长方程,基于Unity3D可视化引擎实现林分经营动态可视化模拟。[方法]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5块杉木人工纯林2012—2017年样地连年调查数据为数据源,考虑林分分布状况、竞争程度、营养空间,以平均角尺度、平均大小比、林分拥挤度3个结构参数建立空间结构函数。在此基础上,以健康林分结构和平均胸径为经营目标,以竞争指数为参考初步筛选出的间伐木组合排列的结果作为经营方案的集合,通过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最优间伐经营方案解的选择。最后,通过建立考虑Hegyi竞争指数的可变生长率的单木生长方程,以结构分析-经营-生长三者不断迭代的方式并基于Unity3D渲染引擎实现林分经营动态可视化模拟。[结果]通过对5号样地(初始林分230株,年龄16 a,平均胸径20.21 cm)以健康林分结构和30 cm林分平均胸径为经营目标进行经营动态可视化模拟,结果表明林分年龄在21、26、31 a分别进行过间伐模拟,当林分年龄31 a间伐后,林分平均胸径达到30.10 cm,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64,林分拥挤度为0.74,林分结构接近健康水平。[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林分多目标经营动态可视化模拟方法能够模拟在多目标经营需求下的林分动态,并且形象直观,可以进一步为林业科研和生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油麦吊云杉,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主要优质用材造林树种之一,28年生人工林主要林分因子胸径13.4cm、树高12.5m、蓄积285.79m^3/hm^2,其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0.48cm、0.45cm和10.2m^3/m^2.28年生人工林林分养木层生物量为174.96t/hm^2,平均净生产量达7880.8kg/hm^2,year。这表明该树种人工林具有较高生产 在适生地区大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1985年及199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采用列联表方法,对毛竹林立竹密度与海拔及林分平均胸径对毛竹林分布的影响进行卡方检验、剩余分析和log-线性模型拟合,得出:闽北毛竹林密度多在1800株/hm2以下,胸径为第四级(8cm)以下,海拔最适分布区为400-1000m;现实毛竹林密度及平均胸径偏低,应提高毛竹林经营水平,促使林分达到合理结构以实现速生丰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10年的落叶松中龄林短期皆伐技术应用及研究表明,长白落叶松中龄林,郁闭度中密度林分在林龄25—28年,平均胸径在12cm以上,实施皆伐,采伐营林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每年多产木材0.88m3/hm2,经济效益提高10%以上。对迹地更新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固定样地观测和临时样地调查相结合的办法收集林分现实生长与经间伐或间伐设计后所保留群体的生长资料;以固定样地观测资料为依据,以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及胸径度离散度的指标,确定不同地位指数林分间伐的起始年龄;采用Richards函数模拟合理密度与生长水平下的林分平均树高及胸径生长;并采用间伐或间伐设计前,后林分生长标准的调查资料,以地位级指数,林林分平均胸径及胸径离散度为自变量建立起人工速生丰产林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WF的杉木人工林交互式疏伐可视化模拟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湖南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为试验区,以杉木人工林为试验对象,测定林木胸径、树高、冠幅等测树因子及林木位置信息。利用WF技术,在定义林分生长模型、林分结构分析与林分疏伐模型等5种活动的基础上,利用人机交互方式,以图形形式建立了林分生长、林分结构与林分疏伐间交互的可视化工作流模型,实现了林分交互式疏伐可视化模拟。采用GDI+绘图技术与MOGRE渲染引擎技术,实现了林分结构、林分2维状态与林分3维场景的可视化模拟。结果表明:林分生长、林分结构与林分疏伐间的交互关系得到了直观的可视化模拟,此方法面向经营者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林分疏伐前后的林分结构、2维状态与3维场景得到了形象与逼真的模拟。应用交互式疏伐可视化模拟技术,可实现林分疏伐过程、效果以及林分未来状态的可视化模拟,实现对林分疏伐的实时监管,提高林分疏伐数字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响叶杨次生林改造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响叶杨次生林进行改造,得出改造后的林分胸径,树高分别增长99.5%和73.6%提出改造初期密度。  相似文献   

13.
该文的结论是“以林分平均胸径的100倍为直径作圆形样地,得出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等于圆形样地圆内的林木株数加上圆界上林木株数的一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红松人工林皆伐迹地二代连栽红松历经10年试验,结果表明:连栽后红松造林成活率为62%,10年后幼林保存率仅为30%,且幼树生长缓慢,生长量与同龄的一代林分相比树高和胸径分别下降了33.3%和49.5%,呈现明显的地力衰退趋势,故红松人工林二代不宜连栽红松。  相似文献   

15.
从林分开始间伐至主伐的整个周期,平均胸径每增加一厘米,单位面积应伐除蓄积是个常数(近似值)。林分林木胸径的增长,树冠面积的扩大,必然引起林分内单位面积上立木株数的减少。根据这个规律,得出了落叶松人工林的立木株数(密度)与胸径的相关方程,利用这个相关方程计算了不同胸径生长阶段的林分最大密度及经营密度(最适密度)。把胸  相似文献   

16.
采用林分平均胸径和株数推算亩蓄积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杉木标准地,实测标准地内每株树木胸径,查一元材积表求算亩蓄积量,并算出标准地的平均胸径和林木株数.选择林分平均胸径和株数为辅助变量,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该模型经检验适用.调查取得杉木平均胸径和亩株数后,利用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即可推算亩蓄积量,在林业生产上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杉木15个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102个从杉木“三优”中选出的无性系单行小区和块状组配造林小区试验株进行生长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龄段逐步筛选法选优。造林后4-5年,林分平均树高4.5-6.0cm,胸径6.0-8.0cm时进行第一次筛选,淘汰60%的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对照增产55.7%。造林后6-7年,林分平均树高7.2-08.5m,胸径10.0-12.0cm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淘汰40%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林分生长量的直接估测方法,根据某一树木胸径前5 a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株数,以胸径上限生长为基础,计算出移动比M,进而求出未来株数按径阶的分布。以5 a后立木材积及现实林分立木材积之差,求算立木材积生长量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19.
光皮桦造林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皮桦材质优良,削面光滑,韧性强是木材加工、削片及“三板”工业的理想材料。南江县光皮桦在天然混交林中的31年生纯林林分两次疏伐后,1hm^2保留500,平均高为19.1m,平均胸径21.3cm,蓄积165m^3。1984、1985年在关坝等地作人工造林对比试验,经1992年10月调查,在一般经营条件下,幼龄期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均超过天然林生长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林分尺度的3-PG模型原理,在考虑单木林分生理生态过程的基础上,改进了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子模型,建立适应于单木生长的生理生态过程模型,实现基于单木过程模型的林分生长预测。选择胸径和树高生长量2个指标与实测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对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模拟平均精度分别为95.57%和91.16%,均明显高于3-PG模型对应的89.4%和85.18%的平均模拟精度,改进模型的模拟精度显著提高,模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