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草莓采后真菌病害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采后极易受病原真菌的侵染,使果实腐烂变质、品质下降,给生产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草莓种植面积的扩大,草莓采后的防腐保鲜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物理途径、化学途径、生物途径等方面对草莓采后真菌病害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有效控制草莓采后真菌病害和延长货架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草莓是上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但草莓炭疽病严重阻碍了当地草莓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现根据草莓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序列分析,依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安全生态标准,对草莓炭疽病病害的症状、鉴定技术作了规定,制定了草莓炭疽病菌鉴定技术规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兰州及周边地区草莓真菌病害调查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兰州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草莓真菌病害调查,并对主要发生的真菌病害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及芽枯病的危害症状、发生特点进行了描述,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草莓属蔷薇科草莓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几年来,我国海口、广州、深圳、厦门、福州等沿海经济发达都市草莓的消费量急剧增加,价格较高,促进了南方地区的草莓栽培迅速发展.南方地区春季雨量充沛,田间湿度大,草莓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白粉病、灰霉病等真菌病害的发生,草莓花、果实受害严重,造成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重大损失.1998~2001年,笔者对福建草莓病害发生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本文介绍主要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为草莓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寡雄腐霉菌防治草莓真菌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1):85-87
为了推广生物农药寡雄腐霉菌,在设施草莓上进行了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化学农药而言,寡雄腐霉菌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以用于白粉病和灰霉病等真菌病害的防治;同时使用寡雄腐霉菌防治草莓病害的安全性更高,能够保证草莓鲜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为草莓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草莓栽培面积达到173 333 hm2。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国目前成为世界主要的草莓生产国和出口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草莓栽培生产具有附加值高的特点,在我国被誉为“小草莓、大产业”。但草莓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真菌病害的感染,造成减产,这一问题限制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常见的危害草莓的真菌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其中,由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草莓炭疽病是危害草莓生产的主要病害,其能够感染草莓的根、叶柄、叶片、花、果实和匍匐茎等各个器官,造成根腐,叶斑,果实腐烂和繁殖力下降等一系列的症状。由于草莓炭疽菌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害,因此在生产中防治相对困难。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已经分离出的23个不同的Colletotr...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分类地位及对药剂的敏感性。运用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对上海地区不同草莓种植区分离得到的3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原菌群体对4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4株病原菌均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病原菌群体对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抑制中浓度(EC_(50))范围分别为0.302 7~0.556 2、0.001 1~0.148 2、0.036 1~0.299 7、0.036 8~1.721 6 mg/L。病原菌群体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EC_(50)比值分别为1.8、8.3,而对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的EC_(50)比值分别达134.7、46.8。上海市域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尖孢镰刀菌对同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4类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之间的敏感性也无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结果明确了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可以为合理选用杀菌剂防治病害及病原菌抗药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灰霉病是我国草莓产区的主要真菌病害,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侵染所致,主要危害果实、花及花蕾、叶、叶柄及匍匐茎。生产上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9.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在植物生长发育及病害发生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fragariae)引起的枯萎病是草莓生产中的典型土传病害,危害极大.旨在揭示草莓植株根际枯萎病真菌群落结构与枯萎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从微生物生态学角度对草莓枯萎病的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南京地区草莓枯萎病病株和健株根际基质为研究对象,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草莓根际基质的真菌组成.结果表明,草莓枯萎病病株与健株根际基质相比,真菌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改变;病株根际基质真菌多样性指数较健株高;病株根际基质中优势属是刺孢菌属,优势种是蚜虫莫氏黑粉菌;健株根际基质中优势属是Pseudothielavia(暂无统一中文名),优势种是Paecilomyces tabacinus(暂无统一中文名);病株根际基质尖孢镰刀菌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健株根际基质,提高了14.83倍,表明枯萎病的发生与尖孢镰刀菌含量的大幅度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连作草莓土壤微生物区系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再植病害是制约草莓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土传根病加重是草莓再植病害的主要表现。通过日光温室试验研究了连作草莓根际土壤和根表微生物总量动态、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处理根际土壤和根表真菌总量高于正茬处理。细菌、放线菌总量则低于正茬处理。生育期结束时,正茬处理根际土壤和根表的细菌与真菌总量比下降了57 3%和47 5%,连作处理则分别下降了93 2%和63 1%;连作处理根表和根际土壤放线菌与真菌总量比增高了42 6%和1 26倍,正茬则增高了8 25倍和4 75倍。  相似文献   

11.
草莓由于美味可口而一直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浆果之一,但因其自身皮极薄、水分含量极高等因素,病原菌易在采后的草莓果实中迅速繁殖,致使果品变质,严重缩短草莓贮藏期。本文对草莓采后腐烂真菌病害控制研究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希望对草莓等浆果贮运保鲜工作的深入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等离子体处理对4种草莓病原真菌的室内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4种草莓病原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室内毒力.[结果]等离子体处理对4种常见草莓病原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处理7 min后抑制率都可达到100.00%;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1.670 min,对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胶孢炭疽菌的LT50分别为2.673、4.204和4.668 min.[结论]等离子体技术能够杀灭草莓病原真菌,在草莓真菌病害防治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重要病害之一,由子囊菌亚门真菌羽衣草单囊壳菌侵染所致,主要为害草莓叶片和果实.近年来该病在我省保护地栽培草莓上发病日趋偏重,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为筛选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于2002年3月我们在建德市保护地草莓上进行0.28%农丰灵水剂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及其对草莓安全性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上海地区草莓种植水平,针对近年来脱毒草莓种苗的应用,从土壤处理、定植、肥水管理、疏蕾疏花、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介绍了适用于上海地区的脱毒草莓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采用该栽培技术生产的草莓品质、产量普遍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随着草莓需求量不断增大,草莓设施栽培面积日益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但栽培设施内高温多湿,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草莓品质下降,影响草莓设施生产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的品质,加强草莓设施栽培病虫害的防治,笔者对草莓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1白粉病属真菌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浆果、果柄和叶柄。发病初期,叶背面局部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末,此后很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随着草莓需求量不断增大,草莓设施栽培面积日益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但栽培设施内高温多湿,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草莓品质下降,影响草莓设施生产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的品质,加强草莓设施栽培病虫害的防治,笔者对草莓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一、白粉病属真菌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浆果、果柄和叶柄。发病初期,叶背面局部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末,此后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四川草莓主产区成都市草莓生产基的地随机抽取4份样品,对其鲜果和冷藏果进行细菌计数、霉菌计数、大肠菌群检测和常规致病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草莓表面微生物的整体数量较高,冷藏之后微生物数量还稍有提高;试验采用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ATB鉴定出10种肠杆菌,其中阪崎肠杆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菌有一定致病性。采用表型显微观察的方法对分离的4种真菌进行鉴定,其中2种为草莓真菌病害。该结果为草莓生产、食用的微生物危害关键控制和抑菌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随着草莓需求量不断增大,草莓设施栽培面积日益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但栽培设施内高温多湿,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草莓品质下降,影响草莓设施生产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的品质,加强草莓设施栽培病虫害的防治,笔者对地产草莓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1白粉病属真菌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浆果、果柄和叶柄。发病初期,叶背面局部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末,此后很  相似文献   

19.
白果草莓是草莓新品种,打破了市场传统单一红色草莓的垄断。为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种植的白果草莓,引进试种了4个白果草莓品种。结果表明,2个野生五叶草莓品种的繁殖系数最高、抗病性最强,但耐热性稍差;"菠萝莓"的繁殖系数、抗病性居中,但耐热性最好;"小白"的繁殖系数最低,抗病性和抗热性稍差。4个品种的种植表现虽各不相同,但均能在上海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所产"达塞莱克特"草莓为材料,对草莓采后腐烂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通过不同浓度的正己醇原液对主要病原菌的抑菌试验,探索出能控制草莓采后病害的适应性好及效果明显的一种处理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草莓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有黑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 Vuill)、青霉属(Penicillium sp)、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和疫霉属 (Phytophthora sp)4种病原真菌,并且0.1%浓度的正己醇能够完全抑制4种病原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