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王斌 《西南园艺》2012,(11):57-59
榨菜是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的骨干经济作物,也是百胜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对百胜镇榨菜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介绍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一种丰产性好、菜型好的杂交榨菜新品种由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培育成功,1999年12月通过了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定名为涪杂1号.  相似文献   

3.
从一名普通打工妹华丽转身为林业企业老板,易永秀仅仅用了3年时间。从2010年回乡创业,到2012年赚得盆满钵满,易永秀依托林业产业完成了最美丽的"蝶变"。重庆市涪陵区珍溪镇是全国闻名的榨菜镇,可回乡创业的易永秀却跳出了榨菜产业,积极发展以枣、核桃为主的林业产业和以林下家禽养殖为主的林下养殖产业,不仅成为一名林果企业老板,也带领了周  相似文献   

4.
小猿叶虫是重庆市涪陵区马武镇榨菜、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初步观察其早春生活习性,分析其为害特征,认为应集中在早春卵孵化盛期进行防治,以保障蔬菜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5.
在重庆市涪陵区进行榨菜根肿病控防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根肿消"、"嘉特生物肥2号"对榨菜根肿病的控防效果较明显,分别比对照高95.6%,62.2%;(2)从青菜头产量结果看,"根肿消"比对照高9.7%,"嘉特2号"比对照高4.2%。  相似文献   

6.
涪杂2号是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选育的早熟丰产茎瘤芥(榨菜)杂交一代新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2002~2004年对其制种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配套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涪陵早市青菜头(鲜榨菜)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是芥菜的一个变种,俗称青菜头、榨菜,系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的涪陵榨菜的原料,为重庆市特别是涪陵区的特色农业资源。目前涪陵是全国最大的榨菜产销区,其茎瘤芥常年栽培面积在80 000 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江津至云阳的10余个区县。  相似文献   

8.
《长江蔬菜》2007,(3):49-49
据涪陵区榨菜办负责人介绍,目前涪陵区在土的榨菜有3134万hm^2,比2005年增加了0.33万hm^2。经测产,总产量将达到95万多t,比2005年增产26%以上,  相似文献   

9.
高家祥 《西南园艺》2012,(9):53-56,61
红心萝卜(Raphanussadvuscv.)又名胭脂萝卜,以心皮全红、质地脆嫩著名,主产重庆市涪陵区及涪陵邻近市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也有栽培,是继榨菜之后的第二个涪陵特产。文章从起源和分布、栽培价值和发展前景,及萝卜红色素研究等方面综述了红心萝卜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根肿病病原孢子对榨菜全生育期有连续性侵染的特点,设计了贯彻"狠抓苗期预防断源为根本,蘸根移栽为重点,大田叶面喷雾为关键"的6种配套防治措施,2009年在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金鸡村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防病和增产增收效果。对技术措施作了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涪陵茎瘤芥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气候变化和农民种植、管理手段的滞后,导致病毒病、根肿病、霜霉病对榨菜原料作物茎瘤芥的危害越来越重,已严重影响榨菜原料的产量和质量,菜农反映十分强烈.2004年9月底开始,笔者率队在重庆榨菜主产区--涪陵进行调查,基本弄清了涪陵区茎瘤芥主要病害的发生危害现状.  相似文献   

12.
榨菜是重庆市特色优势蔬菜作物之一,但栽培过程中时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先期抽薹,严重影响榨菜产量与质量。在调查了解榨菜种植、管理及生产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榨菜先期抽薹的原因,同时结合榨菜生长发育特性,提出了榨菜先期抽薹防控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3.
“涪杂1号”是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国内率先育成的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Tsen et Lee)杂一代新品种,于2000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目前正在重庆、四川榨菜原料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品种具有播期弹性大,抗逆力强,产量高,品质好,较抗(耐)病毒病及霜霉病,菜形美观,加工成菜率高等显著优点,是一个优良的杂交茎瘤芥新品种,主作榨菜原料栽培.作者于1998-2000年对该品种在重庆涪陵生态条件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如下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并经近年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一般产量达2 500~3 000kg/667 m^2,高产栽培可达4 000 kg/667 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万州是重庆市最适宜榨菜作物生长的地区之一,拥有悠久的榨菜生产历史和完整的产业链条,被确立为重庆市榨菜优势特色产业区。针对目前万州榨菜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推广投入,优化种植结构,增强加工能力,加强行业管理,推广多种经营模式”等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5.
"涪杂一号"榨菜制种产量沟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涪杂一号"为我所率先在国内育成的榨菜杂一代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TuMV)、加工性能好等优点,于2000年1月通过重庆市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交流会暨果树新技术培训会 ,在重庆市科协的领导、支持下 ,由重庆市园艺学会组织 ,涪陵区果品办公室承办 ,于 2 0 0 1年 3月 30日在重庆市涪陵区隆重召开。参会代表 1 2 6人 ,主要是来自重庆市境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各区 (市 )县青年果树科技者。大会收到论文 1 1篇 ,7位青年专家进行了大会学术交流。  首先由重庆市园艺学会理事长、西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道高教授致开幕词。接着 ,分别由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邓烈副研究员、西南农业大学曾明博士、重庆市果树研究所张云贵博士、西南农业大学周志钦博士 ,…  相似文献   

17.
从生产性直接缩差和政策性导向缩差2个方面介绍“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缩小涪陵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贡献,指出涪陵区农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经验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智慧”、“创新体制机制的管理智慧”、“发展新三农的战略智慧”,最后展望了涪陵区农业“十二五”期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垫江县榨菜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全县共种植榨菜33.34万hm2,产青菜头达10万t,主要分布在靠近涪陵区的南部乡镇,其中裴兴、坪山两乡镇种植面积都接近666.67 hm2,产量达2万t;三溪、永平两乡每乡种植面积466.67 hm2左右,产量1.4万t;白家、鹤游、包家、砚台各乡镇种植面积也在200hm2以上,产量在0.6万t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大面积推广种植茎瘤芥(榨菜)杂交新品种涪杂7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2009年和2010年重庆市茎瘤芥(榨菜)新品种区试资料,采用联合方差分析法、“均值一变异系数法”和产量与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对涪杂7号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涪杂7号属丰产、稳产型茎瘤芥(榨菜)杂交种,适宜于重庆市海拔600-800rn作早熟鲜食栽培和加工原料栽培。  相似文献   

20.
杨梅是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果树,2004年引入重庆市涪陵区试种栽培,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通过对杨梅栽培效益及其在涪陵区发展的可行性和现状调查分析,认为杨梅产业在涪陵区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