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绿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教育培训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学艺、胡华健、王家伦、曹雨、雷志伟、何萍、张圆、张继胜。  相似文献   

2.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家伦、梁远发、易勇、鄢东海、王国华、姚雍静、郭灿、刘锡。  相似文献   

3.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部分代替DB52/T473-2004《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茶叶》。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贵州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站、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信息管理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鄢东海、易勇、朱福建、王家伦、陈正武、蔡滔、梁远发、周琦、刘声传、曹雨、段学艺。  相似文献   

4.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归口。  相似文献   

5.
正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生态谷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绿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教育培训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华健、王家伦、段学艺、曹雨、雷志伟、陈娟、何莲、张圆、杨晓凯、张继胜。  相似文献   

6.
正DB52/T 1000-201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指导原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果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湄潭县茶业协会、贵州湄潭盛兴茶业有限公司、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国家茶及茶制品检验监督中心(贵州)。  相似文献   

7.
正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贵茶有限公司、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及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贵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相似文献   

8.
<正>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本标准起草人:陈坚、温顺位、徐代刚、谭克均、甘克勤、刘学、陈钰、崔逐波。  相似文献   

9.
梵净 山红茶     
<正>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本标准起草人:覃涛、温顺位、帅永华、李晓艳、徐代刚、刘学、陈红平、陈钰、崔逐波。  相似文献   

10.
正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编写。本标准由贵州省湄潭县银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并批准。本标准由贵州省湄潭县银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省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喻云春、喻园*、何萍、申东、范定松、沈强、陈正芳、梁雄、吴云鹏。  相似文献   

11.
<正>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部分代替DB52/T473-2004《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茶叶》。  相似文献   

12.
正ICS 67.140.10X 55DB52DB52/T 1006—20152015-02-15发布2015-03-15实施DB52/T 1006-2015目次DB52/T 1006-2015前言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贵州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本标准起草人:滕树莉、帅永华、温顺位、徐代刚、吴琼、刘学、陈坚、陈红平、陈钰。  相似文献   

13.
正DB52/T 478-201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指导原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果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代替DB52/T 478-2005《湄潭翠芽茶》。本标准与DB52/T 478-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差异:修改了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保质期限,增加了净含量。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14日,贵州省茶叶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筑顺利召开。本次年会由贵州省茶叶学会、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联合主办,贵州省茶叶学会理事长龙明树、贵州省农委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雷睿勇、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周玉锋、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郑文佳等人出席年会并发言,来自贵州省8个市(地区)的50多家茶企、单位参会。  相似文献   

15.
正ICS 67.140.10X 55DB52DB 52/T 1010-20152015-02-15发布2015-03-15实施DB52/T 1010-2015目次DB52/T 1010-2015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帅永华、滕树莉、温顺位、覃涛、刘学、李晓艳、陈钰、崔逐波。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茶叶》创办于1972年,始创名为《茶叶科技简报》,1978年贵州省茶叶学会成立后,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与贵州省茶叶学会合办,更名为《茶叶通讯》。1980年成立编委会,编委办公设在贵州省茶叶研究所。1983年定名为《贵州茶叶》。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茶叶》创办于1972年,始创名为《茶叶科技简报》,1978年贵州省茶叶学会成立后,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与贵州省茶叶学会合办,更名为《茶叶通讯》。1980年成立编委会,编委办公设在贵州省茶叶研究所。1983年定名为《贵州茶叶》。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茶叶》创办于1972年,始创名为《茶叶科技简报》,1978年贵州省茶叶学会成立后,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与贵州省茶叶学会合办,更名为《茶叶通讯》。1980年成立编委会,编委办公设在贵州省茶叶研究所。1983年定名为《贵州茶叶》。  相似文献   

19.
<正>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省茶叶学会承办的2015年贵州省茶艺职业技能大赛将于8月28日~29日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举办。2015年贵州省茶艺职业技能大赛由贵州省农委、省人社厅、省茶叶学会联合主办,已在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举行了预赛,获奖选手和团队参加决赛;其余未预赛的6市州直接推荐选手和团队参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贵州省茶叶学会曾在2013年申请并成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茶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来源于贵州省科技厅,项目任务书编号为: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08〕6015号。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贵州湄潭兰馨茶叶有限公司、都匀供销社茶叶有限公司和贵阳春秋茶业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形成产学研团队,通过项目整合社会优势资源,针对贵州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八个方面技术瓶颈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涉及到贵州茶产业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